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选择良种,适期早播 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应选择耐肥抗倒,后期耐寒性较强,保证安全齐穗,穗瘟发生轻,穗粒并重型,优质高产的中熟中粳水稻良种作为繁殖对象为宜.如武育粳3号、镇稻88等.麦茬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的播期虽然比移栽种繁水稻推迟25d左右,但是抽穗成熟期仅推迟6~7d.麦茬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播期要越早越好,最迟在6月上旬播种结束.  相似文献   

2.
正秋大白菜栽培是大白菜一种主要栽培方式,一般于8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点播或育苗移栽,纯露地栽培,10月至12月上旬采收,亩产可达4 000千克以上。一、选择品种应选用抗病毒病、耐热、耐寒、适应性强、商品性佳的中晚熟品种,如改良青杂三号、晋菜三号、丰抗80、鲁白六号。二、育苗1.选择播期以8月中下旬播种为宜,早熟品种可适当早播。2.直播或育苗移栽可作苗床或采用营养钵育苗,每亩大白菜需苗畦25~30米2,  相似文献   

3.
在陇东旱作条件下,通过对“庆甜1号”进行肥效、密度及分期栽培等试验,正常条件下施N 105kg/hm2、P2O5 75kg/hm2是地膜覆盖种植“庆甜1号”经济合理的氮、磷施用量;45000 kg/hm2农家肥和磷肥一次性基施、氮肥的2/3作种肥,1/3作追肥施用较为经济合理;最佳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早春小拱棚育苗移栽和油菜茬复种两种种植模式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麦茬复种适宜在当地南部川道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西部小麦茬复种油用向日葵两熟制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试验于1999—2001年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初步研究了麦茬复栽油用向日葵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适宜的油用向日葵移栽育苗时间是在6月25日前后,叶龄为8片展开叶,株高为40—50cm;较适宜油用向日葵品种为新葵杂四号,其次是KWS;复栽油用向日葵的单产可达到2820—3570kg/hm^2。综合成本分析表明,麦茬后复栽油用向日葵种植模式比小麦单作经济效益提高101.81%,较单作油用向日葵提高63.92%。  相似文献   

5.
麦茬旱种水稻苗期施氮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5~1986年,在田间和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技术,对麦茬旱种水稻苗期施氮(三叶一心期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及苗期需氮规律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苗期植株氮主要来源于土壤,追肥氮所占比重只有1/4~1/5.研究还表明,麦茬旱种水稻苗期对氮肥的利用率较低,认为培肥土壤对麦茬旱种水稻幼苗生长很重要.因而,从经济观点分析,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苗期不宜施氮.  相似文献   

6.
夏播玉米制种播种期间气温高,易涝易旱,给制种全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提高夏播玉米制种的质量和产量,可改直播为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有多方面的优点:①育苗移栽比夏播提前20~30天播种,保证了晚熟组合有足够适宜的生育期。②解决了玉米制种与小麦收打争夺劳力、时间的矛盾,缓解了三夏农活紧张局面。③可以在苗床上超前去杂去劣,避免了大苗欺小苗,株群不整齐,  相似文献   

7.
针对小麦收获后尚有近90d时间的土地闲置情况,进行早熟玉米复种尝试.麦收后复种采取育苗移栽与直播两种措施.复种玉米品种均选择早熟型玉米品种冀承单3号、冀植9831、内早9号.结果表明冀承单3号成熟程度最好,达到85%,如追求籽实产量,复种玉米应首选育苗移栽冀承单3号或更早熟的品种.不论育苗移栽还是直播,每推迟4d和3d,产草量、籽实产量均显著下降,产草量平均分别降低509.5 kg/667m2和218 kg/667m2,籽实产量平均分别降低53.4 kg/667m2和58.4 kg/667m2.采用育苗移栽措施可大大提高产值,如种植晚熟小麦品种采取直播措施.利润也可保持在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评价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1981年引进南朝鲜籼型水稻品种水原287,经观察、抗性鉴定、米质分析及测产,其主要特点如下: 1.熟期水原287在嘉兴单季种植,全生育期120天,较IR26短12天。与籼型杂交稻比较,全生育期亦显著偏短。据1986年浙江省籼稻杂优(连作)区试统计:水原287全生育期117.88天,较汕优6号短15.31天。  相似文献   

9.
临旱1号(98-2-3)是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适合黄淮麦茬稻区种植的旱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0054.  相似文献   

10.
<正>1.旱土移栽油菜旱土移栽油菜田主要有猪殃殃、婆婆纳、繁缕、牛繁缕、小蓟等杂草,棉田旱土套栽油菜,还有野燕麦、碎米荠等杂草,每亩用菜草净乳油60~70克,对水40公斤喷施,对刚萌发及3厘米以下的禾本科杂草及繁缕、猪殃殃等阔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对油菜及后茬作物棉花安全。旱土移栽油菜在移栽后3~10天施药较合适。此外,  相似文献   

