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荣国华    周景云    吴鸿宇    魏孝荣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204-208
土壤全氮是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指标,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其含量,对于了解土壤供氮能力和肥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黄土高原选取9个地点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64个土壤样品,比较了流动分析仪和凯氏定氮仪法对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结果,以确定流动分析仪快速测定土壤全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结果无显著差异,测定结果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001);而且流动分析仪对全氮含量的测定不受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质地的影响。因此,连续流动分析仪可用于不同管理措施下和不同类型土壤全氮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半自动定氮仪测定肥料中总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肥料中氮形态的定性鉴定,选择适合的前处理方式,将其它形态的氮转化为铵态氮,用半自动定氮仪蒸馏测定总氮含量。通过与国家标准方法比对,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节省试剂、适合批量测定等特点,是肥料中氮含量测定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需要量研究是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核心, 而准确测定进入瘤胃并被微生物利用的内源氮是测定饲料蛋白质真消化率和反刍动物蛋白质需要量的关键步骤。为此, 文章综述了近30年内关于反刍动物内源氮来源、内源氮代谢的研究方法、进入瘤胃的内源尿素氮、内源总氮以及各部分氮对合成微生物氮的贡献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需要量研究是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核心, 而准确测定进入瘤胃并被微生物利用的内源氮是测定饲料蛋白质真消化率和反刍动物蛋白质需要量的关键步骤.为此, 文章综述了近30年内关于反刍动物内源氮来源、内源氮代谢的研究方法、进入瘤胃的内源尿素氮、内源总氮以及各部分氮对合成微生物氮的贡献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叶绿素仪在氮肥推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叶绿素仪(Chlorophyll.meter)是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在推荐施氮中开始使用的一种新型便携式仪器。这种仪器以叶绿素对红光和近红外光的不同吸收特性为原理来测定植物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通过叶绿素与叶片全氮的关系来反映作物的氮营养状况,进而确定作物是否缺氮。这种新型仪器的使用为简便、快速、准确地进行氮肥推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此,通过研究不同作物,不同种植条件下叶绿素仪测定值与作物叶片全氮、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叶绿素仪测定值的临界水平,以及不同作物的测定部位、样品采集数量及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使这种技术尽快地应用于田间生产,有助于推动我国推荐施氮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传统原位培养法测定的氮素矿化量与无氮区水稻吸氮相关性不高。为此对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改进,以期为准确测定土壤供氮提供方法。传统培养方法是在插秧前取土,按水土比约1:1装入自封袋中于田间原位连续培养,每隔约30 d取样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改进培养方法则采取阶段培养的方法,在插秧前取土,同上法装入自封袋,再将自封袋放入装满水的离心管中于田间培养,在下次取土样(约30 d后)的同时取出上次培养的土袋,并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2013—201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传统培养方法测定的矿化氮先增加后降低,与最高值相比,矿化氮下降了6.7%~28.6%;而改进的阶段原位培养法测定矿化氮未出现下降情况,因此传统方法测定的矿化氮较改进方法降低了30.0%~67.7%(p0.05)。培养时间对矿化氮量影响显著,土样在田间连续培养约40 d就有抑制氮素矿化的风险,因此,每次培养时间不宜过长。改进培养方法测定的矿化氮量与田间无氮区水稻吸氮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为0.621(p0.01)。在测定稻田土壤矿化氮时,应采用阶段培养法,每次培养时间不宜超过40 d。该方法测定矿化氮量可以作为评价土壤供氮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有机质、全氮和可矿化氮在反映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意义   总被引:66,自引:4,他引:66  
用 2 5个表层土壤样品和 6个土壤 3 6个不同层次的土壤样品研究了可矿化氮与有机质、全氮的关系。可矿化氮由通气培养法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不论表层土壤或不同层次剖面土壤中的可矿化氮都与有机质、全氮高度正相关。但是由于可矿化氮与有机质、全氮有自相关存在 ,他们之间的相关有一定的不真实性。而且 ,土壤的可矿化氮并不与全氮或有机质成正比 ,可矿化氮与有机质或全氮的比值因土壤而不同 ,差别很大。特别重要的是 ,可矿化氮对有机质或全氮的比率几乎在一条直线上 ,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可矿化氮与有机质或全氮的关系。这些结果显示 ,矿化氮的数量取决于有机质和全氮中的可矿化部分 ,而不是其总量。土壤剖面中累积的硝态氮数量低时 ,作物的吸氮量与可矿化氮的关系远较与有机质或全氮的关系密切 ,更证明了测定可矿化氮有其特定意义 ,有机质、全氮的测定并不能代替可矿化氮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土壤全氮含量反映土壤中氮循环的状况,是评价土壤肥力与土壤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选择黑土和潮土,分别利用元素分析仪(杜马斯催化燃烧法)和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凯氏消煮蒸馏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以揭示两种仪器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每个样品每种方法重复测定5次。结果表明:元素分析仪和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的黑土全氮含量(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1.37±0.01)g/kg和(1.36±0.01)g/kg,潮土全氮含量分别为(0.75±0.02)g/kg和(0.78±0.03)g/kg,t检测表明,两种仪器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种仪器土壤全氮测定结果精确度均较高,稳定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本研究结果可为采用仪器方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及评价土壤氮库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叶绿素仪诊断冬小麦氮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1,他引:45  
