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1990—2016年东平湖主要水文站的实测水文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东平湖水位以及主要水质指标的年际变化特征,阐述了东平湖水位与水质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长期的高位蓄水状态下东平湖湖泊水质的可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0—2016年东平湖年平均水位呈波动上升趋势;湖水位变化与TP、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685和-0.550;与COD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9,相关性较弱;TN浓度主要受大汶河入湖污染量的控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东平湖的水质,但并未根治其水环境问题。建议通过合理调控东平湖水位高度、降低湖区人类活动强度等措施来管理湖泊水质,以期满足南水北调水质要求、实现东平湖乃至黄河下游湖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总结贵州喀斯特区域地理特征与农村面源污染情况及治理现状,为今后贵州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建议与参考。通过分析贵州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现有技术,并逐一分析其在贵州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可行性,提出影响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总结发现,贵州省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正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紧关贵州农业生产发展、生态发展建设、环境卫生等及长江和珠江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该研究得出,贵州受地理环境限制,天然耕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十分有限;现今工业化进程的稳步进行,城乡环保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人口的增加已成为影响贵州农村面源污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污染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在治理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体污染具有广阔前景,对保护三峡水库的水环境贡献很大,在库区水体中可以发挥强大的环境生态功能。本文通过分析三峡库区次级河流的环境问题,预测了金鱼藻和黑藻在库区的应用前景,即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抑制藻类生长,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湖泊水化学特征与水体营养类型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黄河下游湖泊水资源,对黄河下游湖泊中的东平湖、稻屯洼、马踏湖、白云湖湖水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确定其水化学类型及基本特征,并对水体营养类型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最为密切的chla(叶绿素)、TN、TP、CODmn和SD(透明度)作为评价参数,对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并参考太湖的以百分数划分湖泊营养方法,采用单项评分和综合记分方法,确定湖水营养类型评价标准。对湖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东平湖、白云湖为重碳酸类钠组Ⅱ型水、稻屯洼、马踏湖为氯化类钠组Ⅱ型水,均为偏碱性湖泊;稻屯洼与马踏湖湖水中有机物耗氧量高,平均为9.58 mg/L和21.47 mg/L,说明水体已受到污染;东平湖与白云湖湖水中有机物耗氧量不高,平均分别为5.06 mg/L与4.02 mg/L;东平湖与白云湖湖水中N:P比值较高,分别为61与45,说明东平湖与白云湖湖水中氮含量供应充分,植物、藻类的生长受到了磷的限制。对湖水营养类型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现属中富-富营养型水平,稻屯洼属富营养型水平,马踏湖属重富营养型水平,白云湖属中营养型水平。总体来说,黄河下游湖泊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水水质已经恶化,水体营养类型已达富营养化水平,白云湖水质较好,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5.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是阻碍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关键,弄清楚影响湖泊磷释放过程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对于控制湖泊富营养化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沉积物中磷存在的主要形态、分类以及生物有效性,重点阐述了影响内源磷释放的环境因素,分析了当前沉积物内源磷释放过程及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湖泊内源磷释放过程和机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农田氮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较强的风险,农田氮磷流失特征研究可以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等提供依据。本研究综述了农田氮磷的流失途径、形态、浓度和流失量研究,并分析了施肥、降雨、耕作方式、种植结构、农田排水口和田间沟渠等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现代农业新栽培方式、种养结合模式等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还有待更加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污水化学沉淀法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十分严重。随着社会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关注不断提高和国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不断加强,污水排放中的磷含量控制越来越严格。化学沉淀法除磷在费用投入和除磷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进一步促进化学沉淀法除磷研究的深入开展,综述了化学沉淀法除磷的原理、常用化学沉淀剂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化学沉淀除磷的影响因素、化学/生物组合型除磷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化学沉淀法除磷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化学沉淀法除磷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富营养化湖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我国大多数湖泊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污染,其中富营养化湖泊是占受污染湖泊中较大比重的,所以全面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的机制及其修复措施,对于湖泊的修复至关重要。[内容]本研究简要介绍了富营养化湖泊的现状,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生态修复措施及其适应的湖泊类型,并分析了生态修复之间的联合作用对湖泊修复的影响,为接下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建议]针对生态修复技术难以长期维持和不利回收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长期监测系统,建立生态模型等一系列措施,并对发展新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涉及工业水污染治理、城镇水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港口水环境治理、饮用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污泥处理、环境监管等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絮团对虾养殖系统进行日本囊对虾的养殖实验,研究温度突变对生物絮团系统中水体氮转化效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将日本囊对虾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消毒的洁净海水,日换水量20%(半封闭养殖系统),实验组为初始量20 mL/L的生物絮团海水(生物絮团系统)。