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章古台樟子松沙地造林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樟子松沙地造林模式是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风沙土条件下建成的。樟子松固沙林降低了温差变幅,提高了空气湿度,增加了表土层的有机质含量,20~30年生林分乔木层生物产量达2.7~3.4t/(hm2·a),发挥了显著的小气候效益和改良土壤作用。针对章古台樟子松沙地造林模式存在的密度偏大、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出现的水分亏缺,感染枯梢病等不稳定因素,通过更新造林和对中龄林经营改造,改进和完善了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延长了樟子松固沙林的生育周期。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是神木县营造防风固沙林主要树种,为了解决苗木长途运输、成本高和成活率低问题,通过对种子调运检验、育苗地的选择、施肥及改良土壤、种子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保护等技术措施,探索出在陕北沙地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50年代初期,我区红花尔基和辽宁省章古台就开始进行樟子松沙地造林;以后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也都先后在沙地引种栽培樟子松,并已积累了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的成功经验。我区伊克昭盟东胜市丰场壕黄土丘陵,乌兰察布盟察右中...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也是北方地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文章论述了樟子松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沙地育苗技术,主要从樟子松育苗时圃地的选择、圃地选定后的整地和改土、施肥、播种育苗和播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的沙地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长岭县东岭经营林场在搞好杨树采伐更新的同时,通过反复实践,取得了栽培松树的经验,从1974年开始大面积造林,现有松树造林面积11.190亩,其中大部分是樟子松。我县的沙地以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为主,分布在西北部。他们在沙地营造樟子松主要掌握以下七个技术环节:一、培育壮苗,保护苗根樟子松造林采用二年生换床苗,成苗要充分木质化,顶芽饱满,根系发达,苗高15~25厘米,根径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一项实用高效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对半干旱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及容器苗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奈曼旗为例,介绍了科尔沁沙地樟子松造林现状与技术措施,分析了在科尔沁沙地营造沙地樟子松用材林的经济效益,并做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7,(Z1):53-58
通过调查辽宁章古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不同功能人工混交林,总结出沙地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模式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即:1)在半干旱地区沙地营造人工混交林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优良乡土树种。2)以辽西北沙地针阔叶树及灌木造林为例,介绍了松树造林技术(2a生松裸根苗覆盖栽植技术、SAP松容器苗培育与造林技术、8~12a生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杨树秋季截干窄带宽距造林技术,灌木培土、截干保活技术与有关试验示范技术。3)系统推介了3种模式:(1)早期的固沙、生态混交模式(针针混交林、针阔混交林)。(2)现代的固沙、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流动、半流动沙地工程或生物围封+草方格+灌木+自然恢复生草、工程或生物围封+沙障+灌木+自然恢复生草2种生态治理模式与固定沙地绿伞等22种用材经济利用混交模式。(3)以樟子松为主的3种混交林模式:在大一间房实验区,于樟子松衰退病块状间伐林地上,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疏林灌草混交林;在三家子实验区,于生长健康的樟子松人工林内增加阔叶、经济树种,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生态经济型混交林,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万亩林实验区,在樟子松大面积皆伐地上营造沙地第二代樟子松混交林。4)幼林抚育提倡集中在造林后3~5年进行,并采用林农间作等措施与以耕代抚的经营方式达到抚育幼林的目的。5)指出要实现沙地多功能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首先要兼顾到整个沙地生态体系,在宏观上采取统筹的经营措施,使营造的沙地人工混交林在时间空间上有合理的布局。其次,为确保整个人工混交体系持续稳定发挥防护功能,必须使每一片人工林发挥出较佳的效益。6)结合半干旱地区沙地的造林经营现状,分析了沙地人工混交林营造与经营存在的生态建设粗放、经济效益差、科技含量低、现有沙地植被保护不利、生态建设治理效果欠佳、生态建设多次反弹等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建设与管理水平、强化科技示范支撑、实施生态移民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要气候因子的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原产地、引种地沙地樟子松林的天然更新情况调查,选取可能影响樟子松天然更新的气候因子,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逐步判别结果表明,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平均气温(X1),1月平均降水量(X6),1月平均蒸发量(X10),无霜期(X13)。并依据判别结果对阻碍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两点人工促进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标准把樟子松分为沙地樟子松和山地樟子松二种生态类型,并划分了各自的分布区域,规定了优树选择标准、选优方法、选优步骤、优树搜集、保存、优树建档等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1.
沙地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引种的主要固沙造林树种,但在引种地只有少数地区能够完成自然更新过程。本文从沙地樟子松落种特征、土壤种子库、种子扩散、种子萌发、更新苗特征、天然更新类型以及影响天然更新因素等方面综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天然更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干旱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孙海鹏樟子松虽然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低温等特性,但这些特性是在樟子松成林后才逐渐表现出来的。刚从苗圃地栽植到造林地的樟子松幼苗,根尖伤口尚未愈合,对水、肥要求比较敏感,处于娇嫩阶段,还不具备较强的抗逆性。特别是在干旱沙地造林,...  相似文献   

13.
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气象资料和诸多研究结果,从沙地樟子松自然更新过程以及原产地气象因子的特征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当年4~5月自然落种的种子是实现自然更新的物质基础;降雪日数、积雪日数、5~7月相对湿度、5~7月平均温度等是影响沙地樟子松自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其中,5~7月相对湿度、5~7月平均温度变化特征是影响沙地樟子松自然落种的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而降雪日数、积雪日数是影响并决定当年幼苗安全越冬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指导樟子松容器育苗工作 ,提高经济效益 ,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 ,我们在陕北定边县毛乌索沙地通过育苗试验 ,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樟子松容器苗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自樟子松引进栽培成功以后,其种植面积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我国三北地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这一树种引进历史不长,种植技术和经验有限,沙地樟子松的成活率、保存率还有待于提高。基于此,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为研究样本,对这一树种的种植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选苗、栽培、喷灌等技术要领进行了分类研究,提出了栽培造林技术的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林龄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的变化,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高生长与林龄变化的规律,为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科尔沁沙地最早引种地——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人工林中选择10-60a林龄的样地,调查、观测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龄、树高,并使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高与林龄有极显著相关性;由于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导致树高连年生长量不同,并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在起始阶段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高峰后有一段时间的稳定期,然后逐渐下降直至维持缓慢增长;树高生长量随林龄变化的模型为y=0.546x0.794;树高生长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长,立地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延长或缩短这种进程,但不会改变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容器苗人工造林是一种适合鄂尔多斯地区的造林生产技术,对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利用大棚对樟子松进行容器育苗,出圃后再进行人工造林,旨在提高樟子松人工造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沙地和丘陵山地樟子松造林技术默青樟子松为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优良针叶造林树种,是解决“三北”防护林体系中造林树种单调,针叶树种比例过小的理想树种,1986年由自治区林业局三北站下达任务,敖汉旗林业局承担了樟子松沙地和丘陵山地造林技术的中间试验项目。在认...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in.)作为沙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已被广泛引进我省,并在我县安家落户,累计造林总面积达一万余亩。1967年在沿海沙地栽植的樟子松已蔚然成林,显示了在我省沿海沙地的适生特性。该树种不仅在  相似文献   

20.
在渐伐后郁闭度不足0.4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冠下进行人工更新试验,10年后观测各树种的生长状况,并对林下的土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利用这种冠下人工更新方式使樟子松纯林转变为多树种混交的复层林;色木槭等4个树种可以作为冠下更新的主培树种;冠下人工更新可以逐渐改良土壤,延缓樟子松人工林林地土壤的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