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氏野马,俗称蒙古野马(亚洲野马)、准噶尔野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Ⅰ物种.普氏野马具有6 000万年的进化史,被世人誉为"活化石",是地球上唯一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的物种,具有别的物种无法比拟的生物学意义.野马是生物进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平衡生态作用,对人类寻求生物发展规律、发展生物基因的研究有着极高价值.目前,全世界不足1 500匹,是比大熊猫还珍稀的物种.  相似文献   

2.
<正>普氏野马有6000万年的进化史,原分布在中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和蒙古国一带,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原有300多种野马中唯一幸存下来的物种。由于种种原因,普氏野马至今无纯野生个体存在。历经40年的人工繁育,卡拉麦里作为野马的故乡,从最初国外引进的24匹野马,已繁育出数百匹野马,平均繁殖成活率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3.
<正>普氏野马是世界上唯一保留着6 000万年基因的珍稀马种,被誉为"活化石"。上世纪70年代,新疆普氏野马灭绝。野马重引入及野放工程的实施,对野马种群的恢复和遗传多样性的丰富有着重要意义。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自1986年成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野马饲养管理、繁殖、疾病防治、行为活动、生理生态、野化放归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野马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截至2018年底,新疆野马  相似文献   

4.
正普氏野马,又名准噶尔野马、新疆野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Ⅰ物种。普氏野马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为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动物。1野马的历史分布与变迁准噶尔野马具有6 000万年的进化史,被世人誉为"活化石",是地球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马种,它保留着地球上唯一马的原始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典型代表,对人类寻求生物发展规律、发展生物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普氏野马,俗称蒙古野马(亚洲野马)、准噶尔野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I物种。野马具有6000万年的进化史,被世人誉为"活化石",它保留着地球上唯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别的物种无法比拟的生物学意义。野马是生物进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平衡生态作用,对人类寻求生物发展规律、发展生物基因的研究有着极高价值。目前,全世界不足1500匹,是比大熊猫还珍稀的物种。  相似文献   

6.
敦煌西湖保护区放归的普氏野马、野骆驼已经历了第4个寒冷的冬天,并于2013年春、夏两季新繁殖了3匹幼马、2峰驼羔,为了确保今年普氏野马、野骆驼安全越冬,管理局为此特采取了三项措施,为放归的野马、野骆驼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3月14日,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北京麋鹿苑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野马。普氏野马是较大的有蹄类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等级;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现存数量仅几百匹。它的体长两米五上下,肩高一米二以上,体重200公斤左右。在自然环境下,每年  相似文献   

8.
数字     
正甘肃敦煌普氏野马种群扩大到60匹普氏野马原产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和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其野生种群于20世纪60年代灭绝。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施了"野马返乡计划",陆续从欧洲引回普氏野马,在新疆、甘肃进行繁育,并进行野外放归试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西湖保护区是普氏野马适生区,2010年、2012年两年,28匹  相似文献   

9.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先后从英国、前东德、前西德、美国引进18匹野马,中心繁育了200多匹野马都是这18匹野马的后代,近亲繁殖不可避免,近交衰退日益突出。为了改善野马的基因,优化种群质量,减少近亲危害,根据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和德国科隆动物园及美国史密桑那国家公园签定的三方合作协议,2005年9月德国科隆动物园为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无偿捐赠了6匹作为种用的公马,其中1匹当年9月病死,1匹2006年4月打架致死,其余4匹于2006年4月组建了四个繁殖群。  相似文献   

10.
从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传来喜讯,在保护区半放养条件下的普氏野马顺利产下3匹小马驹,经野马管理人员蹲点监测,新产下的3匹小马驹体格健壮,表现出了极强的野生适应能力。这也是安西自然保护区继去年新产下2匹普氏野马后,今年又成功繁育的第二批普氏野马。  相似文献   

