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德昶 《土壤学报》1978,15(1):32-38
白浆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白浆化过程,是在土壤水分直接参与下进行的.白浆土的水分状况有它独具的特点.因此,研究白浆土水分的贮存、移动、平衡与消耗的变化规律,对了解白浆土的形成,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进行机械化耕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自1958年在完达山北部地区开始探讨白浆土水分变化规律,现将白浆土的水分观测资料整理分析如下,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白浆土分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别回顾我国东北白浆土和华北白浆土分类研究之后,着重阐明了两地白浆土在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应用平衡吸附法,研究外源玉米秸秆水溶性物质(WSS)对白浆土吸附Zn2+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温度(298 K和318 K)、WSS浓度和接触时间(1~1 440 min)。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条件影响下,白浆土对Zn2+的吸附热力学曲线主要包括起始的快速升高、中间的吸附平台和继续升高直至平衡3个阶段,经历电性吸附向配位吸附转变,最终促使二者共存。Langmuir方程能较好描述白浆土对Zn2+的吸附特征,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白浆土对Zn2+的最大缓冲容量,另外,白浆土对Zn2+的吸附是非自发、吸热且混乱度增加的过程。(2)玉米秸秆WSS的加入可有效抑制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固定,减少两者的亲和力,降低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强度,增大Zn2+在土壤溶液中的移动,有利于提高其植物有效性。(3)随玉米秸秆WSS浓度的增大,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强度逐渐降低,可采用线性方程较好描述。(4)白浆土对Zn2+的动力学吸附主要包括短期快速吸附和长期慢速吸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个处理的吸附率分别达79.51%和96.80%。玉米秸秆WSS的加入可有效提高短期快速吸附阶段白浆土对Zn2+的吸附率,但同时WSS的加入却减少了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固定。Elovich和双常数方程描述白浆土对Zn2+的吸附有较为明显的优势,WSS的添加扰乱了白浆土对Zn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4.
白浆土中抑制剂不同浓度组合对尿素态氮的转化作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NBPT、DMPP不同浓度的4种组合对尿素氮素在三江平原白浆土转化的影响,以寻求适合三江平原白浆土的抑制剂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抑制剂组合均能有效地减缓尿素水解,抑制NH4+-N向NO3--N的转化,使NH4+-N在白浆土中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含量,减少硝酸盐的产生;0.25%和0.5%浓度NBPT在白浆土中有效作用时间达到10 d以上,低于在黑土和棕壤中的14 d以上,0.5%浓度NBPT效果更好;在培养第80 d,抑制剂组合土壤中仍有54.58%~55.82%的氮以铵态氮形式存在,表观硝化率只有约50%,说明DMPP在白浆土中的有效作用时间可达80 d以上,高于在黑土和棕壤中70 d。4种抑制剂不同浓度组合中,以0.5%NBPT+0.5%DMPP作用效果最好,是适宜白浆土的最佳浓度组合。  相似文献   

5.
