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针对传统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监管、后期监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低空无人机航摄和PhotoScan软件后期处理,对比生成的正射影像图和Google earth卫星图的分辨率和位置,发现该影像图能精准、高效地表征项目区影像数据变化,得到一种可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各阶段动态观测的简单、快捷方法,以期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土地整治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经营管理问题,指明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经营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是保证国家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工程举措,做好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经营是实现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评价及整治潜力分析,对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潜力的影响因素,设定评价模型和权重系数,测算人均标准居民点、农村危房改造、中心村建设、进城农民土地腾退及异地扶贫等5个方面的整治潜力。结合ArcGIS软件对遥感影像图、土地变更调查图、土地总体规划图等矢量数据的空间叠加分析成果,得出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结果,并划分各市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的等级,用以指导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以及具体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的安排。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治是陕西等黄土高原分布较广的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保障,而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贯穿项目踏勘、施工、验收的始终。随着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三维数据和卫星影像图的运用在工程应用中得到普及。奥维互动地图具有操作简单、运行速度快、卫星影像图更新及时、坐标定位精确等优点,对土地整治项目选址踏勘、信息记录以及距离测量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极大地节省了生产成本和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以奥维互动地图为基础,介绍了其与CAD、ArcGIS、Google Earth以及Global Mapper等软件相互转换的关系,为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率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项目档案管理是项目实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整治项目档案是项目建设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决算审计、竣工验收等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图表、影像等真实历史纪录。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整治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接着探讨明确了土地整治项目档案工作归档范围、质量要求以及具体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已成为缓解和改善耕地数量不足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不断减少,集中连片程度的不断降低,项目前期立项和设计工作所需数据信息获取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渭北台塬区主要为丘陵沟壑地貌,部分区域甚至已无法通过人力踏勘的方式去完成,给设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为土地整治类项目项目区范围确定、地块信息获取、工程整体布局以及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以宝鸡市陇县LJB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对高精度遥感影像在土地整治项目中规划设计工作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高精度遥感影像在土地整治设计工作的应用研究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7.
依托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某地土地整治项目,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为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遥感影像对二调数据进行更新,获取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二调数据与经影像更新后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及限制性因素,深挖土地整治的潜力;且在可研阶段有效控制建设规模,避免可研阶段和规划设计阶段出现较大调整。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项目区耕地图斑进行分割并引入景观格局指标,分析发现,项目区耕地细碎化程度严重,且耕地分割成地块产生的非有效耕地面积较大,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耕地的利用率、产出率,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结果表明,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能够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供现实性较强的基础数据保障,从而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文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67-168,211
依据国家对生态土地整治的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五大工程的设计。同时,分析了生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四大问题: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工程设计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相关费用调整无依据。最后,提出了土地整治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村土地整治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9.
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现状、项目预算结构基础上,提出扩充项目后期管护资金渠道策略,以期破解项目后期管护资金筹措难题,确保项目发挥长久效益。  相似文献   

10.
根据传统土地整治项目成效评价无法满足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成效评价的现状,本评价根据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特性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适于该类项目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石柱县万朝镇万乐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柱县万朝镇万乐村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向量为0.502,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成效评价结果为"优",同时说明该项目"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该项目单项指标评价结果显示,项目成效评价指标中工程施工整体表现优秀,组织管理和助推扶贫整体表现"良好",项目在组织施工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公众参与方面,需要在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后期管护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加强。  相似文献   

11.
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类型可分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建设4项工程.地貌类型是影响区域土地开发整理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决定着各类项目的投资规模和各分项工程的投资比例.本研究以保定地区为例,通过对中山区、低山丘陵区和平原区3种地貌类型区实施的开发整理项目进行分析,探求各类项目的投资规模及其分项工程投资比例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停留在二维基础上,缺乏立体、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存在主观性强、工作效率低、公众参与度弱等缺陷,最终导致规划设计质量不高、实施效果欠佳。而在三维环境下,规划设计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大量属性数据在三维场景中直观地反映出来,以辅助规划设计决策。目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了一些研究项目来针对该领域进行探索,国内学者也应用不同的建模方法对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进行探索。该研究分析了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明确了土地整治项目对三维模型的特殊需求,逐个分析了几种主流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出每种方法对于土地整治三维建模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的区域性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方法.研究立足土地整治的工程特性和具体实施内容,认为针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评价应该包括耕地的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和生态质量4个方面.借鉴耕地质量评价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生需求与外生因素,结合东北地区区域特点,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指标赋分规则,并基于几何平均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分级,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10个级别的4大质量等级.应用该方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多重耕地质量评价,能够清晰、全面地判别耕地的各维度质量变化情况,为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地整治工程管护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整理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效果良好.[结论]整理后项目区各项效益评价分值均在85分以上,达到了"优"的级别.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望都县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是指因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土壤、微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生态环境因子变化带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的变化。土地整理能够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结果直接影响有效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评价和分析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望都县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将耕地质量指标、植被防护指标、土地利用指标中的7个指标分别定量,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本次评价中耕地质量指标、植被防护指标、土地利用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4、0.623、0.137,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模型,得到耕地质量指标、植被防护指标、土地利用指标的量化评价结果。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能够客观、有效地反映土地整理项目生态效益,提出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生态效益的对策和建议,为土地整理实践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分别以农地和林地两种用地情况占主要因子,通过分析各区的土地利用特点,为研究区农业区划及土地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突出耕地质量评价对土地整治项目选址的影响,采用农用地分等方法,以延津县的几个项目片区为例,对整治工程实施前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项目选址合理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能够有效地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增加粮食产能。建议在确定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前先行开展耕地质量的预评价工作,并根据评价结果指导项目的实施;同时,建议将土地集中且面积较大、原始生产条件较好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的中低等别耕地作为整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刘钰琼  杜清运  詹长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34-14036
以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柏杨坝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为例,对鄂西南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针对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寻找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并在设计目标原则指导下,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工程措施和重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土地整理工作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供经验。【方法】参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相关标准,从水、土壤、生物和社会环境4个生态要素中,选取了11个指标构成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构建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物元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显示,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等级为“较好”,较土地整理前的“一般”等级有很大提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水量供需能力和灌溉保证率得到提升,水土流失得以控制,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中低产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系统抗灾能力增强。【结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物元分析模型在用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以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模式与方法,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在南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南方丘陵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不协调,土地整理势在珏行且任务艰巨。广西武鸣县双桥镇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同类地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规划的编制、技术队伍的培养、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项目实施效益的评价体系的形成等,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以上高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上高县上轮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方法、参数体系、评价因素及权重,对上高县2011、2012年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确定整治后耕地的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并分析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升;整治后耕地田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灌溉排水条件变化比较明显,土壤养分状况变化不太明显,说明土壤养分跟土壤本底质量有很大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