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宁夏地区欧李(Cerasus humilis(Bge.) Sok.)根癌病病原菌开展鉴定并筛选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以胡萝卜和向日葵为指示植物按柯赫氏法则确定其致病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性质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对8种低毒杀菌剂开展毒力测定,筛选出对病原菌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药剂,以向日葵为指示植物进行防治效果验证。结果表明:从欧李根癌组织中分离获得的ATJ1菌株,可以使胡萝卜盘和向日葵接种部位出现明显的增生,具有致病性。ATJ1菌株分类鉴定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生物I型。在室内药剂筛选中,四霉素和乙蒜素的防治效果最好,400倍稀释液的抑菌率分别为83.80%和72.55%,ρ(EC50)分别为5.13和985.75 mg/L。在盆栽试验中,四霉素和乙蒜素对病原菌ATJ1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向日葵接种部位未发病,但是高质量浓度药剂会导致药害。因此,低质量浓度(稀释倍数≥1 200倍)的四霉素或乙蒜素适用于欧李根癌土壤杆菌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防治旱柳细菌性枯萎病,在PDA培养基上,运用打孔注药方法分别测试了14种杀菌剂对该病病原菌(Pantoea agglomerans(Ewing and Fife)Gavini et al.)的抑菌效果。通过比较抑菌率和r值的大小评价各药剂的抑菌效果,以确定药效。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有13种对该病原菌有抑菌效果,其中农用链霉素、四霉素、乙蒜素和中生菌素的作用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药剂,为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划线法分离纯化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用于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抑菌圈法测定16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2014年选用11种杀菌剂分别采用枝干病斑直接涂抹50倍药液和纵刻枝干病斑后涂抹50倍药液及叶面喷施药剂商品推荐用量的方法进行猕猴桃溃疡病田间防效试验;2015年选用10种药剂进行枝干病斑直接涂抹10倍药液及辛菌胺等4种原药涂抹进行猕猴桃溃疡病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15%四霉素AS、1.8%辛菌胺醋酸盐AS、3%中生菌素WP、20%叶枯唑WP和80%乙蒜素EC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7.3114、8598.8929、19486.8899、20482.1833和42113.8064 mg/L.枝干直接涂抹50倍80%波尔多液WP和20%叶枯唑WP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效分别达70.6%和64.1%;纵刻病斑涂药防效仅为47.6%和8.6%;枝干直接涂抹10倍液80%乙蒜素EC、0.15%四霉素AS、80%波尔多液WP及20%叶枯唑WP的防效分别为79.3%、60.0%、50.1%和41.3%;叶面分别喷施80%乙蒜素EC 1000倍、0.5%香菇多糖AS 1000倍、0.15%四霉素AS 600倍、1.8%辛菌胺醋酸盐AS 500倍及46%氢氧化铜WG 500倍液,对猕猴桃叶片溃疡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80.0%以上.[结论]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时先使用波尔多液冬季清园;1月下旬~3月上旬可选用10~50倍乙蒜素、四霉素和波尔多液涂抹枝干病斑;3月中下旬开始喷施乙蒜素、香菇多糖、四霉素、辛菌胺醋酸盐或氢氧化铜等药剂防治叶片病害,也可选择叶枯唑、松脂酸铜等药剂替代使用,间隔10 d左右喷1次,连喷3~4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探究杀菌剂对病原菌株的室内抑制活性,以期为白魔芋软腐病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采集自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种植基地具有软腐病典型症状的白魔芋茎部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选取13种常见杀菌剂,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确定引起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为环状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菌株编号XYmy-A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中有7种药剂对菌株XYmyA1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0%乙蒜素乳油、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微乳剂、25%溴菌腈微乳剂、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和0.3%四霉素水剂在供试浓度下对病原菌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而1.5%噻霉酮水乳剂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只有在高浓度下对病原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中,0.3%四霉素对菌株XYmy-A1的抑制效果最强,其对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1980 mg/L,其次是25%溴菌腈微乳剂,其EC50为9.1359 mg/L。【结论】引起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为环状果胶杆菌,可首选0.3%四霉素水剂和25%溴菌腈微乳剂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效试验,1.5%噻霉酮水乳剂、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80%乙蒜素乳油和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微乳剂可作为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不同生物杀菌剂对樱桃茎腐病菌的毒力。