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顺北5-7井奥陶系地层采用水基钻井液钻进时坍塌掉块严重且井下复杂情况频发的问题,开展了油基钻井液在超深层奥陶系地层的探索性应用研究.分析了奥陶系地层井壁失稳的原因,对比评价了不同配比的主乳化剂、辅乳化剂、润湿剂等自主产品以及柴油对钻井液乳化稳定性能的影响,形成了油基钻井液性能现场调控方法;采用"密度控制"与"段塞堵漏+随钻堵漏"相结合的堵漏工艺,在小井眼储层段堵漏材料类型与粒径选择受限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油基钻井液损耗.该井油基钻井液施工井段扭矩平稳,无掉块,平均井径扩大率仅为12.22%;裂缝性储层段钻进过程中油基钻井液漏失量控制在0.44m3/h以下;酸压后自喷求产小时产油19.8m3,折合日产气136535m3,表现出良好的井筒强化效果和储层保护效果,为探索油基钻井液在超深层奥陶系地层的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顺9井区志留系储层埋藏较深,钻井过程中井壁垮塌、漏失现象严重,井下情况复杂。对顺9井区现场使用的油基钻井液体系进行了常规性能、抑制性及保护储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现场用油基钻井液抗温性能、抗污染性能及油气层保护性能都较差,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对现用油基钻井液流变性能的调节、稳定性能的控制及储层保护性能的调整,优化出了一种柴油基钻井液体系。室内试验评价表明,优化后的柴油基钻井液体系流变性能良好,具有抑制性强、抗温、抗污染及储层保护性能好等特点。现场试验也表明该钻井液体系确实解决了储层坍塌掉块问题,能够满足钻井工程、井壁稳定和保护油气层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伊拉克Missan油田群储层段钻井作业中存在着卡钻、漏失、气侵、溢流、井壁失稳、井径扩大等复杂事故,为了减少作业事故的发生,提高储层保护的效果,室内通过外加剂的优选,建立了一套无黏土相盐水储层钻井液体系。该体系以改性生物聚合物为流型调节剂,可降解的抗温淀粉作为降滤失剂,并采用NaCl盐水基液和CaCO3复合加重的方式进行体系的密度调节。钻井液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抗温可达140℃,滚动回收率达到了95.46%,同时体系还具有较好的抗侵污能力和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深井、超深井钻井施工过程中,要求所使用钻井液的密度、抗高温等性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满足钻井和录井工程的需要。着重研究了一种抗高温高密度的水基钻井液配方。该配方的建立采用单因素法确定降黏剂、降失水剂、高温防塌抑制剂、高温稳定剂等几种主要处理剂的加量,再比较老化前后钻井液的性能变化进行钻井液的优组优配,形成了一套老化前后流变性能及失水造壁性能较好的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储层保护评价研究表明,该钻井液反排时突破压力低至0.58MPa,污染后的气相渗透率低至0.000084mD,渗透率恢复值高达86.8%,可以很好地保护储层。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固相侵入对储层,尤其是高渗透储层,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的应用大大减弱了固相侵入对储层造成的损害,但是它也有其特殊的损害机理.以一种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体系为例,利用高温高压动态损害评价仪、扫描电镜、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等,系统评价了无固相体系的主要损害机理及其储层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钻井液体系对储层损害程度较大,特别是对于高渗透储层;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的主要储层损害机理为有机固相侵入和聚合物的吸附滞留损害;在钻井液损害后使用破胶液对岩心进行解堵,渗透率恢复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最好把无固相钻井液体系与破胶液作为一体化的钻完井液体系应用于现场,才能获得优良的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KL 9-1油田明化镇组发育大套泥岩,黏土矿物以高混层比的伊蒙混层为主,造浆性强,常规聚合物-氯化钾钻井液因抑制性不足而出现起下钻遇阻、井径缩径等现象。为提高钻井液抑制性,通过流变性试验、离心法膨胀试验、滚动回收率试验及高温高压膨胀试验优选出聚胺抑制剂SAC和大分子包被剂PAM,进而优化出一套聚合物-聚胺钻井液体系,其配方为:3%海水土浆+0.1%Na_2CO_3+0.3%PAM+0.5%降失水剂PANS+0.5%CMS+2%SMP-1+0.5%聚胺抑制剂SAC+0.5%石墨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钻井液泥岩滚动回收率高达93.3%,高温高压膨胀率仅为5.72%,抑制性能良好;高温高压滤失量为11.7mL,失水造壁性较好;流变性良好;污染后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0%,储层保护效果较好;其抑制性较前期使用的常规聚合物-氯化钾钻井液有显著提高,可以满足大套活性泥岩钻井作业需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汉、河南等油田地层含盐量高,地层压力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低等的特点,室内研究出饱和盐水泡沫钻井液体系。评价其各项性能,结果为:钻井液密度为1.08g/cm3,表观粘度为39.5mPa.s,动切力为19.5Pa,滤失量为3.9ml,润滑系数为0.14,钻屑滚动回收率为89.7%,岩心渗透率恢复值为90.0%以上。该钻井液现场用应用时性能稳定,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液性能极易发生破坏,因此深井钻井液的热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钻井液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抗盐、抗钙、抗高温的深井水基钻井液体系(密度为2.4g/cm3),对该钻井液体系进行了常规性能评价以及高温性能评价;探讨了钻井液体系的油气层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该水基钻井液体系抗温达到220℃;钻井液静置96h 后,上、下密度差为0.033g/cm3,具有较好的沉降稳定性和抗盐性;在模拟动态条件下评价钻井液对油气层的保护效果,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到90%以上,说明其保护油气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南海西部东方区域中深层高温高压气田开发钻井过程中下部地层使用水基钻井液钻井过程中容易出现井壁失稳、摩阻扭矩大的技术难题,严重影响作业时效。通过室内试验,从抑制性能、润滑性能、储层保护性能3个方面来评价MEGADRIL油基钻井液,并与现场水基钻井液进行性能对比,表明MEGADRIL油基钻井液更适用于下部地层的钻探。MEGADRIL油基钻井液在东方气田F7H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并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性地强化了井壁稳定措施、降低摩阻扭矩措施和保护储层措施。现场应用表明,MEGADRIL油基钻井液高温稳定性、流变性、滤失性良好、抑制性强,随钻测量井径数据表明油基钻井液应用井段井壁稳定且井径扩大率低;润滑性良好,应用井段无卡钻事故;储层保护效果良好,F7H井实际投产产量达60×104 m3/d,达到配产要求的3倍,综合表皮系数为0。  相似文献   

10.
对哈萨克斯坦萨吉兹区块气田的潜在损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地层为强水敏性损害,具有较强的水敏损害,存在中等偏弱速敏性、弱应力敏感性、中等的酸敏感性、中等偏弱的碱敏感性。再对该地区储层孔、渗特征进行分析,初步确定适合该区域储层特性的钻井液体系,在该基础上优选填充粒子和防水锁剂加入到钻井液中,以改善钻井液的封堵能力,降低水锁效应。该体系性能稳定,对储层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达到80%以上,能够有效保护储层,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