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近些年来虾—稻连作种养模式在繁昌县逐渐推广开,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实践,对虾—稻连作种养高效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包括稻田选择及改造、水稻品种选择及种植管理、清塘消毒、种植水草、投放虾苗、日常管理、捕捞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率,于2022年在安徽省含山县选择了9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试验,同时与周边虾稻连作模式和传统水稻种植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的经济效益较虾稻连作模式和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分别提高了53 505、82 305元/hm2,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青阳县2018-2020年实施虾稻连作+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利用虾稻连作模式优势实施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发生,做到“虾安全、稻丰收”,提升稻虾品质,增加种养收入,促进生态环境与农业种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间四月天,油菜花儿黄。对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公司的农人来说,正是投放小龙虾虾苗的旺季。在刚刚建成的万亩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区里,虾苗成了香饽饽。稻虾种养大户汪景东算了一笔账:“今年虾苗卖得很火!去年这个时候虾苗才十几块钱一斤,今年卖到了34元,价格翻了一倍”。毋庸置疑,稻虾综合种养已上升为华阳河农场公司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名为“首位产业”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郎溪县稻虾连作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稻虾连作种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稻虾连作种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虾连作模式下稻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2020年青阳县实施虾稻连作+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利用虾稻连作模式优势实施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本文介绍了青阳县稻虾连作模式的基本情况,总结了稻虾连作生产模式下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分析了应用效果,发现实施虾稻连作+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发生,做到"虾安全、稻丰收",提升稻虾品质,增加种养收入,促进生态环境与农业种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盐城地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进行绿色高效虾稻共作模式技术试验、研究,并进行组装。总结出了盐城地区“虾稻共作”绿色高效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要点,包括选择与改造稻田、准备放养、放养虾苗、小龙虾生产管理、栽培水稻、起捕小龙虾、产业化前景等一系列生产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盐城地区及我国相似生态区推广应用“虾稻共作”生产模式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或合作社在稻田中进行小龙虾养殖。本文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田间工程建设、虾苗种投放与管理及"稻虾共作"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开展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比较试验,对庐江县稻鱼、稻鸭和稻虾3种主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生育期、产量构成指标、产量及模式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稻鸭共育模式成本投入最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简单易操作。因此,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可作为庐江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稻渔综合种养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和比较效益明显提升。2020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 800余万亩,稻虾综合种养成为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之一。安徽省宿松县紧抓稻渔综合种养政策“黄金期”,坚持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为抓手,通过政府推动、大户带动、技术驱动,不断推广“稻虾连作”模式,走出一条“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粮渔共赢”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超过17万亩,居安庆市首位。通过对宿松县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走访调研,总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做法,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宿松县稻渔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巢湖市2080模式稻虾综合种养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虾综合种养是指在稻田中轮作或共作龙虾,巢湖市2080模式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在一个种养范围内(这个可以是一个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公司),对稻田进行适当改造,开挖虾沟,所有的田块以种稻为基础,用20%的稻田(以下称虾苗田)来集中繁育龙虾苗,80%的稻田(以下称成虾田)用来发展稻田成虾养殖,从而实现早出虾苗、早出成虾,全年都可养殖成虾出售,提高产量,便于生产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总结化肥减量增效条件下的稻虾共作种养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改造、虾苗投放、水稻品种选择、肥水管理、水稻病虫害防治、龙虾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养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汉平原地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2018年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主要生产地区7个县(市、区)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在生产投入、经济效益、化肥及病虫害方面的效应。结果显示,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呈"井喷式"发展,规模化程度逐渐加强,近2~3年,各类经营主体数量明显增加;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成本构成中,土地流转费、种虾(虾苗)购置费、饲料费是主要构成方面,而机收费、挖沟筑埂费、雇工费是次要构成方面;氮肥和磷肥施用量较水稻单作模式明显降低,钾肥和复合肥施用量基本保持不变;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有效地减轻了部分虫害的发生,但部分病害发生率有所提高。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的关键问题,旨在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灌云县借鉴里下河农科所张家宏教授的"一稻三虾"绿色生产模式,结合灌云当地气候、环境等因素,对传统的稻虾共作和稻虾连作模式进行创新,形成"一稻三虾"绿色高效种养模式。该文主要从合理选择田块并整理,增施有机肥,栽种水草、空心菜,稻虾的种苗选择、养成与繁殖,大田后期管理等环节对"一稻三虾"种养模式进行介绍,并就该模式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为"一稻三虾"绿色高效生产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稻虾鱼连作种养技术的推广和实施,为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模式,能够在优化水稻种植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种养农户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稻虾鱼连作种植以及养殖技术的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促进此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绿色水稻栽培原理为指导,开展“稻-鸭-虾”高效复合种养的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分析,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该复合种养模式下稻、鸭、虾产量和经济效益及综合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探讨该模式的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技术规程叙述了水稻、小龙虾(克氏原螯虾)轮作的稻田选择条件、工程改造与建设、水稻栽培与管理、小龙虾繁养与管理、水稻收获、小龙虾苗和成品捕捞等关键技术要求,适用于江苏省建湖县域内稻虾轮作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稻虾种养模式示范表现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虾,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能提高稻田的产出效益,是目前沿江稻区的养殖主流。本文介绍了稻虾立体种养模式示范情况,简述稻田养虾前期准备、稻虾共生、稻虾连作等技术要点,以期为大面积示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虾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湖北省区域资源特点,在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稻虾连作、稻虾共作模式技术特点;阐明了稻虾模式资源利用、环境要求及适宜类型和区域;明确了稻虾模式的双水双绿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江苏、湖北及湖南3省671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结果表明: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和政府种养管控是深层根源因素,稻虾种养面积和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为中间因素,农资投入依据和稻虾种养补贴是直接驱动因素。为进一步引导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保护稻虾种养模式农业生态环境,需要优化稻虾共作的补贴执行机制,完善政府环境管控的奖惩机制,强化农户对稻虾种养技术的认知,提高农户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