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保水剂对袋式复合沙培辣椒光合特性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剂量保水剂对辣椒光合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瑞霸五号为试材,以保水剂施用量为变量,通过穴施保水剂,测定盛果期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不同剂量保水剂对袋式复合沙培辣椒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 在栽培基质中加入保水剂后,有助于提高辣椒叶片的光合特性,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均为“双峰”曲线,并在14:00时出现“午休”现象,除胞间CO2浓度以外,各项指标随着保水剂剂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B5处理(3 g/穴)的光合特性表现最好,光合速率为12.91 μmol/(m2·s),气孔导度为0.22 μmol/(m2·s),胞间CO2为163.82 μmol/mol,蒸腾速率为5.37 mmol/(m2·s),水分利用效率为3.28 μmol/(m2·s)。【结论】 在栽培基质中施加3 g/穴保水剂对辣椒的各项光合指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黄瓜根系土壤水分分布及生长的影响,构建合理的日光温室滴灌技术体系。【方法】 以黄瓜品种黄乳4号为材料,在滴灌条件下设置1d(D1)、3d(D2)、5d(D3)3个灌水频率和W1(150 m3/667 m2)、W2(200 m3/667 m2)、W3(250 m3/667 m2)3个灌水量的田间试验,在生育期内测定黄瓜各项生长指标。【结果】 全生育期中,黄瓜耗水呈现初瓜期少,盛瓜期大,末瓜期少的规律;黄瓜株高、叶面积、果实干物质和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大,均呈现增加趋势,随着灌水频率的增大,均呈现下降趋势,黄瓜产量在D3W3处理下达到最大,为11 380.1 kg/667 m2;灌溉水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随灌水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在D3W1处达最高,为67.21 kg/m3。黄瓜品质除可溶性固形物、果长、果径外,其他均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中水灌溉时达最大。【结论】 D3W2(5d,200 m3/667 m2) 处理得分最高,表现为高产优质,且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为最佳滴灌频率和灌水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设施韭菜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韭菜作为材料,通过U1(CK,0)、U29.2 kg/(667m2·y)、U318.4 kg/(667m2·y)、U427.6 kg/(667m2·y)、U536.8 kg/(667m2·y)、U646.0 kg/(667m2·y)、U755.2 kg/(667m2·y)、U864.4 kg/(667m2·y)8个处理,测定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光下稳态荧光、电子传递速率、光适应下PSII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CO2同化的量子效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光化学淬灭系数)。【结果】韭菜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均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光合参数的最施氮素用量为13.40~33.73 kg/(667m2·y),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最施氮素用量在27.72~40.76 kg/(667m2·y)。【结论】综合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宁夏地区设施韭菜氮素用量为27.72~33.73 kg/(667m2·y)(即尿素施用量为60.25~73.33 kg/(667m2·y)。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灌水量对新疆南疆矮砧密苹果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 以5 a生皇家嘎啦(Royal Gala)为试验树种,常规灌溉果园为对照处理(CK),灌水定额为5.14 mm,共设置5个灌水定额,即W1(13.5 mm)、W2(18 mm)、W3(22.5 mm)、W4(27 mm)及W5(31.5 mm),分析苹果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的响应机制。【结果】 不同灌水量下的苹果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并在10:00达到峰值,而胞间CO2浓度变化规律则相反,呈倒“V”型,在10:00时处于最小值。光合指标日均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以W4处理最高,W3处理次之;与CK相比,W3处理和W4处理,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06%和3.37%;苹果产量则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W4处理产量最高,但与W3处理差异不显著,分别较CK增加了17.01%和14.94%,且灌溉水利用效率较CK分别提高7.23%和26.33%。【结论】 新疆南疆矮砧密植5 a生皇家嘎啦苹果灌溉定额为472.5 mm,灌水次数21次时,苹果产量较高,较常规灌溉果园节约灌水9.06%的灌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戈壁地克瑞森无核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运用开放式气体交换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克瑞森无核葡萄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细胞间CO_2浓度(InTCO_2)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规律;通过果实品质测定实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葡萄在不同灌水条件下Pn年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曲线,在年灌水量为6 750 m~3/hm~2时年平均Pn为13.19μmol/(m~2·s),而年灌水量为4 500 m~3/hm~2时年平均Pn为11.66μmol/(m~2·s),提高了11.6%;E也是灌水多高于灌水少,年平均分别为4.18和2.91mmol/(m~2·s),提高了30.5%;WUE则不同,灌水多低于灌水少,分别为3.13和3.97 mmolCO_2/molH_2O,降低了26.9%。