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5—2006年在湛江蔗区进行光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及大田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光降解地膜能够完全代替普通地膜,不会影响甘蔗产量及糖分的提高,示范区的光降解地膜降解失重率为7.58%~16.77%、大田应用区为11.26%~29.62%。并介绍了光降解地膜在湛江蔗区示范推广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地膜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采用普通无色透明地膜、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黑色及灰黑双色4种不同地膜进行甘蔗覆盖栽培,盖膜期测定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生长期调查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测量甘蔗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等农艺性状,收获期计算蔗茎产量和效益。[结果]覆盖地膜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除灰黑双色地膜外,其他覆膜处理可提高土壤温度0.3~0.8℃;各覆膜处理较对照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10.1%~17.4%。覆盖地膜同时可提高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8%~9.9%、20.6%~34.9%、5 190~10 980条/hm2和6.4%~14.9%,但对甘蔗株高和茎径影响不明显。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比对照增效5 987.2元/hm2;其次为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和黑色地膜,分别增效1876.5和1813.5元/hm2;灰黑双色地膜效益较差。[结论]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可在甘蔗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黑色地膜与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可作为新型地膜逐步推广,灰黑双色地膜较厚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地膜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采用普通无色透明地膜、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黑色及灰黑双色4种不同地膜进行甘蔗覆盖栽培,盖膜期测定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生长期调查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测量甘蔗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等农艺性状,收获期计算蔗茎产量和效益。【结果】覆盖地膜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除灰黑双色地膜外,其他覆膜处理可提高土壤温度0.3-0.8℃;各覆膜处理较对照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10.1%-17.4%。覆盖地膜同时可提高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8%-9.9%、20.6%-34.9%、5190-10980条/ha和6.4%-14.9%,但对甘蔗株高和茎径影响不明显。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比对照增效5987.2元/ha;其次为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和黑色地膜,分别增效1876.5和1813.5元/ha;灰黑双色地膜效益较差。【结论】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可在甘蔗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黑色地膜与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可作为新型地膜逐步推广,灰黑双色地膜较厚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甘蔗是龙陵县的主要税源之一,也是蔗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2009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8 666.7hm2,产量50万t,实现农业产值1亿元,计划新植1 540 hm2,其中冬植蔗533.1 hm2,较2008年408.9hm2增30.5%,占全县计划新植面积的34.61%。  相似文献   

5.
地膜冬植蔗具有防寒防旱增产的特点,近几年,贵港市蔗区大面积推广地膜冬植蔗新技术,一般产量90~105t/hm^2,高的达120t以上,比常规春植蔗每hm^2增30~45t,增产35%~40%,蔗糖分提高0.5%~0.8%,增产增糖增收效果明显,深受农民欢迎。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析了云南省蔗区37个甘蔗主产县(市)建设水利设施的种类、可行性和效益。结果表明,云南蔗区适宜发展沟渠、小水池、小水窖、灌溉站、塘坝等小型水利设施,水利设施改造后对云南甘蔗产量和种蔗综合效益都有大幅提高,预计水利设施建设后覆盖蔗区面积46.2%,云南蔗区每年甘蔗单产可提高7.548 t/hm2,甘蔗产量每年增加300万t以上,种植甘蔗每年新增产值10~16亿元。  相似文献   

7.
5年来在福建蔗区大面积应用甘蔗专用除草地膜结果表明 :该地膜是一种功能与普通地膜相同 ,又能解决甘蔗苗期膜内杂草滋生的产品 ,覆盖甘蔗可取得投资少、节省除草工、增产增糖和效益高的效果 ,是值得在本蔗区推广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华南56/12×C0419为杂交亲本组合,选育出新果蔗品种黔糖3号(果)甘蔗 .该蔗出苗率高,分蘖力强,宿根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宜于在贵州海拔 800 m以下低热河谷区推广;与本地当家果蔗罗汉蔗比较,增产65.51% (44.9 t/hm2);示范推广中,年产量92.8 t/hm2,年产值4.36万元/hm2.  相似文献   

