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轮作休耕是实施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介绍轮作休耕技术概念以及粮食安全理念的变化,分析了轮作休耕的时代性、地域性、功能性等特征,提出了根据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土地生产能力,掌握好"藏多少粮于地、藏多少粮于技"的平衡点以及因地制宜地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等建议,并对耕地轮作休耕技术未来发展与应用情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对吴中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针对绿肥种植面积占比不高、绿肥种植效果不够理想、补贴标准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关推广建议,具体建议为大力倡导耕地轮作休耕模式、提高绿肥种植...  相似文献   

3.
正本报讯从近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我国继续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土地整治,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亿亩以上,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会上表示,要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轮作休耕试点,妥善处理轮作休耕与保耕地、保产能的关系,科学确定休耕规模和地块,加强休耕地监管,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更不能借机搞非农化;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全面推  相似文献   

4.
浅谈耕地休耕模式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黄明镜  赵聪  黄学芳 《农学学报》2020,10(10):46-49
休耕制度是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体实现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笔者详细归纳了美国、欧洲和日本休耕制度的提出背景以及休耕制度实施的具体方式和休耕补偿办法,并且分析了中国在资源匮乏地区、耕地破坏地区、生态薄弱区等区域耕地存在的独特性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科学改良措施和当前施行的休耕补贴政策。通过对比国外模式和分析国内现行休耕制度,笔者认为国内当前土地休耕应当大力发展预测模型,科学规划休耕区域,并且加强政府监督,改变当前的休耕补贴方式,刺激更多科研单位和商业公司加入到土地休耕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正>耕地休耕制度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全州国土面积31 456 km~2,岩溶石漠化面积10 143 km~2,占国土面积的31.9%,是全国、全省典型的岩溶石漠化地区。2016年农业部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6.
国内耕地休耕试点主要做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布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对地下水漏斗区(河北)、重金属污染区(湖南)、西南石漠化区(贵州、云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甘肃)等4大典型试点区域的调研,从休耕参与主体、实施技术路径、休耕补偿机制等方面比较归纳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耕治理方法。同时,研究发现各休耕试点区域实践中普遍存在经营主体参与不足、参与主体与补偿对象错位、补偿方式单一及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为保障休耕试点的有序推进,进一步实现休耕试点的常态化制度化,建议提升农户休耕参与意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规模优势共同参与;拓宽以政府财政补贴、市场调节融资和社会资本注入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联合当地农村银行和第三方基金组织建立休耕专项基金;从补偿标准制定和比例分配出发制定差别化动态补偿机制;最后应加强各休耕利益相关者的监管,借助卫星遥感技术等监测手段,建立休耕审批、责任可追溯和效果评估的一体化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耕地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全面实施耕地用途管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严格管控耕地与其他农用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的“进出平衡”,探讨耕地“进出平衡”方案如何编制,对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8月12-1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东北是我国的"大粮仓",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轮作休耕和结构调整,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发展质量,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当前要切实抓好秋粮防灾减灾和后期田管,努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好收成,为新中国成立70  相似文献   

9.
为相似区域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借鉴,介绍了通州区近年在稳定粮食生产上采取的藏粮于地,强化耕地保护开发利用;藏粮于技,加强技术集成与推广;藏粮于质,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3个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正3500万亩黑龙江省今年将继续推动“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的农业“三减”行动,将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扩大到3500万亩。50亿元要通过试点建立耕地轮作休耕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体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财政部高度重视耕地的轮作休耕试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规模,2018年拟安排约50亿元,试点面积比2017年翻一番,达到2400万亩。  相似文献   

11.
正为全面贯彻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认真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有关生态修复决策部署,2017年度,河北省在地下水漏斗区实施季节性休耕200万亩,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将种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茬改为只种植一茬玉米或其他杂粮杂豆、油料等作物。力争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季节性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集成推广种地养地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模式。其中衡水市承担季节性休耕69.08万亩,总投资  相似文献   

12.
乔勇  司学样 《河南农业》2019,(25):18-18,26
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常年种植农作物面积13.33万hm^2以上,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功能核心区。耕地是重要资源,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同时对守住耕地数量、质量两条“红线”,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南作为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灾害频发影响了河南省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制约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河南省建设农作物品种数据库,是建立河南省农业应急智库平台的前提和保障,是河南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一、河南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十三五”规划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4.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农业发展转型与粮食安全挑战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自2016年起,仪征市成为了江苏省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区域,2018年被列为耕地轮作休耕部级试点县。为保障仪征市轮作休耕工作的持续推进,特对其实施成效和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并针对耕地轮作休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应用不到位、核查工作标准难以量化等,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综合效益、完善补贴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周边地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实现“化肥零增长”行动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目标为统领,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逐步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进农业节本提质增效生产、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是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深入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耕地轮作休耕实施成效,并结合本地耕作制度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探讨耕地轮作休耕未来发展趋势,为探索符合江苏省情的耕地轮作休耕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是国家为应对农业发展转型与粮食安全挑战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苏州作为江苏省的首批耕地轮作休耕自主试点地区,轮作休耕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总结苏州市耕地轮作休耕的做法与实际成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耕地轮作休耕的对策建议,为相关地区耕地轮作休耕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教授秦富认为,以中央文件的方式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体现出中央对确保粮食产能的高度重视,更体现出确保产能的粮食安全新思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相似文献   

19.
乔勇 《河南农业》2020,(7):17-18
淮阳县地处豫东南部,属潮土区,耕地面积10万hm^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功能核心区。为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在坚持多年耕地地力监测的基础上,开展耕地地力保护提升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相似文献   

20.
正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半年来,进展总体顺利。未来农业部将加大力度,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扩大试点区域、扩大试点规模,使轮作休耕制度化、常态化。在部分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农业发展突出矛盾和国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变化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