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洋  马英杰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9):1712-1722
【目的】在微喷灌的灌溉方式下,研究不同天气和不同气象因子条件下成龄灰枣树的茎流速率,精准测定出成龄枣树的耗水量,为优化枣树的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生产指导。【方法】采用针式茎流计,连续监测灰枣树茎流速率,分析枣树的茎流速率受不同天气和气象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晴天和阴天茎流速率的波动变化过程呈倒“U”型的单峰曲线,而多云天气下呈“M”型的双峰曲线。1 d中枣树的茎流累积趋势呈“S”变化,各生育期耗水量大小排序为果实膨大期>成熟期>花期>萌芽展叶期。只有成熟期枣树的茎流速率与空气温度相关程度最高,其余都是太阳辐射。各生育期太阳辐射与枣树茎流速率的相关系数RD1=0.964**RD2=0.969**RD3=0.957**RD4=0.886**。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在枣树的各生育期内对茎流速率和气象因子进行输入回归,建立不同天气条件下,各生育期枣树茎流速率和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过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检验,各生育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各生育期内,典型天气的茎流速率排序为晴天>多云>阴天,整个生育期中的需水关键期是果实膨大期,对枣树的茎流速率产生最大影响的气象因子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2.
旨在揭示幼龄桉树茎流速率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依据。于2014年6-9月利用Dynagage包裹式茎流传感器和DL2e环境因子测量系统对海南西部儋州林场幼龄桉树树液茎流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雨季幼龄桉树茎流速率具有“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夜晚茎流速率都很小,约为日均值的0.10%~7.27%。2)晴天、阴天、雨天树液茎流速率差异明显,晴天的树液茎流速率峰值、日均值分别为13.861 mL·cm-2·h-1和2.349 mL·cm-2·h-1,是阴天的2.27倍和1.50倍,雨天的10.52倍和4.90倍。3)雨季幼龄桉树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气象因子均具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受土壤水分影响较小;晴天太阳辐射对茎流速率影响最大,阴天和雨天空气温度对茎流速率影响最大。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种天气条件下的影响液流速率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红富士苹果树干茎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扩散茎流测定系统(TDP)连续监测苹果树在生长季的茎流速率,同步观测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选择晴天、阴天两种典型天气分析鲁西南地区苹果树干茎流速率的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苹果树干茎流速率在晴天条件下呈现单峰曲线,阴天条件下呈现多峰曲线.不同天气条件下,苹果树干茎流速率日变化波动曲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各异,但太阳辐射始终是茎流速率变化的主导因子.晴天茎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太阳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阴天依次为太阳辐射和空气温度.蒸腾量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特征为4月份逐渐升高、5~6月份达到高峰值、7月份后逐渐降低、10月份达到第二次高峰、11月初迅速降低.主要生长期蒸腾量为708.93 mm,其中,主要需水期(5~7月份、10月份)的蒸腾量为423.41mm,占主要生长季的59.72%.  相似文献   

4.
‘寒富’苹果树茎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果树蒸腾规律集中体现在其茎流特征上,研究东北地区‘寒富’苹果Malus pumila Mill(‘Hanfu)树蒸腾耗水规律,为制定适宜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热扩散式茎流计(TDP)于2017年5—10月连续监测‘寒富’苹果树幼果期至落叶期的茎流速率,用果园内自动气象站获取气象数据;分析‘寒富’苹果树茎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建立树干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寒富’苹果树单日茎流速率呈现昼高夜低的单峰“几”字型变化,夜间茎流速率变化稳定,零点到日出的时间段内茎流速率变化平缓且接近于0,日落后到次日零点的时间段内仍然保持较高的茎流速率水平。果树生长周期中,茎流启动时间和下降时间较集中,到达峰值的时间较分散。夜间茎流量占比为10月>9月>5月>6月>8月>7月,10月夜间茎流量占比达到33.69%,7月夜间茎流量占比仅为4.57%。瞬时尺度下环境因子与‘寒富’果树茎流相关性程度大小为:太阳辐射>大气温度>风速>水汽压差>相对湿度>30 cm土层温度;‘寒富’苹果树茎流速率和各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为:V=6.441+0.012Rn+1.874T–0.577Ts,5cm+1.915Ws–9.766VPD–0.362RH,方程的相关系数R 2为0.842。茎流与10 cm土层含水率在日尺度下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21,与其他土层含水率相关性不显著。 【结论】东北冷凉地区‘寒富’苹果树在6—9月蒸腾量较大,蒸腾受太阳辐射、风速等环境因子影响程度高,应注意在果实膨大期,尤其7、8月及时补充灌水,灌水时间宜避开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段,选在日出前或在日落后,以减少蒸发造成的水分损耗。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扩散式茎流仪以及HOBO小气候仪,研究南疆不同径级、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枣树(jujube)茎流变化规律以及茎流量与不同天气条件下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枣树茎流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2)枣树日累计茎流量、日均茎流速率为7月>6月>8月>5月;枣树茎流速率峰值为7月>8月>6月>5月.