以腐殖质组成为评价依据,揭示等碳量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对白浆土培肥效果的差异。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以白浆土为研究对象,基于等碳量原则,分别在白浆土中添加黄腐酸(BFA)、腐熟羊粪(M)、玉米秸秆粉末(Pr)和固化秸秆颗粒(Ps),探索白浆土经4种有机物料培肥后水溶性物质(WSS)、可提取腐殖酸(HE)、富里酸(FA)、胡敏酸(HA)、胡敏素(Hu)碳含量(C_(WSS)、C_(HE)、C_(FA)、C_(HA)和C_(Hu))、腐殖化系数(C_(HA)/C_(FA))及HA碱溶液光密度(E_4/E_6)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进行,添加有机物料白浆土的C_(WSS)和C_(Hu)均有消耗,且推动C_(FA)向C_(HA)转化,使C_(HA)得以积累,HA分子缩合度被提高;(2)BFA的添加有助于缓解白浆土C_(WSS)的消耗,在提高HA分子缩合度上优势最大,然而,BFA对白浆土C_(HE)无显著影响,在促进C_(Hu)矿化分解方面作用最小;(3)M输入有助于微生物对白浆土C_(WSS)的利用,对C_(HA)及C_(HE)的形成促进效果最佳;(4)添加Pr对白浆土C_(FA)向C_(HA)转化的促进作用最小,同时对提高C_(HA)及HA分子缩合度的促进作用也最小;(5)Ps在促进白浆土C_(FA)向C_(HA)转化的效果最佳,但最终使白浆土C_(HE)降低9.1%。综上,4种有机物料均有培肥白浆土的作用,其中BFA更倾向于改善腐殖质品质,而M更有助于腐殖质数量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白浆土对氮素的吸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效指导白浆土氮肥的科学施用,本研究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温度、有机质含量、振荡时间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白浆土吸附NH4+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初始NH+4浓度(0~1 000 mg/L)的增加,白浆土对其吸附量也增加,当NH+4浓度≥600 mg/L时,吸附渐趋饱和,温度升高(293~313 K)有利于该吸附反应的进行,表观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的变化表明,NH+4在白浆土表面的吸附是自发、吸热且混乱度增加的过程。(2)剖面层次所引起的有机质含量递减亦会对白浆土吸附NH+4的数量有所抑制。(3)振荡时间影响白浆土吸附NH+4的动力学过程,该过程可分为起始的快速反应阶段及经过360 min后的慢速反应阶段,所选用的4个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拟合这一动态过程。应用过渡态理论所计算的活化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表明,NH+4在白浆土上的动力学吸附过程是耗能且体系有序度增高的过程。(4)共存Na+在其不同浓度范围内对白浆土吸附NH+4的影响机制各有不同,当Na+≥0.4 mol/L时,提升其浓度有利于NH+4在白浆土上的吸附。综上所述,在较高土壤养分含量条件下,后移施用氮肥则更有利于其利用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白浆土是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主要农田土壤之一,研究白浆土对腐殖酸的吸附作用,可为探究白浆土的固碳潜力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批量平衡法,分析不同有机碳含量的白浆土及其组分(包括去有机质土壤、粉粒、黏粒)对腐殖酸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吸附时间的延长,白浆土及其各组分对腐殖酸的吸附量逐渐增加;整个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划分为快速(0~30 min)和慢速(30~480 min)反应阶段,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效果优于Elovich、双常数和伪一级动力学方程。白浆土及其各组分对腐殖酸的吸附量随腐殖酸初始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通常优于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随白浆土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其对腐殖酸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6.9,24.1,15.6 mg/g。而白浆土不同组分相比,最大吸附量的顺序依次为黏粒>去有机质土壤>粉粒,黏粒对腐殖酸的吸附量分别是原土的2.15~3.88倍,去有机质土壤的1.61~2.21倍,粉粒土壤的7.90~8.65倍。有机碳含量低的白浆土对腐殖酸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黏粒含量高的白浆土对腐殖酸的吸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发生铝污染的白浆土中金属铝的解吸特性,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铝在白浆土中的解吸行为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20min后,白浆土中的铝解吸基本达到平衡;25℃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2.2g/kg,铝在白浆土中的解吸量仅为吸附量的1.5%;用Langmuir方程可很好地拟合白浆土中铝解吸等温曲线(r=0.985 9**),说明表面均匀单层解吸占主导;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表明铝的解吸是自发、吸热和熵增加的过程。土壤有机质由42.2g/kg降至27.8g/kg时,白浆土中铝的最大解吸量由25.87mg/kg升至66.11mg/kg,且导致解吸滞后现象的加剧。pH降至3时,铝的解吸量升至226.4mg/kg,是pH在5~7时的8倍以上。随着解吸液中NaCl和Na_2SO_4浓度的增加,铝的解吸量增加。总之,吸附到白浆土中的铝解吸能力较弱,但pH和有机质含量降低,无机盐含量升高,铝的解吸量大幅增加,污染风险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9.
