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调查了蓖麻诱集带及其临近棉田和对照(不种植蓖麻棉田)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蓖麻诱集带的种植能显著降低3代棉铃虫发生期棉田落卵量及棉花生长后期烟粉虱和小花蝽的种群数量,而对棉田其他主要害虫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无显著影响。虽然蓖麻的种植未能显著降低棉花上绿盲蝽的发生数量,但蓖麻能吸引大量绿盲蝽繁殖。蓖麻和临近蓖麻棉花上昆虫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棉田,而两者的优势集中性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棉田。这可为以后种植蓖麻诱集带诱集棉田主要害虫及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态调控方式对棉田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棉田设置黄板、喷施缩节胺、不同方式种植诱集作物、与玉米、蔬菜、果树邻作和防除杂草、整枝打杈等形成的不同生态带对棉田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临近棉田设置黄板、喷施缩节胺、棉田成片种植向日葵、与玉米邻作、及时防除杂草和整枝打杈对减轻棉田烟粉虱的发生和危害有明显的作用.可见,种植诱集作物及变换其种植方式和配套的农艺措施对生态调控棉田中的烟粉虱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诱集植物对盲蝽的诱集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棉田盲蝽的农业防治技术,研究了9种诱集植物棉花(中棉所49、LB2、BJ2和HH2)、油葵、大豆、黄秋葵、凤仙花、玉米、苘麻、豇豆和黄瓜对棉田盲蝽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诱集植物诱集效果不同,且差异较大。其中苘麻的诱集效果最好,其次是凤仙花,平均百株盲蝽可达421.9头和27.2头,其他诱集植物上数量均低于10头,诱集效果差。诱集植物对盲蝽的诱集效果与其花期长短、开花集中程度以及花量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的农业防治措施施作家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淮阴2230011耕作制度1.1调整作物布局。棉铃虫对玉米的嗜好强于棉花,在棉田种玉米诱集带或在棉区插种玉米,可诱棉铃虫产卵于玉米上,便于集中防治,减少了棉田的卵量。另外,夏熟作物是一代棉铃虫的主要寄主,...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植效益好,近年来东台市大棚瓜套棉花种植面积日益增大。同时,因烟粉虱发生量增加,大棚瓜套棉田烟粉虱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少数棉田甚至出现叶片霉污严重、黄化枯死现象,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户的用药防治次数。为此,3年来,我们着手调查大棚瓜套棉田烟粉虱发生数量与消长情况,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各代棉铃虫自然种群发生趋势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代棉铃虫自然种群发生趋势初报①王春义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在同一地点和作物环境下(周围或邻近有麦套棉田、单作春棉田、夏棉田和玉米田),安置统一型号的黑光灯(20W)诱集棉铃虫成虫,连续几年观察记载诱集各代棉铃虫的雌、雄蛾量。同时,结合...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预测和治理抗虫棉田Q型烟粉虱的技术,2013年对不同转Bt抗虫棉田Q型烟粉虱成虫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进行了黄板诱杀技术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棉与常规棉田Q型烟粉虱始发期基本一致,但抗虫棉田烟粉虱种群盛发期较常规棉稍推迟,且种群发生量显著高于常规棉田;另外,不同抗虫棉之间Q型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也不太一致。黄板诱杀棉田Q型烟粉虱技术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黄板下沿与棉株生长点平行放置,放置方向为东西走向,粘着剂为机油时,诱杀效果最佳。该研究为抗虫棉田Q型烟粉虱的预警监测和无公害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烟粉虱是东台地区新发生的一种多食性害虫,在棉花上危害日趋加剧,对棉花正常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此,近几年笔者从棉田烟粉虱迁飞扩散、虫卵消长、垂直分布、危害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系统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发生概况烟粉虱2003年传入东台,主要在东台镇北海村和三仓镇联南村,棉田发生面积约有333.3hm2,有近66.7hm2靠近中心区的棉田发生较重;2004年扩大到本市东部12个镇,发生面积5866.7hm2,普遍发生较轻;2005年全市23个镇都有发生,发生面积达到13333hm2,其中近1000hm2棉田发生较重。2003年7月发现烟粉虱,2004年6月查见烟粉虱,到2005年6月…  相似文献   

9.
棉田使用诱虫板对绿盲蝽和非靶标昆虫的诱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评价了诱虫板颜色、位置、高度和每日时段对绿盲蝽和其他植食性害虫以及对捕食性昆虫诱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盲蝽对蓝色表现出强烈趋性,其次是橙色、青色、黄色和绿色。另外,诱虫板高度、每日时段和诱虫板位置也影响色板对绿盲蝽的诱集。距地面50 cm和200 cm处的诱虫板诱集到数量相近的绿盲蝽成虫,在180 cm(棉花冠层高度)处的诱虫板能诱集到更多的绿盲蝽;在傍晚时比其他时段诱集到的绿盲蝽数量多;9月初,设置在棉田边缘的诱虫板比在棉田中心能诱集到更多的绿盲蝽。其他植食性害虫中烟粉虱和棉叶蝉对橙色、黄色具有很强的趋性,棉蓟马对蓝色趋性最强。捕食性天敌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对绿色以外的颜色趋性均较低。可见,将蓝色、黄色、青色或橙色诱虫板放置在棉花冠层上方一定高度,并在9月初设置在棉田边缘,对绿盲蝽能起到较好的诱集作用,且对其他植食性害虫尤其是蓟马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而对捕食性天敌诱集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650 g·L-1夜蛾利它素饵剂对棉铃虫等夜蛾科害虫的诱集效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和第八师的4个团场开展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650 g·L-1夜蛾利它素饵剂在棉铃虫羽化高峰期使用,对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等夜蛾科害虫诱集效果明显,在药后2~5 d诱集数量达到最高,药效期超过7 d,且能降低棉田内棉铃虫落卵量、幼虫虫口数量及蕾铃被害率。650 g·L-1夜蛾利它素饵剂诱虫可作为棉铃虫监测手段、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在新疆棉花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