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我国冬春茬温室西瓜栽培播种期将至。截至2014年12月18日,在我国取得登记防治西瓜田杂草并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包括分装登记产品)共32个,其中土壤处理类产品21个,茎叶处理类产品11个。现将防治西瓜田杂草农药产品有关信息整理如下表,供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等西瓜主产区农药销售商和西瓜专业种植合作社农民参考选用,具体防治对象、用药量以产品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为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子,本文对油茶园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类和捕食类亚群落的多样性与其主要生态学指标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H’与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及物种数S呈正相关,而同优势集中性C和优势度d呈负相关。因此,提高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可通过营造油茶园生境以增加节肢动物群落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和物种数S而减少物种优势集中性C和优势度d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蚜虫在西瓜田发生加重,主要以成虫及若虫群集在西瓜嫩叶背面和嫩茎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缩、瓜苗生长停滞,苗期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枯死,同时还能传播病毒引发病毒病,导致植株出现花叶、畸形、矮化、早衰等症状。为有效防治西瓜田蚜虫,笔者选取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调查时间间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调查时间间隔对棉田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的时间间隔,调查转基因棉和常规棉2类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分析了不同时间间隔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间隔对转基因棉和常规棉节肢动物群落调查结果的影响一致;变化最敏感的是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均随时间间隔越长下降趋势越明显,而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在不同的调查时间间隔没有显著的变化.鉴于近年来棉田出现较多的偶见种和稀有种昆虫,提出了客观、准确评价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西瓜蔓枯病是西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一般病株率在20%左右,严重时高达70%以上。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田出现大量死藤,导致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品质和瓜农的直接经济收入。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玲珑王西瓜 玲珑王西瓜2007年通过全国西瓜品种鉴定委员会评审。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小果型、极早熟西瓜。商品种子黑褐色,籽小,千粒重32克。植株长势中强,茎蔓较粗壮,分枝能力中等。雌花出现甲,易坐果,开花至果实成熟约需28天。果实商品率高。果实椭圆形,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在西瓜种植地区使用杀虫剂时,常常会听到瓜农反映一些杀虫剂的药害现象。它们对西瓜造成药害的症状各有不同,因此在防治西瓜田害虫选择农药时,一定要认真加以区别,避免药害的发生。现将生产上对西瓜容易造成药害的几类杀虫剂介绍如下:敌敌畏敌敌畏是生产上使用多年的一种速效、广谱型有机磷杀虫剂。药杀害虫的作用方式为胃毒、触杀和熏  相似文献   

8.
明确蔬菜田节肢动物的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可以为制定合理的蔬菜害虫生态控制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本研究在福州市建新镇试验田对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共由76种、46302个节肢动物个体组成,分别属于2纲、10目、43科;其中,害虫38种,中性昆虫5种,天敌33种。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总体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较低,而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较高。根据生态学上物种优势度等级划分方法,该菜田害虫优势种为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捕食性天敌中个体数最多的为微蛛科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 Boes.et Str;寄生性天敌中个体数最多的为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双翅目稻摇蚊Chironomus oryzae Matsumura在中性昆虫中占的比例较大。掌握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结构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3种生物农药对春甘蓝田菜青虫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科学组建甘蓝田菜青虫的综合治理措施,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研究了阿维菌素、Bt和‘奥绿一号’3种生物农药对春甘蓝田菜青虫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几种生物农药处理对菜青虫种群均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可大幅降低春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总个体数,提高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使用阿维菌素和‘奥绿一号’防治甘蓝田菜青虫,可提高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益害比,有助于保护和加强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比较不同籽瓜风味西瓜品种间的品质、生理及储藏特性的差异,为该类品种果实的储藏运输及市场运作提供理论依据。以‘甜籽1号’、‘爽月’、‘西籽1号’、‘林籽3号’4个籽瓜风味西瓜品种为材料,‘西农8号’西瓜为对照,研究常温储藏期间该类品种果实品质和生理的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储藏70天,品种‘甜籽1号’、‘爽月’、‘西籽1号’和‘林籽3号’的瓜皮厚度分别下降了33.6%、44.2%、31.3%、39.2%,瓜皮硬度从12.08、11.67、11.27、11.85 kg/cm2分别下降到6.78、6.33、5.60、6.65 kg/cm2。籽瓜风味西瓜品种间果实重量损失差异明显,分别为3.1%、3.5%、3.8%、2.8%。品种‘爽月’细胞膜渗透率急剧上升至83%,瓜瓤变质成水状,失去食用价值。籽瓜风味西瓜整体上均比西瓜耐储藏。不同品种的籽瓜风味西瓜具有不同的储藏特性,以品种‘甜籽1号’最耐储藏和运输,品种‘西籽1号’次之,品种‘爽月’和‘林籽3号’较差。  相似文献   

