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连山典型林分生物量与净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祁连山典型林分的建群种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平均生物量为282.544 t/hm2,祁连圆柏的平均生物量为248.764 t/hm2,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不同器官分配的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干(61.19%,58.82%)>根(28.17%,22.73%)>枝(6.4...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林群落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祁连山不同平均林龄下青海云杉群落生物量,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平均生物量为242.98t/hm~2,其中乔木层占89.47%,下木层占0.51%,地被物层占10.02%,年凋落物量为2165.6kg/hm~2,并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3.
常玉庆 《乡村科技》2023,(21):120-122
为研究遮阴对青海云杉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自然光照为对照,设置4个不同遮阴处理,分别为遮阴12%、遮阴24%、遮阴36%、遮阴48%,研究不同遮阴处理下青海云杉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幼苗株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遮阴24%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因此适当遮阴对促进青海云杉幼苗生长、提高青海云杉幼苗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17个受云杉矮槲寄生(Arceuthobium sichuanense)为害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样地调查,结果表明:云杉矮槲寄生能够降低青海云杉的结实率,并增加小蠹虫入侵的几率以及致死率,最终影响云杉林的自然更新。云杉寄生害的不同危害等级对云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影响程度呈递增状态,各危害等级对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径平均年生长量、材积平均年生长量之间的影响呈显著性差异,且当危害等级达到Ⅲ级时,对寄主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发现青海云杉的2年生针叶长度和直径随着危害等级的增加递减。对受害青海云杉进行修枝处理的完全治愈率达到45.4%,降低危害等级的比例达到72.8%,是有效控制云杉矮槲寄生危害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青海云杉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以期为青海云杉高世代种子园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建园材料.【方法】以109个青海云杉种子园内的无性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分析方法,建立并优化了青海云杉的SSR-PCR反应体系,利用筛选出的10对有效引物,分析青海云杉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结果】基于SSR分子标记对109个青海云杉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23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百分率(PPL)为100.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4.76,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0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92,平均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2.77.【结论】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将109个无性系分为5组,差异明显,此结果与种子园建园材料的地理来源广泛和个体间基因交流广泛吻合,揭示了青海云杉无性系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青海大通地区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及其生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样线调查法,对青海省大通县的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为草本、灌木的发育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提供了必要的场所。针叶林如紫果云杉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及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类型为耐荫植物;阔叶林如青杨纯林、白桦纯林的林下植被类型为喜光性杂草;混交林如青杨×沙棘、青杨×青海云杉、白桦×青海云杉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类型为喜阴性植物。阔叶纯林及阔叶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对较大,而针叶纯林及针叶混交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自2012年起,东峡林场连续3年进行了美国蓝云杉引种试验,结果表明:(1)4a生美国蓝云杉引种定植后生长良好,适应性强,保存率高,在东峡林场阿家堡苗圃已引种成功。(2)与当地乡土树种青海云杉相比新梢生长量较高,美国蓝云杉新梢生长量最高为30.50cm,平均为20.29cm,青海云杉新梢生长量最高15.68cm,平均为7.32cm,(3)美国蓝云杉色泽靛蓝,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海拔2600m域内的青海西宁地区作为绿化树种可以推广引种。  相似文献   

8.
天山云杉引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分析认为,天山云杉的生境条件类似于青海云杉,经3年育苗试种观测分析发现,天山云杉各项生长指标,虽然逊色于青海云杉,但两者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高生长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说明,天山云杉的青海引进,增加了云杉属中一个新品种,至于今后的生长表现,尚需继续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9.