11.
5月21日,4匹健壮的新疆普氏野马种源马从距鸟鲁木齐180公里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乘着大卡车,经过新疆塔克什肯口岸去蒙古国安家落户了。这是野马重引入以来我国首次向外国输出野马种源。此次野马种源输出活动,对于改善野马的基因状况,维护其遗传多样性,改善小种群近亲繁殖造成的种群退化,促进种群优化,提高野马繁殖、成活率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更好地保护普氏野马这一被世人誉为"活化石"的珍稀物种,科学监测普氏野马野放后的适应情况,特别是体质状况,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对有蹄类动物的体质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最适合放归普氏野马的评价方法,并对普氏野马不同阶段的体质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为更好地做好普氏野马野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放归普氏野马体质状况评价方法1.1有蹄类动物营养状况的一般评价方法有蹄类动物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常见  相似文献   

13.
吴克明 《甘肃林业》2012,(5):F0003-F0003
9月6日上午, 甘肃省在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放归21匹普氏野马和4峰野骆驼。这是甘肃省第二次放归普氏野马、全国首次试验性放归野骆驼活动。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张希武司长、严旬总工程师,省林业厅高清和厅长、樊辉副厅长和武  相似文献   

14.
<正>三个泉野马野放点有三口天然泉眼,是夏季普氏野马主要的水源地和休憩场所。在十几年几乎没有人工补饲的情况下,三个泉现有的20余匹野马的野性恢复得非常好,成为中国第一代野化最成功的群体。本文作者在得知野马产驹7匹的好消息后,决定去三个泉看看,没想到竟有幸当了几天野马巡护员,与当地的工作人员一起亲身体验普氏野马的巡护生活。  相似文献   

15.
放归普氏野马的野外生存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氏野马(Equus pozewalskill)俗称蒙古野马或准噶尔野马。普氏野马属于奇蹄目,马科,曾广布于欧亚大陆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随着牧业文明的兴起和扩展,野马栖息地逐渐丧失,人类过度捕杀和经济活动的干扰,迫使野马的分布区和种群数量锐减,最终,于20世纪中叶野外灭绝。现在的普氏野马是1898年至1902年间捕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并运到欧洲得以生活下来的13匹野马的后代。  相似文献   

16.
正普氏野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6000万年的进化史,是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濒危物种。作为世界上唯一现存的野生马,其保护工作在我国历来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普氏野马放归地——新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逐步扩大我国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数量,提高其野外生存能力,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于2010年9月25日首次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放归普氏野马,并对其放归与实时监测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结果表明,普氏野马生活习性(采食、活动地、饮水、精神、体色及代谢情况)呈现出基本稳定的规律,且屡次出现交配行为顺利产下小马驹,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具备了普氏野马放归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18年的饲养繁殖实践证明,普氏野马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生长发育良好,体格健壮,抗病力增加,繁殖成活率提高,在故乡度过了适应关、繁殖关、生活关,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繁殖成活关,成功地繁殖了四代野马,种群迅速扩大,2003年12月31日,在中心繁殖野马总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野马的故乡,但到本世纪六十年代由于人为的原因,野马在它的故乡已经绝迹了。为使野马重返故乡,增强自然生态,由林业部同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和西德的奥斯瓦尔法基金会签定合同,分别于1985年至1991年,先后分四次运回纯种野马18匹。自1986年12月25日开始,陆续放养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的老台乡西地村下西沟所建立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经过精心饲养,现已繁殖一、二代马驹27匹。前去参观访问的国内外人士络驿不绝。都想一睹野马的风彩。野马究竟是什么样?与家马有何区别?笔者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公元10世纪,西藏的僧人就描述过普氏野马。据《蒙古秘史》记载,在1226年左右,成吉思汗的马曾被一群普氏野马惊翻。100多年前,普氏野马曾成群结队,驰骋在广阔的戈壁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英、俄、法、德等国的探险队大规模捕猎普氏野马,对其进行圈养。到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野外的普氏野马灭绝了,奔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