在试验条件下,灌水量越多葡萄产量明显提高,但果实品质随着降低。【结论】在灌水多时葡萄Pn升高,但蒸腾速率也明显增大;在灌水少时,虽然光合速率有所减小,但蒸腾速率大幅度减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表明高的土壤水分显著增大了葡萄蒸腾强度,适度干旱则有利于提高葡萄水分利用效率。另外,在适宜的灌水条件下,既稳定了葡萄产量又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非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枸杞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为干旱区枸杞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宁杞1号枸杞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灌水量灌溉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以习惯灌水量为对照,其他处理灌水量为对照的2/3、1/2、1/4, 分别记为 L1、L2、L3、L4,重复3次。分析灌水量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增加灌水量,枸杞各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增加,各处理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均以对照最大;灌水量对枸杞果形指数和枸杞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枸杞受水分胁迫的程度加剧,果实横径、枸杞总黄酮含量和枸杞多糖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蒸腾蒸发量逐渐降低,产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相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各处理均表现为减产,降幅依次为11.31%(L2)、43.07%(L3)、45.69%(L4)。【结论】在生产中,453.30 m3/667 m2的灌水量为枸杞适宜的灌水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最适宜的滴灌定额,为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压砂瓜增产增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灌溉定额设置5个标准:高水40 m3/667 m2(A1)、中水30 m3/667 m2(A2)、中水20 m3/667 m2(A3)、低水10 m3/667 m2(A4)和不灌水(CK),共计15个处理,设置灌溉次数为5次,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压砂瓜主蔓长、纵横径和产量随之增大,表现为A1>A2>A3>A4>CK;在品质指标上,压砂瓜的水分含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A1处理最高,A2略微次之,CK最低;心糖、边糖和可溶性总糖在一定的灌溉定额下(10~30 m3/667 m2)随灌溉定额的增...  相似文献   

8.
成龄枣树光合特性与光响应曲线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研究红枣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及适用于滴灌模式下红枣的光响应曲线模型,为红枣滴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进行地表滴灌的6年生红枣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 6年生红枣在20、30 m3667 m2灌溉水量区间内,最大净光合速率呈递减趋势。拟合模型针对新疆南疆成龄枣树叶片适用性排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通过对比分析4种不同模拟机制的模型。【结论】 在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于南疆成龄枣树叶片的适用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超晚冬播条件下,不同冬、春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20~30日,播种期为10月31日,延迟播期31~41 d,在超晚播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比较冬、春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春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因不同品种而异,新冬41号和新春6号均高于其它品种,依次为60.2和58.1、33.1 μmol/(m2·s)和32.5 μmol/(m2·s)、10.22 mmol/(m2·s)和10.41 mmol/(m2·s)、0.33 mol/(m2·s)和0.36 mol/(m2·s)。春小麦品种最大灌浆速率的峰值出现在花后18~20 d,而冬小麦出现在15~17 d。新冬41号和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 812.3~7 935.6 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431.7×104~475.2×104穗/hm2,穗粒数31.6~36.3,千粒重51.7~52.8 g。【结论】新冬41号和新春6号较适合北疆超晚冬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和NaHCO3溶液对2种制干辣椒品种红椒王和川椒19号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红椒王和川椒19号为试材,以NaCl和NaHCO3溶液浓度为变量,采用盆栽定量浇灌,测定现蕾时辣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利用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2种制干辣椒品种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结果】在栽培基质中分别浇灌50、100、150和200 mmol/L NaCl和NaHCO3溶液后,辣椒叶片受到了NaCl和NaHCO3胁迫而出现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降低的变化现象。在200 mmol/L NaCl处理下红椒王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低为13.79μmol/(m2?s),川椒19号在200 mmol/L NaHCO3处理下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低为16.85μmol/(m2?s)。【结论】NaCl和NaHCO3胁迫对...  相似文献   

11.
