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花期干旱对大豆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测定技术,研究大豆开花期干旱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受旱后,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比(Fv/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均降低,而ETR升高。说明光系统Ⅱ(PSⅡ)受到了伤害,使得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起光保护作用的热耗散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升高。花期干旱胁迫后,各参数存在基因型差异,新大豆1号在花期干旱条件下,光合机构受破坏较轻,其吸收的光能能较多地用于光化学转化能力,抗旱能力强。因此,花期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v/F0、Fv/Fm)变化与大豆品种抗旱性有关,利用大豆品种叶绿素荧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鉴定品种抗旱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干旱和低磷胁迫对油菜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油菜在蕾苔期和花期受到干旱和低磷胁迫后,叶绿素含量、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的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的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显著上升,但在苗期却没有显著的变化.表明油菜在蕾苔期和花期遭受到干旱和低磷胁迫后,油菜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到损伤,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受到抑制;这些参数在蕾苔期由低磷胁迫引起的变化幅度明显大干由干旱胁迫引起的变化幅度,在花期则相反.蕾苔期是低磷胁迫对油菜造成光抑制影响最大的时期,而花期则是干旱胁迫对油菜造成光抑制影响最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3a生赤霞珠为材料,根据黎明前叶片的基础水势(Ψb),设置轻度干旱胁迫(T3)、中度干旱胁迫(T2)和重度干旱胁迫(T1)三个处理,以无胁迫为CK。研究了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能导致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饱和亏缺、束缚水呈现依次上升趋势,而叶片相对含水量、总含水量、自由水及自由水/束缚水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且随胁迫程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随着胁迫的进行,赤霞珠葡萄基础荧光(F_0)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_0)、最大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增加。表明干旱胁迫能引起赤霞珠葡萄叶片水分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链受阻,PSII反应中心耗散过剩光能的能力增强,吸收的光能更多地用于保护性的热耗散途径,导致光化学量子产额下降,光合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氯化胆碱对小麦幼苗叶片在渗透胁迫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200,400,600,800mg/L氯化胆碱(CC)分别处理(喷施)两叶期小麦幼苗,均可显著降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且以400mg/L CC处理较优(最多可比对照降低75%)。用400mg/L CC处理二叶期小麦幼苗12h后再用20%PEG6000胁迫,每隔一定时间检测小麦叶片脯氨酸(Pro)、叶绿素、蛋白质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相对含水量(RWC)及叶片膜相对电导率,以及检测PEG胁迫24h后小麦叶片质膜ATPase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经CC处理的小麦幼苗叶片Pro、叶绿素、蛋白质的含量和RWC均比对照高,而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比对照低,且这些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增大;CC处理过的植株质膜ATPase活性地高于对照植株。上述结果表明,CC可有效缓解渗透胁迫对植物的损伤,提高植物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费菜(Sedum aizoon L.)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8、12、16、20 g·kg~(-1))处理下接种GMH、GMA 28 d费菜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在0~8 g·kg~(-1)时,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大,费菜叶绿素含量增加,初始荧光(Fo)增大,盐害指数增大,最大荧光(Fm)、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减小,非光化学猝灭(NPQ)上升,叶片通过调节热耗散维持较高的光化光能量分配;光化学猝灭(q P)与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电子传递受到抑制。NaCl浓度超过8 g·kg-1时,光保护机制作用遭到破坏。接种AMF费菜根长、株高、根冠比、根系活力与对照CK相比均有显著增加。接种AMF植株的Fv/Fm得到明显提高,减轻了盐害对费菜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并配合通过增加热耗散来降低过剩激发能对PSII的伤害,同时维持尽量多的能量参与光化学反应,提高了费菜的光合能力,增强了费菜的盐耐受程度,但当NaCl浓度超过12 g·kg-1时,盐害同样也伤害费菜的PSII。同时,接种GMA提高费菜耐盐性的效果高于接种GMH。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小麦白粉病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 本研究对接种6个不同浓度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的小麦幼苗离体叶段?一叶一心期幼苗和二叶一心期幼苗以及接种后不同时期进行叶绿素荧光成像测定, 并对导出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接种不同浓度白粉菌分生孢子的小麦离体叶段或幼苗的Fv/Fm图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麦白粉病菌的侵染程度?接种小麦白粉菌后第3天, Fv/Fm值随接种浓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但从接种后第5天开始, Fv/Fm值随接种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且未接种的小麦幼苗或离体叶段的Fv/Fm值显著高于接种处理, 接种浓度最高(5 mg/mL)的处理其Fv/Fm值显著低于同时期其他接菌处理?