[方法]采用平皿法,分析3%多抗霉素WP、0.3%丁子香酚SL、1.5%苦参碱AS、2%蛇床子素EC、4%宁南霉素AS、80%乙蒜素EC、6%春雷霉素WP、0.5%香芹酚AS、10%井冈霉素AS对樱桃茎腐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除多抗霉素外,其余8种供试杀菌剂均对樱桃茎腐病菌表现出一定的毒力效果,但不同杀菌剂间的毒力差别较大。丁子香酚、乙蒜素、蛇床子素、春雷霉素、香芹酚、宁南霉素、苦参碱和井冈霉素对樱桃茎腐病菌烟草疫霉的EC_(50)分别为0.015 3、1.292 5、10.630 9、50.993 2、117.472 0、286.009 2、413.905 0和587.767 4 mg/L。丁子香酚对樱桃茎腐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乙蒜素和蛇床子素,春雷霉素、香芹酚、宁南霉素、苦参碱和井冈霉素的抑制效果较差,多抗霉素对樱桃茎腐病菌没有抑制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田间防治茎腐病和有效药剂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溃疡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抑菌试验与田间喷雾、病斑涂抹和灌根等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药剂种类及其优化施用技术。结果表明,95%CT原粉、60%DTMzWP和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的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田间以95%CT原粉500倍液刮除病斑涂药防治效果最好,治愈率达94.3%,其次为DTMZ、农用链霉素和菌毒清;不同施药方法组合中,以喷雾+刮除病斑涂抹组合的防治效果最好,最高防效可达96%;秋季采用注射法,可有效预防翌年早春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采用纸碟片法测定了13种药剂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3%四霉素水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种药剂能有效抑制烟草青枯病菌的生长,其中3%四霉素水剂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9.10 mm;6种药剂抑菌圈直径随浓度增加而增大;复配药剂中,3%四霉素水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四霉素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3%四霉素水剂+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按1∶1混合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20、18.33、17.73 mm,均优于单一药剂效果。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区人工种植华重楼每年5-7月常发生叶斑病害,严重危害华重楼的质量和产量.该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华重楼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室内11种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确定病原菌为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 11种药剂对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药剂之间抑菌效果有差异.其中,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80%乙蒜素乳油、 68%宁南霉素水剂3种药剂的抑菌效果最好,EC_(50)值分别为11.921 mg/L,13.511 mg/L,25.772 mg/L; 2%春雷霉素水剂、 5%氨基寡糖素水剂、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_(50)值分别为11.921 mg/L,13.511 mg/L,25.772 mg/L;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 30%己唑醇悬浮剂、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0.5%几丁聚糖水剂4种药剂的抑菌效果一般,EC_(50)值分别为48.08 mg/L,54.169 mg/L,65.939 mg/L,76.521 mg/L; 20%井冈霉素水溶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_(50)值为131.737 mg/L.根据室内毒力测定表明,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80%乙蒜素乳油、 68%宁南霉素水剂3种药剂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明确金盏菊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防治药剂。【方法】对分离得到的金盏菊枯萎病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基于该病原菌的EF-1α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对其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引起金盏菊枯萎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筛选了防治金盏菊枯萎病的药剂,结果表明,30%噁霉灵水剂和80%乙蒜素乳油对供试菌株F.oxysp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同时对于该类病原菌的盆栽防效最好,高达88.09%和82.14%。【结论】研究结果为金盏菊枯萎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田间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防治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BFB)的种子处理有效药剂,为防治BFB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以17种药剂的200倍液对西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依据嫁接苗BFB的发病率初步筛选防治BFB的有效药剂;以初选有效药剂进行不同浓度、不同混合组合及不同浸种方法处理对嫁接苗BFB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初试结果表明,2%春雷霉素处理西瓜嫁接苗BFB病株率较低,可用于下一步试验。