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钙土玉米钾肥经济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黑钙土上进行了玉米钾肥经济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穗粒数均极显著超过对照;除了最高用量外,各处理均极显著增加了千粒重,有效穗长均极显著超过对照区,单产均极显著超过不施氮区;从K1到K5单产呈逐渐增加趋势(以K5的为最高),而后单产降低。经济效益的高低顺序同单产高低顺序,钾肥以高量钾肥90kg/hm^2的处理的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黑钙土上进行了玉米氮肥经济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穗粒数均明显超过对照;除了最高用量外,各处理有效穗长、千粒重明显超过对照,单产N3~N5明显超过两个对照;从N1到N4单产呈逐渐增加趋势(以N4为最高),而后单产降低。经济效益的高低顺序同单产高低顺序,氮肥以150kg/hm2为最佳经济施肥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磷肥施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素用量不影响玉米的穗粗、秃顶度和穗行数等指标,但对玉米果穗重、穗长和行粒数的影响效果显著。不同磷肥水平下玉米产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玉米产量也逐渐增加,当施入磷肥肥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产量开始逐渐降低;产量以P100处理为最高,比对照高27.6%,超过对照3421.2kg·hm~(-2)。随着磷肥施入量的增加,水溶性有效磷含量亦有所增加。而当施磷量高于200kg/hm~2时土壤CaCl_2-P、水溶性总磷则迅速增加,使磷通过淋溶进入亚表层径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磷肥施用量及磷肥添加有机肥施用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磷肥对玉米磷吸收与利用的影响规律。试验以雷奥402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P2O5施用量分别为P0(对照):0 kg/hm~2;P1:90 kg/hm~2;P2:150 kg/hm~2;P3:180 kg/hm~2;P4:磷肥添加有机肥处理,2种肥料混合后P_2O_5为150 kg/hm~2。结果表明:玉米总磷吸收量P3、P4分别高于对照36.65、36.90 kg/hm~2,差异显著(P0.05);茎P4处理最高,高于对照6.93 kg/hm~2,差异显著(P0.05),P3与P4之间无显著差异,P3显著高于对照(P0.05);叶片P3、P4之间无显著差异,2个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28、7.42 kg/hm~2;雌穗在孕穗期和灌浆期P2始终处于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成熟期P4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和P1处理;苞叶和籽粒P3处理最高,分别高于对照2.62、20.83 kg/hm~2,差异显著,P4与P3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磷肥利用率P4最高,P3最低。综合分析认为,无机磷肥施用量为180 kg/hm~2或者P2O5为150 kg/hm~2并添加有机肥750 kg/hm~2均可以显著促进玉米磷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适宜肥料用量。[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分别设置了氮、磷、钾肥料的0(对照)、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研究不同肥料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穗数与产量增加,千粒质量下降,小麦产量在氮肥用量超过150 kg/hm~2后稳定在8 442~8 474 kg/hm~2;随磷肥用量增加,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先上升后下降,磷肥用量为7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617 kg/hm~2,穗粒数、千粒质量变化不大,过量施用磷肥显著降低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减产幅度达5.1%;钾肥用量对小麦穗数、产量影响不显著,但随施钾量的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下降。[结论]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季节肥料适宜用量为氮肥225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6.