青海云杉是甘肃省天祝县的重要天然树种,常在山谷与阴坡组成单纯林,也是用于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青海云杉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阻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保证天祝县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长,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文章针对自治县中的青海云杉常见病虫害的病症表现和发病规律进行阐述,然后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为甘天祝藏族自治县青海云杉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及动态变化进行观测研究,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立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估测水源涵养林总生物量为4.170×107t,其中青海云杉林1.9738×107t,灌木林1.5484×107t;按各器官生物量排序青海云杉为:干>枝>根>叶>果,祁连圆柏为:干>根>枝>叶>果;立木各器官生物量比率反映林木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青海云杉胸径—材积的一元模型、青海云杉林蓄积—生物量模型、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以及影响青海云杉林碳储量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单位面积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223.445 4 m~3/hm~2、136.075 5 t/hm~2和96.186 4 t/hm~2;总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达到2.59×107 t和1.52×107 t,其中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占总量的42.581 8%和41.134 8%,而幼龄林仅占1.080 9%;影响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要因子为环境水热状况,温度是影响祁连山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关键的因子。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云杉6a生苗木一年生一级侧枝为材料进行硬枝扦插,探讨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及不同激素(IBA、ABT)、不同基质、IBA不同浓度、IBA不同时间处理和不同插穗基部处理对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率、根系生长量的影响,为青海云杉扦插快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的主导因素为激素种类,激素处理效果:IBA﹥ABT,其次为插壤基质和激素浓度与处理时间,另外插穗基部针叶不同处理对青海云杉扦插生根影响很大,保留插穗基部全部针叶扦插生根率较高。综合考虑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促进青海云杉硬枝扦插最佳成活率的组合是:采用泥炭土、珍珠岩、细河沙按3∶1∶1混合配制插壤,于当年4月中旬从6a生苗木采集一级侧枝为插穗,插穗基部针叶完全保留,使用IBA100mg/kg溶液浸泡1h后扦插,插后棚内湿度不低于60%,插壤温度控制在8-30℃之间,插壤含水量50%-90%之间,青海云杉硬枝扦插成活率达85%,平均生根数量8.17条/穗,平均根长6.08cm,根系效果指数0.29。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成年树当年生叶片和枝条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叶片、枝条总糖含量、可溶性蔗糖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拔2 400 m处达到最大值;青海云杉叶片果糖含量、叶片淀粉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拔2 600 m处达到最大值;青海云杉枝条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海拔3 000 m处达到最大值。这说明林线附近的青海云杉林木不存在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的问题,从而表明更有可能是生长抑制导致贺兰山青海云杉林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在互助县圃地进行青海云杉幼苗与大豆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对青海云杉幼苗地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对树高影响极为显著,可提高高生长5.6cm;而且套种大豆的产量高于大田大豆的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15.
贾隽 《青海农林科技》2014,(1):13-14,73
青海云杉小卷蛾为云杉小卷蛾属新种,在青海西宁地区主要危害青海云杉,在我国青海西宁发生较为严重。由于小卷蛾虫体过小不易观察,危害隐蔽,监测、防治难度较大,蛹羽化期集中,一旦成虫出现,很快进入盛期,预报有效防治期很难把握,防治效果较差。经过三年观测发现青海云杉小卷蛾的生活史与青海云杉物候期有着密切的依从关系,以青海云杉物候观测为参照,可掌握青海云杉小卷蛾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6.
相较于穴播与条播两种播种方式而言,撒播虽然所需的用种量较大,但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圃地空间,且具有更高的生长量与更多的成苗量。本文以青海云杉的播种育苗为着眼点,在简析了青海云杉及其特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青海云杉的撒播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大通东峡林区青海云杉林生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的建模方法,来拟合青海云杉生长过程,并根据生长变量自身的数据序列,建立起青海云杉个体生长的灰色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的树高总生长量模型和胸径总生长量模型,精度相当高,能够准确地预测青海云杉树木生长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青海云杉是青海地区的常见绿化树木,绝大多数青海云杉都是松科云杉,属常绿高大乔木,在城市绿化、公路绿化带、园林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有应用。近年来青海云杉的栽种面积越来越大,互助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很适宜云杉生长,在栽培过程中要加强对播种育苗技术的掌握,并且要加强养护,为树木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生存环境。1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青海云杉是松科云杉属植物,也是我国特有的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以及宁夏等地,是青海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不同的林分密度,研究林分密度对云杉人工林生长、云杉单株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会对云杉人工林生长、云杉单株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造成直接影响,其中1400株/hm2的林分密度是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云杉人工林最适宜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当前青海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作为青海省的主要造林树种,青海云杉属于天然林的主要构成树种。因为青海云杉在青海省具有广泛的种植范围,这也使青海云杉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青海云杉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影响,降低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长水平,对青海地区林业种植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阻碍。所以,当下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方式降低青海云杉病虫害对树木造成的影响,避免病虫害对树木生长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