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大通县东峡林场森林植被结构组成上分布最广的植物群体为青海云杉,其构成了特殊的青海云杉林植物景观。本文以案例调查的模式,以东峡林场青海云杉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云杉林下天然更新特征以及云杉林幼苗的特征调查,得出具体的调查数据,进而明确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基本模式,以期为更好地进行天然针叶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东峡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更新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东峡林区天然更新情况的调查分析,作出该林区不同类型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能力评价。其中云杉、桦树、山杨我林和灌木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最好。草甸青海云杉林无天然更新能力。同时,林分郁闭度也是影响天然更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林隙更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决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林更新难的经营难题,该文根据实测数据对该地区青海云杉林隙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林隙中心区更新最好,林隙内次之,林隙外(林冠下)最差,林隙内更新幼树以林隙中心区为核心呈聚集分布;林隙内外光环境对青海云杉的天然更新有影响。提出了“单株择伐-小面积林隙 天然更新”促进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可行技术,为该区青海云杉水源林更新及经营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青海云杉温室强化育苗技术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场通过几个小型试验,已明确掌握了青海云杉播种的最佳时期与最适播种容器,也成功掌握了低温处理并逐步回温生长的育苗方式,进一步改进完善了青海云杉温室强化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旅游对青海云杉林的影响,采用种群空间结构和年龄结构分析方法,对东大河林区旅游区和非旅游区的草类—青海云杉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干扰使东大河林区草类—青海云杉林中青海云杉种群向随机分布逼近的趋势降低,使8cm径阶以下的种群的聚集特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导致种群的稳定性下降;旅游干扰使青海云杉种群个体数量和增长能力下降,年龄老化,抵御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能力降低,容易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6.
青海云杉群落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云杉群落中用GPS定位设置样地16个、样方256个,研究甘肃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林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不同类型以及同一类型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的格局类型不尽相同,草类—青海云杉林逼近泊松分布,苔藓—青海云杉林有逼近泊松分布的趋势,混交林和其他类型为集群分布;不同类型优势种群的集群强度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中优势种群在2 777~2 800 m为显著均匀分布,2 830~3 050 m为显著集群分布;草类—青海云杉林中优势种群在2 660~2 680 m为均匀分布,3 050~3 110 m为显著集群分布;混交林中青海云杉种群随海拔升高,集群强度增大,始终为显著集群分布;灌木—青海云杉林在低海拔(2 730 m)为均匀分布,在高海拔(2 880 m)为集群分布。青海云杉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林区,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带,其北、西两面受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影响,低温多风、少雨干旱、无霜期短、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因此,云杉生长极其缓慢、树种单纯、结构简单、分布极不均匀。其土地利用率也不高,林业生产潜力很大。同时,祁连山林区又是河西地区三大水系的发源地,对河西地区的农业、牧业、林业、工业、环境及人民生活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是我国、我省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水源涵养林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造林更新,不断提高森林生产率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开展云杉林天然更新规律的调查研究,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项调查,系采用常规更新调查方法,按照不同的森林类型、立地特征,以标准地法和路线调查方法相结合,共选设161个标准地和668个样方,在寺大隆、西水、隆畅河、大黄山及西营河等五个林场进行了重点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初步结果分述如下: 一、青海云杉林在林冠下天然更新是不好的。更新不良和无更新的面积占47.2%,其中寺大隆林场更新更差。二、云杉林内林窗面积不超过400m~2的范围内云杉天然更新良好。超过这个范围以后,更新显著变差。林内集材道,带寬不过30m其天然更新良好。云杉林緣向外扩展30m的范围内天然更新良好,但随着坡度的增加,放牧和其他人为活动干扰的减少,其更新范围能扩展到50m。三、与云杉林分、立地因素等因子的分析:据初步观察,云杉林分郁闭度与云杉天然更新有极密切的关系。一般郁闭度在0.5左右时天然更新最好,0.4~0.7时更新良好,过密过稀更新不良。当林下藓类层厚度在5cm以下时更新良好,随着藓类层的加厚其天然更新效果愈差。苔草的多度也与云杉天然更新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苔草多度sp~cop~1时更新良好。Cop~3时更新很差。当坡度在25°以下时,受地形影响天然更新良好,超过25°以后天然更新愈来愈差。同样在坡位的中下部天然更新较好。愈往上更新愈差。为了提高祁连山北坡云杉林的水源涵养效益,从量与质的两个方面来积极地开展科学的营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要迅速地有效地扩大森林面积,就必须因地、因林制宜,采用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的更新地段,而有条件实行天然更新的林地,要采取促进措施实行天然更新。此外要提高森林的质量,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抚育方法。总之,更新和抚育措施是祁连山水源林两项重要的营林工作,不可偏废。因此,建议祁连山林区,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前提下,积极地开展以更新和抚育为核心的营林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全区农、林、牧全面区划、制定方案,有计划地把祁连山水源林经营管理起来。  相似文献   

8.
