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蜂旅融合是蜂业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长兴县蜂产业发展底蕴深厚,带动蜂旅融合发展迅速。本文从产业基础、取得的成效入手进行分析,得出长兴蜂旅融合存在的3个制约因素,并从人才培养、品牌建设、发展智慧蜂旅等3个方面提出发展策略,以促进长兴蜂旅融合升级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袁新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501-1502
以杭州市余杭区大径山为例,从其生态优势、茶产业发展沿革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茶旅融合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大径山茶旅融合产业已有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比大径山和国内其他地区茶旅融合的模式,针对大径山茶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做优产地旅游环境、激发闲置资源活力、跟进精准招商服务三个方面提出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崇信县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近年来崇信县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崇信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崇信文旅融合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提升崇信文旅融合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对崇信县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榕江县农、文、旅三业融合发展自然资源禀赋优越,"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是新时期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方向。茶旅融合将茶文化活动与旅游融合在一起,实现茶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茶业附加值与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助力茶旅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茶旅产业融合是资源、品牌、人才整合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茶旅融合实践是实现区域茶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资溪县为例,从分析其生态优势及茶旅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着力探索提升"资溪白茶"地位、助推经济发展的茶旅融合发展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通过对淮海经济带中心城市——徐州市农旅产业进行调研,发现徐州市农旅产业的重点已经从发展农业逐渐向旅游和文创产业转变,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农旅产业的融合对乡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但农旅产业融合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选取5个抑制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计算权重,得出目前乡村农旅产业主要存在主体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发展模式创新力差和旅游潜力尚未完全挖掘等问题,据此提出促进农业聚集、开展电商模式等相应对策,旨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围绕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聚焦于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机理,从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阻滞问题入手,剖析数字赋能乡村文旅产业高速发展的内生机理,提出数字赋能文旅产业的发展路径,即理念更新、职能更新、融合更新和服务更新,最终实现乡村文旅产业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正>以云南茶产业为视角,从产业规模、主体、绿色发展、品牌和茶旅融合等方面分析了云茶产业现状,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组织化水平低、产业链条较短、溯源体系不健全、茶旅融合发展不足等短板问题,提出推进茶产业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精深加工、构建统一溯源服务平台、深化茶旅融合发展等对策,以期云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进而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黔南州是贵州省三个少数民族风情最浓郁的自治州之一,其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好,特色农产品丰富,发展农旅融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黔南州在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产销、宜居美丽乡村、民族民俗文化、现有优质景区与旅游、康养、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通过从黔南州农旅融合现状出发,认真分析黔南州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可以为黔南州农村地区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旅产业融合是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渠道。新发展理念背景下,福建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选取2009—2019年福建省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依据“三生”理论采用组合赋权法构建农旅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Geoda和STATA软件从时空角度分析农旅产业耦合发展水平、空间相关及空间聚集特征并探讨影响农旅产业耦合的因素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旅耦合协调度总体曲折向好发展,实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六级逐步跨越;福建省各地级市农旅产业融合效应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莫兰指数呈现“W”形的波动变化,聚集类型由低-低聚集向低-高聚集再向高-高聚集后呈高-低聚集变化,最后再进入低-低状态,开始新一轮循环;从影响农旅产业融合效应的因素来看,资源供给、人才要素、科学技术、政府支持、产业带动、生活水平及需求升级均对农旅产业融合存在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推动农旅产业融合过程中,可以通过平衡好农旅产业协调、重视现代化农业建设,统筹好农旅空间规划、促进要素资源相融合和发挥好农旅融合机制、加强内外部正向因素等措施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1.