复试结果表明,2%春雷霉素100、200、300、400、500倍液浸种处理有籽西瓜种子,嫁接后12 d嫁接苗BFB发病率分别为1.0%、36.7%、94.3%、95.7%、98.1%;2%春雷霉素200倍+乐无病、72%农用链霉素、72%农用硫酸链霉素800倍液浸种处理有籽西瓜种子,嫁接后12 d嫁接苗BFB发病率为1.0%~2.4%;2%春雷霉素100、200、300、400倍液处理西瓜干种子,嫁接后12 d有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0.5%~5.7%,无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8.1%~11.4%;2%春雷霉素400倍+乐无病、72%农用链霉素、72%农用硫酸链霉素1000倍液处理西瓜干种子,嫁接后12 d有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1.0%~2.0%,无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6.7%~9.5%。【结论】2%春雷霉素可作为防治西瓜嫁接苗BFB的首选特效药,推荐浓度为2%春雷霉素400倍或以2%春雷霉素400倍搭配其他杀菌剂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防治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BFB)的种子处理有效药剂,为防治BFB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以17种药剂的200倍液对西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依据嫁接苗BFB的发病率初步筛选防治BFB的有效药剂;以初选有效药剂进行不同浓度、不同混合组合及不同浸种方法处理对嫁接苗BFB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初试结果表明,2%春雷霉素处理西瓜嫁接苗BFB病株率较低,可用于下一步试验。复试结果表明,2%春雷霉素100、200、300、400、500倍液浸种处理有籽西瓜种子,嫁接后12d嫁接苗BFB发病率分别为1.0%、36.7%、94.3%、95.7%、98.1%;2%春雷霉素200倍+乐无病、72%农用链霉素、72%农用硫酸链霉素800倍液浸种处理有籽西瓜种子,嫁接后12d嫁接苗BFB发病率为1.0%~2.4%;2%春雷霉素100、200、300、400倍液处理西瓜干种子,嫁接后12d有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0.5%~5.7%,无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8.1%~11.4%;2%春雷霉素400倍+乐无病、72%农用链霉素、72%农用硫酸链霉素1000倍液处理西瓜干种子,嫁接后12d有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1.0%~2.0%,无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6.7%~9.5%。【结论】2%春雷霉素可作为防治西瓜嫁接苗BFB的首选特效药,推荐浓度为2%春雷霉素400倍或以2%春雷霉素400倍搭配其他杀菌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药剂,采用平板抑菌圈法测定硫酸链霉素、乙蒜素、辛菌胺醋酸盐、克菌康、青枯灵5种杀菌剂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毒力作用,并通过先接种病原后灌药处理的温室盆栽试验检测其药效。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烟草青枯病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杀菌剂浓度与抑菌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72%农用硫酸链霉素、80%乙蒜素、1.8%辛菌胺醋酸盐、3%克菌康、50%青枯灵EC50分别为43.50、154.69、116.75、123.43、37.86 mg/L。50%青枯灵和72%农用,青枯病菌的防效最好,达88.6%;农用硫酸链霉素次之,防效为79.6%;而1.8%辛菌胺醋酸盐、80%乙蒜素和3%克菌康的防效较差,分别为75.6%、56.7%和5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危害四川省中江县丹参生长的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丹参叶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对引起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将分离纯化得到的叶斑病病原菌采用损伤接种菌饼的方法接种到丹参健康叶片上,测定叶斑病病原菌的致病性,并观察形态特征;利用真菌rDNA-ITS序列通用引物ITS1/ITS4,以及ACT(肌动蛋白)、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对叶斑病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常用杀菌剂对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效的抑菌药剂。【结果】结合叶斑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明确引起中江县丹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250 g/L嘧菌酯悬浮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叶斑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80%乙蒜素乳油EC5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白灵菇褐腐病防治的有效药剂。【方法】利用纸碟法评价对20种杀菌剂对5株白灵菇褐腐病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唑酮·乙蒜素和二氯异氢尿酸钠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在稀释浓度为150倍下,唑酮·乙蒜素抑菌率区间为41%~50%,在稀释浓度为300倍下,二氯异氢尿酸钠抑菌率区间为40%~62%,2种药剂杀菌效果皆明显,且2种商品药剂又都属于高效、低毒和环境友好型杀菌剂。【结论】二氯异氢尿酸钠和唑酮·乙蒜素可作为白灵菇褐腐病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5.