在实验组与对照组水质保持1周的稳定后,进行温度突变胁迫,温度骤升10℃。在温度突变过程中,温度突变对水体中氮转化通路无显著影响(P>0.05),实验组的硝酸盐氮在温度突变后有上升的趋势,温度突变实验第5天(突变前)为19.65 mg/L到实验第10天(突变后)升高到31.54 mg/L,实验组的累计速率大于对照组。高通量测序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水体微生物中共获得了4219个OTU。实验组的丰度与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对照组,温度突变前大于突变后。温度突变后的水体和肠道的微生物群落的丰度与多样性均低于突变前。结果表明生物絮团系统在应对温度突变中的表现要优于半封闭养殖系统,在微生物群落的丰度与多样性上均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5个样点水质的月监测数据,分析松雅湖湿地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对该区域的水质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松雅湖湿地水溶解氧(DO)平均含量为8.93 mg/L,处于富氧状态,平均pH 8.2,基本呈弱碱性;(2)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98、0.062 mg/L,TN的变化趋势与氨氮(NH3-N)基本一致,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各采样点间叶绿素a(Chla)浓度相差较大;(3)5个采样点的水质富营养化状态各有差异,表现为富营养化程度由轻到重分别是:2#水治理B区<3#水治理C区<1#湿地出水口<4#礼乐广场<5#湖区中央香岛,2#样点表现为中营养,其余样点均为富营养;(4)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四季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5)TSIM与DO、pH、TN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与Chl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P、NH3-N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消落带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芦苇不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预测了芦苇在库区的应用前景,即可防止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渗漏液污染和藻类爆发等问题。同时,合理利用芦苇资源还可增加库区人们的经济收入,加快库区农村的经济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水丰湖流域沉积物与底质中富营养化和重金属累积的环境风险,于2014年5月(平水期)、8月(丰水期)和11月(冰封期)在水丰湖流域9个采样点中采集沉积物和底质样本,分析沉积物和底质中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锌(Zn)、镉(Cd)、铬(Cr)、铅(Pb)、汞(Hg)、铜(Cu)、镍(Ni)、砷(As)的含量,应用水体底质有机污染评价标准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水丰湖富营养化程度和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水丰湖流域沉积物和底质的TN含量分别为0.172%和0.167%,大部分点位(17/27和16/27)处于丰富状态,TP的含量分别为0.192%和0.174%,总体(25/27和20/27)处于丰富状态。沉积物、底质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9.85、27.87 g/kg,均为较低程度。重金属方面,Hg和Cu的污染较为严重,大部分采样点(7/9)为中等程度污染,且有较高程度的潜在风险。综上,水丰湖流域的沉积物和底质的营养含量较为丰富,个别重金属(Cu、Hg)含量超标,尚未发生重大污染,但需要加强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累积的管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以及人类对湖泊湿地环境的破坏,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对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中心沉积物中湿地花粉与入湖营养盐关系的研究,发现湿地植被的破坏是入湖营养盐增加的重要原因。由于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减弱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加速了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5.
在对黄旗海1999年、2000年和2001年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选用LogisticCurve(L-C)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以等级评价标准和均匀随机数产生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利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求解评价模型,对黄旗海水环境质量的富营养化进行了现状评价,确定了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黄旗海的富营养化等级。结果表明:黄旗海1999年、2000年和2001年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都处于4级富营养和5级极富营养之间,富营养化等级大小依次为:1999年>2001年>2000年。  相似文献   

16.
国内湿地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随着近年来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功能下降、污染日趋严重等危机,国内外学者对湿地保持着持续关注与研究,其中对湿地重金属的污染评价就是湿地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通过对国内十多年来有关重金属污染方面的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回顾总结了湖泊、河流、三角洲以及滨海等类型湿地的底泥、水体及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与迁移特征,重点对重金属的种类、空间分布以及分析方法等进行总结归纳。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对污染物评价的方法以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使用最多。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东平湖鲤(Cyprinus carpio)的遗传组成,为发掘、保护及合理利用其种质资源提供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基础资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的肾细胞体内培养法,以东平湖鲤头肾组织为材料,通过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东平湖鲤的染色体数2n=100,核型公式为2n=20m+38sm+20st+22t,染色体总臂数(NF)为158。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东平湖鲤在鲤属鱼类中属于较为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18.
Yulin River is the major secondary stream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revention Plan of Water Pollution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the Upper Areas (2001-2010)", the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in Yulin River valley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 of the water pollution is analyz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Yulin River in North Chongqing area, and then a proposal o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 of water pollution of Yulin River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