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该文采用win SCANOPY2009a冠层分析仪对辽西地区不同土层厚度3种带宽油松混交林的冠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交宽度的增加,中厚层土油松混交林的冠层开度、平均叶倾角、林冠下方总辐射逐渐降低,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薄层土10 m带宽混交林的冠层开度、平均叶倾角、林冠下方总辐射要小于20 m和6 m带宽油松混交林,而叶面积指数则呈相反规律。综合考虑不同带宽油松混交林的生长及冠层结构等指标认为:薄层土、中厚层土油松混交林的适宜带宽分别是10 m和20 m。  相似文献   

2.
两种测定天然次生林叶面积指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叶面积指数直接测定方法(称重法)与间接测定方法(冠层分析仪测定法),对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区叶面积指数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对比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测定法结果为实测叶面积指数,间接测定方法结果小于前者,精度比前者低25%-40%,但两组结果相关关系显著,间接测定值能较好地反映林木的叶面积指数大小变化。天然次生林中林层结构对冠层分析仪测定有很大的影响,是造成两种方法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整枝方式对塑料大棚种植的红提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5年生红提葡萄为供试植株,按照不同的结果母枝选留数量及结果母枝剪留长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红提葡萄果实单粒质量以每株葡萄选留2~3个结果母枝与每个结果母枝剪留1~2节的处理组合较大,单穗质量亦以每株葡萄选留1~2个结果母枝与每个结果母枝剪留1~2节的较大;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则以每株葡萄选留4个结果母枝与每个结果母枝剪留1节最高,每株葡萄选留4个结果母枝与每个结果母枝剪留2节及每株葡萄选留3个结果母枝与每个结果母枝剪留1节的处理组合次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总糖含量以每株葡萄选留2个结果母枝与每个结果母枝剪留1节的处理组合最高,每株葡萄选留2个结果母枝与每个结果母枝剪留2节、3节的次之;果实的糖酸比则以每株葡萄选留2个结果母枝与每个结果母枝剪留1节的处理组合最高,每株葡萄选留2个结果母枝与每个结果母枝剪留2节及每株葡萄选留2个结果母枝与每个结果母枝剪留3节的处理组合次之。综合产量与品质两项指标,红提葡萄适宜的整枝方式为每株葡萄选留2~3个结果母枝,每个结果母枝剪留1~2节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适宜的‘华宁大砂壳核桃’高产树形,从而为该品种核桃高产树形的培养和整形修剪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10年生‘华宁大砂壳核桃’树为研究对象,利用HemiView数字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其冠层特性参数,对比研究了该品种主干分层形、开心形和自然圆头形3种树形的树体结构、冠层特性参数和单株产量的差异性,还分析了其冠层特性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主干分层形的总透光比为0.207,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树形(P<0.05);主干分层形的叶面积指数为1.574,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树形的(P<0.05);3种树形的综合光立地系数、直射光立地系数和散射光立地系数的大小顺序均为开心形>自然圆头形>主干分层形,且开心形树形的直射光立地系数和散射光立地系数与其他两种树形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干分层形树冠层截获的总辐射能相比于开心形和自然圆头形的分别增加了9.9%和9.2%,其直射辐射能分别增加了10.2%和9.7%;单株平均产量,主干分层形的为110.90 kg,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树形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冠层总透光比、散射光立地系数与单株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叶面积指数、冠层截获的总辐射能和单株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冠层截获的直接辐射能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从单株产量来看,该地区大砂壳核桃的3种整形修剪树形中,主干分层形要高于自然圆头形和开心形树形。  相似文献   

5.
以13个月生的尾巨桉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比了HemiView和TRAC两种冠层分析仪在测定叶面积指数时相对于实际测定的叶面积指数的差异,结果显示HemiView测定值<TRAC测定值<实测值,并分别对两种冠层分析仪的测定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模型验证,得出二次曲线为最好的回归模型,二者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7.988-14.547 x+8.338 x2和y=4.613-5.101 x+2.192 x2,拟合度分别为0.952和0.973。  相似文献   

