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目的】为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河玉380"以外引系"C29011"作母本,自选系"河自80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以广西主栽玉米品种"桂单162"为对照,进行2年4季14点次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2017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176.5kg/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4%,排第2位,增产点次93.8%。2018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477.5 kg/hm~2,排第3位,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1%,增产点次85.7%。田间抗病性鉴定:抗南方锈病、穗腐病、中抗茎腐病、纹枯病、感大斑病、小斑病。【结论】"河玉380"具有高产、稳产、封顶性好、抗性强等特点,201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适合在广西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桂单669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Q901为母本、P50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2018年参加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520.7 kg/667 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0%;2019年参加广西玉米生产试验,春秋两季平均产量478.7 kg/667 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3%。202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抗倒伏、适应性广,适宜在广西全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宜在高海拔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对引进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星619折合产量最高,为10 838.07 kg/hm2,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增产52.80%;五谷703折合产量为10 392.99 kg/hm2,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增产46.53%。这2个品种在当地均能正常成熟,经济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旱作区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TW72和金穗306生育期适中,也有较好的丰产性,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分别增产30.91%、24.97%,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搭配品种在高海拔旱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广西玉米品种资源,促进玉米生产上新老品种的更替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Q901为母本,YD2为父本成功选育出玉米新品种桂单660(审定号:桂审玉2019088)。在2017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中,桂单660春秋两季平均产量539.8kg/667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4%;2018年广西玉米生产试验中,春秋两季平均产量474.3kg/667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5%。桂单660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粗蛋白含量高等特性,适宜在广西全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稳产、抗倒的玉米品种。利用坚秆耐密美国种质和在黄淮海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黄瑞’种质作为基础选系材料,采用高密度、大群体、测选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育出具有高产、抗倒特性的自交系‘冀42’和‘冀1877’,并组配出玉米新品种‘冀玉228’。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9778.5 kg/hm2,比对照增产6.38%;生产试验产量为9114.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5.8%;增产点率为83.75%,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3%,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8%。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黄淮海区夏播种植。研究表明,‘冀玉228’融合了美国种质坚秆抗倒和中国种质适应性广的优点,并且具有丰产性好、耐密等特性。同时也探索出一种新的玉米品种选育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6.
广西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种群构成与毒素化学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明确广西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的种群构成及毒素化学型,为玉米穗腐病的综合防治、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病育种提供重要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 从广西玉米主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本,经组织分离和单孢纯化共获得138个镰孢菌分离物,分别来自21个县(区)。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镰孢菌种的鉴定,构建TEF-1α系统发育树,利用产毒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毒素化学型检测。结果 在138个镰孢菌分离物中,鉴定出10种镰孢菌,包括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九州镰孢(F. kyushuense)、南方镰孢(F. meridionale)、甘蔗镰孢(F. sacchari)、藤仓镰孢(F. fujikuroi)、亚洲镰孢(F. asiaticum)、轮纹镰孢(F. concentricum)、变红镰孢(F. incarnatum)和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分离频率依次为50.72%、12.32%、10.87%、8.70%、6.52%、3.62%、3.62%、1.45%、1.45%和0.72%。禾谷镰孢复合种(F.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由南方镰孢、亚洲镰孢和禾谷镰孢3个独立种组成。