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血液型脓病又叫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核型多角体病、体腔型脓病、血液型脓病,生产上俗称脓蚕、水白肚、拖白水、爬边蚕、高节蚕等,该病在中国古已有之,早在宋代陈鼻编著的<农书> (公元1149年)已有记载.近年来,家蚕血液型脓病已经成为隆阳区多数蚕区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2.
家蚕血液型脓病又称细胞核型多角体病、体腔型脓病,是一种病毒性蚕病。近年来施甸县家蚕血液型脓病逐年增多,已成为该县家蚕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在各个蚕期均有发生,随着养蚕批次的增加发生  相似文献   

3.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通过污染桑叶被蚕食下或由体表创伤进入体内而引发的一种亚急性传染病.家蚕血液型脓病在各龄蚕均有发生,一般小蚕感染病毒后3~4 d、大蚕感染病毒后4~6 d发病死亡,感染严重的当龄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4.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其中以核型多角体病最为多见.核型多角体病病毒寄生在血细胞和体腔内各种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并在其中形成多角体,又称血液型脓病或脓病.以前血液型脓病多数为零星发病,危害不重,但近年来趋于多发,甚至达到地区性流行,造成部分蚕户颗粒无收.笔者通过对云南省蒙自、陆良、大姚3个县原蚕区的调查分析,总结其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家蚕脓病主要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的病毒病,是养蚕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3种类型。1.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及症状在整个养蚕过程中,如饲养处理不当,都容易发生血液型脓病。根据病毒寄生在家蚕的部位不同,血液型脓病传染途径分为病毒经口食入和从蚕体伤口侵入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夏秋季易受高温冲击,干热天气引起桑叶品质下降,造成家蚕体质下降,导致蚕病大面积发生.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引发的血液型脓病是目前蚕桑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主要蚕病之一,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质量和蚕农的经济收益,生产上迫切需要培育适应河南气象条件的家蚕抗逆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华康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为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病(俗称脓病)具有高度抵抗性的家蚕品种,2011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长江流域、西南地区及脓病易发蚕区饲养。华康1号优质、强健,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具有高度抵抗性(比常规品种抗病力高4个数量级),在脓病频发的蚕区和季节也能达到高产、稳产的  相似文献   

8.
血液型脓病是危害蚕桑生产较为常见又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又称核型多角体病,农民常称之为脓病或脓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是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为减少血液型脓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损失,现将该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1、病毒病由病毒引起的蚕病,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浓核病等。1)核型多角体病核型多角体病,又称血液型脓病。病原为桑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杆状病毒科。春蚕期较多发生,经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01,(7)
1.病症诊断家蚕病毒病根据病原及病症表现可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空头性软化病三种。其中血液型脓病的症状较易识别,病蚕的体躯或节间膜处明显肿胀,体色乳白,常爬伏在蚕匾边缘,体皮易破常流出乳白色混浊血液。中肠型脓病发病后群体发育不齐,病蚕个体小,胸部呈  相似文献   

11.
家蚕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疾病,依其病原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亦称核型多角体病)、中肠型脓病(亦称质型多角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俗称空头病)。为达到提高养蚕效益之目的,就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病毒病的发病规律,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6.核型多角体病蚕的病症表现如何? 核型多角体病蚕又称脓病蚕,典型病症表现为体色乳白、体躯肿胀、狂燥爬行,体壁易破.流出乳白色的脓汁而死。因发病时期的不同还表现出不同的病症。①不眠蚕。在各龄蚕的催眠期间,病蚕体壁紧张发亮,体色乳白.不食桑叶,爬行不止,久久不眠,最后流脓而死。②起节蚕。在各龄的起蚕期发病.病蚕的节间膜肿起,并向后部环节套叠。蚕。4~5龄期易发生此病.节间膜和各  相似文献   

13.
施林芳 《农家致富》2006,(17):33-33
蚕质型多角体病俗称蚕中肠型脓病.多发于秋蚕期,是我地蚕茧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重的张种产茧量只有20~30公斤,严重影响秋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寄主(家蚕品种)和环境条件(温湿度)的相关性并掌握BmNPV的感染力差异及传播规律,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从广西不同蚕区和不同季节收集的BmNPV毒株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对不同家蚕品种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调查病原、寄主和环境条件三者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影响;并基于bro-a和bro-c基因序列构建不同来源BmNPV毒株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15株不同来源BmNPV毒株对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LC50为2.1×106~4.2×106多角体/mL,毒株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BmNPV毒株在不同环境条件[春季(温度25℃和湿度90%)、夏季(温度35℃和湿度95%)、秋季(温度30℃和湿度85%)]下对家蚕的LC50排序均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在夏季和秋季条件下,不同蚕品种对BmNPV的感染抵抗力排序为桂蚕N2>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对BmNPV的感染抵抗力显著高于两广二号和桂蚕2号(P<0.05).不同BmNPV毒株在基于bro-a和bro-c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均聚在同一分支上,不同BmNPV毒株间的bro-a基因序列相似性很高、遗传距离较小,但不同BmNPV毒株间的bro-c基因序列相似度相对低、遗传距离相对较大.[结论]温湿度条件是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重要因子,且血液型脓病的发生流行与家蚕品种抗性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家蚕血液型脓病俗称脓病、脓蚕,是对陆良县桑蚕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蚕病,在陆良县蚕桑技术力量较薄弱的中枢镇、芳华镇、小百户镇发病较严重,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千万元以上。现将陆良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血液型浓病是家蚕饲养中一种易发、常见的主要病害,对蚕桑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华康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以秋丰、白玉做为基础蚕品种,通过杂交、回交等技术手段,导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具有较高耐受性基因而育成的对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浓病)高耐受性的一对夏秋蚕用品种。为此,曲靖市麒麟区蚕桑站于2015-2016年连续2年从浙江省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引进华康2号  相似文献   

17.
家蚕脓病是目前养蚕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蚕病,脓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蚕茧的产质。家蚕脓病防治重点在于群体性控制,要根据蚕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季节和不同蚕区的发生情况,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血液型脓病传染性强,是家蚕饲养中造成损失较大的蚕病之一。本文介绍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机理,介绍其病征,分析其发病条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血液型脓病是家蚕脓病的一种,可造成蚕体大量死亡。本文分析该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16,(8)
正华康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所根据现代蚕桑产业发展需要而选育成的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高度抵抗性的强健、优质、高产蚕品种,其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 PV)的抵抗性指标LC50比常规品种高3~4个数量级,经济性状达到或接近生产品种水平。2015年,华康2号在全国十几个省三十余个县市区共进行了4万多张(盒)的示范试养,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