选用11种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FB)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经测定福尔马林、H2O2、HCL、新植霉素、果腐净1号和农用链霉素6种药剂对该病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用该6种药剂分别浸泡甜瓜带菌种子,通过调查各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及苗期的发病情况,结果发现:福尔马林和果腐净1号的防效最为显著,分别达97.6%和94.9%。  相似文献   

16.
筛选高效的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和配套的田间施药技术,为病害的防治提供有效措施和技术指导,以提升植保水平和农产品品质。采用管碟法对10种试验药剂进行了室内抑菌初筛,田间试验中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同时设置清水对照。(试验方法太罗嗦,一两句话概括即可)结果表明:(1)室内筛选:从10种药剂中筛选出4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分别为80%乙蒜素、0.15%四霉素、3%中生菌素和98%盐酸土霉素,抑菌圈直径均大于40 mm,抑菌率分别为70.49%、70.49%、68.85%、65.57%,透明度均在+++以上,其中80%乙蒜素抑菌效果最好,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4978 mg/L。(2)田间防效:稀释400倍的乙蒜素防效最高,达68.77%;采用灌根+注干的施药方式防效最好,达到71.41%。80%乙蒜素及配套的使用方法可为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提供新手段,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引起花椰菜苗期枯萎病的病原菌,并筛选出有效低毒的生物农药.【方法】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害为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苗期立枯病;立枯丝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光照条件为L/D=16h/8h;室内药剂筛选发现50%乙蒜素水剂、63%恶霉蛋白水剂和特效灭萎灵粉剂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达到了100%、88.44%和75.98%;其EC_(50)值分别为233.87,0.965 9,1 348.96μg/mL.【结论】63%恶霉蛋白水剂是防治花椰菜苗期立枯病的有效低毒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红掌细菌性叶疫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5万U医用土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6.91μg/mL;其次是80%乙蒜素和25万U医用四环素,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0.72μg/mL和13.39μg/mL;再次是90%绿爽、72%农用硫酸链霉素和88%水合霉素,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27.5、40.5、66μg/mL;90%新植霉素、20%叶枯唑和5%丙稀酸·恶霉灵·甲霜灵的效果相对较差,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01.25、366.67、435.61μg/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抑制梨火疫菌(Erwinia amylovora)的药剂,为防控梨火疫病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用最低抑制浓度和抑菌圈比较的方法,对30种抑菌制剂进行筛选。【结果】内吸性抑菌制剂1.8%辛菌胺醋酸盐,有机类抑菌制剂3%噻霉酮(ME)、3%噻霉酮(WP)和30%壬菌铜,植物源类型制剂80%乙蒜素以及微生物制剂荧光假单胞杆菌3 000,是室内试验对梨火疫菌抑菌效果较好的制剂。【结论】不同药剂之间、同一种药剂不同剂型之间抑菌效果差异较大,研究筛选得到的6种抑菌制剂可为梨火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萎蔫病是世界范围内木薯种植中的重要病害,但防控技术研究较少。采用含毒介质法评价了3种常用杀菌剂对不同来源的29个病菌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净刹(80%乙蒜素EC)和农用硫酸链霉素(72%硫酸链霉素SP)敏感性较高,而对可杀得贰仟(53.8%氢氧化铜WG)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建议生产中使用乙蒜素和硫酸链霉素对该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