大通宝库林场1981年引进红皮云杉,通过5a时间的观测调查发现,红皮云杉适应本区环境条件,具有速生抗病虫害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红皮云杉的引种是成功的。1986年开始上山造林试验,并被引种到大通植物园、西宁植物园。经过20多年的引种驯化试验,初步证明:红皮云杉在引种区生长正常,能安全越冬,没有发生病虫危害,比乡土树种青海云杉生长快1~2倍,是一个很有栽培前途的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抚育更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培育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资源,对该林区青海云杉林抚育更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主导因素是水热条件及其时空组合和配比、林分郁闭度、林内地被物厚度和盖度以及放牧。更新迹地的管护是人工造林更新的关键环节,封山育林是促进天然更新和造林更新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森林抚育有利于培育后备资源,在抚育强度为8.5%~30%,抚育后林分郁闭度为0.5~0.6时能有效地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0.
青海大通宝库林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了红皮云杉,目前已将近20a,红皮云杉现已郁闭成林,调查测定结果表明,红皮云杉的各类生长指标均优于本地青海云杉,是个在本区很有发展前途的树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青海大通宝库河流域不同水源涵养林地的水分特性。选取青海大通宝库河流域的主要水源涵养林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林地的水分特性。表明不同水源涵养林地的水分特性差异极显著,土壤持水性能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纯林杂灌丛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白桦纯林中国沙棘林。土层深度对林地水分特性的影响表现不一。对于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差异极显著;对杂灌丛而言,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该研究得出水源涵养能力好的林分,为当地水源涵养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肃大野口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掌握青海云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大面积遥感定量反演青海云杉结构提供关键参数,以及为青海云杉种群保护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甘肃大野口1hm2青海云杉林大样地的调查结果,首次应用点格局方法开展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区内树木分龄级计算,得到不同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首先,应用Weibull分布对样地内青海云杉的胸径分布进行拟合;然后分别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和聚集指标测定法,对样地内各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最后应用纽曼A型分布对研究区内的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胸径分布基本符合Weibull分布;研究区内种群密度较大,空间格局呈集群分布;幼树、小树、中树和大树在各研究尺度下均呈集群分布;青海云杉随着年龄的增长,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研究区内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符合纽曼A型分布。集群分布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和人为干扰、环境条件及青海云杉的生物学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青海高寒黄土区典型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高寒黄土区水源涵养林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该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效益的发挥。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沟林场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以及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等5种典型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森林健康相关理论和专家咨询法,构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根据综合指数法进行水源涵养林健康指数计算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为优质林,白桦林为健康林,青海云杉林和青海云杉-落叶松混交林为亚健康林,华北落叶松林为不健康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森林火险等级、叶面积指数和病虫害程度等3项指标的权重较大,依次为0.242 3,0.128 8和0.122 2,是影响森林健康的重要因子。