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是猪种布氏菌病流行的疫区.我们坚持以"检疫、免疫、淘汰病猪、推广人工授精"为主的综合措施防制猪布氏病,有效控制该病疫情.但在疫区应用猪型布氏菌二号弱毒菌苗免疫种猪,影响了猪布病的血清学诊断和对布病疫情的监测.为此,我们对猪种布氏菌强毒菌株C73攻毒和弱毒苗S2免疫种猪血清学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抗体消长的分析,提出了鉴别布氏菌免疫反应与强毒感染的合理检疫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在天津的各大型超市,一种"酸奶猪"猪肉率先亮相。与一般的猪所不同,"酸奶猪"从出生到出栏,全程喂养生态乳酸菌。"酸奶猪"公司的孙博士介绍称,"从一出生到出栏,‘酸奶猪’全程饲喂研发的营养乳酸,所以,乳酸菌占据了猪胃肠道的有利位置,从而阻止了有害菌的生存,改变了猪胃肠道内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3.
猪耶尔辛氏菌小肠结肠炎由耶尔辛氏菌感染所引起,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育肥猪感染为主,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感染猪表现持续性腹泻,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以及结肠充血出血,局部出现溃疡;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环境的净化,饲料中长期加入微生态制剂,通过"以菌治菌"的方式进行预防;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临床可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用药;本病人畜共患,一线工作人员应注意加强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4.
一株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认导致甘肃省平凉市一农场猪群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死猪不同组织样品进行检测,从病死猪的脏器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并对其进行生化鉴定、16S rRNA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进行分离菌的致病性试验、耐药性分析、V因子需要试验、"卫星现象"观察。结果表明:分离菌生化特性均符合副猪嗜血杆菌;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副猪嗜血杆菌株的同源性均高达99%。因此,将该分离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将其命名为PL2016。动物试验及耐药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16S rRNA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菌与副猪嗜血杆菌其他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核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菌的ompP2、sodA基因与副猪嗜血杆菌其他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核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陈申秒  魏建忠 《养猪》2007,(4):52-54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存在于猪上呼吸道的共栖菌,在特定的条件下常引起猪以关节炎、呼吸困难及高热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在目前流行的"猪高热性疾病"中常有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的报道。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副猪嗜血杆菌的诊断学与分子生物学逐渐深入,本文就有关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布氏菌猪二号苗,对猪抗布氏菌感染的免疫效力经过实验室试验和培育健康猪群试验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见广西兽医科技通讯1978年2月3日)。但是,用口服布氏菌猪二号苗来控制和根除已经暴发流行猪场的布氏菌病至今还未见有人报道。1978年我们应用布氏菌猪二号苗对布氏菌病流行比较严重的高鹤横江良种场和广州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洛阳市散养和集约化养殖方式猪源大肠埃希菌耐药谱,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35株集约化养殖场猪源大肠埃希菌(其中17株肥育猪源、10株生长猪源、8株保育猪源)和6株散养肥育猪源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噻肟、萘啶酸、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和大观霉素共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散养肥育猪源大肠埃希菌仅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强力霉素耐药,集约化养殖场猪源大肠埃希菌对11种检测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散养猪源的大肠埃希菌;测定41株细菌具有19种耐药模式,其中散养肥育猪源大肠埃希菌有5种模式,集约化养殖场猪源大肠埃希菌有17种模式,13种为多重耐药模式;88.6%(31/35)集约化养殖场猪源菌交叉耐药,33.3%(2/6)散养猪源菌仅交叉耐四环素和强力霉素。  相似文献   

8.
猪增生性肠病义称猪回肠弯曲菌性感染,是由猪肠炎弯曲菌所引起的具有不同特征性病理变化的疾病群,主要发生于生长猪和育肥猪。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平板上对猪亚利桑那菌进行药敏试验,测知最敏感的抗菌药是头孢拉定。之后测得头孢拉定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0.25mg/mL。将猪亚利桑那菌菌液接种于浓度为MIC的头孢拉定药液,37℃培养24h后进行药敏试验,发现猪亚利桑那菌对先锋噻肟最敏感。猪亚利桑那菌存活率逐渐降低,24h时存活率为0。另外,提取猪亚利桑那菌质粒,研究其耐药性,发现猪亚利桑那菌质粒对很多抗菌药物有很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正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属的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俗称"打火印"。临诊症状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病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季只是散发。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  相似文献   

11.
正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属的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俗称"打火印"。临诊症状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病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季只是散发。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4~6月龄的子"架猪"发病率最高,如防控不好,将给养猪生产者造成了  相似文献   

12.
猪霍亂桿菌係屬於沙氏桿菌屬,在1885年由Salinow及Smith發見,當時以為是猪霍亂的病原體,所以命名為猪霍亂桿菌,後來(1904)證明滤過性病毒以後這種桿菌發生猪霍亂的說法已被否定,不過這種細菌名字未加更改,因此很容易使人將「猪霍亂」和「猪霍亂桿菌」聯系起來以致發生一種錯覺,(有人仍認為猪霍亂過程中,桿菌與病毒混合感染,因而發生腸的真症和壞死)。  相似文献   

