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西葫芦是消费量较大的瓜类蔬菜,因其适应性强,种植面积大,所以用种量也较大。山西省具有适于西葫芦生产和制种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年制种量约占到全国年用种量的50%以上。在多年的制种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种纯度好、产量高、质量好,在市场上比其它地方生产的西葫芦种子更受欢迎。一般每667m2可产种子50kg左右,高的可产70kg左右。现将作者多年从事西葫芦制种工作摸索出的大田西葫芦杂交制种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是一种常见的叶菜类蔬菜,在我国北部种植较多,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大白菜的产量非常高,每667 m2产量可达5 000 kg,给社会和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大白菜的种植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病虫害等,影响产量及质量。因此,要提高大白菜的品质和产量,就必须掌握好种植技术。基于此,从品种选择、种子消毒、土地的选择和整地、施肥、播种育种和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简述大白菜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以甘科5号杂交制种双亲为试验材料,对辣椒制种常用的3种杂交授粉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镊子去雄-栓线标记处理(传统法)的制种效果较好,座果率、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极显著高于徒手去雄-涂抹印油标记处理、剥冠去雄-撕萼片标记处理(改良法)。不同杂交方式的工作效率也完全不同,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节水灌溉技术在制种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DR土壤水分测定仪结合作物指标常规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技术在制种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从制种玉米生长发育动态,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耗水规律,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比较了不同灌水技术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各项节水技术均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但综合考虑节水、增产效应后,垄作沟灌、调亏灌溉和冬季免储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河西地区较适宜发展.垄作沟灌、调亏灌溉和冬季免储水灌技术较常规覆膜灌溉分别节水18.3%,5.6%和14.7%;增产4.2%,9.0%和2.0 %;增收13.6%,7.3%和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7.1%,15.1%和19.3%.这些技术在不减少作物产量的同时可有效抑制土面无效蒸发,降低灌溉定额,提高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是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急需推广的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改变传统杂交水稻制种中不育系和恢复系规则化种植,分期收获,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授粉不均匀,种子质量、产量低的现状,在现有工程化混播制种中急需高效的机械化分选设备。该文通过试验研究的手段,对所设计的窝眼型孔分选机分选筒的运动参数及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现有不育系籽粒长度不超过5.8 mm,恢复系不小于12 mm时,其分选筒外径设计为130 mm,分选筒转速为30 r/min,窝眼孔径为7 mm,孔深为3 mm情况下,能够杂交水稻种子纯度要求的分选效果。该分选机的设计,为解决工程化混播制种中杂交水稻种子不育系与恢复系的分选、清选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6.
依据多年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的制种环境条件、高产群体结构的体系建立、亲本质量对种子质量产量的影响及不同生态、气候对每一品种组合播时历期的影响。介绍芷江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亲本及制种基地选用、抽穗扬花安全期、两系育性转换安全期的确定、亲本观察点的建立、栽植密度、移栽时间、花期预测、调花方法、肥水管理、病虫防控、田间除杂、人工授粉、种子收割和烘干设备的选用等技术内容,以期指导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7.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论述了钾肥对夏玉米单交制种产量及有关生理、生态性状的良好影响;提出了亩产单交种250kg以上的适宜施钾量及氮磷钾配比,为优化豫东平原潮土区夏播玉米制种施肥技术,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即将被集约化的种子生产方式所取代的趋势,2010年度开展了机械化育苗、插秧、赶粉等技术的探索,结果初步表明: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可行的。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比目前大面积的常规生产每667m2节约成本421.5元,同等条件下增产6%~10%。  相似文献   

9.
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技术是提升扬黄灌区制种玉米产量、支撑制种玉米产业增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给建立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的科学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扬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从2 250 m3/hm2增加到3 000 m3/hm2时,制种玉米增产幅度达33.84%,但灌溉定额高于3 000 m3/hm2并继续增大时增产效果不明显,生育期耗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明显。灌水次数从10次增加至20次时,制种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降低趋势,灌水次数多于15次并继续增加时,制种玉米减产显著。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在灌溉定额偏低条件下,增加灌水次数会造成制种玉米严重减产。当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灌水次数为10次时,折合产量较高,为7 386.9 kg/hm2,较其余处理增产-2.77%~93.58%;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7.83 kg/(mm·hm2),较其余处理提高5.32%~78.30%;种植纯收益较高,为29 683.6元/hm2,较其余处理增加-511.8~20 675.4元/hm2;产投比最高,为3.03,较其余处理增加0.07~1.38。可见,灌水10次、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时灌溉水利用效果相对优化。  相似文献   

10.
