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调查老窝河底栖动物资源状况。[方法]在2007年4、11月,调查了老窝河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采样依据海拔高度变化设置了5个断面,共计40个样本。[结果]采集到底栖动物20种,其中节肢动物17种,占总种数的85%,以水生昆虫为主;软体动物2种,占总种数的10%;扁形动物1种,占总种数的5%。老窝河各断面秋季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高于春季,春、秋季各断面的平均密度均以LWH1、LWH2、LWH3断面高。生物量与密度变化大体相似。LWH1、LWH2、LWH3断面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高于LWH4和LWH5断面。[结论]老窝河海拔高度的变化影响了底栖动物种类分布的格局,使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饶河干流设置17 个断面监测点对该流域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利用Margalef 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Weaver 生物多样性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饶河干流浮游动物有4 类50 种,种类最多的是轮虫,共10 科15 属31 种,占62%;枝角类的种类较少,为5科6 属7种,占14%;桡足类6 科7 属7 种,占14%;原生动物种类较为匮乏,为4 科4属5种,占10%。时间分布上,浮游动物丰度丰水期大于枯水期,密度变动范围为54~405 ind/L。结合浮游动物丰度与水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分布情况与水体水质特征关系密切相关,经分析饶河干流水质综合评价为中度污染至较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路线采集和样点统计法,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凤蝶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凤蝶标本共计100余只.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凤蝶种类共有7种(亚种),隶属2个亚科3个属,其中凤蝶属4种,占总种数的57.14%,为优势类群,麝凤蝶属2种,占总种数的28.57%,丝带凤蝶属1种,占总种数的14.29%;根据中国地理区划特征分析,古北界的种类有1种,占总种数的14%;东洋界的种类无分布;广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86%;广布种占绝对优势;风蝶寄主为马兜钤科(Aristoloch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c)和芸香科(Rutaceae)的植物.  相似文献   

4.
2008~2010年每年7~9月,在天祝小三峡采用以路线调查为主、点线结合的方法实施标本采集,共获得蝶类标本2 000多个,经整理鉴定出蝶类77种,隶属于8科54属。其中粉蝶科9属22种,占总种数的28.5%,为优势类群;蛱蝶科17属17种,占总种数的22.1%,眼蝶科13属14种,占总种数的18.2%,为次优势类群;灰蝶科9属9种,占总种数的11.7%,绢蝶科1属8种,占总种数的10.4%,为常见类群;弄蝶科3属3种,占总种数的3.9%,凤蝶科1属2种,占总种数的2.6%,蚬蝶科1属2种,占总种数的2.6%,为罕见类群。从属种数量来看,单属种较多,即有45属在天祝小三峡仅分布1种,占总属数的83.3%。在77种蝶类中,古北界种有58种,占总种数的75.3%;东洋界与古北界兼有种13种,占总种数的16.9%;广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7.8%;东洋界种无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分布的蝶类区系成分以古北界的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5.
安徽南漪湖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安徽南漪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其渔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89种,其中原生动物23属34种,占总种数的38.20%;轮虫23属37种,占总种数的41.57%;枝角类11属15种,占总种数的16.85%;桡足类3种。占3.37%。优势种因季节而异,主要有累枝虫、螺形龟甲轮虫、针簇多枝轮虫、象鼻潘、剑水蚤。浮游动物最高生物量出现在夏季,主要是由于枝角类大量出现;生物密度最高量出现在2004年春李,主要是因为原生动物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6.
2013-2015年普洱市开展了土著野生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经对调查资料整理和实物标本鉴定,普洱市共记录土著鱼类158种,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共107种,占总种数的67.7%;鲇形目40种,占总种数的25.3%;鲈形目5种,占总种数的3.2%;鳗鲡目、颌针鱼目和合鳃鱼目各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3%。调查发现,普洱市列入国家珍稀和保护物种的土著鱼类有16种,经济鱼类10余种,需要得到保护和利用,否则渔业资源将会进一步枯竭,甚至有物种灭绝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抚河干流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10年12月与2011年7月抚河干流各监测断面中浮游动物类群的结构组成、优势类群进行了调查,并对抚河干流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抚河流域水质保护以及今后开展相关监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抚河干流浮游动物共检出4类41种,其中轮虫类最多,共计7科15属23种,占总数的56.10%;枝角类5科6属7种,占17.07%;桡足类与原生动物占26.83%。时间分布上,浮游动物丰度表现为丰水期大于枯水期,其中丰水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与原生动物密度分别为256、26、66、16ind/L,枯水期分别为131、8、24、10ind/L。空间分布上呈现中间小、两端大的特点,最大值出现在ST1监测站点李渡镇,最小值出现在ST3监测站点高坪。抚河干流浮游动物数量结构主要由轮虫类组成,生物量结构则主要由桡足类组成。抚河干流水质处于中富营养至富营养状况,为轻度至中度污染,污染最重的是ST3监测点高坪,最轻的是ST7监测站点南丰。  相似文献   