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田间快速测定,并对作物进行氮肥推荐。结果表明,冬小麦应用叶绿素仪监测氮营养状况的测定部位为最上部完全展开叶的中部,该部位叶绿素仪测定值与作物全氮、施氮量及作物产量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作物品种对叶绿素测定结果影响很大,需要通过相对叶绿素仪读数的方法对其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速效氮磷钾测定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就过去大约二十年来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方法的进展做一综述。主要进展表现在硝态氮测定中水杨酸法、试纸法、氮测定中梅森瓶法、磷测定中孔雀绿法的应用及依据不同原理的流动分析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的测定效率,避免样品消煮过程中的强酸与毒害气体物质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杜马斯法原理,利用碳氮分析仪,测定2种缓控释氮肥在25℃静水释放试验中,第1、3、7、14和28天肥料浸出液的氮浓度,计算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并与传统常规的凯氏蒸馏滴定法测定结果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肥料浸出液中N浓度测定结果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91(n=30,P0.01)。依据2种方法测定结果计算的氮素养分释放期彼此相差小于20%,符合国家标准《GB/T 23348-2009缓释肥料》及化工行业标准《HG/T 4215-2011控释肥料》的允许差范围。相比较传统的凯氏蒸馏滴定法,杜马斯-碳氮分析仪法测定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过程简便快捷,样品无需消煮,不涉及强酸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该结果为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新的测定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扩散法测定铵态氮、硝态氮的15N稳定同位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腾  曹亚澄  张珮仪  张金波 《土壤》2016,48(4):634-640
微扩散法是测定氮转化过程中铵态氮、硝态氮的~(15)N稳定同位素的重要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Conway提出微扩散法的基本原理后,随着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扩散法与质谱仪测定技术相结合,被广泛应用在环境、生态和农业领域中土壤、水体等样品的测定。虽然微扩散法与传统蒸馏法相比优点明显,但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仍受氮回收量、同位素分馏、外源性和内源性的杂质氮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如何优化扩散体系,提高测定的准确度是当前微扩散法应用的关注重点。本文综述了影响微扩散法的多种因素,并总结了优化微扩散体系的方法,以期推动微扩散法在我国氮素转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发挥流动分析仪的检测优势,准确高效地同时测定植物全氮、全磷含量,对现有方法提出改进,并将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植物全氮、全磷含量改进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t检验改进方法与传统的扩散法所测全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进方法与传统的钼锑抗比色法所测全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进方法与扩散法测定全氮含量回归方程为:Y(扩散法-N)=0.978X(流动分析仪-N)+0.502(r2=0.9755,P<0.01),两种方法所测全氮呈极显著性相关。改进方法与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磷含量回归方程Y(钼锑抗比色法-P)=0.985X(流动分析仪-P)+0.035(r2=0.9835,P<0.01),两种方法所测全磷呈极显著性相关。流动分析仪测定植物全氮、全磷含量的改进方法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8.23%~100.68%、98.67%~99.11%之间,3个样品重复测定4次全氮、全磷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全氮、全磷含量的改进方法操作简捷,精密度与准确性高,试剂用量少,检测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植物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植株全氮含量的经典方法,但费时费力。选择24个小麦秸秆样品,用浓H2SO4-H2O2消煮,分别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与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消煮液中氮含量,比较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探讨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植株样品全氮含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仪器测定的小麦秸秆中全氮含量无明显差异,彼此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回归直线方程为Y(连续流动分析仪-N)=0.892X(凯氏蒸馏滴定-N)+0.753,相关系数r=0.942 1(n=24,P0.01)。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的回收率在96.6%~102.3%之间,对5个样品消煮液中氮浓度分别重复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下。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速度快,消耗试剂少,可用于大批量H2SO4-H2O2消煮的植株样品中全氮含量分析。研究结果为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植株全氮含量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氮肥施用和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减氮条件下硅钙钾镁肥对水果黄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两种水果黄瓜("碧禧"和"夏之光")为试验材料,在大棚中设置正常施氮和减施30%氮量2个氮水平下的8个处理,重复3次.采收后测定水果黄瓜果实的小区产量、计算氮肥利用率,测定土壤碱解氮和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6.
