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乡政村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乡村治理是一个由国家和社会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公共权威实现对乡村社会调控和治理的动态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的状况不同,国家和社会权力分配也不同,因而乡村治理格局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丛乡政村治的涵义谈起,通过对现行“乡政村治”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就未来“乡政村治”的发展趋势作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农村的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乡村治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封建王朝统治下的“县政绅治”模式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主导下的“政社合一”模式再到改革开放后政府治理下的“乡政村治”模式,不同的治理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极速变迁,乡村社会治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的治理困境。面对乡村社会新的治理困境,探索一种多主体协商参与的合作共治模式成为我国乡村治理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破解乡村治理困境的创新探索。M村通过挖掘村内老人资源激活乡村自治,村内外德治、法治协同联动,以机制创新实现三个维度的互动贯通,实现村庄立体式治理。M村以“三治”融合作为乡村治理抓手,“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治理机制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参考借鉴,也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样本。  相似文献   

4.
“乡政村治”作为我国现阶段乡村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原有深屋体制矛盾的作用下其内在对抗性特征逐步显现.并通过乡村两个层面表现出来。研究乡政村治格局中乡村关系失调现象。梳理和剖析“乡政村治”模式的制度性缺陷,对变革和选择乡村社会治理模式。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实现国家乡村治理的目的的致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村治理结构历经传统社会的"县政绅治"模式、新中国成立初的"乡(村)政权"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模式和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模式等阶段的历史变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中国乡村治理结构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嬗变,由"单中心治理"模式走向"多中心治理"模式,以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6.
当前乡村社会的诸多冲突,根源在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所以,在充分肯定"乡政村治"模式的制度初始绩效的同时,对"乡政村治"模式制度性缺陷的梳理和剖析对变革和选择乡村社会治理模式,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实现国家乡村治理的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何义晨 《乡村科技》2023,(10):26-2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通过对乡村治理进行“互联化”下的结构赋能、“数据化”下的资源赋能、“全民化”下的思想赋能,助推乡村治理实现现代化发展。然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着多元协同共治效果不佳、数字治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数字化建设人才匮乏、技术支配引发数字伦理问题等现实困境。为有效摆脱这些困境,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着力提升治理主体的数字素养,完善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加强技术赋能的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数字治理制度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与乡土民情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8.
当前乡村社会的诸多冲突,根源在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所以,在充分肯定“乡政村治”模式的制度初始绩效的同时,对“乡政村治”模式制度性缺陷的梳理和剖析对变革和选择乡村社会治理模式,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实现国家乡村治理的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运用调查法,分析了舟山"政社互动"机制运行的现状。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舟山"政社互动"机制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舟山基层治理在制度、平台建设以及运行机制方面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是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大重要环节。对乡村法规政策和现实情况进行梳理,厘清进入“后乡土社会”的乡村地区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思考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新使命、新内涵和新场景,并提出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应在“乡政村治”的既有治理体系格局下加强关键领域立法,完善乡村法律制度体系,突出党领导下乡村居民治理主体地位,构建智慧治理机制,加强乡村地区司法保障,完善乡村地区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与共同富裕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Ergodic theory is the theory of the long-term statistical behavior of dynamical systems. The baker's transformation is an object of ergodic theory that provides a paradigm for the possibility of deterministic chaos. It can now be shown that this connection is more than an analogy and that at some level of abstraction a large number of systems governed by Newton's laws are the same as the baker's transformation. Going to this level of abstraction helps to organize the possible kinds of random behavior. The theory also gives new concrete results. For example, one can show that the same process could be produced by a mechanism governed by Newton's laws or by a mechanism governed by coin tossing. It also gives a statistical analog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2.
13.
赵春仙  贾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59-7060,7086
介绍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的概况,在阐述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构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生态、文化、山水、活力"校园的总体规划布局与区域划分情况,同时进行了植物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14.
15.
晚熟、优质柑橘“茂谷橘橙”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茂谷橘橙"是从台湾省引进的一批柑橘新品种中选育并驯化成功的晚熟、优质柑橘新品种。成熟期为2~3月份,果实扁圆形,单果质量166.2~188.3g,果皮薄,橙红色,光滑紧实,厚度0.12~0.24cm,果肉细嫩化渣,橙红色,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4%~18.3%,种子16.0~21.4粒,可食率81.7%~86.2%。果实较耐贮藏,低温(3~8℃)贮藏102d,好果率1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仍达16.6%。  相似文献   

16.
17.
18.
A third species of peccary, discovered in the Chaco of Paraguay, is added to the living members of family Tayassuidae. It is assigned to the genus Catagonus Ameghino, heretofore considered confined to the Pleistocene. The new peccary is conspecific with Catagonus wagneri (Rusconi), a species placed in the related extinct genus Platygonus LeConte when it was described from pre-Hispanic archeological deposits of Argentina.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中的“狼群理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应堂  韩美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72-2573,2575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中国传统农业是在人多地少的特殊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三农”问题必然将长期存在。提出了“狼群理论”,认为让农民从“狼群中的羊”成为“狼群中的狼”,核心是农业企业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