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东 《中国种业》2016,(1):46-48
对窄叶鲜卑花种子的形态特征及温度、光照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窄叶鲜卑花种子的千粒重约为0.115g,种子长(0.255±0.02)cm、宽(0.042±0.01)cm、厚(0.014±0.01)cm。在15℃的恒温条件下开始萌发,在25~30℃条件下发芽率达73.10%~82.67%,为最适发芽温度;在变温条件下,25℃/10℃为最适发芽温度,发芽率达70.87%;在30℃光照24h的条件下,窄叶鲜卑花种子发芽率高达83.33%,且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与其他处理相比均达到最高值,由此可知,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增加光照有利于种子发芽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光照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的发芽温度分别为10、15、18、20、25、30、35℃;光照条件分别为黑暗和自然光两种条件.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10℃低温下种子吸胀和发芽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胀率、发芽率、发芽指数随之增高,当温度达到35 ℃时,种子霉烂率最高,但发芽率降低,其中20、25、30℃条件下,种子吸胀速度较快,发芽时间短,发芽率、发芽指数高,与其它温度相比较均达到了显著差异,苦参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35℃.苦参种子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都能萌发,但黑暗条件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珍稀濒危植物秦岭岩白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揭示秦岭岩白菜种子的萌发特性,为人工扩繁体系的构建及野生种群的回归复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秦岭岩白菜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两者互作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在适宜的温度下(20℃~25℃),秦岭岩白菜种子萌发启动快,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高;温度过低(10℃)或过高(30℃)种子萌发延迟,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明显降低。光照对种子萌发的起始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全光照或半光/半暗条件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明显比黑暗条件下高。温度是影响秦岭岩白菜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在20℃~25℃下采取全光照或半光/半暗环境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  相似文献   

4.
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Jack.)Voigt)目前在中国数量稀少,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解其濒危机制,本文研究了红榄李的种子形态及温度、盐度、光照和外源激素GA3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是在果实外果皮完全腐坏后进行,萌发率极低(11.7%)。适宜红榄李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极为狭窄,最适宜的萌发温度是25℃,当低于15℃时,种子完全不能萌发,当高于30℃时偶有萌发现象但幼苗无法成活。最适宜的海水的盐度范围在5‰~10‰之间,高于30‰盐度下,种子完全不萌发,但在淡水环境下种子可以萌发(2.8%)。红榄李的种子在黑暗条件下无法萌发,周期性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100~200 mg/L浓度的外源激素GA3对红榄李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能明显缩短种子萌发时间但无法有效减少种子萌发停滞时间。因此,红榄李种子存在明显休眠现象,种子萌发对果皮、温度、盐度和光照等微环境的适应性狭窄是红榄李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种子萌发过程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以菊叶委陵菜种子为材料,进行了温度和种子大小对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萌发温度显著影响种子的发芽特性。萌发温度为15℃时,菊叶委陵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显著高于在25℃下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在15℃下萌发,种子发芽率与种子大小有显著相关关系。而25℃的萌发温度可能通过抑制酶活性而抑制了种子萌发。综合各项指标,菊叶委陵菜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是15℃,在最适发芽温度下,种子大小和种子发芽率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瑜 《种子科技》2019,(11):5-6,8
通过在5℃、10℃、15℃、20℃、25℃、30℃恒温光照条件下,测定堇叶碎米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动态指标,探究温度条件对堇叶碎米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堇叶碎米荠种子发芽质量随温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条件下终发芽率变幅为10.67%~93.33%、发芽势变幅为7.33%~54.67%、发芽指数变幅为0.39%~26.01%、活力指数变幅为0.43%~60.08%。20℃、25℃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尤其20℃恒温光照条件下各个指标均最高、幼苗生长最佳,说明20℃恒温光照条件为堇叶碎米荠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可作为其种子发芽质量检验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7.
浸种和光照处理对中间鹅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了不同温度的浸种处理及光照条件下对中间鹅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表明:在4℃低温条件下浸种48h,中间鹅观草种子发芽率最高.同温度下浸种24h。种子发芽指数最高。25℃恒温条件下,当光照处理为12h光照/12h黑暗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西藏色季拉山沙棘种子为对象,研究不同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进程、萌发速率的影响,为该品种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能发芽。在光照条件下的最适萌发温度是5℃/1℃,萌发率为98.7%;在黑暗条件下的最适萌发温度是20℃/5℃,萌发率为95.0%。光照能有效促进种子萌发进程,播种时应选择有光地段。沙棘种子萌发温幅较宽,在5℃/1℃~20℃/5℃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芽率,而高温(30℃/15℃)抑制了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种子》2020,(5)
以新疆火绒草为材料,考察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火绒草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最适温度下,光照/黑暗(12 h/12 h)的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全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的;去除冠毛的种子发芽率比有冠毛种子高27%;浸种36 h发芽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0.
冬青叶鼠刺是喀斯特植被优势群落中的喜钙植物,成年植株产生数以万计的种子,但其周围很少有实生幼苗。本实验在室内条件考察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埋藏深度、Ca~(2+)浓度和pH值对冬青叶鼠刺种子萌发的影响,了解其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为探讨冬青叶鼠刺在喀斯特地貌上自然种群更新、萌发阶段对生境的适应性以及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温度和光照时间分别为30℃和12h时,发芽率和萌发指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5.75%和64.34,种子萌发最适合温度为25~30℃,且对光照敏感;种子发芽率和萌发指数随着水分胁迫增强显著降低,聚乙二醇浓度为0.25g/mL时发芽率和萌发指数为3%和0.98,即种子在萌发期对干旱敏感;低浓度CaCl_2处理有利于冬青叶鼠刺种子萌发,在浓度为0.03mol/L时发芽率和萌发指数达到最大,分别为91.33%和72.83;种子萌发对pH值有一定的耐受性,在pH值为5.5和pH值为8.0时均能萌发,但最适pH值为6.5~7.0;埋藏深度显著影响种子萌发,在土壤表层的发芽率和萌发指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2.5%和68.86,深度到达2.5cm后不发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高山龙胆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高山龙胆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明显,低温(5 ℃)和高温(35 ℃)严重抑制种子萌发,25 ℃是高山龙胆种子萌发的最理想温度,发芽率达到68.9%。光照条件对高山龙胆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影响,黑暗条件不利于种子萌发。赤霉素处理对高山龙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促进作用,但过高的浓度会阻碍种子萌发,以300-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种子最为适宜,发芽率可达85%以上。 [结论]因此,高山龙胆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 ℃,且种子需光萌发,300-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塔依尔  杨梅花 《种子》2004,23(9):32-34
本文在水、气、基质等适宜,8h光照条件下,主要研究了恒温分别在20℃、25℃、30℃,变温为20~30℃的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沙棘种子萌发和发芽率的影响,并采用胚根生长量和发芽指数对沙棘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沙棘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不同温度下,沙棘种子萌发率和胚根生长速度明显不同,认为沙棘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的变温.就根生长量来看,沙棘种子表现为喜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胚根生长量较大.  相似文献   