白菜-辣椒轮作中磷肥的产量效应及土壤磷积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采用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白菜—辣椒轮作中磷肥在蔬菜上的产量效应、土壤中磷的积累状况及磷肥的经济安全用量等。结果表明,施用磷肥显著增加了白菜和辣椒的产量,磷肥在白菜和辣椒上的产量效应符合二次式+平台模式,磷肥在白菜和辣椒上最高产量用量为186.71 kg•hm-2, 339.00 kg•hm-2。随磷用量的增加白菜和辣椒的植株全磷量、0~20cm土壤全磷及Olsen-P均显著增加,大量施用磷肥导致蔬菜对磷的奢侈吸收。磷肥在白菜和辣椒上的经济安全用量不宜超过112.5 kg•hm-2和225.0 kg•hm-2。连续2茬施用P 450.0 kg•hm-2、675.0 kg•hm-2的土壤上种植白菜,施用磷肥无显著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磷浓度对油茶小苗生长根系的影响,分析磷肥施用范围。以2年生的普通油茶品种岑软3号小苗为试材,通过5种不同磷处理P0(对照)、P1、P2、P3、P4,测量油茶小苗苗高、地径、叶片生理以及根系形态。结果显示,磷浓度对油茶地径生长的作用依次为P3>P4>P2>P1>P0,P1、P2、P3和P4苗高比对照分别增加了7.09%、13.51%、18.63%和16.43%,P1、P2、P3和P4地径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96%、18.20%、25.16%和21.68%。氮磷钾含量均以P3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37、1.35、1.23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各处理均比对照有显著增加,气孔导度仅在P3和P4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胞间CO2浓度在P2、P3和P4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根系各形态指标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P3处理下各指标均处于最高水平。P3(磷浓度0.9 mmol/L)处理下有利于油茶幼苗根系分化须根,优化根系形态结构,使油茶获得更多营养,叶片氮磷钾元素含量最高,并能有效地促进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植物...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种类的氮磷肥组合为主效因子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种类的化肥对当归茎叶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可使当归总干物质积累量和单产普遍增加。生长后期(10月16日)其总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肥处理(对照)增加6.1%~71.4%,其中以施用硝铵处理的效果最好,当归总干物质积累量为25.2g/株,较对照高10.5g/株;其次为施用尿素 过磷酸钙的处理,总干物质量均为22.5g/株,较对照高7.8g/株。当归单产以施用硝铵处理的最高,为2200.0kg/hm2,较对照增产96.6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次为施用尿素 过磷酸钙的处理,单产为1985.19kg/hm2,较对照增产77.48%。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明确磷肥用量与烤烟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烤烟经济性状、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低磷肥处理的经济性状在0.05水平显著高于高磷肥处理。施磷肥的处理下部烟叶X2F、上部烟叶B2F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总氮、烟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中部烟叶C2F烟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钾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磷肥用量对C2F烟叶有较大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施磷处理余味增加,杂气、刺激性减弱,评吸总分提高0.14%~2.26%。磷肥用量与评吸质量指标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评吸总分呈弱相关,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烤烟施肥与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追肥时期对济麦22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冬前和拔节期各50%追肥处理的亩穗数最高,起身期100%追肥处理的穗粒数、千粒重最高,且均与对照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以冬前和拔节期各50%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返青期和拔节期各50%追肥处理、拔节期100%追肥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18.66%、14.96%、6.36%,起身期100%追肥处理的产量和对照相差不大。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是0.895 2、0.132 0和0.191 4,且任一因子通过其他两因子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均为正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N、P、K肥不同组合对莴笋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为中性和酸性菜园土上莴笋的高产优质和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九龙坡区7个蔬菜基地开展田间试验,7个试验点按不同NPK配合设4个处理,分别为PK、NK、NP和NPK肥配合处理,另设无肥处理作对照(CK).N、P、K养分用量分别为:N300 kg/ha,P2O5 150 kg/ha,K2O 225 kg/ha.在收获期,测定莴笋产量、硝酸盐、氨基酸、维生素C(Vc)、可溶性糖及养分含量等,并计算其养分利用效率.