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豆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研究提取工艺是药材利用的首要步骤。本文对山豆根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山豆根开发利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帆  陆娟  刘春明  王强  时东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69-17871
[目的]筛选山豆根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山豆根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山豆根总生物碱,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山豆根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4个考察因素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2 h、提取2次,此时得到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影响山豆根总生物碱提取含量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A)〉提取时间(C)〉料液比(B)〉提取次数(D),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山豆根总生物碱的提取含量为16.713 7 mg/g。[结论]该方法优化了山豆根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为山豆根总生物碱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山豆根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山豆根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m/V,g∶mL),提取2次,提取时间90 min,此条件下山豆根多糖提取率为3.62%.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山豆根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酶法提取山豆根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酶法提取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对3种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复合酶)提取山豆根总黄酮的效果进行了比较,选用纤维素酶为提取剂,以山豆根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分别对4个提取参数(提取液p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酶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山豆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酶加量0.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h、提取液pH 4.0,在此条件下,山豆根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0.73%..该结果可为开发利用山豆根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豆根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豆根(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多糖是山豆根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山豆根多糖在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显著活性.对山豆根多糖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方法、化学组成结构、生理活性以及近几年在动物试验中的研究结果等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山豆根多糖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分步萃取山豆根苦参碱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豆根为试验材料,以山豆根萃取物质量和萃取物中苦参碱含量为测定指标,通过4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试验设计,采用分步萃取的试验操作,对超临界CO2萃取山豆根苦参碱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萃取阶段,萃取物质量和苦参碱含量有所差异。综合考虑,第1步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80℃,萃取压力45 MPa,携带剂乙醇浓度100%,乙醇用量80 ml/100g;第2步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0℃,萃取压力25 MPa,携带剂乙醇浓度100%,乙醇用量80 ml/100g。萃取条件经试验验证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山豆根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豆根是一味传统的常用中药,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衰老、抗心律失常、保肝、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但其药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山豆根还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山豆根的药物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使山豆根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文章通过对山豆根的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进行概述分析,旨在为山豆根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豆根组培苗移栽基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山豆根组培苗适宜的移栽基质,研究了疏松黄土、腐殖土、珍珠岩、蛭石和松树皮5种基质对山豆根组培苗的成活率及幼苗素质(苗高、地径、叶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于腐殖土基质的山豆根组培苗成活率和幼苗素质显著优于其他基质,具体表现为山豆根组培苗成活率为100%,移栽3个月后腐殖土基质的山豆根组培苗平均苗高5.8cm,基部茎粗1.43mm,叶数5.53片。结论:腐殖土基质是山豆根组培苗的适宜移栽基质。  相似文献   

9.
1989~2009年中药材山豆根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情报学角度,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89—2009年我国中药材山豆根研究文献的分布特点及研究现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中药材山豆根的研究较早,研究内容较为广泛,期刊分布较为分散,未形成中药材山豆根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期刊群。今后应加大在质量分析和检测、生态生物学、产品开发、栽培技术、组培快繁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和广度,并加强对山豆根病虫害、结荚相对较少等生理生态问题的研究,为山豆根的人工栽培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快速地提取高质量道地药材山豆根DNA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法。[结果]应用该法可有效地去除多糖等干扰物质;得到的DNA纯度高、完整性好,可以被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MseI完全酶切,经AFLP分析得到了清晰的多态性条带。[结论]该方法是一种适于山豆根叶片总DNA提取的较理想的快速途径,得到的DNA可以进一步用于分子生物学操作。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定向培养山豆根植物细胞及器官获取有效药用成分的新途径,为山豆根有效药用成分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采用共培养法研究发根农杆菌R1601感染诱导山豆根无菌苗子叶产生毛状根,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培养液、不同蔗糖浓度和外源激素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方面筛选山豆根毛状根生长的最佳培养液。结果表明: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感染山豆根无菌苗子叶16min,在MS+AS 100μmol/L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可诱导产生毛状根,且诱导率最高,达66.67%;1/2 MS+IAA 0.5mg/L+5%蔗糖的培养液最有利于山豆根毛状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7,(6):179-180
那坡县石山地区的野生山豆根资源比较丰富,但近些年来由于当地群众的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逐步减少,市场需求又在不断扩大。调查发现,山豆根对生长环境土壤和气候的要求十分适合那坡县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再加上那坡县退耕还林面积比较大,也符合山豆根对荫蔽生长环境的需求。因此那坡县退耕还林林下种植山豆根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本文对那坡县退耕还林林下山豆根种植发展进行研究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山豆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其质量对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概述了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生药学研究进展,以期为山豆根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给山豆根种苗的分级与质量判断提供参考,在对山豆根1年生种苗的农艺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法对山豆根种苗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苗高、茎粗及叶数是山豆根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山豆根种苗可分成3个等级,1级苗:苗高≥18cm,地径≥2.7mm,叶数≥9片;2级苗:14cm≤苗高18cm,2.3mm≤地径2.7mm,7片≤叶数9片;3级苗:10cm≤苗高14cm,1.9mm≤地径2.3mm,5片≤叶数7片。  相似文献   

15.
山豆根是传统中药材和濒危药用植物,作为传统中药材,其丰富的药用功能和濒危植物资源保护价值受到广泛关注。从分子水平研究山豆根生物碱类物质形成积累规律与机理,寻找调控生物碱类物质代谢途径和含量的关键酶及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就山豆根的生药学、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和其它类似中药材对比的研究进展作综述,供深入开发利用山豆根资源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辣椒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辣椒红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辣椒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料液比(g/mL)为1∶1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 h,提取2次。[结论]采用该工艺提取的辣椒红色素色价为89.97,得率为1.94%。该研究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广西不同地点的山豆根根瘤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将其分别接种在盆栽山豆根幼苗上,室内培养180 d后,测定植株药用有效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结果表明,山豆根根瘤菌为快生型根瘤菌,在YMA培养基上代谢产酸,大部分菌株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5~35℃,酸碱耐受范围为pH值6.0~10.0,对抗生素卡那霉素(Km)、庆大霉素(Gm)敏感;不同来源的根瘤菌对山豆根药用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不同,与其他菌株相比,来自靖西县的2株菌JX2、JX3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开喉剑及组方药材中山豆根(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八爪金龙[Ardisia crispa(Thunb.)A.DC]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开喉剑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个成分;山豆根、八爪金龙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0、23个成分,开喉剑挥发油中成分与单味药材挥发油中成分的种类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研究马缨丹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精油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时间、加水量、氯化钠浓度为研究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马缨丹精油提取的最主要因素是提取时间,其次是加水量,氯化钠浓度影响最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 h,每200 g鲜叶加水量1 400mL,氯化钠浓度25 g/L。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0.083%。  相似文献   

20.
甘草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草黄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为3 h、乙醇浓度为75%,[结论]影响甘草黄酮提取工艺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