拟轮枝镰孢为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孢复合种、层出镰孢和九州镰孢为次优势致病菌,而甘蔗镰孢和轮纹镰孢则是国内首次报道为玉米穗腐病致病菌。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甘蔗镰孢和藤仓镰孢检测到伏马毒素关键合成基因FUM1的菌株数分别为67、13、5、3,具有潜在的产伏马毒素能力,轮纹镰孢则未检测到FUM1。供试禾谷镰孢复合种、九州镰孢和变红镰孢菌株的毒素化学型有4种:NIV、15-ADON、NIV+15-ADON和DON+15-ADON。8个九州镰孢菌株、2个亚洲镰孢菌株、2个南方镰孢菌株和1个变红镰孢菌株携带NIV毒素化学型;2个南方镰孢菌株携带15-ADON毒素化学型;8个南方镰孢菌株、2个九州镰孢菌株、1个亚洲镰孢菌株和1个变红镰孢菌株携带NIV+15-ADON毒素化学型;只有1个禾谷镰孢菌株携带DON+15-ADON毒素化学型。未检测到3-ADON毒素化学型菌株。结论 拟轮枝镰孢为广西玉米穗腐病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孢复合种、层出镰孢和九州镰孢为次优势致病菌。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甘蔗镰孢、藤仓镰孢均检测到FUM1,广西禾谷镰孢复合种的主要毒素化学型为NIV和15-ADON,变红镰孢和部分九州镰孢的主要毒素化学型为NIV。广西玉米穗腐病镰孢菌种群构成与我国温带玉米相关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原因可能为镰孢菌种群适应广西热带和亚热带高温、高湿的玉米生长环境并因此导致毒素化学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对60份玉米种质进行了玉米镰孢菌茎腐病的田间表型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表现3级及以上抗性种质24份,5级中抗种质25份,表现感病和高度感病的种质11份。供试的玉米种质对镰孢菌茎腐病的表型抗病性表现总体较好,筛选出的抗性种质丰富和拓宽了镰孢菌茎腐病的抗性基因遗传基础,对镰孢菌茎腐病抗性新种质选育和抗病育种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并为生产上有效地进行抗性基因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氮肥减施情况下绿肥还田对贵州黄壤玉米产量、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设置不同处理[不施氮肥(0%N)、单施氮肥(100%N)、90%氮肥(90%N)、80%氮肥+绿肥(80%NM)、70%氮肥+绿肥(70%NM)、60%氮肥+绿肥(60%NM)和50%氮肥+绿肥(50%NM)],于2018—2019年连续2 a在贵州省黔西市定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0%N处理相比,施氮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氮肥减施20%配合绿肥还田能起到稳产或小幅增产的效果,80%NM处理玉米产量2018、2019年分别为10 437、10 554 kg/hm2,比100%N处理高54、55 kg/hm2,但差异不显著;能维持或略微提高玉米生物量,80%NM处理玉米生物量2018、2019年分别为18 083、18 239 kg/hm2,比100%N处理高153、187 kg/hm2,但差异不显著。2018、2019年氮、磷和钾累积量均以80%NM处理为最高,分别为161.05、37.40、144.54kg...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新品种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主栽玉米品种作对照,经两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研究玉米新品种"农职802"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及其农艺性状。【结果】"农职802"以自选系"M88-/hm2,比对照增产5. 0%,增产点/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 9%,增产点次占87. 5%。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纹枯病、穗腐病、南方锈病及茎腐病。【结论】"农职802"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旱耐瘠等特点,适宜在广西各地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满足鲜食玉米生产对优质早熟甜糯新品种的迫切需求。【方法】2016年以自选糯质玉米自交系NF10作母本,以自选甜质玉米自交系NF11作父本进行优质、早熟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结果】2020年育成甜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桂甜糯987,该品种在2019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中,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 662.5 kg/hm~2,较对照(桂糯519)增产16.8%,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 694.0kg/hm~2,较对照(桂糯519)增产14.7%,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 679.0kg/hm~2,较相邻对照增产15.8%,春秋两季参试14点全部较对照增产,增产点次100%。【结论】该品种2020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20041号),具有果穗粗长、籽粒饱满、黄白粒、柔嫩、皮薄、脆甜、口感好、早熟、综合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广西及类似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农业科技及其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组织,其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58-3559,3561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发展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世界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特点及其对农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处理好专与博关系、两络与教师关系、外在知识系统性与内在思维创造性关系,指出了在学校管理中,应当逐步克服传统弊端,哿横向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5.
王有俊 《农业与技术》2003,23(4):176-179
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分析认为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掌握、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保障人身安全,战胜灾害(包括煤矿灾害).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从发病猪的肺脏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实验、卫星生长现象、溶血试验、动物实验证明该分离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用该分离菌研制出自家灭活苗,预防效果良好,用康复猪制备自家血清同时配合敏感抗菌素使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