[结果]7个试验点中NPK肥配合处理莴笋产量为23963.41~42651.09 kg/ha,其大小顺序均为:NPK>NP>NK>PK>CK处理,相比对照处理,各处理莴笋产量均极显著增产(P<0.01,下同),较CK提高20.79%~77.99%;莴笋硝酸盐含量为2473.11~3090.22mg/kg,与对照处理相比,NK处理硝酸盐含量极显著增加,其他处理硝酸盐含量均极显著降低;莴笋还原糖的含量为0.928%~1.286%,相比对照处理,NP处理还原糖含量极显著增加,其他处理还原糖含量均极显著降低;莴笋氨基酸的含量为186.19~276.25mg/kg,相比对照处理,PK处理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降低,NP和NPK处理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NK处理增加不显著(P>0.05);莴笋Vc的平均含量为413.3~477.2 mg/kg,相比对照处理,其他处理Vc含量均极显著降低.莴笋对N、P和K三要素的平均吸收量分别为40.30~88.10、6.15~11.80和75.40~134.08 kg/ha,各肥料配施处理莴笋对N、P、K吸收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与N、P肥相比,K肥利用率最高(18.4%),且N、K肥利用率变异系数较高.[结论]对于中性和酸性紫色土,均以NPK配合(N 300 kg/ha,P2O5 150 kg/ha,K2O 225kg/ha)处理为莴笋优质高产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和氮磷肥配比的合理,邯4564小麦的单株成穗率、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千粒重随之增加。各处理产量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差异,其中N225 P180处理产量最高,N225P180为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桂中蔗区甘蔗磷肥施用效应,为当地甘蔗生产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施磷量处理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进行田间试验,设4个施磷量处理(P0、P1、P2、P3),对应磷肥用量分别为0、59.925、119.850、179.775 kg/ha (P2,O5),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性状的影响,并计算各处理的磷肥农学效率.[结果]施用磷肥处理甘蔗分蘖期、伸长初期、工艺成熟期均能明显提高甘蔗的长势,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磷处理的有效茎数、茎径、产量分别提高6.48%、6.67%和8.70%;P1、P2和P3的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14.51%、10.82%和8.31%.当磷肥施用量超过119.850 kg/ha(P2O5)时,甘蔗单茎重与磷肥农学效率均随着施肥量的继续增加而降低.[结论]从甘蔗增产效果以及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等综合考虑,桂中蔗区甘蔗磷肥的合理施用量为119.850 kg/ha( P2O5).  相似文献   

14.
不同磷肥用量对桂中蔗区甘蔗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桂中蔗区甘蔗磷肥施用效应,为当地甘蔗生产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施磷量处理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进行田间试验,设4个施磷量处理(P0、P1、P2、P3),对应磷肥用量分别为0、59.925、119.850、179.775 kg/ha (P2,O5),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性状的影响,并计算各处理的磷肥农学效率.[结果]施用磷肥处理甘蔗分蘖期、伸长初期、工艺成熟期均能明显提高甘蔗的长势,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磷处理的有效茎数、茎径、产量分别提高6.48%、6.67%和8.70%;P1、P2和P3的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14.51%、10.82%和8.31%.当磷肥施用量超过119.850 kg/ha(P2O5)时,甘蔗单茎重与磷肥农学效率均随着施肥量的继续增加而降低.[结论]从甘蔗增产效果以及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等综合考虑,桂中蔗区甘蔗磷肥的合理施用量为119.850 kg/ha( P2O5).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磷肥(P_2O_5)施用量对宁夏扬黄灌区密植高产玉米产量、磷素吸收积累特征,明确宁夏扬黄灌区玉米生产适宜磷肥用量,以指导当地玉米生产。以正大12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玉米密度为9.75万株/hm~2条件下设置5个磷肥(P_2O_5)用量0、45、90、135和180 kg/hm~2,N 300.0 kg/hm~2和K_2O 75.0 kg/hm~2均一致。从磷肥(P_2O_5)对密植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磷肥(P_2O_5)增加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率为3.1%~7.8%,通过产量获得磷肥(P_2O_5)效应方程为Y=-0.053 7x~2+15.803x+15 450(R~2=0.981 9~*),通过模拟计算最高产量P_2O_5用量为147.1 kg/hm~2,从实际最佳经济产量P_2O_5用量为112.2 kg/hm~2。经济效益角度分析P_2O_5用量在135 kg/hm~2时利润最高,比对照增收5.7%。施用磷肥(P_2O_5)促进了玉米磷素的吸收累积,籽粒、秸秆和地上部磷素累积量,100 kg籽粒需P_2O_5量均随磷肥(P_2O_5)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施P_2O_5 135 kg/hm~2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24.0%、19.3%、22.1%和15.7%。P_2O_5用量为135 kg/hm~2时磷肥利用效率最高为36.2%(P0.05),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均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施P_2O_5量为45~135 kg/hm~2时耕层土壤速效磷均为当季匮缺。