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梅  高彦  麻莹婕 《农业科技通讯》2024,(2):136-141+152
为测度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探究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2011-2020年河北省数据,选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构建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物理学容量耦合模型将二级指标耦合到一级指标,以经济效益的耦合值为被解释标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的耦合值为解释变量做回归分析探究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驱动要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环境友好对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923,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显著。使用农业产值作为替代变量,计算结果证实环境友好对经济效益的驱动效应是稳健的。因此,从环境友好指标入手,减轻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制定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规模经营的具体举措,推进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綦雅馨 《安徽农业科学》2024,(2):213-216+236
青岛市是农业大市,科学评价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找出障碍因素,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青岛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产品供给以及经济效益4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建立了农业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用障碍度模型测算出影响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1年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各一级指标整体上也呈上升趋势;对青岛市农业绿色发展起阻碍作用的为资源利用和产品供给,主要障碍因子有农业财政投入比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数、有效灌溉率、农业用电强度、耕地保有量指标等。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相关统计数据,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资源利用角度出发,构建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影响较大,资源利用居中,经济效益较小;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呈波动上升趋势,而经济效益呈稳步上升趋势。对此提出黑龙江省应在充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客观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河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异质性,对推进河北省绿色、生态、高质量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河北省11市面源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分析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法分析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平评价值稳步提升,生态保护水平评价值基本处于停滞。(2)除保定外,其他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值整体呈增长趋势,各地区增长差异较大。(3)冀北、冀中和冀南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评价值空间异质明显。2011年冀北和冀中区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开始逐步向南转移,2020年冀南区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评价值稳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处于领先地位。(4)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D∈[0.4,0.5],处于濒临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波动式下降。提出因地施策、促进各地区农业绿色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近年来,黑龙江农垦饶河农场着力做好"绿色兴农"大文章,整合运用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导向;调整生产管理,提升绿色农业水平;保护与发展并重,打造绿色经济。有序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有机、可持续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问题,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为研究对象,将北京生态涵养区110个乡镇作为评价单元,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和限制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水平较高,空间上呈现出北部和西部地区乡镇高于其他区域的特征;2)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在空间上有聚集和相互影响特征,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各乡镇协同发展、共同提升;3)各乡镇农业绿色发展的限制因素不同,可以根据农业绿色发展的水平和限制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提高乡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措施和政策。本研究可以丰富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理论体系以及评价手段,对于指导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下的农业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从农业资源水平、农业生产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等4个维度出发,采用熵值法对2016—2020年陕西省汉江流域15个县(市、区)的绿色农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陕西省汉江流域15个县(市、区)的绿色农业竞争力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其社会经济水平、农业资源水平、农业生产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均处于上升趋势,发展成效日益明显;研究区域整体发展差异呈下降趋势,发展水平差异缩小;绿色农业高竞争力区域主要聚集在研究区的西部,并逐渐向东部扩展,整体呈现出由单极点到区域式分布、西强东弱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根据“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主要方向,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4个维度13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结果表明:4个维度的增长幅度差异较大,生态保育增长幅度最大,资源节约却呈下降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陕北、陕南、关中3个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均衡,水平最高的是陕南地区。从10个地级市分析来看,西安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铜川、榆林等地水平较低。结合相关分析,提出要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区域间农业绿色协调发展、发展绿色农业技术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加快推进绿色转型的新阶段。《“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实现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产地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绿色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减排固碳能力明显增强的“五个明显”定性目标。天然橡胶产业响应国家号召,深化生产模式改革、落实绿色发展措施、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农业绿色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供应和经济效益4个维度,运用熵值法构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绩效测度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现阶段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绩效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