(3)随着枣树径级的增大,枣树茎流量峰值、日均茎流量以及日累计茎流量随之增大,但枣树茎流速率峰值、日均茎流速率随之降低.(4)枣树茎流量峰值、日均茎流量以及茎流日累计量均呈现出晴天>阴天>雨天的规律.(5)气象因子与茎流量相关性从强到弱排序如下:晴天,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阴天,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太阳辐射强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雨天,太阳辐射强度>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枣树茎流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枣树水分利用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是利用热扩散式茎流仪、HOBO小气候仪分别对枣树茎流速率和环境因子进行连续观测,对枣树茎流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不同天气条件下,枣树茎流速率峰值、日均茎流速率和日累计茎流量均呈现出晴>阴>雨的规律。晴天与雨天条件下,太阳辐射是影响茎流速率的主导因子;阴天条件下,空气温度是影响茎流速率的主导因子。结论表明枣树茎流速率与各环境因子显著相关,枣树耗水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晴天、阴天、雨天。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枣树茎流速率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裹式茎流计持续测定枣树茎流速率,并结合HOBO小气候仪同步获取太阳辐射强度、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等气象数据,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枣树茎流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枣树茎流连续日变化呈现明显的规律性,白天的茎流速率明显大于晚上。茎流速率日变化曲线晴天为典型的宽型单峰曲线,阴雨天为不规则的多峰曲线。2种天气条件下,枣树日累积茎流量变化过程均呈现明显的"S"形曲线,且晴天的日累积茎流量明显高于阴雨天。枣树茎流速率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2种天气条件下,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相关性最强,与风速相关性最弱,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枣树茎流速率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回归模型,经过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检验,晴天回归系数为0.901,阴雨天为0.80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平衡法获取温室内结果期番茄的茎流速率,对不同天气状况下番茄茎流速率与室内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的茎流速率总体上呈单峰曲线,在高峰阶段波动变化,且在晴天的波动幅度与次数均明显大于阴天的;温室环境因子与番茄茎流速率的相关程度表现为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温度>CO_2浓度,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与茎流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相对湿度和CO_2浓度与茎流速率呈显著负相关。最后建立了描述番茄茎流速率与室内环境因子间关系的多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R2=0.7434,P<0.0001),可为温室环境调控和合理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平衡法获取温室内结果期番茄的茎流速率,对不同天气状况下番茄茎流速率与室内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的茎流速率总体上呈单峰曲线,在高峰阶段波动变化,且在晴天的波动幅度与次数均明显大于阴天的;温室环境因子与番茄茎流速率的相关程度表现为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温度>CO2浓度,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与茎流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相对湿度和CO2浓度与茎流速率呈显著负相关.最后建立了描述番茄茎流速率与室内环境因子间关系的多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R2=0.7434,P<0.0001),可为温室环境调控和合理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美国Dynamax公司生产的Flow-32包裹式茎流计和HOBO小气候仪对阿克苏地区幼龄枣树的茎流速率以及气象因素进行连续测定,选取晴天与阴雨天2种典型天气条件,探究在新型节水方式—林木井式节水灌溉方法下,枣树茎流速率连日变化情况,日变化情况以及茎流速率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枣树茎流速率连日变化中均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且有时夜间仍存在较低的茎流值;晴天条件下,茎流速率呈单峰型曲线,阴雨天条件下,茎流速率呈现不规则多峰型曲线;2种典型天气下,枣树日累积茎流量变化过程曲线均呈现明显的"S"形,日累积茎流量晴天阴雨天;通过枣树茎流速率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可得,枣树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及温度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晴天条件下分别为:0.932、0.874,阴雨天条件下分别为0.689、0.597;晴天条件下枣树茎流速率与空气湿度呈现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52;2种典型天气条件下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柑橘树液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热平衡茎流计的原理,以宜昌市柑橘树为原料,通过野外盆栽试验,应用包裹式茎流计和便携式气象仪分别测量了柑橘树茎液流的日变化和同期的气象变化过程,并用Stata软件对树茎液流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柑橘树茎液流速率在晴天多云和阴天的变化均呈现多峰曲线,白天变化比较明显,夜间由于没有辐射且温度低、湿度大,几乎没有液流;(2)柑橘树液流速率与太阳净辐射、