两种土壤类型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4,(5):1183-1187
为了解决生产上氮肥施用过量、氮素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在白浆土、草甸黑土两种不同土壤条件下设5个氮肥梯度进行试验,并对肥料和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合理的施肥范围及其肥料利用率,并用SPAD指标进行田间氮素盈缺快速诊断,为水稻生产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氮素利用率高于草甸黑土,通过回归拟合得到白浆土、草甸黑土的最高产量分别为95344.0 kg hm-2、8913.8 kg hm-2,最佳施肥量138.2 kg hm-2、157.4 kg hm-2,分蘖盛期SPAD阈值分别为37.6~41.6、43.8~44.0,齐穗期SPAD阈值38.3~42.4、43.1~44.2,白浆土条件下水稻氮素吸收总量、氮吸收利用率、氮农学利用率、氮生理利用率要高于草甸黑土,而籽粒含氮量、氮偏生产率草甸黑土要高于白浆土。  相似文献   

10.
黄瑞采 《土壤》1960,3(3):1-4
江苏徐州专区沿东陇海路的新沂、东海、赣榆等县的丘陵低岗都有白浆土,而以东海县境的白浆土最为典型,淮阴专区沭阳、宿迁两县的部份岗地也有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11.
律兆松  徐琪 《土壤》1996,28(3):113-118
本文对中国的4个白浆土典型剖面的粘土矿物、氧化铁矿物的几个特征以及伊毛缟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浆土的粘土矿物种类相同,但含量及结晶程度各异。粘土矿物有水化云母、高岭石、蒙皂石、绿泥石及蛭石;(2)结晶氧化铁矿物主要是针铁矿,并普遍发生铝对铁的同晶替代作用;(3)用透射电镜法未发现白浆土中含有伊毛缟石,表明白浆土中不存在硅-铁-铝以无机复合体的形式移动。而是以铁铝的有机络合物形态淋溶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开垦年限白浆土磷素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开垦0,1,10,20,30年白浆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Langmuir方程研究白浆土磷素吸附特征,并分析Langmuir方程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外源磷浓度为0~50 mg/L时,随平衡液浓度增加,不同开垦年限白浆土磷素吸附量显著增加;不同开垦年限白浆土间磷素吸附量存在明显差异,开垦30年明显低于其他开垦年限,开垦10年显著高于其他开垦年限土壤.长期耕作施肥可显著降低白浆土磷素吸附亲和力常数(k)、最大缓冲容量(MBC)、标准需磷量(SPR).其中又以开垦30年土壤的k、MBC、SPR值最低.施肥对最大吸附量(Xm)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白浆土发生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三江平原三个典型白浆土剖面的理化性质、土壤微形态和矿物学性质的研究,探讨了白浆土的发生学特性。土体中Zr/Sr和Ti/Zr比率的变异系数表明,所研究的土壤剖面其成土母质岩性是连续的。典型白浆土具有一个松软的表土层、一个漂白层和一个相当厚的粘化淀积层。研究还表明,粘粒的悬浮迁移是白浆土的主要成土过程。表层和白浆层在成土过程中有Fe-Mn结核形成,且是原地形成的,其Fe、Mn明显源于原生矿物的风  相似文献   

14.
律兆松  徐琪 《土壤》1991,23(2):105-105
本文从白浆土的物理学、化学、矿物学、微形态学和新生体的角度,并辅以土柱淋溶模拟实验,对采自黑龙江省密山县、吉林省长白山、江苏省无锡县、四川省新都县的4个白浆土剖面的某些发生学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做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土壤通报》2017,(1):177-181
为了探究东北地区水田土壤下层土与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关系,采用微区试验方法,研究白浆土、黑土、草甸土三种类型水田土壤下层土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间水稻根系分布密度差异显著,其中黑土>草甸土>白浆土,且有下层土处理>无下层土处理;水稻总根长、根系直径、根尖数在不同类型土壤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土壤间表现规律不一致,但各类土壤均为有下层土处理高于无下层土处理;水稻根系总体积、表面积、干重、根冠比、垂直根长各项指标均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性;比较不同类型土壤水稻产量为:黑土>白浆土>草甸土,下层土对水稻产量贡献率分别为:黑土32.97%、白浆土6.32%、草甸土10.59%。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类型水田土壤心土层与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关系,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白浆土型水稻土、黑土型水稻土和草甸土型水稻土以及有、无心土层对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在水稻分蘖期和抽穗期差异显著,成熟期差异不显著,顺序依次为草甸土型黑土型白浆土型水稻土,成熟期有心土层均比无心土层处理叶绿素含量高;不同土壤水稻株高有心土层大于无心土层处理,但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壤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土壤间差异显著,黑土型水稻土为245.66 g/盆、草甸土型为239.13 g/盆、白浆土型为182.77 g/盆,有心土层高于无心土层处理;水稻垂直根长土壤间差异极显著,依次为黑土型草甸土型白浆土型水稻土,有心土层均高于无心土层处理;根干重有心土层显著高于无心土层处理;水稻产量土壤间差异显著,黑土型水稻土最高,为143.84 g/盆,之后依次为白浆土型136.56 g/盆,草甸土型131.56 g/盆,有心土层高于无心土层处理;心土层对产量贡献率,黑土型水稻土产量贡献率最高,为24.8%,草甸土型为9.6%,白浆土型为5.9%。  相似文献   

17.