小麦白粉病严重度与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Fv/Fm和Chlidx与病害严重度均极显著负相关, 在此基础上, 分别建立了小麦离体叶段?一叶一心幼苗及二叶一心幼苗的基于参数Fv/Fm或Chlidx的病害严重度估计模型?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发现, 基于Fv/Fm或Chlidx的病害估计模型其RMSE或R2比较接近, 因此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或Chlidx用来估计苗期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是可行的?本研究为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小麦白粉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分析了黄瓜、番茄、茄子、辣椒4种乌鲁木齐典型农作物幼苗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光系统(PSⅠ、PSⅡ)活性的变化特点,同时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4种农作物幼苗的光系统活力受到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的影响。Fv/Fm、Y(II)(实际量子产量)随土壤水分含量降低逐渐受到抑制,在土壤失水严重时显著降低。Y(NO)(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在干旱胁迫过程中逐渐增加。PSⅡ反应中心潜在活性Fv/F0在指示干旱胁迫危害和鉴别不同植物耐旱性时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土壤含水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与Fv/Fm、Fv/F0、Y(II)和Y(ND)(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Y(NO)和Y(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反映植株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状态,也可以作为土壤水分含量的指示物,对农作物幼苗的干旱胁迫程度做出快速预警。同时,通过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对比,还发现幼苗之间的耐旱性差异,茄子抗旱能力优于其他3种农作物幼苗,黄瓜和番茄幼苗耐旱能力相似,辣椒的耐旱性比其他3种农作物幼苗差。  相似文献   

8.
NaCl胁迫对蓖麻功能叶光系统Ⅱ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科院自育蓖麻品种KB-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外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 Cl盐胁迫对其功能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及其光响应曲线。结果发现:在高浓度Na Cl(9g·kg-1)胁迫时,蓖麻幼苗叶片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显著下降;随着光强的增加,Y(NPQ)、ETR、NPQ上升,Y(II)、qp等荧光参数显著下降,Y(NO)保持稳定。以上结果表明,蓖麻在低浓度Na Cl(0-6g·kg-1)处理下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避免盐离子对PSII反应中心造成伤害,高浓度Na Cl(9g·kg-1)盐胁迫处理引发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导致PSII反应中心关闭或不可逆失活,表现出光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9.
外源一氧化氮(NO)处理苜蓿幼苗,进行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的干旱胁迫,探讨外源NO对提高苜蓿幼苗抗旱性的作用,结果表明:0.1 mmol/L硝普钠(SNP)减缓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使过氧化氢酶(CAT)先升后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持续升高,减缓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的降低,表明外源NO处理提高了苜蓿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沙地云杉光合、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田间8年生沙地云杉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沙地云杉的光合、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沙地云杉在干旱荒漠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加剧,沙地云杉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也随之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为17%时,净光合速率(Pn)最大.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同时降低,说明气孔因素是导致沙地云杉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2)干旱胁迫对沙地云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较为敏感,可作为评价沙地云杉抗旱能力的参考指标.综合分析各项指标表明,干旱胁迫对沙地云杉的光合荧光特性影响显著,气孔因素是导致沙地云杉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自育品种陇藜1号(L-1)、2号(L-2)、3号(L-3)和4号(L-4)及外引品种白藜(BL)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法,共设置轻度干旱胁迫(L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中度干旱胁迫(M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40%)和重度干旱胁迫(S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10%~20%)3个水分梯度,以正常浇水为对照(CK,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干旱胁迫15 d后,通过测定幼苗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研究干旱胁迫对藜麦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参试藜麦品种幼苗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上部分干重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SD处理下,各供试品种株高分别降低了30.64%、28.36%、32.67%、37.88%和38.09%,地上部分鲜重分别下降了63.60%、6073%、59.74%、55.92%和61.74%,地上部分干重分别下降了62.96%、52.63%、29.41%、35.71%和60.00%;(2)5个藜麦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叶绿素a/b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D处理下,品种L-2、L-3和L-4叶绿素a分别比CK降低了28.48%、33.66%和17.99%,叶绿素b分别比CK降低了47.80%、45.08%和13.90%,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33.22%、36.20%和15.99%;(3)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各供试藜麦品种Fo、Fm、Fv/Fm和Fv/Fo均呈下降趋势,SD处理下,各供试品种Fo分别较CK下降了30.61%、14.56%、31.28%、24.39%、24.16%,Fm下降了19.11%、16.56%、16.76%、17.67%、22.19%,Fv/Fm分别下降了5.73%、4.29%、7.81%、4.58%和3.85%,Fv/Fo分别下降了19.40%、14.93%、24.02%、11.34%和12.11%;(4)5个供试品种叶片NPQ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呈升高趋势,SD处理下,各供试品种NPQ较CK升高了74.79%、161.54%、104.55%、200.00%和196.00%。