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应用对比试验方法,获取16目遮阳防虫网、露地鸡毛菜生长和小气候资料,应用风洞获得遮阳防虫网内外风速资料.结果表明:遮阳防虫网白天具有明显的降温增湿、减弱光照强度;减弱风速、防虫效果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等优点.其结果可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的小气候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观测对比表明,防虫网覆盖的网内有增温,减弱风速,防虫和增产的作用。生产上宜选用30目白色的防虫网。  相似文献   

3.
三亚春季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小气候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亚春季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生长小气候环境(温度、光照强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虫网覆盖栽培能降低豇豆生长环境的温度,减弱光照强度,对空气湿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防虫网系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优质聚乙烯拉丝织造而成的一种形似窗纱的新型覆盖材料,具有抗拉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老化、耐腐、无毒等特点,能够防虫、遮阳、调温、调湿。防虫网覆盖栽培,广泛应用于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芥菜类、秋菜育苗及桑树等,是一项成熟的省力、省工、简易实用的环保型农业新技术。   一、应用效果   1防虫 夏菜生长季节,也是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的多发时期,采用 24目~ 30目的防虫网覆盖后,人为地形成屏障,有效防止了害虫…  相似文献   

5.
以籼稻恢复系R128和籼稻不育系龙特浦A为材料,研究不同高度的防虫网隔离对水稻(Oryza sativa L.)花粉飘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3.0 m高防虫网隔离均能影响花粉漂移的频率,各处理同方向各处间的漂移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大越来越小,差异越来越不明显;花粉漂移频率与风向和风速大小密切相关,即下风口的漂移频率高于上风口的漂移频率,防虫网隔离后漂移频率减少幅度较大;生产杂交种可以使用2.5 m和3.0 m高防虫网作为隔离屏障,不育系扩繁种子使用3.0 m高防虫网作为隔离屏障才符合种子的纯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吴桂福  丁建娣  浦晓东  唐荣德  秦艺 《农技服务》2011,28(10):1446-1447
阐述了防虫网的功能、防虫网设计方案、防虫网应用技术及大型防虫网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防虫网隔离对水稻花粉飘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恢复系测64-7和不育系珍汕97A为材料,研究防虫网隔离对水稻花粉飘移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0.075、0.048、0.038 mm的防虫网均能影响花粉漂移的频率,但三者隔离效果差异不显著;花粉漂移频率与风向和风速大小密切相关,即下风口的漂移频率显著高于上风口的漂移频率,但经防虫网隔离后二者差异不显著;4个试验处理漂移频率总体趋势相同,即随着距离的增加,漂移频率逐渐减小。因此生产原种应该使用孔径0.048 mm的防虫网。  相似文献   

8.
针对湘北某传统民居的被动式技术及其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在夏季对室内外温度和围护结构表面温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并测试了过渡空间风速.结果表明,传统民居中气温按照室外、过渡空间、室内的顺序依次下降,热环境优于普通现代住宅,墙体互遮阳使得被遮阳的墙面温度明显降低,南外墙内外表面温度衰减和延迟现象明显,过渡空间通风以水平通风为主且风速稳定.结合建筑设计和构造特点,可认为高密度规划、过渡空间的设置、重质墙体的应用、适当的窗墙比和开口遮阳等可有效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1.缓苗期管理缓苗期要蹲苗,适当控制肥水,促进西芹发根和叶片分化。春茬西芹不需要缓苗,栽植后要猛攻肥水,促进生长,防止过早抽薹。2.加盖遮阳网、防虫网西芹喜冷凉,夏、秋季定植后必须加盖遮阳网,防止高温和暴雨。遮阳网应晴天早上盖、傍晚揭、阴天揭,下雨时需在遮阳网上加盖塑料薄膜挡雨。加盖防虫网,可防止灰飞虱和蚜虫危害及传播西芹病毒病。3.扒土露心与扶苗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6—2016年平凉市六县一区7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风速观测资料,分析平凉市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1年平凉市年平均风速为1.8 m/s,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凉市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均呈春季大、秋季小的季节分布特征。平凉市平均风速减少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减弱、下垫面摩擦系数增大3个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孔径防虫网对网室内小气候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孔径的防虫网为覆盖材料,以露地为对照,研究不同孔径防虫网室内小气候环境的变化规律, 从而为利用防虫网进行蔬菜栽培的关键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院防虫网覆盖对小气候环境的影响总体是有利 的,明显降低了光照强度,增加了空气相对湿度,可缓解强光对植株生长的不利影响,孔径越小效果越好,光照强度 越小,空气相对湿度越大。同时,防虫网覆盖可增加空气温度,晴天有降低地温的趋势。不同孔径防虫网在不同的天 气状况下对小气候环境的影响不同,生产上可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选择比较适宜的防虫网规格来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颜色(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栽培对豇豆生长特性、产量及豇豆主要害虫蓟马发生量的影响,为绿色防虫网栽培技术在海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冬季~2013年春季,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下豇豆生育期、株高、茎粗、节间长、叶片叶绿素指数、豆荚性状、商品产量及蓟马发生量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豇豆在绿色防虫网覆盖条件下,抽蔓期提前5d,结荚期提前1d,采收期延长7 d;而白网覆盖下豇豆的生育期推迟;同一时期内,绿网覆盖下豇豆的株高、叶绿素指数均最高;白网、绿网覆盖和露地栽培在豇豆采摘盛期的荚长、荚横径和单荚重没有差异,但绿网覆盖下豇豆商品产量比白网覆盖提高8.63%,比露地栽培提高30.87%;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栽培下豇豆蓟马发生量达显著差异(P<0.05),且绿网内蓟马发生量低于白网和露地栽培.[结论]绿色防虫网覆盖栽培能增加豇豆产量,减少蓟马危害,建议在海南南部冬季豇豆种植区推广绿色防虫网.  相似文献   