11.
由于重茬西瓜种植面积增多,西瓜枯萎病的发生面积逐步扩大,严重影响了西瓜生产。本研究用PDA培养基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大棚温室萎蔫枯萎的西瓜上分离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为尖孢镰刀菌;ITS序列分析表明其与西瓜枯萎病菌的序列一致性达到99%;发现该菌引起西瓜枯死严重,发病率达96.7%以上。因此,证实是西瓜枯萎病菌引起的。为了防治该病害,进行了温室和室内的申嗪霉素药效评价。室内抑菌实验和温室内药剂处理结果一致,1%申嗪霉素100倍防治效果最好,抑菌率达76.03%,灌根防治率达58.86%。因此,生产上建议在西瓜枯萎病发病早期使用1%申嗪霉素100倍连续3次灌根,每次间隔约8天左右,尽可能减少西瓜枯萎病菌对西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求膜下亏缺灌溉条件下大棚西瓜营养生长期的最佳滴灌频率,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设施西瓜合理灌溉提供理论指导,笔者以‘农科大11 号’西瓜为试材,以室内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的0.4 倍为亏缺灌水量,试验共设置T1、T2、T3 共3 个灌水频率处理,分别为每2 天灌1 次水(高频)、每4 天灌1 次水(中频)和每6 天灌1 次水(低频),研究了滴灌频率对西瓜营养生长期根区土壤含水量、植株生长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2 下根区0~2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条件最适宜营养生长期的生长,植株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光合同化能力强,且西瓜叶片能够保持适宜的细胞汁液浓度和细胞水分代谢水平。整体而言,T2 西瓜营养生长期长势较好,植株健壮,抗逆性更强,有利于抵抗早春大棚各种逆境胁迫。综合考虑土壤水分分布、生理及生长指标,T2 即每4 天灌1 次水是西北地区早春大棚西瓜营养生长期亏缺灌溉条件下最佳灌溉频率。该研究可为提高西瓜营养生长期亏缺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肉鸡为研究对象,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鸡生长性状、肉品质及屠宰性能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生长性状:第一批次5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 9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第三批次5、6、9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 8、10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5)。肉品质:在胸肌品质中:第二批次失水率网上平养模式极显著低于发酵床模式(P<0.01)。第三批次水分网上平养模式显著低于发酵床模式(P<0.05);粗蛋白网上平养模式极显著高于发酵床模式(P<0.01)。在腿肌品质中:第一批次PH值发酵床模式极显著低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剪切力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5)。结论①发酵床养殖模式下鸡体重优于网上平养模式;②三批次试验鸡产肉性能均较好;③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质优于网上平养模式,腿肌品质优于胸肌。  相似文献   