从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多个角度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域密植高产玉米磷肥(P_2O_5)用量适宜的范围为135~147 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及改良盐碱土,研究了连年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盐碱土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两种还田方式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方法】试验在盆栽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空白及常规施肥对照(CK0和CK),分别以7500、16 500 kg/hm2(49. 5、108. 9 g/盆)不同量的生物炭与秸秆还田,每一处理连年进行相同量、相同物质还田。【结果】连续4年秸秆还田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容重,且还田量越大降低幅度越大;生物炭还田差异均不显著;土壤孔隙度变化规律与容重相反。各处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盐碱土pH,且还田量108. 9 g/盆均显著低于49. 5 g/盆,秸秆还田极显著低于相同量的生物炭还田。生物炭还田土壤全盐量均与CK接近,秸秆1、秸秆2还田量与CK相比全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1. 6%和10. 8%。连年秸秆还田均极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但生物炭还田有所降低;各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且以秸秆还田提高的幅度更大;各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生物炭和秸秆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秸秆还田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9. 6%和7. 8%。【结论】2种物质还田均以生物炭2、秸秆2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且以秸秆还田高于对应量生物炭还田;秸秆还田的穗数高于对应量生物炭还田;各处理的穗粒数均显著高于CK,相同还田量时以生物炭还田的穗粒数、结实率高于秸秆还田;各处理千粒重均高于CK。连年生物炭和秸秆还田主要通过显著降低盐碱土容重和p H,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和孔隙度导致每穴穗数和穗粒数增加从而实现了增产。相同还田量时,以秸秆还田氮磷钾的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提高幅度大于生物炭还田,与CK相比增幅均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17.
FACE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1~2003年,在大田条件下以武香粳14号为供试品种,设计高、中、低氮处理,研究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加(FACE)200μmolmol-1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12.8%,其中2001、2002和2003年增幅分别为10.8、14.1和13.6%,高、中、低氮处理的增幅分别为17.6、12.4、10.9%,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FACE和氮处理对水稻产量的互作效应,2001、2002年达到显著水平,产量最高的处理组合为FACE×NN;FACE处理使水稻穗数平均比对照增加18.8%,每穗颖花数平均比对照减少7.6%,均达极显著水平;FACE处理使水稻生物产量平均提高16.2%,达极显著水平,使经济系数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穗数极显著多于对照是因其分蘖发生速度快,最高分蘖数多所致,而不是其分蘖成穗率高的缘故;FACE处理使水稻每穗颖花数极显著少于对照是因其分化颖花的大量退化所致,而不是分化颖花数少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在固定氮肥用量情况下研究了鄂西北山区磷钾不同配比组合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75kg/hm2磷肥用量下,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功能叶面积;在75~120kg/hm2钾肥用量下,增施磷肥到P3可以提高株高和穗位高;钾肥可通过提高穗位叶宽来提高穗位叶面积。子粒产量以NP1K1最高,非收获生物量以NP1K3最高。最高产量施钾量为132.75kg/hm2,施磷量为59.40kg/hm2。NP1K1处理子粒磷累积、总磷累积最高。NP2K3处理地上部钾累积量最大,但钾收获指数最小。在P2、P3水平下施钾量越高钾累积越高。  相似文献   

19.
以露地栽培不注水和全膜垄作侧播不注水为对照,分析全膜垄作侧播下,不同生育期内注水补灌次数对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垄作侧播注水4次产量和商品率最高,分别为36 766.7 kg/hm2和76.4%;以露地栽培不注水产量和商品率最低,为29 488.9 kg/hm2和48.3%;随着注水次数的增加,增产效果越显著;通过方差和新复极差分析:各处理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间以注水4次处理为最适宜注水方式;对照处理与其他各处理均为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单季杂交晚稻浙优18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却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移栽密度在10.00万~26.67万丛·hm2的6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用量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却表现为极显著的下降趋势,纯N用量180、270、360和450 kg·hm-2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该4个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纯N用量90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对照。综合分析认为,浙优18在台州作单季晚稻栽培,视肥水条件,移栽密度以11.50万~16.00万丛·hm-2、纯N用量以180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