薛开银 《土壤》1985,17(3):125-128
白浆土又名包浆土,主要分布于江苏徐州地区的赣榆、东海、新沂等县,淮阴地区的沭阳、宿迁等县也有零星分布,山东省芝罘、威海卫、莒县、临沂也有类似的土壤[1],而以东海县境内的白浆土最为典型,面积也最大[2]。  相似文献   

18.
氮肥调控对白浆土水稻产量效益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黑龙江省白浆土高中低肥力区设置水稻氮肥用量、施用次数及比例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白浆土水稻产量效益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与氮肥一次性基施相比,采用适宜的氮肥用量与施肥方式水稻平均增产8.9%,增收1356元hm-2,增加农学效率5.1 kg kg-1。从水稻产量、效益及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白浆土水稻高产高效的氮肥施用方式是:在满足磷钾肥的基础上,中低肥力区氮肥用量应控制在130~165 kg hm-2,高肥力区氮肥用量应不超过130 kg hm-2,氮肥施用方式为40%N基肥+40%N分蘖肥+20%N穗肥三次施用。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水稻主要种植区,白浆土是主要种稻土壤,在白浆土上开展秸秆还田试验研究,明确白浆土秸秆还田效果,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调控氮素为秸秆还田提出因地制宜的土壤、施肥等管理技术提供参考。该文以白浆土为供试土壤,比较研究不同肥力白浆土上连续秸秆还田及调控氮素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得出:高肥力土壤连续秸秆还田适合减氮,减氮10%连续3年水稻不减产,增产幅度为0.1%~6.94%,减氮20%以上产量降低,秸秆连续还田增加氮素水稻产量第1年与正常施肥比增产4.47%,第2年水稻产量比对照减产4.02%~31.86%,调氮降低幅度大;中、低肥力土壤秸秆还田水稻产量第1年比对照分别增加1.48%,4.52%,第2年调氮增产幅度会下降;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提高,在高肥力土壤上氮素过高使水稻前期分蘖量增多,水稻有效穗数降低,产量降低,减氮后可以避免土壤氮素过剩,水稻产量提高;中、低肥力土壤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水平,适当增加氮素可使水稻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草甸白浆土水稻科学施氮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在三江平原草甸白浆土上开展了氮肥用量研究的多点试验,根据施肥量—水稻产量对应关系提出草甸白浆土水稻优化施肥技术,并在大面积生产上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得出:草甸白浆土上水稻产量与施氮量呈2次曲线关系,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施氮量为101.50kg·hm~(-2),可得到最高理论产量为8 279.70 kg·hm~(-2);施氮量超过101.50 kg·hm~(-2)后产量则下降;施肥量为97.56 kg·hm~(-2),水稻理论产量7 909.43 kg·hm~(-2),水稻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水稻产量与氮素累积量呈2次函数关系,随施氮量增加,植株氮素含量增加,但氮素累积量降低,水稻产量降低与水稻生物产量降低有关。大面积示范证明,草甸白浆土氮素最佳推荐氮肥用量符合农业生产实际,施氮量为100 kg·hm~(-2)可以达到高产兼高效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