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44  
当前在我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餐饮具包装中存在着极大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开发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以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对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彻底解决农村秸秆焚烧现象,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迫在眉睫。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农业科技人员在原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创新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成效明显。基于此,对旺苍县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成效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提高旺苍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其产业体系与利用路径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中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不仅可减少田间焚烧环境污染、消除火灾隐患,还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各省级行政区的统计数据,探讨了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构成与空间分布特征。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秸秆占全国秸秆资源总量的84.8%;秸秆资源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统揽中国秸秆产业发展全局,系统梳理并深入解析了中国秸秆产业政策体系、市场体系、技术体系和监管体系发展历程和现状。分别以单一利用、综合利用、战略布局和区域统筹为鲜明特征,将秸秆利用政策历程划分为政策起步期(1979—2007年)、政策发展期(2008—2012年)、政策转型期(2013—2016年)和政策深化期(2017年至今)。系统阐释了中国农作物秸秆农业利用、能源化利用和高值化利用的主要路径与模式。该研究可为指导中国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的生产与科学利用入手,重点调查与全面分析相结合,对全省农作物秸秆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系统阐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途径,并对加快秸秆科学利用步伐,实现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秸秆焚烧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存在的管理、政策及技术等问题,提出了"区域统筹、乡为基础、收还结合、政策引导、市场运行"的秸秆全面禁烧与全量利用工作思路,并指出在技术上应着重围绕"区域控制、收还统筹、突破收集、开拓用途、创新机制"开展攻关与集成创新。此外,分析了乡(镇)域尺度上实施"区域统筹与整体推进"秸秆全量利用策略的效果。在江苏省泗洪县车门乡的实践证明:采用区域统筹、整体推进的策略,可有效实现区域内秸秆全量利用与全面禁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下,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管理措施不健全,特别是秸秆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形成统一法律规范。文章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技术,并以安徽省为例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管理缺陷,列举了部分秸秆生态补偿的实例。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健全法律规范,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秸秆焚烧和随地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产业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其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此探索南京区域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并对区域秸秆综合利用支持体系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8.
"绿色"引领下东北地区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北地区秸秆产出总量大、积温低,是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推进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对于保护黑土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总结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秸秆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分析了"绿色"引领下秸秆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文献调研,研究了以美国等为主的直接还田肥料化利用方式、以韩国等为主的种养结合饲料化利用方式,以丹麦等为主的发电供热能源化利用方式,结合东北地区秸秆利用主要成效与典型做法,阐释了"绿色"引领下东北地区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关联,绘制了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框架图,并从技术装备研发、法规政策创设、市场主体培育、公共服务与市场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基于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全要素、多维度秸秆利用模式构建原理,并示例说明了利用模式构造基本过程与方法。该研究可为推动东北地区秸秆高质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更是非常重要的可供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长春市生产大量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秸秆。本论文以2005-2011年间长春市年平均粮食产量为基础,测算长春市农作物秸秆总量及可收集量,并对该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简要评价。本文认为:要发展好农作物秸秆产业应重新认识和评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性特点,要整理和评估已建及在建农作物秸秆利用项目,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度,继续扶持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形成协调、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会产生很多农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属于一种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应得到重视和利用。为维护大气环境,贯彻《大气防治污染法》,广汉市实施全域农作物秸秆禁烧,通过大量宣传和各部门努力,农民认识得到了提高,禁烧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但在秸秆综合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简要阐述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尽早实现合理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没有跟得上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艺措施的改变,使得浪费秸秆资源、污染环境等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对我县秸秆农业综合利用技术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秸秆农业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利弊分析及收储运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以稻麦轮作区的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与离田综合利用进行了利弊分析,围绕秸秆捆型、收储运模式及作业成本角度分析了对秸秆收储运的影响,并针对目前秸秆收储运体系存在问题,从政府引导、设备自给率、资金扶持方向和研发投入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发现,秸秆离田方式不仅有利于下茬作物耕种和减少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可为种田主体节约成本,增加收入,也为秸秆收储主体通过销售秸秆商品获得经济利润;通过分析打捆秸秆类型对收储运环节的影响,得出大圆捆秸秆是江苏省秸秆收储运作业的优选捆型。同时,针对目前主要的第三方秸秆收储运模式,通过深入分析该模式下不同收储运主体之间的运行机制、秸秆收储运各环节作业成本和利润空间,指出在政策引导及政府行政推动下,秸秆离田收储运是容易实现的,并且收储运成本相对比较稳定且透明,而制约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瓶颈在于末端秸秆利用形式及终端产品附加值高低。最后,通过剖析现有的秸秆收储运体系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效果质量和收储运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秸秆资源总量、分布以及综合利用情况,分析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宝清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与其取得的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得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秸秆综合利用5项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莒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莒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情况,认为该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指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可再生资源农作物秸秆综合技术利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国内对这些秸秆的开发利用率还很低。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农作物秸秆被废弃,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也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本文对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与建议。以求得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可再生资源秸秆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分析及新途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江苏省各种秸秆资源利用技术,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及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没有跟得上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艺措施的改变,使得浪费秸秆资源、污染环境等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对我县秸秆农业综合利用技术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秸秆农业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涪陵区的地貌以丘陵为主,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除了用作饲料或肥料之外,大部分会被焚烧,还有一部分秸秆会被直接丢入水中,造成较为严重的大气和水污染,甚至对交通出行安全也造成一定影响。很多时候农户会感觉秸秆是废品、没有利用价值,其实,秸秆利用新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为土地化学肥料的过度利用、土壤板结、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的解决作出了相当的贡献,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高综合利用率,力促农村节能减排、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所以有必要探究和思考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青岛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总结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模式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