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百粒键高产套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和扬花期2次施用百粒键高产套餐效果较好,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34.82%,增产率达12.2%。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百粒健高产套餐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分别在小麦初花期和灌浆初期喷施百粒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百粒健对小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的效果,是目前小麦绿色增效的理想套餐。  相似文献   

3.
正1试验目的在小麦的播种期、幼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等生育期通过使用不同药剂,对小麦的苗期病害及麦田杂草、中期病害、后期蚜虫等小麦常见病虫害进行防治,调查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增产效果。2供试药剂播种期:亩用70%吡虫啉22.5克+40%萎锈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5克拌种。苗期:亩用5.8%麦喜10毫升+20%氯氟吡氧乙酸30毫升+56%二甲四氯30克抽穗扬花期:亩用80%戊唑醇10克+4.5%高效氯氰菊酯50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指小麦的起身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三个时期,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快速生长的时期;是决定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分别在小麦的播种期、返青期、扬花期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案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用27%苯醚·咯·噻虫(百公斤种子200 m L)+枯草芽孢杆菌(400 g)包衣,返青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亩用量35 mL)+枯草芽孢杆菌(50 g),扬花期喷施麦甜(40 mL)+25%丙环唑(30 mL)+22%噻虫·高氯氟(10 mL)+益施帮(50 mL)效果最好,不仅可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同时该用药方案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增产率达到了28.53%。  相似文献   

6.
浅谈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莉梅 《吉林农业》2011,(12):79-79
小麦病虫害是阻碍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文章主要针对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孕穗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以中筋小麦新冬2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施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相等,基肥和追肥各占20%和80%的情况下,小麦产量随追肥时期和追肥方法的不同而有异。在春季一次性追施氮肥中,拔节期追施产量最高,扬花期次之,孕穗期最小;在拔节期追施氮肥情况下,扬花期比孕穗期再追施一次氮肥产量要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有随追肥时期的推迟而提高的趋势。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评价值、面团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曲线面积有随追肥时期的推迟而降低的趋势。拔节期是实现中筋小麦高产与优质相协调的适宜追氮时期。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小麦全生育期内不同用药方案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便于确定适宜的用药方案,保证小麦全生育期的正常生长,将河南省南阳市某小麦种植田作为试验区域,选用济麦22作为试验对象,不同的生育期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案,共6种用药方案,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不同用药方案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用药方案效果较好的为T4,即播种期采用27%苯醚·咯·噻虫百公斤种子200 mL+枯草芽孢杆菌400 g,返青期采用18.7%丙环·嘧菌酯35 mL+枯草芽孢杆菌50 g,扬花期采用麦甜40 m L+25%丙环唑30 m L+22%噻虫·高氯氟10 mL+益施帮50 mL。T4方案在病虫害防治和产量方面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对方案4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施用磷酸二氢钾,具有强根、壮秆、促苗的作用,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均可喷施,使用浓度为0.2%~0.3%,每亩喷药液60~70千克。对旺长麦苗喷施磷酸二氢钾,有利于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但作用是有限的。在生产上应通过适期播种、控制播种量和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植株生理特性,子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均能增加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SOD活性,但施用时期,施用量及种类不同,其效果有差异,拔节前施用MET混DPC能有效地促根,增蘖,壮秆,降低株高。孕穗期施用FA混GA3和BR混FA可显著地减少不孕小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扬花期施用的BR混FA和GA3混FA可明显的增加灌浆强度,提高千粒  相似文献   

11.
