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树花青素及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花青素的组成、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等种质对茶树花青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该种质其他生化成分的特点,并从新品种(系)选育和高花青素茶产品开发两个方面综述了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进展,旨在为茶树花青素的代谢和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花青素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次生代谢物,有很强的药理活性。花青素在医药保健、药用植物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目前研究者基本探明了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和分子调控机制,但还没有完全掌握花青素合成的整个网络体系,还需要继续加强对花青素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因此,对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反应酶、结构基因、调控基因及转录因子进行综述,旨在为花青素类植物品种改良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硒是一种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花青素具有抗癌和抗突变的功能。本文从硒和花青素与人体健康、硒与生菜生长发育、花青素研究现状3个方面介绍了生菜富硒富花青素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生菜作物上硒和花青素富集研究需要探寻的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富硒和富花青素生菜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986~1988年对长果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 L.)花青素的性状遗传及其表现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果黄麻花青素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花青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但合成的速度和含量则决定于糖浓度。光照强弱和供氮水平对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是通过对糖浓度的影响而起作用。合成花青素的细胞可能与合成叶绿素有关。花青素在体内可以转移。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利用红苋菜资源,本文研究了温度和pH对红苋菜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的低温对花青素的稳定具有保护作用;pH对花青素的影响较大,在低pH条件下,花青素的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4年生凯特杏的叶片和1、2年生枝中花青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凯特杏正南方位叶、枝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北方,且叶中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2年生枝中的花青素含量,与1年生枝花青素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以南果梨树为试材,在不同的施肥处理下,研究了南果梨花青素含量与PAL活性的关系及施肥对南果梨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果梨整个生育时期,PAL活性的变化与花青素的合成都有两次高峰,但它们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施肥处理对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的影响极其显著,施高量钾、铁肥和不施氮、磷有利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和PAL活性的提高,中量施肥水平对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调控效果,其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分别为48.95nmol/g和19.72U/(g·h),虽然花青素含量与PAL活性低于高量钾处理,但它们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光稳定性较差;低pH值稳定性较好;热稳定性较好,但在60℃以上温度时原花青素会受到一定影响;添加剂Vc、亚硫酸氢钠可提高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Fe2 和Sn2 对原花青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Cu2 ,Pb2 ,Mn2 对原花青素影响较小,A l3 ,Zn2 ,Na 、Mg2 原花青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原花青素对衰老机体抗氧化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青松  刘露  王正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90-290,293
原花青素作为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对象,一直备受关注。对原花青素与自由基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进行了概括,主要从自由基理论与原花青素抗衰老的能力这两方面加以阐述。着重阐述了原花青素的作用机理,总结了其高效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意在为开发新型的抗衰老药物开辟前景。  相似文献   

10.
花青素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培育富含花青素的功能性水稻品种是未来绿色健康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然而目前与水稻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的基因资源还十分有限,不利于有色稻米品种的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为了全面发掘水稻果皮花青素的基因资源,本研究结合花青素无损伤检测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以533份水稻种质作为供试材料,检测到了13个果皮花青素含量关联QTL位点,这些QTL位点中包含了除Rc、Rd、Rb及OsMYB3已知与花青素相关的基因外,还包括17个候选基因。通过对候选基因同源性及表达模式分析,初步确定8个MYB基因与1个bHLH基因为新的水稻果皮花青素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首次全面剖析了水稻果皮花青素的遗传基础,为健康功能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1.
对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中原花青素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避光、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条件下,原花青素稳定性很好,不同的温度和p H对原花青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在较低的温度和p H条件下,原花青素比较稳定;当温度大于50℃或p H≥6,原花青素稳定性明显降低。原花青素具有显著的清除·DPPH的能力,当浓度低于0.005 mg/m L时,随浓度增加,原花青素清除自由基的活性逐渐增加,清除率可达到77.26%。  相似文献   

12.
莲原花青素在油脂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莲原花青素在油脂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为开发新型健康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以及将原花青素和卵磷脂等抗氧化剂复配,研究原花青素在油酸和各类动植物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采用亚油酸氧化体系表征原花青素对脂肪氧合酶活性的抑制。【结果】原花青素对油酸和动植物油脂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效果,对试验所用的油脂抗氧化效果依次为:茶籽油猪油棉籽油豆油,其中茶籽油的氧化诱导期延长了2.2倍;并且卵磷脂和维生素E对原花青素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尤其与维生素E的复配,能将油酸的诱导期延长14.7倍,猪油的诱导期延长3.6倍。在抑制脂肪氧合酶活性方面,原花青素与茶多酚有着相同的效果。【结论】原花青素对油脂体系有着优良的抗氧化作用,对油脂氧化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花青素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水溶性色素,存在于大部分植物的花和果实中。因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颜色鲜艳、安全无毒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花青素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明确花青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对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技术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花青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黑米花青素的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以黑米为原料,采用水提法提取黑米花青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花青素进行纯化。[结果]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提取温度50℃,pH3.2,提取时间120min;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洗脱,花青素的纯度最高,达95.48%。[结论]该研究为黑米的深加工和花青素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 Murr)中的花青素为研究对象,以CIELAB色空间为研究方法,通过观察a*、b*和△E*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了10种金属离子对黑果枸杞花青素水提液颜色稳定性的影响。K~+、Na~+、Ca~(2+)、Mn~(2+)、Mg~(2+)、Zn~(2+)对黑果枸杞花青素颜色稳定性无显著影响;Cu~(2+)对花青素溶液有明显退色作用;Al~(3+)使花青素溶液明显增色;Fe~(2+)使花青素溶液产生紫黑色沉淀;Fe~(3+)会破坏花青素类物质。在黑果枸杞花青素的制备和应用中,应尽可能避免铁、铜、铝制品的接触,以免影响颜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调控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青素是决定植物花色的主要色素,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花色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本文主要概括了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过程及其合成途径中主要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类型、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同时展望了植物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紫甘薯花青素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提取方法对紫甘薯中花青素的提取效率进行了比较,分别用5种不同溶液,选择15%乙酸作为最适宜提取液,并在不同温度、时间和固液比下对紫甘薯中花青素进行提取,选取最适宜提取温度40℃、时间60 min、固液比1∶25(g/ml),用pH比色法测定所提取物质中花青素的含量为2.20 mg/g,花青素提取率为1.03 mg/g。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发现,在低浓度条件下(0.7 mg/ml)花青素不如抗坏血酸,在高浓度条件下(0.7 mg/ml)超过抗坏血酸,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发现,花青素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远远大于抗坏血酸,在0.5 mg/ml时花青素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接近100%。用涂布涂板法对花青素抑菌活性进行初步测定,发现花青素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松树皮原花青素提取纯化及降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白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63-18564,18607
[目的]研究松树皮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方法和降血脂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浓度70%乙醇和大孔树脂对松树皮中原花青素进行了提取和纯化;以小白鼠为对象建立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原花青素精提物的降血脂作用。[结果]经NKA大孔树脂纯化后的原花青素纯度达到40%左右;松树皮中原花青素具有降低小白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的作用。[结论]松树皮原花青素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降血脂的作用,为其在保健和医药等方面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功能基因创新团队通过对紫果番茄中花青素的研究,解析了番茄果实中花青素结构及主要修饰类型,并发现了番茄果实中4种新的花青素成分,为解析番茄果实花青素合成和代谢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相似文献   

20.
对6年生鄂桃1号的叶片和1、2年生枝中花青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鄂桃1号正南方位叶、1年生枝中的花青素含量较高,与其他各方位花青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正南方位2年生枝中的花青素含量与其他各方位花青素含量有显著差异;正南方位叶中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1、2年生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