6.
嗄拉苹果是个结果期早、早期丰产性好、较耐贮藏的优良中熟红色品种。其早期丰产优质的主要树相指标为:枝果比5∶1,长中短枝比1∶2∶7,每公顷留果量13.5~15.0万个,叶幕覆盖率60%,叶面积指数4~5。对该品种苹果在秋施大量有机肥的基础上,N,P,K复配,补K,Ca及按间距25cm留一果,花后20d套双层袋,采收前30d撕袋,然后隔7~10d除袋,喷红甜素2次,这样可提高果实产量和增进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南疆巴旦木合理树形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喀什莎车县巴旦木品种'小软壳'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对比研究疏散分层形、开心形和自然圆头形3种巴旦木树形的枝量及枝类分布、叶片质量、果实产量及品质.[结果]3种树形巴旦木植株冠层的总枝量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均为上层、中层、下层,并且各层不同枝类比例由高到低依次均为...  相似文献   

8.
杨树人工林冠层光合辐射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冠层上部,下部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其相互转换的关系方程;研究了PAR的日、季变化特征;根据Beer-Lambert方程,结合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积动态及林冠各层次的叶面积指数(LAI),计算出生长季内各天的消光系数(K)及任一时刻冠层内不同深度的光分布,并对PAR的透过率与林分消光系数K及累积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欧氏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上海几种典型植物群落的UVB屏蔽效率和群落叶面积指数、枝下高等冠层特征因子日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测定人工群落UVB平均屏蔽效率为91.1%,群落内2m高处UVB辐射通量仅为全光照旷地的14%。毛竹群落和女贞群落屏蔽效率最高,分别为98.5%,97.8%。2)不同植物群落UVB屏蔽效率在冠层特征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分异,植物群落内UVB辐射通量与群落叶面积指数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群落高度和枝下高成显著正相关关系。3)在植被覆盖较少且紫外地面反射辐射较为强烈的游憩场所,可考虑种植叶倾角较小且叶面积较大的植物,如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女贞(Ligustmm lucidum)、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  相似文献   

10.
广西猫儿山典型植被林冠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对广西猫儿山3种典型森林植被进行叶面积指数测定,对比3种典型森林植被叶面积空间分布以及其水平空间分布的均匀性。结果表明,(1)杉木林、木荷林和毛竹林叶面积指数水平分布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叶面积指数与距林冠投影中心距离呈二次函数关系;(2)杉木林叶分布的最大值在树冠顶部,从上到下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而木荷林从上层到下层叶面积指数呈增加的趋势;(3)杉木林的冠层在水平空间分布的均匀性要好于其他2种林型,毛竹林分布均匀性最差。本研究对揭示不同林型叶面积在森林植被中的空间格局,探究林冠结构和水文过程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植株叶片比叶面积的生长阶段变异特征及冠层高度差异,分析不同资源环境条件对比叶面积与其他叶性状相关关系的影响,为更好地阐明资源环境对性状的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阔叶红松林演替前期树种白桦为研究对象,针对成年树和幼树,分别在叶生长期(6月)、叶稳定期(7月)和叶衰落期(9月)测定上、中和下3个冠层高度(只针对成年树)叶片的比叶面积、叶厚和干物质含量,分析植株年龄、生长阶段及冠层高度下3种叶性状的变异情况及其相关关系,并运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法(SMA)检验植株年龄、生长阶段和冠层高度对这些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结果】成年树和幼树在不同生长阶段及成年树在不同冠层高度比叶面积、叶厚、干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变化。叶厚、干物质含量及二者乘积对比叶面积的解释程度在不同植株年龄、生长阶段、冠层高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植株年龄、生长阶段及冠层高度比叶面积与叶厚、干物质含量均显著负相关,且比叶面积-叶厚及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斜率在不同植株年龄、生长阶段及冠层高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植株年龄白桦比叶面积均随生长阶段的变化显著下降,随冠层高度的降低显著增加,且植株年龄、生长阶段和冠层高度均对比叶面积与叶厚、干物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经不同修剪造形处理后澳洲坚果‘O.C’品种植株的冠层、坐果特征以及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澳洲坚果‘O.C’品种进行4种不同修剪造形处理(其中对照组为不修剪),研究树体不同冠层特性、坐果特征、单株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随着冠层高度的提升,叶面积指数呈显著降低趋势,整体表现为对照组(CK)>主干分层形(A处理)>疏散分层形(B处理)>多干开心形(C处理),而光合有效辐射则呈相反的趋势。(2)修剪造形处理明显改善了坐果特征,显著提高了不同冠层花序平均坐果数量,并随着冠层高度的提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A处理每个花序的坐果数量分别提高20.04%(0~1 m)、36.18%(1~2 m)、52.00%(2~3 m)、66.43%(3~4 m)和52.13%(4~5 m),B处理次之。(3)修剪处理不仅显著提高坐果率和降低空花率,且提高了产量。与对照组相比,A处理的产量提高27.20%,B处理次之,表现为A处理>B处理>CK>C处理。(4)修剪处理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包括单个壳果和果仁的重量,以及脂肪、蛋白质和棕榈油...  相似文献   

