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引言所谓木雕装饰,就是在房屋木料上的装饰,它们或刻或雕或画,手法不一,形式多样,在以木构件为体系的传统古建筑上,木雕装饰是最为主要的一种装饰形式。在诸多乡土民居的木雕装饰中存在普遍性与内容、手法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徐浩  闫增峰  周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77-12978,13005
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从空间要素、空间组织、装饰意匠以及地域性营造技术4个方面对韩城党家村民居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研究在空间要素方面立足于宅院、厅房、厢房等建筑构造部分;在空间组织方面侧重于巷道空间、宅院的组合;在装饰意匠上突出了石雕装饰、砖雕装饰、木雕装饰;在营造技术上则从结构、材料、构造细部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解析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分析过程中强调了党家村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新农村住宅建设应充分尊重和继承传统建筑形式,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以及新的创作方法,以建设一种传承和体现地域性特色的时代建筑。  相似文献   

3.
白族民居大门集中体现了白族建筑的精华,在白族民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对其形成背景、结构形式、个性化装饰及文化内涵的研究,进一步解读白族民居的门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居研究是聚落形态研究的微观层次.民居的平面布局、空间特色、结构材料、立面造型、装饰装修都会对聚落的整体景观发生影响.江西传统民居的外墙因地制宜的运用本土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色彩的对比、砌筑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墙顶造型的塑造,产生了丰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濒危性传统民居由于构件老化或受到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目前存量日渐稀少甚至面临消失的风险。本研究针对这一现状,以鲁中山区石头房为例进行濒危性传统民居的保护方法探讨,在尊重当地传统民居内在价值的基础上,从调查与测绘、全民共建与共管、预防保护与信息保存、修缮处理、营造技艺发掘、低成本技术和最低限度干预等方面对濒危性传统民居实施保护,以此推动传统村落的复兴。  相似文献   

6.
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以南侗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为研究定位,依据景观基因理论的核心原则及属性分类原理,构建侗族传统干栏民居景观基因认知与识别系统,精准提取其“主体”景观基因为“立面形态”;“附着”景观基因为“局部装饰”;“变异”景观基因为“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造材料”。旨在从景观基因视角明确识别、精准提取并赓续侗族传统干栏民居的特色构造,拓展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领域,补充其内容体系,以期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在新时代推进乡土特色文旅产业振兴以及对传统干栏民居景观基因保护与延续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7.
四川民居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何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融入传统民居的特点,使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具有文化性、历史性、地域性及传承性,设计者应充分掌握当地民居的人文特征及民居存在的历史意义,结合传统民居的民俗特点,将时代的特色与传统的精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既具有时代感又充满历史韵味的风景园林作品。基于此,本研究就四川地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点进行详细的阐述,以及对传统民居房屋结构、细节装饰、整体风格等进行比较,以期为促进四川地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几百年的古民居建筑,飞檐迭拱与木楼争辉,充分体现鄂西民居的文化传统;其精美而独特的装饰艺术对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白族民居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文化传承性及其民族特性,它在选址设计、建材选用、装饰图案等方面蕴藏了丰富而独特的生态建筑文化观.在当今中国迅猛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研究、借鉴当地民族民居中蕴含的生态建筑文化,对避免大拆大建、“千城一面”、“千村同一”甚而“媚俗建筑”、“短命建筑”等的出现,对突出地方生态建筑特色、提升建筑效益及文化含量、创建特色生态旅游村镇和宜居城市、传承民族民居生态建筑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太春  段韦  左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84-10386,10441
民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广大农民居住生活的大事,更是农村面貌的外观体现。抓住震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可以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建设经济适用、样式美观、民居文化内涵丰富的新民居。陇南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对该地区民居风格、民居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对陇南地区新民居建设中构建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甘肃陇南地区的经济状况、环境条件和现有民房结构、功能、建筑布局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现有民居的样式与结构进行探讨,并对陇南地区民居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进行研究,重视民居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赋予新农村民居建设以新的文化内涵,提出该地区建设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的建议。为陇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兽医服务的职能,结合兽医服务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对兽医从传统到现在的职能转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津南区土壤耕层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连续多年对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盐、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7项理化指标的监测分析表明,我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园田区增长较明显,粮田区为持续下降趋势,以平均每年1%的幅度下降;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原等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原等级内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盐含量下降,PH值上升。按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划分,我区近80%的耕地土壤肥力为3—4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美  孙怀山  汪云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38-4038,4122
用骠马和异丙隆进行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用骠马6.9%EW1.5L/hm2于禾本科杂草3~4叶期防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刘社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10-5811,5813
[目的]验证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为直播冬油菜田的杂草防除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不同剂量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在直播冬油菜田间进行单用和混用除草试验。[结果]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冬油菜4~5叶期使用可以有效防除田间的阔叶杂草;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0~22.5 g/hm2+400 ml/hm2的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可以有效防除油菜田间的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总防效达90%以上,且可以比人工除草节省成本1 100元/hm2。[结论]25%胺苯磺隆与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混用可以更好地防除冬油菜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15.
大棚黄瓜于1月上旬播种,应用嫁接方法,苗龄50天左右,2月下旬定植,采用三层覆盖配合炉火临时加温及综合栽培技术,6月底拉秧。在同一棚内6月20日左右育番茄苗,苗龄25天左右,7月中旬定植,适当遮阴、防雨,挂防虫网及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取得高产高效益,在我街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配套栽培模式和规范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笔者认为,文化内容的最大限度传达是判断采用何种译法的重要标准,因而汉语字、号的对等英译,人名的音译、意译、拉丁语译都是不同情境下可采用的不同技巧。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贫困人口大多聚集在交通不便的内陆农村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移民库区及高原荒漠区,而消除少数民族贫困,加强民族团结历来是我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作为主流扶贫模式的开发式扶贫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开发式扶贫也不断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以湘西州少数民族推行开发式扶贫工作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式扶贫工作提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各离体培养物染色体数目均出现广泛的变异.除正常的荔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x=30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时间、外植体种类及基因型等对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一定的影响.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荔枝体胚的再生植株频率,但胚性愈伤组织仍能分化形成大量的胚状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