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呈正相关,而与大气相对湿度和瞬时风速呈负相关,其中太阳净辐射和大气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大气相对湿度次之,土壤温度和瞬时风速与柑橘植株液流速率的相关性很小,可以忽略;(3)柑橘树蒸腾速率与液流速率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886,表明用包裹式茎流计测定的液流量来估计蒸发蒸腾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持续高温天气对盛果期枣树茎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ynamax公司生产的TDP植物茎流传感器和HOBO小气候站,于2015年对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盛果期‘灰枣’在持续高温(7月17至7月26日)天气条件下的茎流量变化进行测定,将数据与高温天气前期(7月2至7月11日)后期(7月27日至8月5日)的枣树茎流量变化进行比较,并将高温阶段的茎流变化与气象因子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前期、高温期、高温后期3个时期10d茎流总量为286 331g、295 828g、251 055g,高温期比高温前期10d茎流总量多9 497g,比高温后期10d茎流总量多44 773g。晴天影响茎流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太阳辐射,相关系数0.887(P0.01),高温天气和阴天影响茎流的主导环境因子为空气温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0.917(P0.01)。可见,对于主要是由于热带高压并非太阳辐射引起高温天气,应采取针对降低空气温度的有效措施,避免植物缺水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根施 N、P、K肥对平欧杂种榛坚果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中提高坚果营养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施肥与坚果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的效应关系。【结果】在中等土壤养分条件下,平欧杂种榛的坚果粗脂肪含量(E)的反正弦(ArcsinE)同N肥施用量(纯N量)存在极显著(P<0.001)的正效应,同N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N×K)存在极显著(P<0.001)的负效应。当P肥施用量(纯P2O5量)小于0.238 7 kg/株时,对坚果粗蛋白含量的常用对数存在正效应,反之则存在负效应,当施用K肥时,对坚果粗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P<0.001)负效应,N肥与P肥的交互作用(N×P)则对坚果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P<0.05)正效应。【结论】在新疆特定的立地环境条件下,根施N、P肥可有效提高平欧杂种榛果实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平欧杂种榛果实发育动态,为大果榛子在新疆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平欧杂种榛达维、玉坠、平欧110号、平欧15号、辽榛3号5个品种为材料,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三径、单果质量(鲜果重和单果重)、果仁三径、果仁质量、果壳厚度、果腔系数进行测定,评价不同品种果实的发育特点及品质差异。【结果】榛子单果三径、干果质量和果仁三径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8月19日果实成熟,果实鲜重6月10日前增长缓慢,6月10日~7月10日快速增长,之后变慢。达维和平欧110号的单果大,与其他品种有明显差异。平欧110号的果腔系数为0.70,果壳厚为1.71,达维和玉坠果腔系数分别为0.78和0.81,果壳厚分为1.62和1.48,果仁饱满,壳薄。【结论】果实的三径和干果质量呈单“S”形生长曲线,鲜果质量则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5个品种以 平欧110号单果最大,达维其次,达维果仁较饱满,果壳较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温室黄瓜茎流的影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应关系,试验设置3组营养液浓度梯度,采用Dynamax公司开发的包裹式茎流传感器在黄瓜开花坐果期对黄瓜茎流速率进行了连续监测,结合黄瓜茎流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分析了不同营养液浓度对黄瓜茎流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及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黄瓜茎流与太阳辐射强度呈现正相关,太阳辐射增强,茎流速率增大;反之,茎流速率减弱。标准营养配方灌溉条件下的黄瓜茎流速率在3组试验植株中是最大的,欠营养配方和过营养配方灌溉方式对黄瓜植株的茎流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掌握开花时期油橄榄树干茎流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气象因子与树干茎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时期油橄榄晴天树干茎流日变化呈单峰形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15:00,雨天树干茎流日变化呈双峰形趋势,晴天树干茎流量比雨天提高了15.8%。油橄榄开花时期树茎流量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呈降低的趋势,当太阳辐射最高值出现在12:00-15:00,与茎流出现峰值相同,太阳辐射与树茎流量间关系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茎流值会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逐渐减低,当空气相对湿度>20.9%时树干茎流呈下降趋势,空气相对湿度与油橄榄树茎流量两者间呈负相关,而空气温度和风速与树茎流量呈正相关关系,虽然空气温度与茎流量与相关性较低,但当空气温度>25.7 ℃时树干茎流会小幅度下降。通过分析气象因子与油橄榄茎流速率的关系,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小时尺度上,太阳总辐射对油橄榄树干茎流速率的影响最大R2=0.655,对开花时期油橄榄树茎流速率的影响气象因子为太阳辐射>风速>空气湿度(负相关)>空气温度。在油橄榄开花时期可根据此模型推导出油橄榄树的潜在茎流量,以此为油橄榄开花时提出合理的节水补灌时间,对后期增加挂果量和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动态地掌握银杏的蒸腾耗水规律,并揭示其生态、生理作用机理,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监测银杏树体不同生长阶段的茎流变化,并通过气象站同步测定环境因子参数。