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工业废水[1,2]或饲料[3]等样品中的氰是快速而简便的方法,但用于污染土壤中氰的测定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2.
聂棠棠  王娟  姚槐应  葛超荣 《土壤》2023,55(3):578-586
为比较不同方法在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测定中的差异,我们应用几种常见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水稻土壤在一定时间内的CO2排放量及13C-CO2丰度,以期准确评估土壤呼吸及碳排放,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实验采用了气相色谱仪法(GC-TCD)、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气体进样法(Gasbench-IRMS)、甲酚红显色法(MicroResp)、碱液吸收法四种方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Gasbench-IRMS法和碱液吸收法两种方式检测土壤呼吸的13CO2含量。结果表明,(1)两种仪器法(GC、IRMS)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的数值结果相近(基础呼吸)或趋势一致(诱导呼吸),且重复性好(标准差分别为0.011、0.010 mg C /kg/h),准确度高;MicroResp法的测定结果与仪器测量值较为相近,但分辨率较低;碱液吸收法的测定结果较真实值偏高(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时)或偏低(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时)。(2)在测定CO2中的13C含量上,Gasbench-IRMS直接测定的结果误差小(δ13C值的标准偏差为0.137‰),接近实际值,可以准确地反应出土壤微生物呼吸时对底物的利用状况。综上,仪器法较化学分析法(MicroResp、碱液吸收)更能准确测定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  相似文献   

3.
土壤速效氮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鸣铮  于文涛  方樟法 《土壤》1976,8(Z1):316-323
土壤速效氮测定的实验室方法可分为培养法与提取法两大类。培养法或称为矿化率法,早在四十年代已有研究[1]。至五十年代,有很多人对好气培养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2,3,4,5]。  相似文献   

4.
陈际型 《土壤学报》1985,22(1):108-112
某些作物所摄取的钾,约有90%是通过扩散作用移向植物根表后而吸收的,因此测定土壤中K+的扩散系数,对了解K+向根运移的速率就具有实际意义。对扩散系数的测定国内常用的是同位素冰冻切片法和同位素针筒法,此二法需应用同位素,难于推广。国外早期提出的离子交换树脂膜法[4-6],曾用以测定了土壤中各种营养离子的扩散系数,近年又应用于田间钻孔土壤的测定[7,8],但均未介绍具体测定方法。我们根据斐克第二扩散定律,对K+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拟定了一个测定方法,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季国亮 《土壤学报》1980,17(2):165-171
在测定土壤中的硫酸盐的各种方法中,重量法较为费时,使用指示剂的滴定法因难于找到合适的指示剂,不易看出滴定终点。有人用铅离子选择性电极做指示电极,用过氯酸铅进行电位滴定,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2],但因为硫酸铅的溶解度较大,必须加入大量的有机溶剂,这时如果溶液中的钙或氯离子过多,可以引起测定误差或使曲线的转折点不明显。近年来随着热敏电阻的发展,有人[1,3]用热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硫酸盐。本文是将热滴定法应用于土壤中硫酸盐测定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6.
无结构土壤透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硕 《土壤学报》1958,6(2):123-136
土壤的透气性是指土壤让空气穿透本身的能力。透气性是土壤很重要的物理性质,因为它不仅决定了土壤与大气间空气交换的速度[1],而且和土壤的持水性有关[2],测定土壤的透气性还可以了解土壤其他一系列的物理性质如排水的能力[3]、地表迳流的速度[2]、耐蚀性、空气容量[3]及其结构性的程度等等。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方向与强度、种籽的发芽、根系的发育及其吸收能力、土壤中养分的状态[4]和影响农作物生活的其他重要土壤因素都有赖于土壤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7.
孙含元  刘志光 《土壤》1987,19(6):320-323
近十几年来,对土壤中Zn行为的研究日益增多,结果表明,Zn的生物有效性与土壤中Zn的形态密切相关。测定Zn的方法因其形态而异。通常,测定全Zn量、有效态Zn量和DTPA溶液提取Zn量可用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或普通极谱法[1,2]。当天然水和土壤溶液中可溶态Zn含量低至只有几十个ppb或更少时,则需要用灵敏度更高的阳极溶出伏安法(ASV)或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进行测定[3,4]。  相似文献   