综上所述说明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植物细胞失水,叶绿体遭到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光合产物减少,从而抑制幼苗生长,地上部分生物量下降。在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方面,藜麦品种L-2表现优于其他品种,表明其在干旱胁迫下较其他供试品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盆栽法研究了嗪草酮对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嗪草酮较低用量(有效用量630和945g/hm2)时,荧光参数NPQ增大,而Fv/Fm、Fv/Fo、qP、ETR等参数及光能分配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嗪草酮较高有效用量(大于1 155g/hm2)时,会使NPQ变化趋势由上升变为下降,Fv/Fm、Fv/Fo、qP、ETR、Y(Ⅱ)等较空白对照显著下降、Y(NO)、β/α-1迅速增加。说明较低用量嗪草酮对大豆叶片PSⅡ有一定的影响,但大豆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使叶片的光合能力下降不明显,而较高用量的嗪草酮会使大豆PSⅡ反应中心发生不可逆破坏,能量分配不平衡,光合能力下降,甚至丧失。随施药后时间的推移,嗪草酮对大豆主要功能叶片PSⅡ的影响逐渐减弱,至施药后50d,嗪草酮不同使用量之间大豆叶片的荧光参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改善小麦群体质量,研究了不同密度下皖麦52和烟农19主要生理指标及产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农19的叶面积指数在基本苗120×104株·hm-2(M1)和210×104株·hm-2(M2)下高于皖麦52,而在300×104株·hm-2(M3)和390×104株·hm-2(M4)下低于皖麦52;皖麦52和烟农19各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及灌浆期的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qP、ETR和ΦpsI )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同一密度下两品种间的差异皆不显著;皖麦52和烟农19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M1和M2下,烟农19的产量高于皖麦52,分别增加了13.4%和2.4%,在M3和M4下,皖麦52的产量高于烟农19,分别增加了10.7%和1.0%;皖麦52和烟农19的经济系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两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同一密度下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 )与单茎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叶面积指数与单茎干物重呈直线负相关关系,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研究得出,烟农19的高产适宜密度为基本苗120万~210万株·hm-2,皖麦52为210万~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26份青贮玉米自交系和105个组合的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动力学参数,对其生理性状关键耐旱指标进行主成分及相关分析,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青贮玉米Fv/Fm的影响因素大 小依次为:叶片Fv>叶片Fm>叶片Fo>叶片Area>叶片SPAD>苞叶Fv/Fm>苞叶SPAD。筛选出了5个关键指 标(叶片Fm、叶片Fv、叶片Area、叶片Fv/Fm、叶片SPAD)及一般配合力(GCA)较高的9份自交系和特殊配合力(SCA)较高的19个组合。在F1吐丝期,叶片Fo、叶片Area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支配;叶片Fm、叶片Fv的加性与 非加性效应相当;叶片Fv/Fm、叶片SPAD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支配。狭义遗传力(h2N,)大小依次为:叶片SPAD>叶片Area>叶片Fo>叶片Fv>叶片Fm>叶片Fv/Fm。通过对叶片Fv的早代正向直接选择、叶片Fo的早代 负向直接选择,以及对叶片Fv/Fm的杂种优势利用,可提高旱区青贮玉米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叶绿素含量及荧光 动力学参数可用于青贮玉米的耐旱性筛选。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光谱反射率的糜子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糜子品种叶绿素含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并基于不同植被指数建立糜子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参试糜子品种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呈现"低-高-低"的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抽穗期到开花期之间;不同品种各生育期内冠层光谱反射率趋势一致,在近红外波段,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呈稳定正相关,灌浆初期光谱反射率达到最大值;可见光波段,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初期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冠层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成熟期呈负相关;糜子冠层叶绿素含量与760~900、630~690、550 nm波段组合的植被指数具有较高相关性;基于RVI、PSNDb、GNDVI750能较好地建立糜子叶绿素含量统一检测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791、0.779、0.748;模型验证的相对误差分别为9.58%、8.93%、11.8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5、0.140、0.196。