以蜂产业为例,从产业组织结构、科技支撑、质量控制、产业功能拓展4大方面,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德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照分析了中国蜂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凝练和剖析了德国蜂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研究认为:中国蜂产业正处于比较效益下滑、小规模蜂农退出的转型期,应积极发展蜂农合作组织、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拓展蜂产业的多种功能等来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以色列养蜂业发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蜂业的发展对农业生态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但蜂群密度和养蜂业发展均居世界前列,尤其机械化程度高。为提高我国养蜂业规模化饲养水平,经过对以色列养蜂业的了解与考察,就中国和以色列养蜂业在蜜蜂消失现象(CCD)、蜂蜜生产、蜂群授粉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受到蜜蜂消失现象的影响,从2006年开始,以色列的蜂群总量有所下降,导致近年蜂蜜产量和授粉产值受到影响。蜜蜂消失现象对中国养蜂业影响不大。中国的蜂群数量和蜂蜜产量总量远超以色列,但是截止2005年中国蜂蜜单群产量少于以色列蜂群单产量。后期由于以色列受到蜜蜂消失现象影响,自2006年中国蜂蜜单群产量已经超过以色列,并保持持续上涨。选取9种主要依赖蜜蜂授粉的果蔬及经济作物,进行授粉产值的比较分析,以色列9种主要果蔬和经济作物的授粉产值均高于中国。以色列养蜂业机械化程度高,人力投入少,重视授粉经济价值,重视蜂产品质量安全,这些方面均值得中国养蜂业借鉴。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业联合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它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章以长沙、株洲、湘潭生态旅游资源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长沙、株洲、湘潭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分布状态和特征,理清其整合的基本思路.提出其优化整合的基本方案,以提高三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长沙、株洲、湘潭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智慧蜂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蜂业”脱胎于“智慧地球”概念,是蜂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即集成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挖掘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蜂群智慧养殖、蜂产品智慧生产、蜂产品智慧物流以及蜂业电子商务等众多领域,以最大幅度降低蜂业养殖劳动强度,提升蜂产品原料质量,实现蜂产业整体利益平衡发展为最高目标。文章针对中国目前是世界养蜂大国,但却不是养蜂强国的现状,分析国内外“智慧蜂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 “智慧蜂业”发展的对策设计,具体包括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创新商业模式,智慧养殖、智慧生产、智慧物流等主要内容,整体加快推进我国蜂业转型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15.
郭鑫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84-187
以平遥古城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及开发现状,并挖掘出平遥古城开发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就古城未来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建议,强调关注古城文明旅游开发重点及其在当今开发过程中如何寻求与现代文明的恰当相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开展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有利于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馆藏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对图书馆在新时代的体制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方法/过程]文章利用网络调研和文献分析法,基于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背景,梳理了文创产品开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状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结果/结论]研究认为,文创产品开发与文旅融合是共同作用于图书馆这“一体”的“两翼”,文旅融合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开发主体、依托资源、产品种类和营销群体等方面的扩展,文创产品开发为文旅融合的实现提供了物质载体、承载介质及有效平台等可行性路径。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联合组建工作团队、培养产品开发人才,融合文化和旅游元素、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完善跨界营销体系、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和口碑营销。  相似文献   

17.
港、澳、珠三角地缘相连、资源互补、文化同源、经济相融、旅游产品丰富,互补发展的优势明显。三地游客互流呈现出互为目的地和中转地的特征。基础推动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是推动三地互动合作的主要动力因素,其中,基础推动力在三地旅游互动合作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起步发展期,政府调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驱动力则相对弱;快速发展期,市场驱动力则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深入发展时期,政府调控力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三地的旅游互动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继续增强游客互流的便捷性、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及优化空间布局是三地旅游互动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39-6143
针对淮南、寿县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两地的旅游文化资源整合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整合两地旅游文化资源对提升双方旅游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公司,政府主导宣传,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挖掘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潜力等途径,以期促进两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潇 《农学学报》2019,9(8):80-84
产业融合是农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民俗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北京市延庆区千家店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本着“生态环境立镇、休闲旅游富镇、地区文化强镇”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发展道路。基于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千家店镇民俗旅游发展状况,发现千家店镇具有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具备良好的民俗旅游发展基础,其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存在景区与民宿缺乏融合、域内交通不便、公共设施不完备、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缺乏反馈交流等问题,据此提出从完善公共和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经营水平,成立民俗旅游合作社,强化与其他产业融合,打造“互联网+民俗旅游”共同体等几个方面,推进千家店镇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兴旺才能更好的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诸城市茶产业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同时凭借相关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诸城市开始积极发展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依托优质的绿茶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茶旅融合项目,在茶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茶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品牌营销推广力度不强、茶旅融合项目缺乏本地特色、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保障诸城茶旅融合项目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