总体上看,混交林健康程度优于纯林,阔叶林健康程度优于针叶林,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是相对较好的水源涵养林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是一种近年新发病害,在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四川、广东、安徽、江苏等省都有发生,有些林场成片发生,严重的地方造成杉林一片枯黄,十年生以下的幼树发病较重。云杉球果锈病在黑龙江、吉林、新疆、陕西、四川、青海、西藏和云南等省(区)均有分布,感病球果提早枯裂,使种子产量和质量大为降低,严重影响云杉林的天然更新和采种育苗工作。据调查,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每年发病株率约为5%,病株被害果达20%。云南丽江的粗云杉和紫果云杉发病中等(1/2果鳞发病),种子发芽率降低1/2,种子千粒重降低1/41/3。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北山林区云杉林材积的调查测定,与美国三湖州地区的赤松林(Red Pine)进行对照,对照结果显示,与美国赤松林生长量相比,青海云杉的生长并不逊色,因此,积极筛选云杉优势木,并加以大力发展,对促进青海林业迅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3年生蓝云杉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互助县北山林场浪士当苗圃、黄南州麦秀林场二大队苗圃,大通县东峡林场场部苗圃和海北州祁连县扎麻什乡四个不同区域进行栽植试验,观测各区域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苗高、地径、针叶长度和2016-2018年3年新梢生长量,综合分析蓝云杉在不同区域适应性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蓝云杉在四个不同地区(海拔2295m-2910m)其栽植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但保存率差异显著,苗木生长量差异极显著;在互助北山林场浪士当苗圃的成活率、保存率最高,均为100%,苗木生长量最好,其次在大通东峡场苗圃的成活率、保存率较高,均为100%和93%,苗木生长量较好;另外,6年生苗木蓝云杉在海拔2910m黄南麦秀二大队苗圃安全生长,苗高比对照高出20. 8%,充分说明了蓝云杉是一种速生树种并且生态适应性极强,在青海省完全可以引种。  相似文献   

17.
<正>该病在黑龙江、吉林、新疆、陕西、四川、青海、西藏和云南等省(区)均有分布。感病球果提早枯裂,使种子产量和质量大为降低,严重影响云杉林的天然更新和采种育苗工作。据调查,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每年发病株率约为5%,病株被害果达20%。云南丽江的粗云杉和紫果云杉发病中等的球果(1/2果鳞发病),种子发芽率降低1/2,种子千粒重降低1/41/3。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分析了分布于青海大通东峡林区金露梅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垂直结构等基本生态学特征,并将金露梅样方以及上层无乔木覆盖灌木为建群层的金露梅样方归为7个群系,对金露梅群落的特征以及株高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作出相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丰富;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地面芽占优;垂直分化明显;种间联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19.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青海云杉胸径—材积的一元模型、青海云杉林蓄积—生物量模型、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以及影响青海云杉林碳储量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单位面积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223.445 4 m~3/hm~2、136.075 5 t/hm~2和96.186 4 t/hm~2;总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达到2.59×107 t和1.52×107 t,其中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占总量的42.581 8%和41.134 8%,而幼龄林仅占1.080 9%;影响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要因子为环境水热状况,温度是影响祁连山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关键的因子。  相似文献   

20.
对17个受云杉矮槲寄生(Arceuthobium sichuanense)为害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样地调查,结果表明:云杉矮槲寄生能够降低青海云杉的结实率,并增加小蠹虫入侵的几率以及致死率,最终影响云杉林的自然更新。云杉寄生害的不同危害等级对云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影响程度呈递增状态,各危害等级对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径平均年生长量、材积平均年生长量之间的影响呈显著性差异,且当危害等级达到Ⅲ级时,对寄主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发现青海云杉的2年生针叶长度和直径随着危害等级的增加递减。对受害青海云杉进行修枝处理的完全治愈率达到45.4%,降低危害等级的比例达到72.8%,是有效控制云杉矮槲寄生危害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