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985~1986年地处贵州高原西部高寒地区的六枝白岩脚水库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水质、灌溉方式、哂田三因素不同水平的水稻灌溉技术处理的正交试验。证明磁化水灌溉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差异。浅深浅结合磁化水灌溉比浅灌结合磁化水灌增产8%;比湿润灌溉结合磁化水灌溉增产8%,比自然水潍溉增产18%。磁化水灌溉水稻,对高寒地区的水稻有保温作用,为高寒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了研究信息。为了探索水稻能高产的需水规律,了解各生育期不同水质,淹灌水层和晒田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求找出水稻高产的灌溉措施。为此,我们于1985~1986年在六枝特区白岩脚水库灌溉试验站运用正交试验开展不同水质(磁化水,普通水),不同灌溉方式 (浅灌,浅深浅灌,湿润,深灌),不同晒田方式(晒田,不晒田)三因素不同水平的灌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晒田,又称搁田或烤田,是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环节。晒田的作用是:改良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加强微生物活动;改善田间小气候,防治水稻螟虫、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禾秆坚硬,增强抗逆能力,防止水稻后期倒伏。生产实践证明,晒田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8%~15%。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肥水管理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丰田优553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施肥方式和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使用有机肥+复合肥的混合施肥方式并配套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方式,比其他试验处理的成穗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显著提高,产量提高6.89%~18.62%.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技术,比不晒田的成穗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明显提高,生育期短3d.因此,合理施肥并配套适时晒田控制水分灌溉量的水稻栽培方式,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肥料利用效益,实现水稻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4.
水稻晒田,是改良稻田土壤结构,促进秧苗根系下扎,增强水稻根系活力,增进稻秆坚韧程度与抗倒能力,控制水稻无效分蘖,提高水稻成穗率,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减轻水稻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但必须掌握好晒田的“火候”,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适时适度晒好田是早稻高产栽培重要技术之一,"增效靠改制,谷好靠晒田"就是这个道理。早稻晒田以在水稻对水分不太敏感时期进行最佳,具体做法要把握好如下5点:1.叶龄早稻的早熟、中熟和迟熟品种分别以主茎叶龄8叶、9叶和10叶时为最佳晒田时期。  相似文献   

6.
水稻施用脲酶抑制剂试验初报赵殊英,何腾兵(贵阳市农业局)(贵州农学院)为了探讨脲酶抑制剂对水稻生产发育的效果,验证室内及盆栽试验的结果,选用几种抑制作用较强的脲酶抑制剂和尿素混合后进行田间试验,以期为科学合理地施用尿素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田基本情况与...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水稻有效分蘖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以杂交早稻‘淦鑫203’和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分早晚季进行试验,以不晒田为对照,设计4个晒田处理(分蘖数达预计成穗数的70%连续晒田5天及10天、80%成穗数晒田5天及10天,分别记为W1、W2、W3和W4),采用土壤水分自动记录仪监测土壤5、10、20 cm深的体积含水量,研究不同晒田处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对水稻分蘖成穗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分蘖末期W1、W3和W4晒田处理及晚稻W2和W3处理均能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早稻晒田处理效果排序为:W4> W1> W3> CK> W2,晚稻为W2> W3> W1> CK> W4。单株有效分蘖数和成穗率与5、10、2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拟合;早、晚稻分蘖末期排水晒田至0~2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为47%~55%时,有效分蘖数和成穗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陈洪举  李友发 《种子科技》2016,(11):119-120
水稻旱育秧在山区应用主要面临着水源好的"山脚田"和水源不好的傍坡"望天田"限制,本试验主要探讨在炉山镇山区不同水源条件下水稻旱育秧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再生苗和落田谷苗数量对免耕抛秧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再生苗在早稻收获后快速生长,在抛栽水稻抽穗前死亡,生长期短,对免耕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免耕水稻产量随落田谷苗数的增加而下降,但当落田谷苗数在10苗/m2以内时,其影响不大。当落田谷苗数超过10苗/m2时,抛栽水稻产量显著下降。因此,落田谷苗防治的阈值是10苗/m2。  相似文献   

10.
李进源 《种子科技》2024,(4):101-103
介绍了水稻直播田杂草类型及水稻生长特点、规律,论述了杂草重发的原因,探讨了水稻直播田杂草防除技术,包括合理施药的重要性,探讨了机械除草技术,如翻耕、插秧和耙田等方法,以减少农药的施用量,讨论了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引入害虫天敌和微生物,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以提高水稻产量并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青苔又叫水绵,是一种丝状绿藻。水稻秧田或早稻田在长期积水、水质不清洁、土壤过于肥沃、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滋生青苔。青苔不仅与水稻争肥,而且妨碍稻田的通风透光,降低水温和泥温,影响秧苗和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防治青苔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土法防除一是排水晒田,让青苔脱水枯死。也可在中耕时用手将青苔塞入泥中,使之见不到阳光,  相似文献   