结果表明:在典型的晴天、多云、阴雨天气下,银杏树干茎流的日变化差异显著,日累积茎流通量为晴天>多云天气>阴雨天气;银杏茎流的季节变化趋势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在新梢生长期的蒸腾耗水量最大,日耗水量可达23L左右。在叶速生期、新梢生长期和叶黄期银杏日蒸腾耗水量的波动明显,其中以新梢生长期最为显著,日间差异最大可达20L。以各阶段日均耗水量来估算,12年生银杏年耗水量大约为2580L;银杏在年生长周期中茎流通量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银杏年生长周期中大气温度是茎流最为主要的影响因子,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根据避雨栽培番茄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供水条件及天气情况下番茄茎流流速的日变化过程,采用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相对湿度、气温和土壤含水量6个环境因子指标为自变量,计算了番茄茎流流速的通径系数、相关系数、决定系数、相关度和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R2的总贡献。结果表明:影响番茄茎流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太阳辐射,其次是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直接通径系数与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各自变量对R2的总贡献。结果表明:影响番茄茎流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太阳辐射,其次是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直接通径系数与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各自变量对R2的总贡献同其与因变量的关联度稍有偏差。研究成果对南方避雨栽培条件下番茄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氮磷钾配施对平欧杂交种榛果实发育时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提高平欧杂种榛产量、改善品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8年生新榛1号为材料,采用“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测定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榛子果实发育时期的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 (1)在土壤中等条件下,施用适量的N肥可以提高新榛1号果实坐果期(N纯量<0.71 kg/株)、速生生长期(N纯量<0.95 kg/株)、脂化期(N纯量<0.89 kg/株)和成熟期(N纯量<0.66 kg/株)的净光合速率(Pn);施用适量P肥可以提高果实脂化期(P纯量<0.29 kg/株)的净光合速率;施用适量K肥可以提高果实速生生长期(K纯量<0.25 kg/株)的净光合速率。(2)N肥与P肥的交互作用(N×P)可以提高果实速生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但会降低新榛1号果实坐果期、脂化期、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N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N×K)会降低果实速生生长期、脂化期的净光合速率;P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P×K)会降低果实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结论】 平欧杂种榛果实发育时期N肥、P肥、K肥施肥(纯量)分别为0.81 、0.23 和0.19 kg/株。经换算,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钾施肥量分别为1.75、0.50 和0.37 kg/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有机营养液基质袋式栽培条件下,依据称重法决策灌溉量与甜瓜茎流的关系,分析茎流与根际环境因子和温室内空气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及灌溉量对甜瓜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称重法决策灌溉量提供依据。【方法】以薄皮甜瓜“千玉6号”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每个处理10盆。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盆植株放置在连续称重仪上测定,以获得甜瓜每个处理的蒸腾耗水总量(WET)。从开花期开始进行水分处理,即分别按照WET的80%(T1),100%(T2),120%(T3)对甜瓜进行灌溉,其余正常管理,监测甜瓜生长的空气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冠层净辐射、饱和蒸气压差)和根际环境因子(根际含水率、根际电导率)以及不同处理甜瓜的茎流速率,分析茎流速率与空气环境因子和根际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测定了不同处理甜瓜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各个器官的全氮(N)、全磷(P)、全钾(K)含量。【结果】晴天甜瓜茎流流速为不稳定的宽型单峰曲线,阴天为双峰曲线,多云转晴情况下为窄型单峰曲线。各处理甜瓜茎流速率表现为T3>T2>T1,而且T3处理的变幅最大。茎流速率与空气环境因子的直接通径系数的绝对值表现为根际电导率>冠层净辐射>根际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饱和蒸气压差>空气温度。根际环境因子中,甜瓜根际电导率对茎流流速的直接效应最强;空气环境因子中,冠层净辐射对茎流流速的直接效应最强。晴天不同处理甜瓜茎流总量大于蒸腾耗水总量,且晴天和阴天不同处理的茎流总量差异显著。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各处理甜瓜蒸腾耗水总量、总鲜质量、产量均表现为T3>T2>T1。3个灌水量处理根、茎、叶中N、P、K含量差异不显著,果实中N、P、K含量差异显著。根中N、P、K含量均表现为T3>T1>T2;茎中N、P含量表现为T3>T2>T1,K含量表现为T3>T1>T2;叶片中N、P、K含量表现为T1>T2>T3;果实中N、P含量表现为T2>T1>T3,K含量表现为T1>T2>T3。【结论】用称重法决策灌溉量属于按需精准灌溉,可以满足基质袋式栽培甜瓜的正常生长。增加灌溉量有益于经济产量的积累,但不利于干物质积累。茎流反映了甜瓜水分从根系运输至各器官的总流量,而蒸腾耗水总量反映了植物实际消耗且所需要补充的水分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