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品种遗传背景的差异、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不同,本研究选用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个有机稻主要品种(象牙香占、五星丝苗)的早造、中造、晚造进行了品种多样性混播混插和不同品种单栽的田间试验,并对其抗病性、抗倒伏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象牙香占与五星丝苗有机稻品种混播混插较同一品种单栽对稻瘟病、倒伏有较为明显的防控效果,尤其突出的是混播混插中感病的五星丝苗稻品种稻瘟病发病减轻,说明合理的品种多样性混播混插是防控水稻稻瘟病的有效途径;品种混播混插较品种净栽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品种混播混插较单栽稻平均增产6.0%~7.5%,早造试验区混播混插的产量显著高于象牙香占、五星丝苗单播单插种植效果(P<0.05)。  相似文献   

2.
丰莉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其品种来源为丰秀占//茉莉丝苗/广超丝苗”,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米质早造达省标优质3级,2009年早造广东省区试产量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显著、2010年早造复试产量与对照种优优128相当,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介绍了丰莉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水稻基部茎秆的物理性状,探究这些性状与茎秆抗折力的关系,明确影响水稻基部茎秆抗折力的核心性状,为水稻抗倒伏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析水稻品种粤禾丝苗、易倒伏品种象牙香占以及粤禾丝苗 × 象牙香占的 F2 遗传分离群体中与倒伏抗性相关的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单株抗弯力、基部节间抗折力和茎秆结构等,通过相关系数判断各性状对水稻抗倒伏性的影响大小。【结果】粤禾丝苗和象牙香占两个品种在抗倒伏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粤禾丝苗的 N2(基部第 2 节间)抗折力(16.58 N)、N2 壁厚(1.02 mm)、N2 充实度(0.19 g/cm)、N2 茎粗(6.21 mm)与象牙香占的 N2 抗折力(9.93 N)、N2 壁厚(0.66 mm)、N2 充实度(0.11 g/cm)、N2 茎粗(4.60 mm)相比均明显较大。F2 群体 N2 抗折力、N2 长度、N2 茎粗、茎秆壁厚、鲜重和充实度均呈连续分布,属于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F2 群体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2 抗折力与株高呈正相关(r=0.18),N2 抗折力与 N2 壁厚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N2 抗折力与 N2充实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N2 抗折力与 N2 短轴呈正相关(r=0.52)、N2 茎粗与 N2 长度呈负相关(r=-0.20)。【结论】粤禾丝苗 × 象牙香占 F2 群体抗倒伏遗传机制研究表明,N2 壁厚与 N2 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是茎秆抗倒伏的核心性状,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 N2 壁厚为研究重点,将大大降低以往抗倒伏研究方法的复杂程度,为今后抗倒伏相关研究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2012年早造中迟熟常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2年参加广东省早造常规水稻中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的黄广油占、固丰占等11个新品种从产量、米质、抗病性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试验结果,固丰占、华航33号、禅特丰占、晶莉丝苗等4个品种综合表现突出,建议2013年安排复试并生产试验;粤标1号、黄丝软占、三一香占、山青占、中广丝苗等5个品种丰产性较差或差,米质未达优质等级,建议终止试验;仲航丝苗高感稻瘟病,建议终止试验,不在广东省稻区继续种植;结合2011年早造区试结果鉴定出黄广油占综合表现突出,推荐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早造引进茉莉丝苗、五山油占、美香占2号、美丝占、丰秀占、广丰七号等6个优质稻新品种进行试验过程中,对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茉莉丝苗、丰秀占和美丝占的综合表现比较突出,适合汕头市澄海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五山丝苗和黄华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稻品种,连山县农科所引进并进行有机栽培示范.2011年示范种植五山丝苗6.7 hm2、黄华占10 hm2,结果显示,这两个品种抗性强、丰产稳产性好、生育期表现适中,适宜在我县作中造和晚造种植,其中五山丝苗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56 kg,黄华占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43 kg,分别比当地主栽有机稻品种象牙香占增产16.9%和13.5%.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混合种植方式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中熟及中晚熟水稻品种混合种植的试验,提出了高秆大穗型品种与中矮秆多蘖、多穗型品种混播、混插;多品种以不同比例混插;多品种1:1混播混插等最优混种、混插方式;并得出了不同品种混种、混插方式的增产效果与增产比例;明确了混种、混插群体的抗病、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适宜肇庆市种植的有机稻品种。[方法]选择常规稻(美香占2号、象牙航香、象牙香占)和特种稻(黑糯、黑米和红谷)共6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比较了6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稻米品质、微量元素。[结果]常规稻品种美香占2号实收产量为5 178.60 kg/hm~2,且综合表现较好,未发现有害物质残留。[结论]结合肇庆市主要推广常规稻种植情况,有机规模化种植模式下,常规稻品种美香占2号更适合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蕉岭地区推广的感温型常规晚稻品种,特选择了华航丝苗、美香占2号、双珍丝苗等14个感温型常规晚稻品种开展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9香、象竹香丝苗、粮发香丝在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米质等方面综合表现好,适合该地区推广,但是象竹香丝苗、粮发香丝抗病能力相对弱,种植过程中需要予以关注、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根据品种遗传背景的差异、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不同 ,笔者选用了 2个汕型杂交稻品种 (汕优 6 3和汕优 2 2 )和 2个优质地方稻品种 (黄壳糯和紫谷 )进行了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和不同品种净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汕型杂交稻与优质地方稻品种混合间栽比同一品种净栽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 ,尤其突出的是混合间栽中高度感病的优质地方稻品种对稻瘟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极显著的下降 ,防治效果达 83%~ 98%。因此 ,合理的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是水稻品种稻瘟病控制的有效途径。试验还证明 ,品种混合间栽与品种净栽相比具有明显的抗倒伏和增产效果 ,品种混合间栽比净栽杂交稻平均增产 6 .5 %~ 9.7%。  相似文献   