8.
丘星初  朱盈权 《土壤学报》1982,19(4):396-402
偶氮氯膦Ⅰ(简称CPA Ⅰ)作为光度显色剂最初应用于测定铀和镤[4,5],后又用于测定镉、铜、锆、钍、镧和钇[3],近年则被应用于测定镁[1,2].但应用于测定钙,尚未见国内外报道.本文研究了Ca-CPA Ⅰ络合物的形成条件、组成和稳定常数,应用于土壤水溶性钙镁的连续测定,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徐莉英  邢光熹 《土壤》1990,22(3):160-163
比较研究表明,在无干扰因素存在的条件下,铜离子选择电极可用于测定土壤或多成分水体系中的Cu2+离子活度。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铁饱和滤纸用于森林土壤有效磷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昆  Partap Khanna 《土壤学报》1998,35(3):419-422
磷的测定研究,取得了很多新进展,日前采用的都是一些经典的测磷方法,这些方法因用化学试剂提取土壤中的有效磷而受到了诸如pH等土壤性质的影响,而使测定值偏高或偏低[1]。Val。DerZee等1987年提出一种滤纸测磷方法[2],近似根系在土壤中对有效磷的吸收,但为室内实验研究。作者把滤纸作为一种吸附介体直接用于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省去了土样采集和处理等步骤,简单易行,能较真实地反映土壤中游离的供植物根系吸收的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区土壤中若干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昭华  黄衍初 《土壤学报》1984,21(3):314-319
土壤中的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1],但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能力各不相同。为了寻求土壤中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判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元素间的相关分析法是良好的方法之一。例如,Ure等[6]测定了苏格兰不同母质的土壤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讨论了各元素间的相互关系。Pilotte等[5]用相关性分析法对河口地区沉积物中元素含量进行判断,浅见辉男等[4]用元素相关性描述了沉积物中元素分布,梁伟[5]用元素相关性对土壤背景值进行判断等。本文根据天津地区土壤表土中16个元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探讨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对元素间的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铜电极电位滴定法测定土壤交换性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  孔晓玲  季国亮 《土壤》1990,22(1):43-47
以Cu2+电极为指示电极,用间接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铝,其相对误差小于2.0%。为加速反应,并使络合反应进行完全,应加入过量EDTA,并将溶液加热至沸。实验结果还表明,土壤中Ca2+,Mg2+,Mn2+,Fe3+对测定不发生干扰。当土壤中交换性铝的含量为0.03-8mc/100g时,本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低于5.0%,与经典的中和法相比,本法操作简便,终点易于判断,精密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丘星初 《土壤》1985,17(1):39-40
测定酸性土壤pH值的常用比色法[1]误差较大,为0.2—0.5左右。  相似文献   

14.
137Cs法测算梁峁坡农耕地土壤侵蚀量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137Cs法测算农耕地土壤侵蚀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梁峁坡农耕地和梯田5个土壤剖面的137Cs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137Cs总量很好地表征了农耕地的侵蚀程度。根据卡钱诺斯基和奎因(Kachanoski and Quine)1987年分别提出的曲线和本文提出的公式求得的侵蚀模数值和实测资料分析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英国巴廷敦(Bartington)MS2型双频率感应磁化率仪测定分析了海河低平原盐渍区4个剖面土壤磁学性质。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具有明显的磁化率空间分布差异,盐渍涝洼地段磁化率低(<34×10-8m3/kg),已脱盐地段磁化率高(>50×10-8m3/kg);同一剖面表土层较底土层土壤磁化率高。位于剖面中下部的河湖沉积胶泥层磁化率高,且频率依赖性系数甚高,指示粘层存在粒径<0.01μm左右的超顺磁铁磁态矿物。土壤磁化率测量适用于冲积性平原土壤磁学性质空间分布趋势的检测,亦作为土壤与生态环境演变指示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际型 《土壤》1977,9(6):296-301
自七十年代以来,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工农业生产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1],在土壤研究中已用钾电极测定土壤溶液中的钾[2];我们也曾用钾玻璃电极测定窑灰钾肥的含钾量和用1NHNO3提取土壤的酸溶性钾,结果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主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初步总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量元素是指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是与常量元素(或称大量元素)相对而言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范围为n×10-4-n×10-3%,除了锰以外,一般不超过n×10-1%.有的微量元素是动物和植物生长和生活所必需,土壤中微量元素供给过量或过少的地区会引起植物和动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孙国庆  曹亚澄  梁材 《土壤》1985,17(2):101-106
精确地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微量15N,是15N示踪研究法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近年来,在生物学和农业科学中应用稳定同位素15N取得了很大进展,获得了许多有关动、植物体的氮素营养功能和氮素在土壤中平衡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了氮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土壤有效锰(DTPA-Mn)的应用评价与临界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量元素的普查和含量分布的研究已在我国不少省、区开展,土壤有效态锰的测定是其主要内容。各地测定有效态锰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用DTPA浸提测定土壤有效锰,还可同时测定土壤有效锌、铜、铁,方法简便,费省效宏,不少分析人员乐于采用,并对它的可行性进行了一些研究[2,5,6]。但由于这方面资料尚嫌不足,特别是缺乏生物反应方面的论证,因而对其能否准确反映土壤供锰状况,认识尚不一致。同时,方法创始人Lindsay等提出的以lppm作为DTPA-Mn临界[9]在我国应用明显偏低,因而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探讨,寻求适合我国生产实际的临界值。本文根据我们在黄土地区进行的田间、盆栽试验结果和土壤测定资料,对DTPA法测锰作进一步的评价,并提出土壤DTPA-Mn的临界值,供土壤微量元素普查和锰肥研究、推广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0.
谢广源 《土壤》1987,19(3):153-155
在土壤学的研究中pH是土壤中影响范围极为广泛的一个化学指标。它与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中各种养分的有效性的关系很大,有助于预测土壤的化学性质和微生物学性质,是土壤常规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土壤pH的测定在电测法中一般有两种方法[1],即土壤pH的室内侧定和土城pH的野外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