旱肥地施氮肥饱和量试验,单施氮、磷及氮磷配比试验,不同生育期喷施尿素液试验表明:小麦高产与优质同步提高的施氮范围为亩施0~9kg;亩施氮量<7.5kg时,作返青肥效益>基肥;增施氮肥对产量与品质均具良好效果,磷肥对产量有利,对品质影响不大;开花期喷施3%尿素液对提高品质最佳。据此提出了亩产400~450kg,品质达1~2级优质小麦标准的合理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黄淮麦区几个高产小麦品种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及其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生物干重积累的动态呈“S”型曲线 ,苗期增长缓慢且冬性品种积累量相对较小 ,春性品种积累量较大 ,3月中下旬积累迅速增加 ,峰值在 6月上旬 ;花后光合产物是籽粒产量的主要来源 ,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对籽粒产量的贡献至少达 6 0 % ,最高可达 88% ;籽粒灌浆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第 1和第 3阶段灌浆速率基本相当 ,第 2阶段是第1阶段灌浆速率的 2 .7倍。因此 ,花前生物学产量较高 ,花后籽粒第 2阶段灌浆速率较快是实现小麦育种粒大粒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对产量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降水对产量的敏感性。[方法]以郑州市1951~2007年的降水资料和小麦单产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育期降水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时段降水对小麦产量的敏感性不同,底墒水权重占20%,越冬期降水权重占26%,返青至开花期降水权重占32%,灌浆期降水权重占-11%;其中拔节到孕穗期间降水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灌浆期降水为负面影响;越冬期降水距平每提高1 mm,产量增加5.22 kg/hm2,返青至开花期降水距平每提高1 mm,增收1.545 kg/hm2。[结论]根据降水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可对小麦产量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花适宜氮素诊断指标建立追肥模型,为棉花氮素精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90、180、270、360、450 kg N/hm2),分析蕾期、花铃期倒4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柄硝酸盐含量(NIT)及24个高光谱参数与前期施氮量的关系,研究麦后移栽棉适宜氮素营养诊断关键指标,结合氮肥效应函数建立氮素追肥模型。【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倒4叶SPAD值、叶柄NIT含量显著增大,棉花冠层光谱绿光波段形成的反射峰变缓,但当氮肥增加到360 kg/hm2时不再显著增加(蕾期NIT除外)。蕾期、花铃期倒4叶SPAD值、叶柄NIT含量、冠层高光谱参数(RSI和mND705)与前期施氮量均呈极显著一元二次方程关系(R2>0.8,RMSE<1),可作为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以产量潜力的95%为临界值,蕾期麦后移栽棉SPAD值、叶柄NIT含量、冠层RSI和mND705临界值分别为34.802、2.307、1.526和0.549,花铃期相应为34.841、4.174、1.589和0.619。【结论】4个指标为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氮素营养诊断指标。麦后移栽棉最适宜施氮量为310.64 kg/hm2,产量潜力为4 662.53 kg/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提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稳产性的途径,明确大田条件下气候变化对小麦的影响。[方法]以强筋小麦品种新麦19为试验材料,用小麦生育中后期高温棚增温的方法,研究小麦生育中后期高温对籽粒灌浆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自开花前至灌浆中期,随着高温处理时期的推迟,小麦籽粒灌浆时间缩短,千粒重显著降低。开花前高温明显导致产量降低,灌浆前中期一定程度的高温有利于产量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后期高温逆境条件下延缓小麦植株衰老和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害虫的防效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和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其中小麦吸浆虫发生情况在北京市大兴区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本试验选取常规种植的小麦田,研究不同时期防治小麦害虫,防治效果的差异,对产量的影响,选出最佳防治时期.结果表明小麦蚜虫防治在抽穗期或扬花灌浆期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小麦吸浆虫不同防治时期,效果差异较大,在小麦抽穗期防治效果在98.00%以上,但是在开花灌浆期防治效果仅为68.97%.在小麦抽穗期防治小麦害虫产量增加107.08%,小麦抽穗期加上扬花灌浆期防治小麦害虫,产量增加153.37%.  相似文献   

17.