11.
高产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源丰占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丰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丰丝占为母本与中间材料“香丝苗126/象牙软占”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感温型优质籼稻新品种.两年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24.85 kg和434.32 kg,比对照种优优122增产4.7%和6.03%,增产分别为不显著和显著,米质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高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2010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在江苏宿迁地区麦茬种植的机插杂交水稻品种,本试验以韵两优隆王丝苗、晶香丝苗、荃两优532、金信丝苗、玖两优黄华占、晶两优黄莉占等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其田间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综合生育期、抗病性、结实率和实收产量等因素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均适宜在宿迁地区麦茬机插种植,其中扬籼优903和润两优612表现较好,可以进一步试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在2017年早造引进了近年广东省审定的黄丝莉占、广晶软占、合莉油占、华航48号、莉苗占、绿银占、粤禾丝苗等7个优质常规稻新品种进行表证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绿银占、广晶软占、莉苗占和华航48号的综合表现较突出,适合在阳江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几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引种表现与示范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粒丝苗、粤农占和丰丝占3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在广州地区的引种表现为:齐粒丝苗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产量与对照种粳籼89相当;米质好,达早造特二级,国标优质三级,每kg收购价比普通优质谷高0.3元;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粤农占株型好,耐肥抗倒、耐寒性好,早造外观品质达省标一级,部标优质二级;产量高,早造平均每667m2产量450~475kg,晚造为415kg;中抗白叶枯病,感稻瘟病。丰丝占株型好,耐肥抗倒、耐寒性好;早造外观品质达省标一级,稻米外观靓,饭味好;产量高,早造平均每667m2产量450kg;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15.
水稻多品种混合间栽控制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水稻品种的各种性状,选配了4个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对稻瘟病有较明显的控制效果,防效在11.36%~46.6%间,其中常规高秆感病品种表现突出,防效在19.4%~46.6%间,杂交矮秆品种防效在11.36%~37.6%间。混合间栽同时还有一定的抗倒伏与增产效果,每公顷可增产231.6~954.0kg,增产幅度为2.1%~9.3%。  相似文献   

16.
采用2种具有相似生育期但株高不同的春小麦品种-高原448和高原437进行混播和单播试验,高原448和高原437的混播比例(粒数比)分别设为2∶1、1∶1和1∶2,分析2品种混播时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等差别。结果表明,在混播条件下,高原448和高原437的农艺性状比2品种分别单播时表现好。高原448与高原437按2∶1、1∶1和1∶2比例混播时,其产量分别比高原448单播时高16.115%、6.962%和12.950%;比高原437单播时高11.034%、 2.281%和 8.007%。其中,当高原448和高原437以2∶1混播时,小区产量的平均值分别比混播比例为1∶1和1∶2时高出8.557%和2.802%。表明,与单播相比,品种间混播具有增产作用,但不同混播比例的增产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喷施微生物菌肥对广东丝苗香米产量形成及茎鞘物质转运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丝苗香米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为材料,设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3个质量浓度微生物菌肥处理(0.25 g·L~(-1)、0.50g·L~(-1)和1.00g·L~(-1))对香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质量、株高、茎鞘物质转运特性和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微生物菌肥使2种丝苗香米增产幅度达到4.74%~27.02%,提高了丝苗香米各时期的总干质量。喷施0.25 g·L~(-1)和0.50g·L~(-1)菌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美香占2号’的千粒质量,不同质量浓度的喷施菌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美香占2号’的每穗总粒数。喷施0.50g·L~(-1)和1.00g·L~(-1)菌肥处理增加了‘象牙香占’抽穗后的干质量增量,而喷施0.25g·L~(-1)和0.50g·L~(-1)菌肥处理则显著提高了‘象牙香占’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运率。研究认为喷施微生物菌肥能调控丝苗香米的每穗总粒数、千粒质量、各时期的干质量以及茎鞘物质转运特性,进而提高产量,其中以喷施0.50g·L~(-1)菌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是减轻稻瘟危害、提高水稻产量的重大技术。本文根据云南省绥江县生产实际,开展了混栽减轻稻瘟病危害、混栽增产、适宜混栽规格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提出"杂交稻按常规方式单行条栽,每隔6行杂交稻加插1行高秆优质常规糯稻"的混栽规格,为制定和完善切合绥江生产实际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是减轻稻瘟危害、提高水稻产量的重大技术。本文根据云南省绥江县生产实际,开展了混栽减轻稻瘟病危害、混栽增产、适宜混栽规格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提出"杂交稻按常规方式单行条栽,每隔6行杂交稻加插1行高秆优质常规糯稻"的混栽规格,为制定和完善切合绥江生产实际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新型增产抗倒伏产品"爱久收"对晚稻内香6优9号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爱久收"对晚稻内香6优9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内香6优9号作为晚稻种植时,施用"爱久收"可降低株高、增加抗倒伏能力、显著提高产量,施用量2250mL/hm~2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