9.
承担农业部“甘蔗高产高糖良种及栽培配套新技术推广”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 ,经过1999和 2 0 0 0年两年的实施 ,已全面超额完成计划指标。完成甘蔗种植面积 8983.7hm2 ,占计划面积的 112 .3% ;平均公顷产蔗 5 9.4 t,比实施前 3年平均增加 12 t,增产 2 5 .32 % ,完成计划的12 1.99% ;以每吨蔗 2 0 0元计算 ,总增收达 2 15 6 .l万元 ,完成计划的 2 0 4 .18%。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成立领导和技术指导小组 ,加强对项目的领导 ,并层层签订合同 ,建立责任制 ;(2 )增加资金投入 ,加快甘蔗品种的结构调整 ;(3)狠抓推广高产高糖新台糖系列品种等六项综合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湛江是一个具有悠久种蔗历史的糖业大市 ,也是我国三大蔗糖商品生产基地之一。生产高峰时期 ,年甘蔗种植面积曾达 1 4 .6 7万 hm2 ,年蔗糖产量达 1 0 4万 t。在漫长的岁月中 ,甘蔗在给湛江带来“甜”的同时 ,也不时带来“苦”。于是乎 ,人们对甘蔗糖业褒贬不一 ,莫衷一是。近几年 ,人们不大谈论甘蔗糖业了 ,更失去过去大抓甘蔗糖业的劲头。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甘蔗糖业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发展湛江甘蔗糖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程黔 《农业展望》2013,9(2):4-7
2012年,在供需格局偏紧及最低收购价上调等因素支撑下,国内小麦市场迎来历史性辉煌。现货市场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小麦交易均价为2355元/t,月比涨56元/t,较2011年同期上涨280元/t,年涨13.49%;各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619.1万t,比2011年同期增加281.7万t;虽然小麦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但单产大幅提高使得全国小麦产量达12058万t,较2011年增产318万t。预计2012/13年度全国小麦供给量约12260万t,需求量约12050万t,年度结余210万t,相比2011/12年度小麦供需有所改善;2013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整体上涨格局不变,但在供需与政策影响下,价格波动空间或将加大,不排除出现阶段性行情。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国内生产食糖1178.8万t,销售1172.36万t。2012年起,由于市场普遍预期食糖将实现增产,糖价从7500元/t上方一路下跌到6500元/t下方。为稳定国内食糖价格,保护糖农和企业的利益,商务部2012年已先后分3批共收储180万t国家储备糖。但相对廉价的进口食糖也大量涌入国内市场,2012年进口食糖375万t,使得国内食糖市场供给出现过剩,糖价继续下行到5500元/t下方,糖厂利润严重缩水。展望2013年,预计巴西、俄罗斯及澳大利亚产量强劲,而印度、泰国和欧洲食糖产量可能会下降,全球食糖市场很可能会继续供给过剩,预计2013年国际糖价将缺乏有力的上涨动能。2012年全国糖料播种面积同比大幅增长,预计2012/13榨季国内食糖将继续增产,虽然国家有较大规模的收储计划,但预计将不足以改变国内食糖市场的弱势格局,国内糖价仍将承压,2013年国内食糖价格将低位震荡运行的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13.
2002—2003年在广西的桂平、贵港、宾阳、象州等13个县(市)进行优质稻产业化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确定适合的产业化模式、建立示范基地、选择优质稻品种、组建技术网络、签订收购合同等技术措施,取得显著的成绩,优质稻产业化面积3447万hm2,收购加工销售优质稻28.3万t,为农民增收3.13亿元,企业增效5670万元。  相似文献   

14.
以玉林果蔗主栽品种拔地拉(俗称黑皮果蔗)为对照,对引进的桂果蔗1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果蔗1号生长速度较快,后期生长无缩尾现象,蔗株高大直立,上中下茎径粗细均匀,适中节间长度占比较高,特短节出现频率较低(特短节仍保持圆筒形),且高产稳产;与对照品种相比,3个试验点蔗茎的平均产量增产11.73%,其中商品蔗产量增产18.08%,商品蔗率增高5.30个百分点,种植经济效益达195 868.4元/hm~2,比对照增收27.90%。这表明桂果蔗1号适宜在玉林市蔗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多年甘蔗肥料试验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提出了甘蔗测土配方施肥的有关技术参数,即产1吨甘蔗的需肥量,土壤的供肥能力和尿素、钙镁磷肥和氯化钾的当年利用率,并提出了甘蔗计划产量需肥量的计算公式。几年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项技术可以减少施肥的盲目性,减少对肥料的投资,增加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提高经济效益。至1990年止,该项技术在广西14个县市的甘蔗产区上推广应用,累计面积达8.67万公顷以上,验收结果表明在88.6%的试验点比对照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9.765吨/公顷,蔗糖分提高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粮食生产,其中,最根本的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四川省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6年以来,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54.5万hm2,新增粮食41.74万t,新增经济效益8.13亿元。其主要做法是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制度建设、强化集成推进、加速成果转化和加强培训宣传等。  相似文献   

17.
浙江淳安新安江开发公司封山育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16个国营林场22475.53hm~3荒山迹地,封山育林30年,现有天然次生林总蓄积量135万m~3,年总生长率8.07%,活立木直接经济价值2.25亿元。到1987年止公司已获中间利用净收入2135万元。近20年累计天然次生林比无林地多涵蓄水10亿m~3,每年进入水库的泥沙量减少80%,对调节水库水源、延长发电年限、纯洁水质都起到良好作用。公司长期实施的5项管护技术,把封山育林提高到科学经营水平,在千岛湖区成功地建立了森林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了解重庆市碳排放状况,通过碳足迹相关研究方法测算了重庆市1997-2013年的碳足迹和1999-2013年植被碳承载力,通过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2014-2018年重庆市的碳足迹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7-2013年重庆市碳足迹总量从6 320.41万t增加到21 199.82万t,化石能源碳足迹是整个碳足迹的主要构成部分;1999-2013年,碳承载力从3 304.63万t增加到3 827.59万t,森林碳承载力是碳承载力主要构成部分;1999-2013年,人均碳足迹从2.49 t/人增加到6.31 t/人,单位面积碳足迹也由9.28 t/hm~2上升到25.73 t/hm2;万元GDP碳足迹下降到1.67 t。通过GM(1,1)模型预测到2014-2018年重庆市碳足迹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在2018年碳足迹将达到36 646.181 7万t。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开化县1972~1989年营造的51839.8hm~2杉木基地林,总经济价值为44276.65万元,若考虑山价时其总经济价值为51638.66万元。现有活立木年增值2919.15万元。在考虑在产品(现有杉木基地林总价值)的情况下,已收回营造杉木基地林投资开获得了利润。杉木基地中的速丰林和一般林其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4.58%和13.64%,以6.00%的年利率计算,投资回收期分别为7.19a和9.20a。营造杉木基地林投资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大面积试验示范及推广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23-6924
[目的]为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06~2007年连续2年在毕节地区进行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试验示范。[结果]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在毕节地区累计示范应用面积11.90万雠,有效保收面积10.71万hm^2,比当地主栽杂交种新增玉米总产量7.50万t,新增副产品9.00万t,新增总产值12153.01万元,新增纯经济收入为8803.3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论]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3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