13.
以泰国青骨柳叶空心菜为试验材料,采用白色防虫网、黑色防虫网、遮阳网进行覆盖处理,对空心菜的单株质量、内在品质及设施环境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黑色防虫网较之白色防虫网、露地栽培处理,显著提高了空心菜的产量,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了硝酸盐含量,调节了设施温度和光照强度,改变了空心菜品质,促进了空心菜植株生长。综合分析得出,黑色防虫网可在热带地区夏季的空心菜设施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孔径的防虫网为覆盖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不同孔径防虫网对菜心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利用网室栽培菜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夏季防虫网覆盖栽培可以有效防治各种害虫,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菜心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菜心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果糖的含量。防虫网覆盖栽培还降低了菜心臺茎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综合考虑生产上宜采用孔径为0.710 mm的白色防虫网更适合夏季菜心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Venlo型温室夏季降温新途径进行研究,为其合理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Venlo型温室原有的屋面喷淋喷头改装到遮阳网上方,分别测定温室内温度、光照强度及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遮阳网上喷淋对Venlo型温室夏季降温有较好的效果。当室外最高气温达41.0℃时,温室内温度始终低于室外温度,且维持在34.4~37.4℃,温室内外温差最高可达4.6℃;温室内光照强度维持在0.3万~1.6万lx,其与室外光照强度的最大降幅达86.8%;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适宜大部分园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结论】遮阳网上喷淋有助于Venlo型温室夏季降温,该类型温室适用于生产耐高温、耐荫性作物。  相似文献   

16.
防虫网在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秧田期采用防虫网覆盖与不盖防虫网两种措施,对8个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虫网可有效控制灰飞虱虫口数量。阻止带毒灰飞虱在秧田期对水稻的集中侵染,对防止大田条纹叶枯病发生效果极显著.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在陕北安塞县早春采用单层遮阳网、双层遮阳网、禾草对仁用杏杏园地面进行覆盖。单层遮阳网、双层遮阳网、禾草覆盖均降低了杏园的地表及30cm土层的土壤温度,0~100cm土壤贮水量相对提高,仁用杏的开花、萌芽等物候期延迟,花期延长,利于仁用杏花期躲过霜冻及座果,座果率分别是不覆盖的3.93倍、5.50倍和6.62倍。  相似文献   

18.
湘潭市夏季茄子制种时,用黑色或银灰色遮阳网覆盖,能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使植株增高、叶片多、叶色绿、落果率降低、种子产量显著提高.覆盖黑色网或银灰色网,种子增产幅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Plasma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Galileo spacecraft during an approximately 3.5-hour interval in the vicinity of Venus on 10 February 1990. Several crossings of the bow shock in the local dawn sector were recorded before the spacecraft passed into the solar wind upstream from this planet. Although observations of ions of the solar wind and the postshock magnetosheath plasmas were not possible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a sunshade for thermal protection of the instrument, solar wind densities and bulk speeds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electron velocity distributions. A magnetic field-aligned distribution of hotter electrons or ;;strahl' was also found in the solar wind. Ions streaming into the solar wind from the bow shock were detected. Electron heating at the bow shock,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颜色遮阳网覆盖对越夏番茄生长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计了4组处理,以不覆盖遮阳网作为对照,分别是:银白色(30%)、蓝色(30%)、紫色(30%)、灰色(30%)和CK,系统分析了越夏番茄植株长势、果实品质、遮阳网覆盖下的相对光谱、植株根系以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番茄经不同颜色遮阳网覆盖后相对光谱值略有变化;各处理的单株根总长、单株根总表面积、单株根总体积、产量、单果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番茄;其中又以蓝色遮阳网覆盖的效果最佳,其单株根总长、单株根总表面积、单株根总体积、产量、单果重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4.41%、151.32%、231.80%、28.10%、44.80%和37.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