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秉华带领的课题组,历经十多年努力,跳出传统“人工去雄授粉”方法,成功创制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据此培育出的以“轮选987”为代表的一批小麦优良新品种已获得亩产715公斤的高产纪录。该小麦育种新体系被认为实现了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研究的革命性突破,属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轮选987的选育及性状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是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我们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育种,已经探索出一套方便实用的轮回选择技术,并使矮败小麦群体得到了显著改良,选育出一批优良的品种(系),其中轮选987就是代表品种之一。轮选987高产、稳产,且品质优良,2001年和2002年参加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北方冬麦区区试、生产试验,其产量均为第一,于2003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秉华带领的课题组,历经十多年努力,跳出传统“人工去雄授粉”方法,成功创制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据此培育出的以“轮选987”为代表的一批小麦优良新品种已获得亩产715kg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4.
轮选 9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从改良群体中选择优良可育株,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 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王德生 《科学种养》2010,(11):49-49
<正>高产小麦新品种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利用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3个高产小麦新品种轮选519、轮选496和轮选716,近期通过  相似文献   

6.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轮选165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响 《中国种业》2020,(10):71-73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新品种轮选1658在河南的推广应用价值及开发潜力,对2020年河南省新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轮选1658的选育过程、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归纳总结,以期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及促进其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轮选1658采用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方法,以矮败小麦为母本,周麦16、周麦18等为父本进行轮回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等诸多优点,属于中筋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南冬麦区(信阳、南阳除外)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品种轮选987的特征特性和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选9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培育的冬小麦高产稳产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8.
杨丽 《作物杂志》2003,19(4):11-11
“矮败小麦创制与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建立”研究,通过了由庄巧生、李振声、刘大钧、董玉琛4位院士和来自全国各主要麦区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成果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刘秉华等研究人员经过10多年反复探索与实践,利用矮败小麦建立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新性强、实用效果好、发展潜力大,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包括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方便实用的轮回选择技术和丰富多彩的改良群体3部分内容。1 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 (矮败小麦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在矮败小麦中,矮秆基因Rht10与雄性不育基因Ms2在4D染色体短臂上连锁十分紧密,交换率仅有0.18  相似文献   

9.
轮选 9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秉华研究员利用其独创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结合系谱法选育成的融高产、稳产、多抗和广适应性为一体的冬小麦新品种. 2003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4年获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和国家新品种后补助资助,被农业部列为 2004- 2005年度 35个小麦种植主导品种之一,由北京中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开发. 2003- 2005年在北部冬麦区示范推广表现抗寒性强、超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沈佳 《种子科技》2014,(1):14-14
矮败小麦是继杂交水稻之后,我国农业领域又一重大发明。近日,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研究员曹亚萍完成的“小麦特异矮败群体构建及新品种选育”农业攻关项目,利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工具,克服常规育种技术涉猎亲本少、手段局限性大、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等关键问题,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矮败小麦育种群体,并建立起小麦优良性状动态基因库,为进一步高效培育高水平小麦新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轮选518 轮选518是利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选育的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表现为矮秆抗倒,穗大粒多,中熟,落黄好,高抗条锈病,较抗白粉病,一般产量在7500kg/hm^2,适宜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山西和新疆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轮选987在豫北地区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选987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秉华研究员利用我国特有的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河南省引种试验.为了良法与良种相配套,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先针对其生育特性,从播种到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探讨在豫北地区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培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中麦816(组合为CA9722/轮选987)于2014年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3021。该品种较好地结合了双亲的优点,高产、稳产、节水,适应性广,有望成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曹北 《中国种业》2019,(3):94-95
科伟18是河北科伟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矮败轮选987群体为母本、京冬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倒、高产、稳产等特性,适宜在冀中北冬麦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品种来源:矮败小麦与农大139、北京837、BT881等20个亲本分别杂交,并回交,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轮回选择基础群体。经3轮选择后,从群体中选出优良可育株,再经系谱选育,1998年各种性状趋于稳定。随后参加品比试验、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其产量和抗性等表现突出,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轮选987。  相似文献   

16.
《作物育种信息》2005,(7):21-21
4月13日,中国农科院与新乡县政府签订了关于在新乡县建立“国家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的合作协议。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出席签字仪式,这标志着“矮败小麦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这一国家级育种项目落户河南。  相似文献   

17.
矮败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科所创制的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遗传资源。矮败小麦授以非矮秆父本的花粉,其后代总是有一半靠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一半靠自交结实的非矮秆可育株。矮败小麦可以作为育种工具用于单交、复交、回交、阶梯杂交和远缘杂交等多种育种途径,特别是便利地应用于轮回选择育种。2006年12月11日-1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来自全国科研院所科技人员200人参加了会议,科技部、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28位…  相似文献   

18.
主要概述了矮败小麦的创制及其遗传特点,并对其杂优利用和轮回选择实践进行了简述.矮败小麦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的优点,发挥了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便于识别的特点,成为小麦育种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利用矮败小麦兼具异交与自交的特性可聚合众多亲本的优良基因,是新品种的"加工厂",可以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视察168是采用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方法,以矮败小麦为母本,周麦18、周麦22等为父本进行轮回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等诸多优点,属于中筋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冬麦区(信阳、南阳除外)中高水肥地块作早中茬种植,于2021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其选育方法、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及促进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辐射与太谷核不育利用相结合创造小麦优异新种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太谷核不育利用等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克服了各种育种技术自成体系、单一利用、互不结合实际的缺点,加快了育种进程,缩短了育种。通过加强田间选择,选育出了稳产7500kg/hm^2,具有10500kg/hm^2丰产潜力的小麦新品种“潍麦7号”和高产、抗病、抗倒且符合当前专家提出的超级麦标准的小麦新品系“62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