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药剂拌种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拌种剂对马铃薯种传病害黑胫病和土传病害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拌种剂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和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山东拌种剂处理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且出苗率、产量和商品薯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冠蓝、阿泰灵、碧护、生防菌拌种剂、60%吡虫啉拌种剂对马铃薯拌种及喷施对比试验研究。采用冠蓝50g/667㎡拌种处理+碧护2g/667㎡+阿泰灵50g/667㎡苗期始喷施3次,间隔15天处理,能有效降低黑痣病、疮痂病、环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增加产量,提升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3.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土传病害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马铃薯土传病害的药剂,开展了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植物免疫诱导可湿性粉剂、0.136%吲哚·赤霉素·芸苔素、生防菌拌种剂、60%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对马铃薯拌种及喷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拌种处理,0.136%吲哚·赤霉素·芸苔素30 g/hm~2+植物免疫诱导可湿性粉剂750 g/hm~2苗期始喷施2~3次,间隔7~10 d处理,能有效降低黑痣病、疮痂病、环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增加马铃薯产量,提升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由于连作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宁夏马铃薯黑痣病、干腐病和黑胫病等土传病害不断加重,加之种薯在装卸、运输、储存期间很容易侵染病菌,播种切块时人为地给马铃薯带来创伤,其伤口潮湿,很容易感染杂菌。因此,春季播种时选用合适的拌种剂对马铃薯拌种是防治土传病害发生和提高种薯质量的重要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方法一: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的拌种剂,每袋拌种剂为667 m2种薯拌种用量。每150 kg种子用500 g药剂拌种,播前切块,每个薯块重量以25~30 g为宜,切种后将拌种剂撒在薯块上,使切口均匀地沾上拌种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3种微生物菌剂拌种剂与化学药剂拌种进行对比,研究微生物菌剂拌种剂拌种对马铃薯产量及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菌剂拌种剂处理的产量和防病效果不及化学药剂拌种处理,产量最高的是适乐时拌种处理,是38507kg/hm2,较清水(ck)处理高7882kg/hm2,增产率25.7%,对黑痣病、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分别是49.4%和57.9%;其次是多马道黑拌种处理,产量是37037kg/hm2,较清水(ck)处理高6412kg/hm2,增产率20.9%,对黑痣病、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分别是41.4%和39.6%。因此,在今后的生产中,应继续加大对微生物菌剂拌种剂的引进和试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促进旱作区马铃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拌种剂对低纬高原秋马铃薯的病害防治效果,选择了甲霜·霜脲氰悬浮种衣剂、氟环·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福美双浮悬浮种衣剂以及吡唑·氟酰胺悬浮种衣剂等4种拌种剂进行拌种,研究晚疫病、疮痂病和黑痣病的发病状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拌种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疮痂病和黑痣病有显著作用效果,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25%甲霜·霜脲氰对晚疫病防效较好,90 g/L氟环·咯菌腈对疮痂病防效较好,42%吡唑·氟酰胺对黑痣病防效较好。总体来看,4种药剂对晚疫病防效最好,其次是黑痣病。  相似文献   

7.
针对榆林地区马铃薯产区疮痂病高发且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5种杀菌剂组合处理(70%甲基托布津WP播种期拌种+杀菌剂生长期灌根),以及2种微生物菌肥组合处理(播种期拌种或生长期灌根),探究不同处理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疮痂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  67.84%和56.09%;商品薯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药对照,商品薯率分别增加26.88%和25.80%,产量分别增加62.39%和45.77%。综上可知,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在防治疮痂病及提高马铃薯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正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它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食用口感好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但马铃薯可患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病害,其中疮痂病是由链霉菌属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本文利用土壤消毒兼叶面喷施杀菌剂相结合的方法防治土传病害(疮痂病)进行综述,以其探索出有效防控措施,将土传病害对马铃薯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马铃薯品种夏波蒂,级别为种薯带疮痂病原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在马铃薯连作栽培过程中,对不同品种马铃薯的产量、小薯率及疮痂病的影响。试验选取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为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马铃薯专用微生物菌剂和2个成熟期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与‘青薯9号’。试验结果表明,该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显著促进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的提高,同时对于马铃薯土传病害疮痂病也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用量达到15 kg/亩以上时效果最佳,能够有效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0.
向修志  全琳  杨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43-145
[目的]筛选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拮抗菌。[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防菌剂对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防治烟草青枯病的处理10、处理11、处理12拮抗菌的抑制作用较显著,防治黑胫病的处理18和处理22拮抗菌的抑制作用较显著,结合经济性状看,处理12和处理18表现较优。[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土传病害的生态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木霉菌防治烟草黑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烟草种植区。综述了利用木霉菌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菌株筛选、防治效果、拮抗机制的最新进展,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前言:马铃薯块茎病害的类型比较多,它严重影响着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和质量。加强对马铃薯块茎病害的了解,不仅有助于防治病害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本文主要从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的病害类型、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的病害的特征以及加强防治马铃薯块茎病害的措施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给马铃薯种植者提供借鉴。一、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的病害类型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病毒病、粉痂病、环腐病、黑胫病、青枯病、千腐病、软腐病、  相似文献   

13.
药剂拌种的时间与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Lt-5为试材,探讨了药剂拌种时间和不同方式拌种后马铃薯存放时间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切薯后晾晒5h以上拌种对增产及保证马铃薯品质效果最好,与立即拌种相比,晾晒后可以减少马铃薯薯块中畸形和疮痂病病薯率;种薯切块拌种后至播种前时间间隔越长,产量越低,拌种方式上干拌好于湿拌。  相似文献   

14.
《农家顾问》2015,(3):10
今年年初我国开始实施马铃薯主粮战略,并将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530多万公顷扩大到1000万公顷,产量将提高到30吨/公顷以上。马铃薯作物易发病害,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晚疫病、粉痂病、早疫病、炭疽病;细菌性病害有疮痂病、环腐病、软腐病、青枯病、黑胫病等;此外还有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虫、蚜虫以及地下害虫等虫害。使用农药预防和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对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呼伦贝尔马铃薯病害情况的调查,总结该地区比较普遍的病害有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疮痂病等,对其危害症状、发病特点、传播途径等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为当地马铃薯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安徽省马铃薯主要病害——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疮痂病、马铃薯黑痣病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重点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各个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为进一步推进安徽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促进马铃薯丰产增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害,可引起种薯腐烂、植株萎蔫、块茎软腐等,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随着四川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显著增加了马铃薯种薯的需求量,而带病种薯造成的马铃薯黑胫病时有发生,对马铃薯种植效益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介绍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种类、侵染循环以及在四川的发生现状,针对性提出绿色...  相似文献   

18.
疮痂病是马铃薯现阶段常见的病害之一,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感病的马铃薯薯块会产生凹陷状或凸起状的病斑,严重的会覆盖整个块茎,整个薯块的外观表型变差,整体品质下降,且不耐储藏,极易发生腐烂。疮痂病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进度,因此针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愈发重要。本文针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病症表现、发病规律、致病机理、防治措施与手段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马铃薯抗疮痂病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的土传病害,在我国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病原菌的积累造成疮痂病发病程度呈逐年加重,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本文阐述了马铃薯疮痂病的危害,分析了马铃薯疮痂病抗性资源筛选和分子标记在抗病育种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筛选抗病种质资源、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疮痂病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疮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四大病害之一,马铃薯生产田发生此病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及外观,若种薯生产中感染此病害,对其后代影响严重。为指导马铃薯生产,对疮痂病的形成因素、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