12.
铁毒致病的生理机理是植物体内积累过量的铁以及铁化合物诱发多种活性自由基,进攻膜脂,导致脂质的过氧化和膜的损伤。在过量Fe^2+胁迫下,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与抗铁毒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水稻对Fe^2+毒害的响应机制,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类型的冷浸田开展不同浓度Fe^2+对水稻生理酶活性、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冷浸田加入Fe^2+后。水稻叶片和根系的POD、SOD活性MDA含量随Fe^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的环境因子如低温提高了水稻的POD活性及MDA含量,降低了水稻的SOD活性,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水稻叶片和根系受Fe^2+伤害的程度高于黄泥田;Fe^2+对水稻生理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尤其是水稻分蘖期的叶片和根系更容易受到Fe^2+的伤害;适宜的Fe^2+浓度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杂交中稻组合II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3种晒田强度(0~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5%、60%±5%和40%±5%,分别记为W1、W2和W3)和3种穗肥运筹(晒田复水后第1、8和15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分别记为S1、S2和S3)对灌浆结实期水稻光合生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晒田程度和穗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转运和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互作效应,且晒田影响最为显著,氮素穗肥运筹次之。轻度晒田(W1)复水后第1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会降低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和有效穗数,推迟至复水后第8天或第15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可以提高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收获指数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中度和重度晒田(W2和W3)复水后第1天和第8天施用第1次氮素穗肥可以提高孕穗期和齐穗期剑叶Pn和抽穗后15 d和30 d的群体光合、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构成指标、稻株氮素积累与利用。经过分析比较得出,TSRI模式下W2S1为晒田强度和穗肥运筹的最优组合,产量达到10.96 t ha-1。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县植保站、测报站调查监测情况,结合水稻秧苗长势及天气条件综合分析,近日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预计今年全省水稻潜叶蝇为中等偏重发生,部分山区、半山区及缓苗慢、水层深稻田将重发生,幼虫为害盛期为六月上中旬。防治建议:1.加强田间管理。稻田浅水灌溉,雨后雨水过深要及时排除,避免深水飘苗、淹苗,减少潜叶蝇落卵量。严重地块可排水晒田。  相似文献   

15.
稻田生态养鱼水质动态与水稻生长及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稻田生态养鱼的水质动态变化、水稻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养鱼田的水溶性N,P,K及水质环境条件均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养鱼田的水稻各项农艺性状及产量均优于对照田,其综合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对照田.即对照田产值为8867元/hm^2,盈利4181.5元/hm^2,养鱼田产值为32078元/hm^2,盈利13398元/h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稻田不同前作(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免耕抛秧及翻犁抛秧和手插秧栽培水稻的同田对比试验,摸索出赤水地区水稻免耕抛栽的最佳前作是马铃薯地,只有前作马铃薯才能解决赤水春早,水稻播期早的茬口矛盾,并可获得马铃薯和水稻两季丰收。  相似文献   

17.
陈斌 《种子科技》2003,21(5):296-296
制种田里的杂株对杂交种子纯度影响极大,故杂交水稻制种田的去杂保纯工作非常重要。现结合多年来的制种经验,就杂交水稻制种田的杂株类型、特征与去杂等介绍如下,供水稻制种生产者参考。1 水稻制种田杂株类型与特征1.1 不育系(三系)中杂株类型与特征 不育系中杂株最常见的是保持系,其次是变异株,再次是异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产品规格】含有安全剂的产品,30%扫弗特EC、30%千重浪EC【适用作物】水稻(秧田、直播田、抛秧田、移栽田、制种田)。【应用技术】1.水稻秧田。湿润秧田。在播后0~5天(在播种当天至5天内)施药。亩  相似文献   

19.
涂俊明 《科学种养》2012,(12):11-12
江苏省溧阳市埭头镇胡家村农民胡顺保,在20亩承包水稻田中成功放养了300只鸭子,眼下鸭子个个活泼好动,水稻生长茁壮。稻鸭共作是一项生态种养新技术,村民们过去只听说过没亲眼见过,胡顺保家的稻鸭共生模式成了眼前活生生的现实,四乡八邻的乡亲们来了,镇上的干部们来了,有些好奇的记者也来了。三伏酷暑,老胡家种植的水稻晒田完毕,刚刚灌进活水,那些活泼可爱、生性好动的鸭子就迫不  相似文献   

20.
<正>一、水分管理无论早、中、晚稻,都不需要栽后灌深水护苗。最好的办法是浅水耕翻整平,浅水栽插,栽后5~7天让田水自然落干。这样施的基肥不容易流失,土壤的水、气也比较协调。落干时结合追肥耘田,晾田1~3天,再灌3厘米左右的浅水,等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实行浅水勤灌,水气协调,以水调肥,以气促根,有利于根蘖相互促进发展。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预定指标(肥力高的田达到预定指标的80%~90%)时,及时开沟排水晒田,也可在茎蘖数达到预定指标时灌深水控制分蘖。晒田应改以往一次重晒为轻晒、多次晒田,达到既控制分蘖不再增长且又不损伤根系的目的。第一次晒田晒到田边开小裂、人站田面不陷脚时,灌浅水(或跑马水)。隔2~3天再晒,反复多次进行,至分蘖不上升为止。二、追肥管理返青分蘖期良好的长势长相是:移栽后3~5天活棵,7~10天见分蘖,20天分蘖达到或超过预定穗数指标,叶色清秀浓绿,挺而不披,植株矮壮、散开。分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