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泉高油酸1号、3号、泉花13号等8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泉花13号荚果产量最高每667m<sub><sup>2</sup></sub>为271kg,排名第一,比对照增产21.5%,具有茎杆粗状,生长强,抗倒伏,抗病性强,双仁果多,油酸含量高达79.5%,可作为适合龙岩咸酥花生加工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减氮条件下密度对望两优361产量的影响,2018年在马庙镇进行了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怀宁县单季稻施肥量应为:N:P:K=13.5:5.4:10.8。在此施肥量的基础上: 1.5万穴/667m<sub><sup>2</sup></sub>为最佳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3.
对金品1290芥蓝设置不同种植密度,研究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种植密度下,金品1290芥蓝株高、叶长、叶柄长、薹高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株幅、叶数、叶宽、薹粗、单株重等随种植密度降低而增加,并且有种植密度越稀增加越快的趋势。金品1290芥蓝以主薹及薹叶一次性采收方式为主,在福州地区秋季生产种植密度以22.5万株/hm~2最适宜,产量可达16 333.33 kg/hm~2。推广种植金品1290芥蓝不仅能丰富蔬菜市场供应,而且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芥蓝新品种金品1290于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该品种耐寒性较好、耐湿性强、抗病、品质佳、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宜福建省秋冬季种植。本文介绍了芥蓝新品种金品1290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北方粳稻品种南方引种栽培对比试验,摸索了江汉平原地区优质、高效、绿色粳稻种植<sub><sup>[1]</sup></sub>的适宜品种、播期、生育期和经济性状,总结了配套的栽培技术<sub><sup>[2]</sup></sub>,为下一步在虾、稻种养共作模式田种植晚粳打下了基础,为当地种植模式的提质增效及产业结构调整布局<sub><sup>[</sup></sub><sub><sup>3</sup></sub><sub><sup>]</sup></sub>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施肥较人工施肥有效增产225 kg/hm<sup>2</sup>,增幅2.4%;肥料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提高0.6kg/kg;施肥节本180元/ hm<sup>2</sup>;总节本增收855元/ hm<sup>2</sup>,增幅3.3%,产投比提高0.9,机械施肥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芥蓝薹是一种介于西兰花薹和芥蓝之间的新型蔬菜品种。龙田一号是广东省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选育的芥蓝薹新品种,受到了消费者青睐。1.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直立,生长强健,从播种至开始采收需70天左右,可连续采收50~60天。播种60天后,要及时掐尖打顶,其后开始不断采收侧薹和孙薹,一棵可连续采收25~30根薹。薹长约25厘米,侧薹粗约1.1厘米、  相似文献   

8.
中花13号芥蓝是香港引进的芥蓝材料中,经多代自交分离定向选择出来的芥蓝新品系。中熟,主薹浅绿,蜡粉少,薹形匀直,薹叶细小,节间疏,商品性优良;从播种至初收57-60天,延续采收7-45天,抗性强,每667m^2产量达1500kg.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控减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玉米炭基专用肥的施用效果,本研究设计了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玉米炭基专用肥处理的玉米生物性状最好,产量最高,为9020.45 kg/hm<sub><sup>2</sup></sub>,比与玉米炭基专用肥等养分单质的肥料增产14.92%,为本试验控减施肥技术的最佳施肥处理,同时,施用玉米炭基专用肥的产投比最高,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五彩黄薹一号(见第24页图5)由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极早熟白菜薹杂交新品种。从播种到开始采收只需43天,长沙8月上旬播种,9月中旬就可采摘第一批菜薹上市。耐热,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菜薹黄绿色、肥嫩,薹生叶较大、肥嫩,主薹鲜重90克左右,品质好,早期产量高。五彩黄薹二号由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白菜薹新品种。从播种到开始采收约  相似文献   

11.
<正>西洋芥蓝又名惠津芥蓝,是一种合西兰花和芥蓝为一体的新型蔬菜品种。它不仅具有西兰花清香的绿花球,而且还具有脆嫩的芥蓝花薹,商品性状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西洋芥蓝新品种秀兰2号花蕾形状美观,茎薹纤维少,口感柔嫩有甜味。一般播种后85天左右开始收获。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30℃,苗期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2.
菜薹新品种秋薹1号是江苏省苏州市蔬菜研究所利用自有的雄性不育系技术配制的新型菜薹杂种一代。株型直立,抽薹整齐、迅速,薹形美观,薹叶肥大,薹色青绿,薹质细腻、甜糯,风味独特。适时播种仅需39~41天即可采收,主薹采收后,可继续采收侧薹30~40天,每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以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为秋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芥蓝遗传资源,提升芥蓝杂交育种水平,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芥蓝新品种‘秋宝芥蓝',具有中熟、品质优和商品性好的特点。‘秋宝芥蓝'叶片近圆形,叶长16.0 cm,叶宽15.7 cm,菜薹长19.8 cm,薹粗1.8~2.0 cm,单薹质量100~120 g,播种至初收55~60 d。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593.9 kg/hm2,比对照品种‘顺宝芥蓝'平均增产11.0%。‘秋宝芥蓝'耐涝性和抗病性较强,适应性较广,广州地区适播期为9—11月下旬。  相似文献   