8.
陈美香  龙胜兴  支崇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82-14785,14836
[目的]了解红枫湖水库水质富营养现状及浮游植物多样性。[方法]于2008年8~10月对红枫湖水库水文、理化因子及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采用营养盐营养状态指数TSI富营养化及浮游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评价红枫湖水库的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多样性。[结果]红枫湖水库水位变化极其明显,透明度变化与Chl.a有明显的相关性;pH偏碱性;溶解氧水平分布不均,相差值达8.7 mg/L;5次调查共记录浮游植物148种,绿藻门共86种,占总种数的58.10%;蓝藻门42种,占总种数的28.378%;硅藻门,有15种,占总种数的10.13%;此外,隐藻门2种,占总种数的1.35%;甲藻门3种,占总种数的2.02%。[结论]红枫湖水库水质已是富营养化型至重富营养化型,浮游植物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2008-2010年7~9月,调杳并整理分析天祝小三峡森林公园的蝶类,有8科54属77种(亚种),其中粉蝶科有9属22种,占总种数的28.5%,为优势类群;蛱蝶科有17属17种,占总种数的22.08%,眼蝶科13属14种,占总种数的18.18%,为次优势类群;灰蝶科9属9种,占总种数的11.69%,绢蝶科1属8种,占总种数的10.39%;弄蝶科3属3种,占总种数的3.9%,凤蝶科和蚬蝶科各有1属2种,各占总种数的2.60%,为罕见类群.在54属中,单种属有45个,占总属的83.33%,属种比值系数为0.7013.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采集到137种大型真菌,隶属3纲9目38科80属。占优势的科有4个,占总科数的10.5%,包含61种,占总种数的44.5%。占优势的属(种数≥4的属)共9个,占总属数的11.3%,包含46种,占全部种数的33.6%。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黑藻和金鱼藻在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采用模拟法研究了黑藻和金鱼藻对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黑藻在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强于金鱼藻,是治理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和沉水植被恢复的首选物种.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和支流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上游重庆段人口密集,由于历史的原因,环境方面基础设施落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船舶污染物和大面积的农田地表径流汇入长江及次级河流。特别是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之后,主河道和支流水体流动明显变缓,加之长距离回水,部分次级河流自2003年起明显富营养化,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本文综合了2002~2009年对长江三峡水库入库河流营养状态的研究,得出了次级河流水体综合营养状态的评价,并结合三峡库区现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与实际排放量的分析,对于库区支流富营养化趋势进行预测。最后,通过总结国内外已提出的许多行之有效的富营养化防治措施,对三峡库区的富营养化防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三峡工程主体所在的重庆市三峡库区22个区县为评价单元,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方面选取20项指标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多因子加权法计算各区县生态文明指数,并运用ArcGIS 10.5软件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程度进行空间分级及可视化,分析近10年来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初步揭示库区各区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短板.研究发现:①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但各区县增速差距较大.生态文明指数均值由2006年的0.135增长到2016年的0.413,增幅为205.93%,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江北增幅为370.53%,最小的武隆增幅为150.49%.②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低集聚格局基本稳定,但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优势的新型高值区正在形成.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巫溪、巫山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北部,以石柱、武隆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南部,以及正在形成的以渝中为中心的主城区;而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  相似文献   

14.
张勇  张晟  曾雪梅  黎莉莉  周丹  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24-5525,5555
2003年6月三峡水库成库后,由于水体流速减缓,部分次级河流库湾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2004年7月,对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的12条次级河流库湾夏季水体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H值7.17~8.89;DO含量2.20~10.10 mg/L;透明度0.1~1.0 m;CODMn1.60~9.79 mg/L;TN0.72~5.27 mg/L;TP0.013~0.369 mg/L;叶绿素a 1.54~20.00 mg/m3。三峡水库次级河流库湾水体夏季营养程度较高,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的结果表明,各条次级河流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39.2~69.2,其中8条河流达富营养化水平,4条河中营养,无贫营养。12条次级河流CODMn、TN、TP输出负荷总量分别为:1773.6、1153.1和61.25 g/s。随着三峡水库蓄水水位的提高,受蓄水影响的次级河流增多,库湾的长度及面积加大,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李景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90-8392
选用反映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16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各区县的综合分值。结果表明,万州区、开县、涪陵、忠县等地区是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口、巫溪、巫山、武隆是库区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专家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提出重庆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涵盖经济水平、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生存环境4个方面的全面发展。结合重庆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建构了重庆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重庆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次级河流回水河段富营养化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尹真真  邓春光  徐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98-5000
在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135 m水位线下的支流尽管多数仍保持狭长的河流态势,但回水段的流速明显降低,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工湖泊,适合藻类生长。库区支流的总磷、总氮浓度普遍偏高,能为藻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盐,2005年4月的监测资料表明TP平均浓度为0.148 mg/L,TN为1.90 mg/L,远远高于湖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TP和TN临界浓度0.020、.2 mg/L。如果气候条件合适,支流回水河段就具备了发生富营养化所需的流速、营养盐、水温等基本条件,有可能出现“水华”现象。调查结果表明,在2005年4月,库区13条支流有5条的回水河段水体营养程度达到富营养,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分别应用于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性研究中,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其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具体的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和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分别存在4.35hm2/cap和1.846hm2/cap的生态赤字,这说明三峡库区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并简要讨论了两种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从人粮关系角度出发,利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对重庆市三大经济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都市发达经济区人口超载,人粮关系紧张;渝西地区人粮平衡,土地资源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人粮关系总体表现为平衡有余,土地资源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2006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表现为人口超载,人粮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20.
为政府下一步制定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重庆直辖10年后重庆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水平,利用主成分方法剔除多余因子,选择了12个指标对三峡库区的19个区县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4类,即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次高、一般、较差区域.用于分类的距离从0.883到42.323,跨度变化很大.表明,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直辖10年来农业发展水平彼此差距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