表明利用RVI、PSNDb、GNDVI750建立的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糜子冠层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后复水对豌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及复水对豌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胁迫,豌豆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上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叶绿素a与b的比值(a/b)则呈现先增大而后又减小的趋势;初花期短历时水分胁迫,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长历时胁迫后,叶绿素各组分含量均低于对照水平;a/b值也是呈现先增大而后又减小的趋势;荚果充实期短历时胁迫后,豌豆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高于对照水平,叶绿素b则是轻度胁迫高于对照水平,重度胁迫低于对照水平,a/b值轻度胁迫接近对照水平,重度胁迫高于对照水平;水分胁迫10 d后,叶绿素各组分含量均下降;复水后,叶绿素各组分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且苗期与初花期水分胁迫后复水的补偿效应高于荚果充实期。  相似文献   

17.
叶绿素含量能有效表征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参量之一。以秦岭北麓壮果期猕猴桃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和光谱反射率,通过分析380~1 000 nm范围内高光谱参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筛选出估测模型的输入特征,选择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树、K-近邻、LightGBM算法和岭回归作为基模型,线性回归作为元模型,建立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猕猴桃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并通过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将Stacking模型与多个单一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叶绿素含量的猕猴桃叶片高光谱反射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380~1 000 nm范围内呈现“一峰两谷一平台”的特点;(2)各高光谱参数与猕猴桃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较好,优化光谱指数和传统光谱指数中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最高的分别是比值光谱指数(RSI′581,438,r=0.947)和红边位置(r=0.914);(3)与多个单一模型相比,Stacking集成模型的估算精度最高(R2=0.807,MAE=0.334,RMSE=0.136),同时,其...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Changes i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have often been advocated as a sensitive biomarker of plant stress, assuming that any kind of plant stress serious enough to affect plant growth will also affect photosynthesis. Glyphosate affects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indirectly by inhibiting sink processes. The question is how fast this inhibition can be observed on CO2 assimilation and ultimately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RESULTS: Experiments measuring CO2 assimilation, conductanc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using four Kautsky curve parameters o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exposed to increasing doses of glyphosate showed a total cessation of CO2 fixation and conductance withou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The decrease in CO2 fixation and conductance was significant 1 day after spraying and corresponded well to the decrease in biomass 5–7 days after spraying. CONCLUSION: A total cessation of CO2 assimilation can take place without affecting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Hypotheses concerning what happens to the energy from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that is not used for CO2 assimilation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question the use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s a universal indicator of stress on photosynthetic processes. Also, they demonstrate that changes in gas‐exchange parameters are more sensitive biomarkers for glyphosate toxicity compared with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opyright © 201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持绿型小麦叶片衰老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4个小麦品种对其开花后绿叶面积、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持绿型小麦的绿叶面积显著高于非持绿型小麦,且生育后期下降缓慢;生育后期持绿型小麦叶片色素含量降低缓慢;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小麦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与非持绿型小麦比较,持绿型小麦MDA上升缓慢且维持较低水平;生育后期持绿型小麦叶片的Fv/Fm、Fv/Fo、qP、PSⅡ、ETR明显高于非持绿型小麦,而qN明显低于非持绿型小麦;持绿型小麦产量较高,收获指数大。总之,持绿型小麦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缓慢,光合功能维持时间长,光合产物积累多,具有较好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