13.
日本落叶松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本落叶松冠层间光合特性的差异,揭示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为精确估算冠层生产力及构建冠层生产力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以8年生日本落叶松为研究材料,根据树冠长度,将树冠等分为8个层级,从上到下分别为第1~8层级,选择每一层级的南向一级侧枝作为光合测定枝条,测定每一枝条上针叶的光合日变化。【结果】多数冠层间光合参数日变化规律相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和水汽压亏缺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气孔导度从上午开始逐渐降低。随着冠层的升高,光合参数增加、比叶面积减小,而气温和水汽压亏缺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不同冠层间均差异显著( P <0.05)。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相对冠高存在指数函数关系( R^2 ≥0.94),气温和水汽压亏缺与相对冠高存在一元二次函数关系(R^2 ≥0.79)。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合有效辐射,而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影响较小。【结论】光合有效辐射和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分别是影响日本落叶松净光合速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净光合速率随冠层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而冠层底部净光合速率为负值,始终处于碳消耗状态。  相似文献   

14.
南宁青秀山绿地绿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不同植物种类、不同绿地结构间存在的功能差异,以植物所占据的绿色空间体积作为评价标准,选取南宁青秀山植物群落中16个样点,采用CI-110冠层分析仪(美国CID)进行绿量测定.结果表明:其叶面积指数依次为阔叶林>灌木草本>针阔混交林>农林作物>针叶林;凡是具有复层混交结构林分的叶面积指数通常高于只有一层结构的林分;青秀山风景区总绿量为31754262m2;相同面积复层混交群落的绿量远大于乔木+地被这类结构简单的群落的绿量.其研究结果对南宁城市绿地改造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给油茶林进行营养诊断,为高效经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选取7年生小果油茶中的‘龙眼茶’和普通油茶中的‘长林166’‘长林18’‘长林4’,测定果实成熟期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和部分叶片形态指标等特性分析差异,并探讨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1)4种油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均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2)同一类型枝上叶片相同养分含量中‘长林166’和‘长林18’养分含量整体比其他两种油茶高,不同养分含量结果枝叶全氮>全磷>全钾,营养枝叶全氮>全钾>全磷;3)4种油茶中不同类型枝上结果枝叶的面积和比叶重比营养枝叶小;4)同一类型枝上的叶面积属‘长林18’的最大,而叶形指数最小;5)‘龙眼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与其他3种油茶相比均较低;6)果实产量和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全氮和全钾、叶面积和比叶重等,且叶片全氮、叶面积和比叶重都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与果实间的养分存在积累与转移,可以从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和形态特征上判断油茶生长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根据不同树种调整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促进叶片养分高效利用,实现油茶优质丰产。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进一步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枣园与大气之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特征,运用涡度相关系统、小型自动气象站及HemiView冠层分析系统分别对2017年阿克苏市郊区灰枣园CO2通量、气象因子及叶面积指数进行观测,研究了枣园NEE变化特征、NEE和叶面积指数及气象因子之间的日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NEE日动态为“U”形曲线。白天NEE为负值,表现为碳吸收,夜间NEE为正值,表现为碳排放。枣园各生育期的晴天与阴天NEE变化特征基本一致。枣园各生育期按照NEE及阶段NEE强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果实发育期、果实成熟期、花期、萌芽期。