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养蟹就是同一块稻田在同一个生长季节里,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这是一项俏然兴起的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的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结合的新模式。由于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喷洒生物农药和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了养殖螺蛳稻田施生物肥后底泥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及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施生物肥后底泥中的3类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且都在第一次追肥后达到了最大值,随着每半个月施一次肥,微生物的数目出现下降且保持稳定;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细菌来自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荒地资源丰富,对这些荒地的开垦、改良和培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贯彻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必然要求。为了探明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在黄河三角洲新开垦荒地地力培育和稻谷增产中的作用,于2017年在该区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对土壤理化性状、稻谷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 CK:不施肥;CG:常规施肥;CGY1:常规施肥+有机肥2 250 kg/hm~2;CGY2:常规施肥+有机肥4 500 kg/hm~2;CGS1:常规施肥+生物肥2 250 kg/hm~2;CGS2:常规施肥+生物肥4 500 kg/hm~2。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后土壤碱解氮含量较试验前显著提高,除CGS处理外较其它处理常规施肥显著降低,且处理CGY2降幅达34.06%。处理CGS2土壤Olsen-P含量较试验前显著提升,其余处理均有所下降;与CG相比,处理CGY2和CGS2土壤Olsen-P含量分别显著提升4.52%和25.38%。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试验前均显著减少,与CG处理相比,处理CGY2和CGS2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降低了土壤全盐含量,土壤速效钾显著降低。与CG相比,处理CGY1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小,处理CGY2、CGS1和CGS2通过提高二次枝梗数和有效穗数,显著提高了稻谷产量,提高幅度最高达40.27%。施肥特别是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使稻谷籽粒长、宽及周长变短,投影面积变小,千粒重降低。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显著提升了稻谷产量,但对新开垦荒地肥力提升效果有限,必须与秸秆还田等其他培肥途径相结合才有望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稻减少公害栽培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5~ 1999年水稻减少公害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水稻品种宜选用多抗性优质品种 ,在增施有机农肥增加地力的基础上采用机能稻作技术、生物肥应用技术和除草剂配施技术等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 ,减施化肥农药 1/ 3~ 1/ 2 ,减少农业环境污染 ,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增强水稻生理机能 ,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德生 《新农业》2005,(6):13-13
稻田养蟹就是在同一块稻田同一生长季节里,既种水稻又养河蟹。这是一项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的种植与养殖巧妙结合的新模式。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喷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因而减轻了农业污染.稻蟹能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共生互利.获得稻丰蟹肥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优化施氮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CO2、CH4和N2O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施氮严重过量现象,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常规施氮(N300)、优化施氮(N240)和不施氮(N0)对水稻不同生育期CO_2、CH_4和N_2O通量以及稻田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排放主要在水稻灌浆和成熟期,CH_4排放主要发生在水稻孕穗期,而N_2O排放关键期在水稻的分蘖和拔节期。与N0处理相比,施氮能显著增加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以及稻田GWP;常规施氮处理中CO_2、CH_4和N_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8 446.87、146.57 kg C·hm~(-2)和2.93 kg N·hm~(-2);为期一年的优化施氮没有显著增加水稻生育期内稻田CO_2排放,但使灌区稻田CH_4和N_2O排放分别显著降低了24.42%和36.28%。总的来看,为期一年的优化施氮使宁夏引黄灌区稻田GWP显著降低了26.70%。未来应结合土壤有机碳氮形态和含量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技术,分析长期优化施氮对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导水导气性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合分析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透水通气能力的影响,对改善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和空气环境,提高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在陕西关中平原塿土上开展了2年(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分析不同有机物料(麦秆、麦壳、土粪和生物肥)配施化肥对0—30 cm土层土壤孔隙性、导水性和导气性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土壤导水导气性。【结果】 有机物料还田可改善土壤孔隙性,促进土壤已有孔隙向较大孔隙发育,尤其在0—1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大孔隙较对照显著(P<0.05)增加12.3%—136.4%;而在10—20 cm土层仅增施麦秆2 年后土壤大孔隙显著(P<0.05)增加。有机物料还田显著(P<0.05)提高了0—10 cm和10—20 cm土壤导水性,增加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90 min累积入渗量和饱和导水率,其中增施麦秆在0—10 cm土层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5.3—8.8倍,增施生物肥在10—20 cm土层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2.0—4.5倍;增施生物肥也显著改善了20—30 cm土层土壤导水性。在土壤导气性方面,增施麦秆和麦壳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孔隙连通性进而增加土壤导气率;而增施生物肥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了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土壤导气率。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0—30 cm土层土壤导水导气性,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增施麦秆最优;10—20 cm和20—30 cm土层增施生物肥最优。【结论】 综合考虑,增施生物肥是关中平原相对较好的有机物料还田方式,对10—30 cm土层导水导气性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优,可有效缓解塿土亚表层紧实化,改善根区土壤的透水通气效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淹水连续培养法研究了延边地区2种种植年限(80年和120年)3种施肥方式(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单施有机肥)的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期淹水培养条件下稻田土壤DOC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单施化肥或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长期淹水稻田表层土壤DOC的释放;单施有机肥促进了深层土壤DOC的积累,使耕层形成明显的土壤DOC垂直空间异质性,而化肥施用则削弱了土壤DOC垂直分布的异质性;连作80年稻田淹水培养期土壤DOC含量高于连作120年土壤,且连作80年稻田培养期DOC含量波动时间(28 d)短于120年土壤(49 d).  相似文献   

9.
采用淹水连续培养法研究了延边地区2种种植年限(80年和120年)3种施肥方式(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单施有机肥)的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期淹水培养条件下稻田土壤DOC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单施化肥或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长期淹水稻田表层土壤DOC的释放;单施有机肥促进了深层土壤DOC的积累,使耕层形成明显的土壤DOC垂直空间异质性,而化肥施用则削弱了土壤DOC垂直分布的异质性;连作80年稻田淹水培养期土壤DOC含量高于连作120年土壤,且连作80年稻田培养期DOC含量波动时间(28 d)短于120年土壤(49 d).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淹水连续培养法研究了延边地区2种种植年限(80年和120年)3种施肥方式(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单施有机肥)的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期淹水培养条件下稻田土壤DOC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单施化肥或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长期淹水稻田表层土壤DOC的释放;单施有机肥促进了深层土壤DOC的积累,使耕层形成明显的土壤DOC垂直空间异质性,而化肥施用则削弱了土壤DOC垂直分布的异质性;连作80年稻田淹水培养期土壤DOC含量高于连作120年土壤,且连作80年稻田培养期DOC含量波动时间(28 d)短于120年土壤(49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