调亏灌溉对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技术对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酿酒葡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葡萄(Vitis vinifera L.) 欧亚种酿酒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Cabernet Franc)和黑比诺(Pinot Noir)为试材,以不同的灌水量进行调亏灌溉,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RDI条件下,酿酒葡萄的副梢发生率、枝条生长量显著降低;随着调亏程度的加大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调亏灌溉对葡萄果粒大小和产量无明显影响,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还原糖含量增加,总酸含量降低,糖酸比升高;另外,轻度的调亏灌溉有利于葡萄皮中酚类物质含量的提高。【结论】调亏灌溉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既有效抑制酿酒葡萄的营养生长,又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未嫁接的赤霞珠为对照,用CI-340 Handheld photosynthesis system光合测定仪,测定赤霞珠/SO4、赤霞珠/5BB、赤霞珠/3309M、赤霞珠/101-14 4个砧穗组合的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单粒重、果实体积、果实着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酸、果皮的花色苷、单宁、多酚等品质。【结果】随气温的变化,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大峰在上午,小峰在下午,14:00值最小,有明显“午休”现象,上午气孔导度峰值高于下午,且均高于CK;蒸腾速率的大峰在下午;光合有效辐射呈单峰曲线,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规律不明显,可分为两类,赤霞珠/SO4和赤霞珠/101-14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规律,CK、赤霞珠/3309M、赤霞珠/5BB的胞间CO2浓度呈双峰曲线。平均单粒重、果实体积略高于CK,赤霞珠/SO4组合的果皮颜色较CK绿,对平均种子重量影响不大。3309M和101-14砧木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SO4和5BB砧木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个组合的有机酸含量高于CK;pH值、固酸比低于CK。赤霞珠/101-14的花色苷和多酚含量高于CK,其它组合(除赤霞珠/SO4)的花色苷和多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无差异性,赤霞珠/SO4显著降低了果皮的花色苷含量。【结论】5BB、101-14、3309M是新疆吐鲁番地区适合嫁接赤霞珠葡萄的砧木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求适宜红寺堡地区酿酒葡萄园的最佳滴灌灌溉模式,以6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供试材料,灌水方式采用滴灌,设计5个不同灌水量梯度:1 500 m3·hm-2(T1)、2 250 m3·hm-2(T2)、3 000 m3·hm-2(T3)、3 750 m3·hm-2(T4)以及4 500 m3·hm-2(T5),分析了不同滴灌量对酿酒葡萄植株生长、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4(3 750 m3·hm-2)处理对新梢长及株高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养分吸收状况最好,且能显著提高酿酒葡萄花期和膨大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植被差异指数值,鲜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为显著(42.69%),单株产量最高(2.24 kg)。当滴灌量超过3 750 m3·hm-2时,则会引起一定量的减产。另外,单宁含量随滴灌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花色苷含量随滴灌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酿酒葡萄果皮总酚含量与滴灌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4处理下,酿酒葡萄可溶性固形物(19.87%)、可滴定酸含量(0.72%)及可溶性糖含量(19.44%)均处在相对适宜的水平,糖酸比较高,单宁含量高(30.51 mg·g-1),总酚含量最大(10.65 mg·g-1),葡萄品质最佳,是本研究中最佳滴灌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氮肥施用时期对甜菜生理指标、灌溉水生产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为甜菜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2个灌溉定额,副区为5个氮肥施用时期(纯N总量一致120 kg/hm2)。【结果】同一氮肥施用时期,随着灌溉量的减少甜菜Pn、Er、茎叶干重、根干重、总干重、单根重、产量、产糖量(除N4处理)及氮肥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甜菜含糖率、产量增产率、灌溉水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有提高;同一灌溉量,随着氮肥施用时期的后移各项测定指标先增后减,N4处理补偿指数最优,灌溉定额4 650比5 850 m3/hm2甜菜各项指标补偿指数提高-1.6%~27.5%。【结论】在北疆甜菜产区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为:灌溉定额4 650 m3/hm2,氮肥基施1/2,7月中旬追施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