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生态防治疾病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在水产养殖上采用生态防治的方法,培育大规格的草鱼种或采取两头放养,避开高温季节,提高了草鱼种的成活率,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南昌地区历来在成鱼饲养阶段草鱼的成活率仅约35%。为了解决草鱼养殖中的“三病”(赤皮、烂鳃、肠炎),我们参照外地经验提出了生态防治草鱼传染性疾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草鱼种高产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是淡水养殖的当家品种,养殖成本低,但若养殖技术在多方面不规范,会导致养殖风险增大,容易亏本。为探索西北地区沿黄盐碱地区池塘主养草鱼生态防病技术,提高草鱼种成活率,2008年在银川市永宁县选择了5亩池塘进行了草鱼种生态防病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草鱼种发病率低,成活率高,达到了86%,鱼种规格达到了16.5厘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该养殖技术适合西北沿黄盐碱地区池塘主养草鱼种生态养殖应用及推广。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1年在荥阳市楚楼水库进行了注射灭活疫苗网箱养殖草鱼试验,在1^#、2^#网箱内养殖140天左右,草鱼成活率均在90%以上,人工注射灭活疫苗比浸泡疫苗预防草鱼“三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八一年开始的池塘培育大规格草鱼种试验的同时,着重草鱼种生态防病主要因子的研究。试验要求每亩池塘总产鱼种400斤,规格五寸以上,其中草鱼种过200斤,成活率超过70%。总结出池塘培育大规格草鱼种的生产模式,找出生态防治草鱼病,提高草鱼成活率的主要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5.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主要危害当年和一龄半的草鱼种。该病流行广、发病时间长(水温25℃以上的夏、秋季)、死亡率高(90%以上)。常与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并发,很难治愈。从全国来说,由草鱼苗养成商品鱼,一般成活率只有20%左右,因此防治草鱼“四病”,是提高其产量的关键所在。 一、1979年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及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草鱼养殖成活率。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78年确定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后,该所高汉姣同志,于第二年首先试制了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注射当年草鱼种或春片,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6.
草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其产量约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20%以上。但养殖草鱼容易暴发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常见疾病,据统计当年鱼养殖成活率平均不超过50%。草鱼病多、死亡率高的难题,严重制约了草鱼养殖的产业发展,成为草鱼养殖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7.
翁扩军 《内陆水产》1997,22(3):20-20
草鱼在天然水域中,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或近岸处觅食水草。如:轮叶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小茨藻、范草等;草鱼也喜食旱生植物,在池塘养殖过程中,主要是投喂栽培饲料苏丹草、宿根黑麦草、苦菜菜、鹅菜以及其他人工饵料等。由于草鱼以草料为主食,食物链短,生长速度又较快,因此成为目前国内主养品种之一。但是,由于草鱼抗病力较低,在饲养的各个阶段易感染各种疾病,如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往往影响其成活率,影响养殖户的生产效益。为了提高饲养草鱼的成活率,使池塘养鱼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大力推广草鱼免…  相似文献   

8.
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饲料广,食物链短,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但草鱼多病,主要易发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等三病,致使草鱼成活率很低,高的达50%,低的仅有5%。为此,我所自83年开始承担《草鱼鱼病综合预防措施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颗粒饲料结合浮萍培育大规格草鱼种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草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大规格草鱼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采用配合颗粒饲料进行池塘草鱼种集约化养殖,虽然生长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病,成活率往往较低。为了提高草鱼种的成活率,我们开展了颗粒饲料与浮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大规格草鱼种试验,取得成功。现把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南方地区草鱼养殖用药分析自1971年草鱼“三病”人工免疫法首先在广东顺德、中山等市、县开展以来,草鱼成鱼养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经注射疫苗的草鱼成鱼成活率相当高。可许多地方草鱼种的出塘率却相当低,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经本人观察、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草鱼“四联”疫苗在草鱼池塘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口池塘,每公顷放养75~100g/尾的草鱼种31 612尾~36 486尾。其中2口池草鱼种放养时接种草鱼"四联"疫苗,另2口池设为对照。经6个月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的试验池草鱼与未接种疫苗的对照池相比,发病率比对照池低10.7%,成活率与平均产量比对照池分别提高12.8%和20.8%。试验初步证明,接种草鱼四联疫苗能有效地增强草鱼对"四病"的抵御能力,提高草鱼养殖成活率,是有效防治草鱼"四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俊杰  王世伟 《河南水产》2000,(1):21-21,20
永城市水利局事业渔场于1999年利用总面积为24亩的池塘进行以青饲料为主的养殖商品草鱼试验。3月底投放大规格草鱼种2245公斤约7000尾,经4个半月饲养,总产量达到21290公斤,其中草鱼14120公斤,亩产量887公斤,其中草鱼亩产量588公斤,亩平均利润1720元,商品草鱼成活率达99.4%,产值11.96万元,利润4.13万元。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草鱼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其特点是以草为食,食物链短,饲料来源广泛,生长速度快,肉嫩味鲜,经济价值高,无论池塘、湖泊、水库等养殖水体,草鱼均能显示其增产性能。商品鱼基地有较充裕的饲料地,种草养鱼,采取以草鱼为主的养殖方式是比较恰当的。因而草鱼种是商品鱼基地高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草鱼病多,成活率低,草鱼种的生产往  相似文献   