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优质专用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优质专用春小麦Y20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追施氮肥以375 kg/hm2尿素为最佳,春小麦产量为5 317.95 kg/hm2,追施尿素525、225和75 kg/hm2的处理春小麦产量依次降低.施氮时期以扬花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高,为5 086.65 kg/hm2,其次为拔节期施氮,产量为5 043.75 kg/hm2;孕穗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低为4 978.65 kg/hm2.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为:在一定施氮量内,春小麦品质与施氮量成正相关,施氮量越多,品质越好;在扬花期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春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扬花初期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为了探索错过扬花初期用药补防对小麦赤霉病和毒素的管控效果,本试验选择姜堰地区存在的13个小麦品种,用48%氰烯·戊唑醇SC进行赤霉病防控,通过扬花初期漏防6天后补防1次和扬花初期用药1次、扬花初期用药2次3种方式,对各品种小麦赤霉病防效和DON毒素控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错过扬花初期6天后用48%氰烯·戊唑醇补防1次,对各品种赤霉病的平均病穗率和病指防效、DON毒素控减效果比扬花初期防治1次分别低15.87%、21.25%、35.48%,比扬花初期用药2次分别低39.79%、44.87%、66.84%。赤霉病最适首次防治时间是扬花初期,扬花初期漏防6天后补防1次,对赤霉病和DON毒素的管控效果较差,坚持扬花初期+6天后两次用药效果最好,在各个品种中该趋势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9.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相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种质进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分析,明确不同种质材料的氮素利用特性,为小麦氮素高效育种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探讨氮素利用效率与不同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关系,为建立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的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氮(纯氮62.55 kg·hm~(-2))和正常氮(纯氮187.5 kg·hm~(-2))2种氮素水平,以主要来自于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时期的小麦种质118份为材料进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分析,通过对苗期地上部干重、分蘖数、叶绿素含量;花期地上部干重、植株氮素浓度、氮素积累量;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成熟期籽粒产量、茎秆重、籽粒氮素浓度、茎秆氮素浓度、籽粒与茎秆氮素积累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等22个性状的测定与计算,研究氮素利用效率与不同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材料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对不同种质材料进行划分。【结果】供试小麦材料在2种氮素水平下,各研究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植株成熟期茎秆重、地上部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穗数、植株花期生物学产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茎秆氮素积累量、氮素收获指数和花期氮素积累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株氮素生理利用率除了与氮素收获指数显著正相关外,与茎秆重、穗数、籽粒和茎秆氮素浓度及氮素积累量均显著负相关。根据2种氮素水平下产量,供试材料被划分为双高效型、双低效型、高氮高效型和低氮高效型。双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材料对增施氮素反应更为敏感。低氮高效型材料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说明氮素胁迫条件下,旗叶持绿性有助于提高植株氮素利用效率。【结论】供试小麦材料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差异显著。不同氮效类型小麦材料对氮素响应不同,高氮高效型对氮素反应敏感,适合于高氮种植;双高效型和低氮高效材料具有耐贫瘠的能力,是氮素高效育种的优质材料。在2种氮素水平下,除了植株成熟期及花期地上部干重、植株氮素积累量等常规指标外,植株穗数也可作为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时期套种绿肥对免耕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以免耕春小麦不套种草木樨作为对照(CK),分别在春小麦拔节期(T1)、孕穗期(T2)、扬花期(T3)、灌浆期(T4)套种草木樨,研究了不同处理模式下春小麦花后单株叶面积、旗叶叶叶绿本素含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后,小麦单株叶面积,旗叶叶片中Chl(a+b)、chla、chlb含量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扬花期各处理小麦单株叶面积增加7.18;~13.66;、叶绿素含量提高8.26;~27.20;,不同处理之间T2表现最优;随着小麦叶片的衰老各处理光合指标逐渐下降,CK下降较快.各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影响显著,穗数、穗粒数明显增加,依次为T2>T3>T4>T1>CK,与对照相比,春小麦千粒重增加5.9;~17.1;,T1、T2、T3、T4产量分别增长了11.1;、24.7;、15.9;、12.5;,T2处理产量最高,达5 452.5 kg/hm2,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