14.
一、早红一号 武汉市九头鸟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一代杂交菜薹品种.具有极早熟、高抗病、高产、摘薹时间长、薹色一致等优点.薹叶为剑形小叶,单薹重30克左右,薹萌发力强,播种后50天左右开始采收.湖北、湖南一般于8~10月播种,广西、江西、四川等地可适当推迟播期.(彩图参见81页图7) 二、华红二号 早熟、丰产型品种,从播种到收获需55天左右.叶片绿色,叶柄和薹浅紫色,薹叶披针形,薹叶小,食用率高,质脆嫩.产量高,抗病能力强,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在20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用引进品种和宁波地方品种作亲本杂交,经过5年6代选育,育成优质高产绿豇豆新品种“绿豇2号”。表现为熟性早,从播种至嫩荚采收春季约60d、夏季约48d;豆荚绿色,平均荚长60.9cm、宽0.7cm,单荚质量18.6g;商品性佳、品质优;产量高,一般667m^2产量2000kg左右,比对照本地宁波绿带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1992年以四九菜心与50天菜心杂交育成的151黄花菜心为母本、以60天菜心为父本进行杂交,2000年定名为绿宝60天菜心,2001 ̄2002年参加广州市中熟菜薹新品种区域试验,并进行示范推广。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27厘米,基叶长卵形,深绿色,长17.8厘米,宽8.1厘米,叶柄长5.8厘米,宽1.26厘米;薹叶狭卵形,菜薹紧实条匀,青绿有光泽,主薹高22 ̄26厘米,横径1.5 ̄1.8厘米,单株重35 ̄40克。中熟,从播种至初收35 ̄40天,可延续采收7 ̄10天,以收主薹为主。抽薹整齐,叶柄短,齐口花,商品率高,商品性状好,风味甜,纤维少,品质佳,适宜内销和出口。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8…  相似文献   

17.
"宝兰"西瓜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一代早熟黄肉西瓜新品种,早季栽培全生育期88 d左右,果实发育期约28 d,果皮底绿覆有清晰墨绿色花纹,果肉鲜黄,肉质细嫩,口感好,成熟采收风味特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单瓜重4~7 kg,每667 m2产量26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淮山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淮山生产中的氮钾肥适宜用量及镁硼肥配施效应,以期为高产优质淮山生产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个氮肥用量水平(270 kg N/hm&;lt;sup&;gt;2&;lt;/sup&;gt;、360 kg N/hm&;lt;sup&;gt;2&;lt;/sup&;gt;和450 kg N/hm&;lt;sup&;gt;2&;lt;/sup&;gt;)和3个钾肥用量水平(27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36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和45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研究在等量有机肥(精制有机肥4500kg/hm&;lt;sup&;gt;2&;lt;/sup&;gt;)和磷肥(144 kg P2O5/hm&;lt;sup&;gt;2&;lt;/sup&;gt;)基础上配施不同用量钾氮肥并添加镁(22.5 kg Mg/hm&;lt;sup&;gt;2&;lt;/sup&;gt;)硼(0.21kg B/hm&;lt;sup&;gt;2&;lt;/sup&;gt;)肥对淮山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品质、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氮钾肥不同用量对淮山块根膨大期和收获期叶片SPAD值无显著影响。配施Mg和B明显提高淮山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态氮含量。随施N量或施K量的增加,生产100kg淮山N、K的需求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360kg N/hm&;lt;sup&;gt;2&;lt;/sup&;gt;基础上配施450kg K2O/hm&;lt;sup&;gt;2&;lt;/sup&;gt;或在360 kg N/hm&;lt;sup&;gt;2&;lt;/sup&;gt;和36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基础上配施22.5 kg Mg/hm&;lt;sup&;gt;2&;lt;/sup&;gt;均明显提高淮山块根重量、总生物量和淮山产量。增施钾肥和配施Mg均有利于提高淮山N和K的收获指数。[结论]为获得70000-90000kg/hm&;lt;sup&;gt;2&;lt;/sup&;gt;的淮山产量,建议在施用4500kg/hm&;lt;sup&;gt;2&;lt;/sup&;gt;精制有机肥、360 kg N/hm&;lt;sup&;gt;2&;lt;/sup&;gt;、144 kg P2O5/hm&;lt;sup&;gt;2&;lt;/sup&;gt;基础上配施45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或配施360 kg K2O/hm&;lt;sup&;gt;2&;lt;/sup&;gt;和22.5 kg Mg/hm&;lt;sup&;gt;2&;lt;/sup&;gt;。  相似文献   

19.
油青12号早菜心是从94-5菜心中采用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早熟,播种至初收28-30天,延续采收6-7天,以收主薹为主;菜薹节疏匀条,油绿有光泽,条状适中,株高20-26cm,横径1.3-1.5cm,重约30g;生势壮量,耐热,较耐湿,耐炭疽病和软腐病;纤维少,薹质脆嫩,齐口花、净菜率高,品质优,适宜市锁和出口,每667m^2产量为800-100kg,适于华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正>1.品种红薹二号、红薹四号和紫薹二号等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优良杂种1代红菜薹,优质、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宜秋冬季栽培。2.播种长江中下流域地区最适宜播种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于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或腐熟的猪牛粪1500公斤作基肥,再进行浅耙,使土壤疏松、土肥融合。整地作成宽1米的高畦,畦面不要太宽,浇水、间苗管理方便。菜薹应适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