14.
祁阳县城关镇光明村养鱼能手刘权宝,1992年承包一口面积3.3亩的鱼塘,共投放草鱼种408尾,鲢、鳙鱼种分别为507尾和23尾。1992年5月初发现该塘草、鲢、鳙均患有锚头鳋和鱼鲺病,草鱼种还患有鳃隐鞭虫病,5月19日~23日相继死亡56尾草鱼,23日下午开始在池塘使用茶饼和敌百虫治疗,25日只死亡草鱼2尾,后该池塘鱼类均未发现寄生虫疾病,草鱼成活率达85.8%,鲢、鳙鱼成活率达100%。茶饼、敌百虫的使用方法是。  相似文献   

15.
1龄草鱼苗种培育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其成活率的高低,规格的大小,直接影响草鱼商品鱼的效益。2010年,吴江市水产公司在1龄草鱼培育期间,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胆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的草鱼高效健康养殖模式,成功的将1龄草鱼成活率提高到87%,出池规格平均达86g。现就有关草鱼的鱼种培育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多养草鱼、养好草鱼是直接关系到淡水鱼产量翻番的大事。然而,草鱼多病难养,发展的速度不快。草鱼产量仅占成鱼养殖总产量的20%左右;养鱼新区草鱼的比重更小。因此,探索池塘培育草鱼苗种的有效途径,解决大规格草鱼种供不应求的问题,是当前广大养鱼专业户、重点户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快速培育大规格草鱼种高产技术的研究,共试鱼塘42口,面积75.5亩,平均亩产大规格草、鲢、鳙鱼种213.6公斤,其中草鱼种亩产124.3公斤,草鱼平均成活率为76%,比一般鱼塘亩平增产草鱼种50—100公斤,达到我省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省传统的养殖草鱼方法一般为每年的 5、 6月份从南方引进水花或乌仔,经发塘培育后转为鱼种培育,经越冬后的春片再以不超过 5%的比例进行套养,养殖周期为 2年。由于存在“三低” (发塘成活率低、培育鱼种的成活率低、越冬成活率低 ),长期以来,我省的草鱼种一直比较紧缺,严重地制约了草鱼的生产。 1999~ 2000年,我们与美国大豆协会合作在哈市金山堡渔场进行了淡水池塘 80∶ 20模式主养草鱼试验,重点探讨北方寒冷地区采用池塘 80∶ 20模式及利用浮性颗料饲粒养殖草鱼的可行性,从而为我省大面积养殖草鱼提供技术基础。  一、材料…  相似文献   

18.
章剑 《水产科学》1987,6(3):1-3
青、草鱼是苏州市郊传统养殖的优良品种,居民特别喜食。但二龄青、草鱼病多,成活率低,在生产上群众称之为“二龄关”。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病与病毒性出血病俗称青、草鱼四病,对其生产威胁比较严重。尤以青、草鱼出血病发病率高(约占70%),又无特效药防治,给养殖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一)防治草鱼病的意义从淡水养殖品种发病情况看,以草鱼病较多,病源体复杂、发病率高、流行面广、较难治、成活率低。“草鱼不瘟,富得发昏”,这句流传很久、很广的渔谚,一针见血地、简明生动地作了概括。据我国南方各地不完全的统计,由鱼苗养成商品鱼,草鱼成活率不到20%,绝大部分是病死的,严重阻碍淡水养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草鱼饲料来源广,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所以养殖草鱼的经济效益大,但草鱼多病,在成鱼养殖阶段,易受细菌性烂鳃、肠炎和赤皮病等“三病”的危害,养殖成活率一般只达30—60%。且有时因防治不及时,导致大量死亡,使单产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