13.
用猪链球菌2型强毒SC-6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以较大剂量的活菌分别感染不同品种的猪,初步测定试验猪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猪对猪链球菌2型的敏感性有差异,其中长白公猪与广东花白母猪二元杂交猪和广东省翁源地区土种猪为钝感,其他5种猪均对猪链球菌敏感。选择敏感的4个土猪品种,以500万~1000万个活菌量感染试验猪,结果显示:土猪X最敏感,其对试验菌敏感性、试验菌对其最小致死量都与试验猪日龄有密切关系,1-3月龄最敏感,超过6个月龄则敏感性降低,21-30、45-90日龄时最小致死量(静脉注射)分别为50万个活菌、200万个活菌。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新疆等规模化猪场2013年分离的不同生长期猪源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对2010年和2013年新疆某养殖场不同生长期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不同生长期猪源大肠埃希菌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与2010年相比,2013年该养殖场总体耐药呈上升趋势,不同生长期分离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氨苄西林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升高;哺乳仔猪源菌和妊娠猪源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高出13.0%和65.4%;保育猪源菌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高出44.0%。多药耐药结果显示,多药耐药率按年份呈快速增长趋势,妊娠猪源菌多药耐药上升明显,由0耐上升为6耐;哺乳猪源菌由5耐上升为7耐,保育猪源菌由5耐上升为6耐。与2010年耐药结果相比,2013年不同生长期猪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除安普霉素外耐药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提示细菌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应联合兼或交替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比较肥胖型的金华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肠道古菌结构的差异,分析菌群移植小鼠肠道古菌结构。采集金华猪和长白猪的新鲜粪便,通过灌胃移植到经广谱抗生素处理过的小鼠肠道中,提取2种猪粪便及其移植小鼠的盲肠内容物总基因组DNA,使用古菌通用引物对古菌16S rRNA的V4区进行PCR扩增,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金华猪和长白猪粪便及其移植小鼠盲肠内容物中的古菌主要包含3个门,分别为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其中金华猪粪便中广古菌门的丰度高于长白猪;在属水平上主要包含4个已知属,优势属为餐古菌属(Cenarchaeum)。二者移植小鼠的盲肠内容物古菌结构,在门水平上,移植小鼠的奇古菌门比例占70%以上;奇古菌门的古菌几乎全部来源于餐古菌属;在门和属的水平上,金华猪和长白猪粪便移植小鼠的盲肠古菌结构无显著差异(P0.05),但基于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出很好的组内聚集。由此可见,奇古菌门的餐古菌属是金华猪和长白猪粪便和其移植小鼠盲肠中的优势古菌;金华猪粪便中广古菌门的丰度高于长白猪粪便,且二者移植小鼠盲肠内容物之间古菌结构在OTU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猪的"关节病"通常指致猪运动障碍的四肢活动性关节疾病,发病部位主要包括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跗关节、趾关节。猪的关节病通常由营养因素,粗燥坚硬地面或限位栏反复磨损,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引起猪关节炎的病原菌包括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丹毒丝菌等~([2-5])。为了解浦东地区规模猪场猪关节病发病原因和流行情况,对全区38个规模猪场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猪葡萄球菌皮炎分猪金色葡萄球菌皮炎(猪金葡菌皮炎)和猪白色葡萄球菌皮炎(猪白葡菌皮炎),前者已见诸报道和记载,后者则极少报道。故特将此病简介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7,(1):40-46
为了掌握胞内劳森菌在湖北省5个疑似猪增生性肠炎暴发规模化猪场中的流行情况,我们建立了一种从粪便中检测胞内劳森菌的巢式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采集于这5个规模化猪场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临床表现猪群的1 003份粪便样品进行监测。结果显示:5个猪场的胞内劳森菌检出率在11.5%~19.4%之间,平均阳性率为15.5%;就临床表现而言,腹泻猪粪便样品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非腹泻猪;就生产阶段而言,保育及育肥猪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断奶仔猪、母猪和公猪。我们还利用粪便检测胞内劳森菌呈阳性、疑似临床症状明显的猪的肠道制备的感染溶液进行了病例复制,试验猪在灌服感染溶液后出现了与胞内劳森菌感染相似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且从感染猪的肠道组织和粪便中检测到了胞内劳森菌的存在。本试验对于进一步了解胞内劳森菌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及致病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布氏菌猪二号菌种是一株在人工培养基上长期移植传代而自然变弱的菌种,用豚鼠测毒时,它所产生的脾脏含菌量与牛型19号菌种所产生的相近似,而比强毒猪型菌种产生的约低100~500倍。给怀孕猪皮下注射本菌种的500亿活菌,不引起流产,而注射强毒猪型菌种的5~15万个菌,即可引起流产或正产排菌;给性成熟公猪皮下注射500亿活菌,在体内活存不到45天,而注射强毒猪型菌种的10万个菌,经过45天剖检,仍有35~67%器信出菌。可见猪二号菌种对其天然宿主的毒力比性毒猪型菌种低30~100万倍以上。猪二号菌种的弱毒性在易感动物体内是稳定的。连续通过豚鼠5代,怀孕猪4代、怀孕绵羊5代和怀孕山羊4代,毒力都不增强。猪二号菌种对豚鼠和非怀孕羊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正>猪回肠炎全称为"猪增生性回肠炎(PPE)",其致病原为"胞内劳森菌(LI)"。L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对30g/L溴棕三甲胺(cetrimide)呈高敏,对季铵盐和含碘消毒剂中度敏感,对其它消毒剂低敏或不敏感,所以,发病猪场防疫消毒宜合理选择相宜的消毒剂。LI对某些抗革兰氏阴性菌抗菌素敏感,目前临床上较敏感、较常用的包括"复方青霉素、复方长效磺胺、氨基糖苷类、多西环素"等。1流行病学特点PPE在国内猪场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型及亚临床型回肠炎常发生于传统生产模式连续养殖多年猪场;发病日龄较集中于保育后期、生长猪阶段猪群(3~12月龄),以育肥猪群较高发,其它猪群发病率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