叶绿素仪在夏玉米氮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叶绿素仪(SPAD-502)的出现使通过无损伤的田间速测对作物进行氮营养诊断成为可能。采用简单的试验和研究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叶绿素仪应用于夏玉米氮营养诊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叶绿素仪监测夏玉米氮营养状况的最佳测定部位为最上部完全展开叶的中部,该部位叶绿素仪测定值与作物全氮、施氮量及产量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由于作物品种对叶绿素测定影响很大,需要通过相对叶绿素仪读数的方法对其进行校正,校正后叶绿素仪对夏玉米追肥推荐中营养状况的预测精度为66.7%。  相似文献   

17.
应用美国力可公司生产的煤炭碳、氢、氮分析仪测定化肥中总氮的含量 ,通过炉温、样品量、放大器增益的选择 ,积分时间等的对比 ,确定了以CHN— 1 0 0 0分析仪测定化肥总氮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测定速度快、精密度高、准确度好 .氮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0 5%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测定作物产量、收获指数、氮效率和氮响应度等指标,研究了陕西关中农业生产中常用的10个夏玉米杂交种的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施氮与否,10个夏玉米品种的子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其收获指数、氮效率和氮响应度,也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根据氮效率和氮响应度可将10个不同基因型分为四种类型:H-H型包括户单4号、陕资1号、掖单19;L-L型包括中单2号、豫玉22;H-L型包括陕单16、陕单902和户单2000;L-H型包括陕单9号和农大108。综合考虑氮效率类型和响应度,选择有代表性的基因型(户单4号、豫玉22和户单2000)测定氮累积量,计算氮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结果表明,氮累积量不能反映氮效率类型,氮利用效率对氮效率的贡献与施氮水平有关;不论施氮与否,氮收获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氮效率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两种测定土壤微生物量氮方法的比较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氯仿熏蒸-0.5mol/L的K2SO4直接浸提,280nm紫外比色法和熏蒸-淹水培养法测定了20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差异较大的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20种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280nm紫外比色法操作步骤简单、产生误差的环节少、测定所需时间短、且测定数据比熏蒸-淹水培养法有更好的重现性。初步认为,280nm紫外比色法来反映土壤微生物量的大小。结果还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都与土壤的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速效氮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上,与全氮、有机碳和速效氮的相关性有所不同。用280nm紫外比色法测定两种土壤的新鲜和风干样的微生物生物量的结果说明,可用风干土经预培养后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风干土样的预培养时间初步确定为10天。  相似文献   

20.
土壤碱解氮测定中固定态铵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江苏省镇江市的下蜀黄土母质发育的土样进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碱解氮的测定比较,土壤固定太铵的测定,以及玉米幼苗盆栽试验,得到如下结果;碱解氮不仅包括水溶性氮,交换性氮和易水解性有机氮,还庆包括部分固定态铵,作物生长过程中氮素营养包括碱解中来自固定态铵的部分,尤其在土壤碱解氮被大量耗蝎后这部分太铵的释放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