11.
浙双 72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的优质油菜新品种 ,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显著特点 ,2 0 0 1年 4月通过浙江省审定。1 产量表现经浙江省 1997年和 1999年两年区试 ,平均亩产分别为 132 .9kg和 141.7kg,比对照 92— 5 8系增产31.6 %和 12 .3% ,达极显著水平。2 特征特性2 .1 生育期适中。 1998、1999年油菜区试结果表明 ,浙双 72号育苗移栽全生育期 2 35 d左右 ,比对照品种92— 5 8系迟熟 2 d。常年 9月 2 5日前后播种 ,11月上旬移栽 ,来年 2月中下旬抽薹 ,3月中旬始花 ,4月中旬终花 ,5月…  相似文献   

12.
朱怡 《耕作与栽培》2003,(6):25-25,39
杂选一号双低油菜配套技术体系试验示范是农业部在贵州省实施的跨越计划项目。为配合跨越计划项目的全面实施,促成该计划项目实施技术的集成和全面组装配套。在实施申研究了培育壮苗与杂选一号优质高产的关系。油菜育苗移栽是当前油菜栽培推广的实用技术,油菜为直根系,实行育苗移栽后主根折断、侧根大量发生可增加吸收水肥能  相似文献   

13.
甘蔗组培裸根苗小拱棚大田移栽技术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甘蔗组培裸根苗在不同季节的大田移栽成活率,通过搭建小拱棚对‘新台糖22号’甘蔗脱毒组培裸根苗进行栽培。比较不同增殖苗处理方式和小拱棚顶部不同透气孔的设置、不同假植天数及不同季节对甘蔗组培裸根苗大田移栽成活生长的影响。研究缩短甘蔗组培苗育苗周期的同时又能提高甘蔗组培苗的大田移栽成活率及生长速度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增殖苗处理方式之间的成活生长差异不显著;移栽当天在小拱棚顶部设置直径1~2 cm的透气孔,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可高达93.5%,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假植天数为20~40天,每年的2月至10月均适合运用小拱棚进行甘蔗组培裸根苗的大田移栽。从根本上达到了缩短育苗周期,减少中间生产环节,降低育苗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种业导刊》2009,(11):42-42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毛树春说,作为一项棉花轻简栽培技术,基质育苗移栽法已在各地取得显著节本增产增收效果,并发展形成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现代农业技术,能够达到春棉移栽高产和麦茬移栽棉双高产目标,在应用中创出了一批棉花高产超高产典型,正在成为一项引领棉花高效种植的方向性技术。目前,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千斤籽棉各个试验区已普遍采用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种水管系指水稻种子未经育苗、移栽,在旱作情况下播种,在一定时期内再建立水层管理的一种抗旱节水种稻方式。此技术可较好地解决水稻插秧季节因干旱少雨而耽误水稻育苗、移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谷子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栽谷)是农民的创造.栽谷由于育苗旱生,移栽断根,湿栽旱管,地下部和地上部形成旱生结构,根系分支增多,根层增加,活力增强,致使个体后期叶面积加大8.6~19.3%,厚度增加10~60%,改善了冠层结构,提高了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与干物质积累,增产34~48%.  相似文献   

17.
正茄子,喜肥、喜温、喜水、喜光照,怕涝、怕低温,根深叶茂,产量较高,如今在重庆市万州区,很多种植户大量种植茄子,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春季露地茄子育苗移栽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育苗1.品种选择应选择抗寒、耐弱光、长势中等、适宜密植的品种,如渝早茄1号、渝早茄2号、沈茄1号、齐杂茄2号、三月茄、西安绿茄等。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品种──乐品2号乐品2号足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于1980年以绵阳11为母本,用77中-288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大面积亩产250~350公斤左右。乐品2号属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87天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稻培杂山青培杂山青是广东省茂名市两系杂交稻攻关协作组,用培矮64S杂交当地农家良种山青11测配选育而成。1996年经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培杂山青属早籼迟熟种,早晚稻均可种植。在茂名地区种植,全生育期早稻123~125天,晚稻……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重庆市涪陵区两季茎瘤芥栽培提供技术支撑,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不同育苗方式对第二季茎瘤芥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品种、育苗方式对第二季茎瘤芥生育期影响较大。试验范围内随着播期推迟,营养生长期缩短,极差3.5天,减幅2.2%;瘤茎生长期缩短,极差39.8天,减幅41.5%;日历苗龄增长,极差20.0天,增幅达60.6%。‘涪杂7号’与‘永安小叶’相比,膨大始期平均提早2.0天,瘤茎生长期长6.3天,现蕾期晚4.3天,营养生长期长4.3天。7 cm直径营养钵与100孔塑料穴盘2种育苗方式生育期相同,但比同期常规育苗营养生长期短2.0天,瘤茎生长期长2.7天,瘤茎膨大始期提早4.7天。最佳处理组合为A1B2C1,即播期为9月30日,品种为‘涪杂7号’,采用7 cm直径塑料营养钵育苗,产量可达7265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