13.
香青兰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及浸种时间对香青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香青兰种子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均能萌发,但光照条件可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势;香青兰种子的发芽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发芽温度为25℃;浸种可促进香青兰种子的萌发,6~12 h为适宜浸种时间.其中,浸种6 h发芽势最高,为70.0%;浸种12 h,发芽率达最高,为94.O%.  相似文献   

14.
党参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光照、温度及发芽床等因素对党参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光照条件下,发芽最适温度为25℃,在8~16h的光暗交替下发芽适温为15~25℃,且光照能显著提高发芽率;最适发芽床为纸上和沙上;初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6天,末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10天。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温度及基质对木薯种子进行催芽试验,探寻木薯种子萌发和出苗的最适温度及基质,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35℃时,能显著提高木薯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并使发芽时间缩短。温度为20℃不利于木薯种子发芽。在相同温度下以细沙作为基质处理发芽率与黄土+珍珠岩为基质处理达差异显著水平。综合考虑各指标认为,35℃细沙培育为木薯种子最适发芽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温度及光照对远志种子发芽的影响,在光照以及黑暗条件下采用7个不同的温度对远志种子进行处理,统计远志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结果表明:温度对远志种子的萌发影响显著,远志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光照或黑暗条件对远志种子的发芽没有影响,即远志种子无论在光照还是黑暗条件下,20~30℃时最适宜发芽。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大叶千斤拔种子发芽最佳基本条件和种子的寿命,为栽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测定种子的吸水率;通过磨破种皮、热水处理和浓硫酸处理等找到破除种子硬实的最佳方法;考察不同温度和光照、发芽床、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千斤拔种子吸水率为31.26%,种皮透水性差是影响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0℃,发芽前用磨擦种皮+80℃热水浸种4 h的方法可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66.67%;光照和发芽床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种子在4℃低温条件下贮藏3年发芽率仍有61%,贮藏4年发芽率降至32%。综上,大叶千斤拔种子为硬实性种子,发芽前需要预处理;种子为高温萌发型、光中性种子;种子寿命在4年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野罂粟丸化种芽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光照培养箱,参考种子萌发试验法,利用现代技术来研究野罂粟种子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萌发力的变化,为野罂粟引种驯化栽培提供新的技术指标。当温度为3~5℃时,无光照有利于野罂粟丸化种芽的萌发,当温度为15~20℃时,野罂粟丸化种芽萌发均不受光照的影响,低于5℃,光照条件下野罂粟丸化种芽基本不萌发。发芽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发芽率相似,3~5℃时,无光照条件下野罂粟丸化种芽的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光照环境下的发芽指数。发芽势的变化趋势差异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都呈现出“S”型曲线。温度是影响野罂粟丸化种芽萌发的环境因素中的重要限制因子,光照对其萌发力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苦参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苦参种子硬实的最佳破除方法、最适发芽的温度、光照条件及盐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8%浓硫酸处理、烫种和砂纸磋磨处理均可提高苦参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98%浓硫酸处理40min为最佳处理方法;25℃为苦参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光照条件非苦参种子萌发的必备条件;适量的NaCl(<5 g/L)有利于提高苦参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高浓度的NaCl(>7 g/L)则明显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0.
蹇黎  杨婧  秦小军  白惠如 《种子》2019,(1):93-95
为了解紫苏生长生理机制,采用不同温度和浸种时长处理紫苏种子,以探究贵州紫苏种子发芽特性。结果表明:紫苏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和30℃,发芽率均高达90%以上;25℃萌发条件下,低温处理紫苏种子24h、48h和72h的发芽率分别为90%、93%、90%;紫苏种子最适浸种时长为48h,发芽率最高为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