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条件对遵义市茶树主要虫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茶树品种的生产布局以及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达到以预防为主、将虫害危害程度降至最低的目的,2018年在湄潭县西河乡、湄江镇、石莲乡系统观测了茶树主要虫害发生情况,统计了同期气象要素,对比分析了虫害气象诱因指标。结果表明,当旬平均气温达到17℃、相对湿度为75%时,蓟马开始发生发展;当春季出现高温连晴少雨10 d左右、再降至适宜气温20~24℃时,蓟马在短时间内繁殖和暴发;当平均气温在20~26℃、相对湿度为70%~85%时,适宜小绿叶蝉生长;夏季高温干旱对茶树虫害的生存繁殖不利,虫口量减少甚至无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气象条件与大枣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朝阳地区多种气象因子对当地大枣产量的影响,以为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朝阳市1981-2005年20年间的大枣产量和气象观测资料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枣产量与5-8月降雨量、6月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1月最低气温和6月平均气温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当5要8月降雨量≥300 mm、6月平均相对湿度≥60%、4-9月日照时数≥1 450 h、1月最低气温≥-30℃、6月平均气温≥20℃时,若无病虫害、人为等因素影响,大枣产量较高。可见从抽芽到果实成熟直至休眠期,适宜的气象条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搜集到的近百篇与气象条件有关的猕猴桃研究文献和出版书籍,对猕猴桃生长与气象条件进行归类分析,确定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猕猴桃主要物候期气象条件的影响指标、猕猴桃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气象条件指标。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1)年平均气温为10~18℃,最适宜温度为13~17℃,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9℃,极端最高气温≤42℃,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29℃,年无霜期在210~290 d最为适宜,≥10℃积温为3 500~6 000℃·d,最适宜的≥10℃积温为4 500~5 200℃·d;(2)年降水量至少为800 mm,最适宜年降水量为1 000~1 500 mm,相对湿度为60%~80%;(3)年日照时数在1 100以上,年日照百分率40%~45%。猕猴桃主要物候期气象指标及条件为(1)萌芽期的日平均温度大于10℃;春梢生长的下限温度为10℃,适宜温度为15~20℃;(2)从芽膨大起0℃积温达800~840℃·d才开始开花。开花期的下限温度为12℃,平均气温为15~20℃最适宜,开花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光照时数为70 h左右;(3)开花到坐果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5~23℃,相对湿度为70%左右,日照时数为70~80 h;坐果到成熟需≥10℃积温为2 300~2 800℃·d;(4)气温低于10℃时开始落叶,温度降低到7℃以下开始休眠。猕猴桃生长期气象灾害主要有冻害、大风、洪涝、日灼等。主要病害溃疡病、花腐病、根腐病等与气象条件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榨菜原名茎用芥菜(Brassica junceaVar,tsatsai),十字花科芸苔属。性喜冷凉湿润气候,苗期适宜温度为23~26℃,一般在7~8片叶时肉质茎开始膨大,适宜温度是20℃以下,相对湿度为80%左右。榨菜属于高温感应型作物,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因此肉质茎膨大后,如遇20℃以上高温,易抽苔开花,失掉商品价值。在四川、江浙地区多数是在头年9~10月育苗或直播,翌年2~3月采收。鞍山地区8~10月平均气温23.8~10.5℃,降雨量为179.2~46.1毫米,相对湿度79~72%,具备榨菜生长的基本条件。该区采用夏菜面积种秋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秋  相似文献   

5.
茶云纹叶枯病又称叶枯病、茶瘟病,是常见的茶树叶部病害,在全国各产茶区均有发生。此病属高温高湿性病害,其发生、发展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当旬平均气温为27—29℃,降雨量在40毫米以上,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最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高温干旱时,病情发展缓慢;但炎夏干旱  相似文献   

6.
温室蔬菜的主要虫害有茶黄螨、红蜘蛛、蚜虫、蓟马、潜叶蝇等,对蔬菜的危害较大。一、茶黄螨1.危害症状茶黄螨虫体很小,肉眼看不见,但繁殖很快,在28~32℃时,4~5天繁殖1代,在18~20℃时,7~10天l代,1年可发生  相似文献   

7.
一、选用无滴膜,采取增温排湿法.上午揭苫先放顶风15分钟左右,散出夜间的潮气,然后闭合风口迅速提温到32℃~33℃时,再打开风口,随高温把湿气排出室外.温室内要挂上干湿表,观察温湿度指标.如适宜黄瓜霜霉病发生的空气相对湿度是85%以上,适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的空气相对湿度是70%以上,适宜番茄晚疫病发生的空气相对湿度是80%以上,适宜灰霉病发生的空气相对湿度是90%以上等等.以此标准调解室内的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兴安盟草地螟2代幼虫的发生规律并建立2代幼虫与气象因子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980~2015年草地螟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典型年份对比分析法,研究影响草地螟2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及气象指标,并采用气象因子加权方法建立2代幼虫发生的气象等级预报模型。[结果]影响草地螟2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降雨日数和高温日数。当1代成虫出现蛾峰后1~10 d平均气温22.0~24.0℃、降雨量30~100 mm、相对湿度60%~80%、降雨日数6~8d、无高温日数时,最适宜草地螟1代成虫产卵、孵化和2代幼虫发生;而1代成虫出现蛾峰后1~10 d持续低温多雨(高湿)或者高温少雨(低湿)天气会明显抑制草地螟1代成虫产卵和孵化,导致2代幼虫轻发生甚至不发生;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有草地螟1代成虫监测资料的8 a中,适宜发生(1级)和不适宜发生(3级)的回代结果与实际完全相符(占88%),较适宜发生(2级)的回代结果与实际相差1个等级(占12%),说明模型预报气象等级1级和3级效果较好。[结论]研究结果为开展草地螟2代幼虫气象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长时波动高温处理棕榈蓟马对其后代种群的影响。[方法]以25℃恒温饲养的种群为对照,将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预蛹(3龄若虫)于波动高温下处理至1龄若虫产生,将1龄若虫单头饲养在25℃恒温条件下,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构建特定年龄生命表。[结果]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卵期、1龄若虫期、蛹期、未成熟期、雌虫寿命、产卵前期、内禀增长率以及繁殖力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2龄若虫历期、3龄若虫历期和周限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处理显著缩短了棕榈蓟马的未成熟期,延长了雌虫寿命,但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单雌产卵量(18.46粒)较对照(93.35粒)显著下降。[结论]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发病条件病原菌喜凉而不耐高温,夏孢子发芽温度为13~22℃,侵染适宜温度为16~27℃(达到35℃以上时则不易侵染)。相对湿度大于70%时适宜孢子萌发,相对湿度在30%以下时不利于孢子侵染。病菌在植株底部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