枣园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气象因子按照与枣园NEE的相关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叶面积指数、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果实发育期碳交换速率和NEE最大,因此在枣树果实发育期应保证水分和无机盐的供应,对枣园NEE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经营黄土高原区刺槐人工林,利用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密度刺槐人工林冠层结构特征及月变化。结果表明:密度对LAI(叶面积指数)有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林分叶面积指数趋于一致;在生长月份上,LAI为先增后降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月底。密度与冠层开度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密度的增加,刺槐林DIFN明显降低,925~1 125株/hm2与其他3个密度林分有显著性差异;DIFN(无截取散射)随月份的变化均呈"V"字型变化,在6月底至8月初DIFN最低。密度与MTA(平均叶倾角)呈显著正相关,密度在925~1 125株/hm2范围的刺槐林分,叶片几乎处于水平状态,其他3种密度林分MTA均在40°~50°之间有最大分布频率,而月份对MTA影响不显著。对叶面积指数与冠层开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指数回归关系(R2=0.998)。  相似文献   

18.
地表覆盖对信阳五月鲜桃叶片、新梢及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探索合理高效的桃树节水栽培方式提供参考,以信阳五月鲜桃为试验材料,采用覆膜和覆膜+覆草2种地表覆盖方式,以清耕为对照,观察信阳五月鲜桃的新梢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果实发育的变化,测定果实品质及产量,研究地表覆盖对桃树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地表覆盖条件下的桃树单株产量显著高于CK(P 0.05)。覆膜+覆草条件下,桃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新梢直径和长度、叶片叶绿素b含量与CK相比显著增加。覆膜条件下,桃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比CK高8.14%和16.50%。不同处理的信阳五月鲜桃单株产量与单果质量、叶绿素b含量呈正相关,与果实横径呈负相关。综合各项指标来看,2种地表覆盖条件均能显著提高桃果实产量,单一覆膜能显著提高桃果实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标准地定位监测方法,选取不同栽培模式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肉桂(Cinnamomum cassia)人工复层林上层林冠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直接辐射透过系数、散射辐射透过系数、消光系数等5个冠层因子作为影响下层林分生长的光环境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肉桂林分生物量的主要光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上层密度光环境下的肉桂各器官生物量变化明显;在主成分分析中,马尾松冠层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三者的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到99.37%,是影响下层林生长的主导光环境因子;肉桂生物量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从回归模型中可得出影响肉桂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是上层林冠层的直接辐射透过系数。  相似文献   

20.
以甘肃陇东地区16年生乔化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间伐方式对树体叶片净光合效率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株间伐和隔行间伐均能显著提高红富士苹果叶片光合能力,改善冠层光照体系,提高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隔株间伐和隔行间伐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比CK提高了34.7%和28.5%;冠层30%有效相对光强比例分别比CK提高了35.2%和32.7%;单株产量分别高出了96.6%和89.1%;果面着色指数分别高出了37.6%和34.8%,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均比CK高出了10%以上;且试验处理仅1年后,产量与CK基本持平。确定出甘肃陇东地区行株距为4m×3m的乔化成龄红富士苹果园,当树冠交接率达到150%时,可通过合理科学的间伐措施进行密闭果园结构调整。并且隔株间伐效果略优于隔行间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