14.
甜瓜中间砧对嫁接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甜瓜中间砧对日光温室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京欣2号’西瓜为接穗、‘伊丽莎白’甜瓜为中间砧、‘德高铁柱’南瓜为砧木,研究了南瓜砧木、中间砧、甜瓜砧木嫁接对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根苗对比,南瓜砧木能显著增强嫁接苗长势、提高嫁接苗光合特性、增强抗病性,株高分别增长27.8%、25.5%、25.5%,茎粗分别增长42.2%、33.6%、38.5%,枯萎病发病率分别降低71.5%、57.2%、60.5%;甜瓜砧对西瓜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甜瓜中间砧处理各项指标介于普通嫁接与自根苗之间,且显著优于自根对照。  相似文献   

15.
小果型西瓜品种早熟性比较与果实膨大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钢  寿森炎 《种子》2001,(4):3-4
本试验比较了多个小果型西瓜品种的早熟性、丰产性及果实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佳宝”,“绿铃”和“早生红玉”的第一雌花节位低,果实发育速度快,品质优,商品性也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佳人”虽然产量较低,但由于其极早熟,品质优良,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渭南是陕西省西瓜种植主产区,但多年连作种植加上不合理的田间管理使得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病虫害加剧,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突出。为了有效地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当地西瓜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小型礼品西瓜 “玲珑王”为供试作物,探究了使用土壤消毒剂之后西瓜的生长、根结线虫发病以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西瓜生长后期株高茎粗随着消毒剂浓度的增加都有所增加;植株总鲜重、西瓜产量和含糖量均表现为52.5 kg/ hm2浓度处理最高,亩产比对照高7.30%;随着消毒剂浓度的增加根结线虫发病率降低,二者相关系数为0.747;加入消毒剂之后土壤在0~10与10~20 cm土层细菌总数均低于对照,而四种土壤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且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均表现为52.5 kg/ hm2浓度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阐明弱光降低西瓜果实品质的问题,以西瓜品种‘苏蜜8号’为试材,通过田间50%遮阴处理模拟弱光试验,采用液相色谱技术和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弱光下西瓜果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糖分组成及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遮阴显著降低了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发育前期(0~12天)弱光促进了蔗糖的积累,而之后弱光显著抑制了西瓜果实蔗糖的积累;在西瓜果实发育阶段,弱光抑制了果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在西瓜果实中的积累;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的降低是弱光抑制蔗糖含量积累、糖含量及糖分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早春及秋季设施西瓜生产中的光环境管理和高品质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木醋液熏蒸对大棚土壤及西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木醋液是生物质热裂解过程中的烟气液化而形成的液体,作为土壤熏蒸剂的作用与效果目前还没有数据。本研究将不同量木醋液喷施于大棚土壤,并以溴甲烷为对照,观测其抑菌作用及其对西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750~3000 kg/hm2木醋液,土壤pH值降低了0.10~0.31个单位,矿质氮无显著的变化,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别提高了101%~132%、38%~204%和10%~58%,而镰孢菌和疫霉菌分别降低了64%~316%和12%~38%。比起溴甲烷,木醋液尽管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负面影响很小,但杀灭病原菌的作用不仅很微弱,且时效也很短;还可能抑制土壤有机氮矿化,降低土壤矿质氮含量,施用量过大会降低西瓜产量,显然,木醋液作为设施大棚土壤熏蒸剂的价值很低。  相似文献   

19.
油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油菜田全生育期节肢动物种类丰富,共记录52种,分属10目32科。同翅目昆虫的相对丰盛度最高,为0. 823,其次为双翅目昆虫,相对丰盛度为0.114。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油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可分为4类,分别为群落建立阶段的动态类型,节肢动物大量迁入阶段的动态类型,蚜虫大发生阶段的动态类型和相对稳定阶段的动态类型。  相似文献   

20.
百色地区有机茶园主要害虫生态学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4年,对广西百色地区有机茶园主要益、害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管理时间的增加,节肢动物群落逐渐趋于稳定,实施有机管理6年以上的茶园,群落的稳定性最高,群落的自我调控能力强,在生长季节不需进行人工防治。根据各茶园的益、害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制定了以群落多样性为指标的动态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