对朝天椒新品种艳椒425的父母本适宜播种期、配置比例,母本定植密度,授粉工具,取种进行技术研究,提出了错期32d播种、父母本配置1:3、适当密植、种子分离机取种等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气象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选择是两系杂交稻制种成败的关键,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制种不同时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的适宜气候区域与时段能够为两系杂交稻制种提供决策支持。运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Basic6.0,通过对气象站点的温度、降雨量、湿度等历年气象资料进行预处理,借助于XML进行合理的存储,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集成二次开发的思想应用于可视化编程中,设计开发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气象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湖南省50a的气象资料,依据该系统确定了湖南省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适宜区域与时段。结果表明,决策系统运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系统具有较好的决策功能。该系统可为两系杂交稻的高产高效安全制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对朝天椒新品种艳椒425的父母本适宜播种期、配置比例,母本定植密度,授粉工具,取种进行技术研究,提出了错期32 d播种、父母本配置1∶3、适当密植、种子分离机取种等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高效的制种措施是油菜育种工作顺利开展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安全用种的前提和保障.回顾网室在西藏甘蓝型春油菜制种中的应用现状,重点论述网室制种产量低的原因,同时围绕昆虫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对网室制种产量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进一步提高网室制种产量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新型水溶肥的推广应用,以制种玉米LY263为指示作物,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新型水溶肥料、普通肥料和普通水溶肥对制种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用量较普通肥料减少26.2%的条件下,施用新型水溶肥系列产品玉米高效专用水溶肥Ⅰ型168~240 kg/hm2+Ⅱ型336~480 kg/hm2+Ⅲ型105~150 kg/hm2(70%~100%新型水溶肥),较常规施肥模式制种玉米增产0.5%~7.1%,纯收益增加1470.3~ 2 647.2元/hm2;较普通水溶肥模式增产0.7%~8.8%,纯收益增加1 979.6~3 156.5元/hm2。与普通水溶肥模式相比,施用80%新型水溶肥和100%新型水溶肥可实现制种玉米显著增产,70%新型水溶肥可确保制种玉米不减产,均可在河西灌区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种业机械化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种业机械化是种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涵盖品种选育、品种试验、制种生产、种子加工等多环节的系统工程。为了系统梳理中国种业机械化发展成果与存在问题,有效推进种业机械化发展、促进种业现代化建设,该文从田间试验机械化、制种生产机械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等方面阐述了国内种业机械化现状调研情况和国际种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分析了中国种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种业装备企业普遍规模小、装备差、科研投入少,整体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装备功能有待扩展、结构设计有待优化、现代化控制水平有待提高等;提出了种业机械化研究重点:1)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机械化关键装备研究;2)主要农作物制种生产机械化关键装备研究;3)主要农作物种子低损高效精细加工技术集成研究。指出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生产是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杰优8号是重庆金德种业有限公司采用自育不育系J8A与恢复系J恢1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中籼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根据杰优8号亲本的特征特性,结合重庆的特殊生态气候,总结了杰优8号在重庆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制种玉米长期定点施肥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制种玉米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评价制种玉米田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制种玉米田容重变化值较小,孔隙度适中;土壤pH值升高;土壤有机质、全P、全K、碱解氮、速效钾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速效磷含量增加。土壤中铜、锌、锰、铁、铅与铬6种重金属都没有超标,而重金属镉严重超标。在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种植区,在现有施肥模式下,制种玉米连作可使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pH值升高,土壤养分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速效磷总体水平偏高;养分间水平不均衡;重金属镉严重超标,制种玉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低。应调整施肥模式以进行种子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对“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在湖南制种的适宜性进行了气候诊断分析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几乎可以在湖南省各市州进行低风险制种,湖南存在大片制种无育性风险且产量较高的区域,且制种安全期较长,便于综合考虑茬口等其它需要。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全省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生长发育、抽穗开花的规律及影响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的主要因子,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和四川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微机诊断系统(DSFPMPHRSP),在四川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推广应用,提高调差精度2~3d,增产杂交稻一代种子150~300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施氮和灌水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种子产量以及生产过程中水氮利用的影响,以郑单958(ZD958),先玉335(XY335)为研究对象,设置充分灌水(6 000 m~3·hm~(-2),W_(6000))、中度胁迫(4 500m~3·hm~(-2),W_(4500))、重度胁迫(3 000 m~3·hm~(-2),W_(3000))3个灌水梯度,不施氮(0 kg·hm~(-2),N_0)、中量施氮(225 kg·hm~(-2),N_(225))、过量施氮(450 kg·hm~(-2),N_(450))3个施氮水平,测定收获期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播前收后1m深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灌溉量对种子产量无显著影响,同一灌水条件下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先玉335组合产量较郑单958组合高,最高产量出现在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的过量施氮处理(W_(4500)N_(450)),达11 147 kg·hm~(-2);先玉335组合的种子百粒重显著高于郑单958组合,郑单958组合种子各产量构成均表现为施氮处理高于不施氮。在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0~100cm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显著高于重度胁迫和充分灌水;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以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中量施氮处理占优。综合考虑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合河西灌区郑单958制种组合和先玉335制种组合的水氮最佳组合为灌水量4 500 m~3·hm~(-2),施氮量225 kg·hm~(-2)。本研究为河西制种玉米种植中水氮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