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2.
养鱼,除了水还要有鱼,有了鱼苗,才能养成大鱼。鱼苗一般用人工繁殖的方法生产,所以,亲鱼培育是基础。如果亲鱼培育得不成熟,那么搞人工繁殖也就搞不成了。要想把亲鱼培育得好,除了在亲鱼产后补偿体力消耗,秋冬季积累脂肪,春季性腺发育快这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外,春季要冲水也不可忽视。在亲鱼的产后,秋冬季的培育中,积累营养对于亲鱼来说是主要的,冲水相应地就  相似文献   

3.
家鱼人工繁殖鱼苗已有二十七年历史,人工繁殖生产的鱼苗,已逐渐成为淡水养鱼苗种的主要来源。而人工繁殖鱼苗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鱼。众所周知,培育优良的成熟亲鱼是人工繁殖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决定性一环。  相似文献   

4.
曾国清 《内陆水产》2000,25(5):27-28
2鳜鱼的人工繁殖2.1亲鱼的选择和培育2.1.1亲鱼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一是从湖泊、水库、外荡等水体收集 ;二是从江河中捕捞天然鳜鱼进行单独培育 ;三是从外地池塘、网箱等人工养殖的水体中选择 ,与本地亲鱼配组。严禁选用近亲交配的后代。选择的鳜鱼应是无病无伤、体质健壮 ,雌性个体体重在1.0kg以上的2~4龄鱼 ,雄性个体应是体重不小于0.75kg的2~4龄鱼。2.1.2亲鱼培育是鳜鱼人工繁殖的重要的环节。亲鱼培育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鳜鱼性腺的成熟度、催产率、鱼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以及鱼苗培育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  相似文献   

5.
翘嘴红鱼白人工繁殖及其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翘嘴红鱼白亲鱼的池塘驯化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以及夏花鱼种的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池塘对亲鱼进行人工培育,使其性腺发育达到成熟,经催产繁殖鱼苗获得成功,再对鱼苗进行池塘培育后获得夏花鱼种21.5万尾。  相似文献   

6.
翘嘴红鱼白人工繁殖及其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翘嘴红Ba亲鱼的池塘驯化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以及夏花鱼种的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池塘对亲鱼进行人工培育,使其性腺发育达到成熟,经催产繁殖鱼苗获得成功,再对鱼苗进行池塘培育后获得夏花鱼种21.5万尾。  相似文献   

7.
从亲鱼挑选、亲鱼培育管理、人工授精、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方面总结了金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长吻鮠内塘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塘中从长吻鲍的鱼苗育至性成熟4~5龄亲鱼、人工繁殖以及鱼苗培育等方面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亲鱼是鱼苗生产之本。一尾优良的亲鱼至少需要4-7年的精心选育。因此,培育和护理好亲鱼,延长其使用年限,防止催情后死亡,是家鱼人工繁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家鱼人工繁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亲鱼催产后死亡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10.
《淡水渔业》1975,(6):13-14
我所于1964年冬开始从1962年生产的青鱼鱼苗中选留培育青鱼亲鱼,自1969年青鱼(7龄)人工繁殖获得成功,至1974年已经连续六年比较顺利地孵化青鱼鱼苗共一千余万尾。十年来,对于青鱼亲鱼的培育、人工繁殖以及青鱼鱼苗、鱼种的饲养管理等方面,有一些初步的经验和教训,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常规鱼苗的繁殖能力已超过培育鱼种所需要的鱼苗数量,各地鱼苗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销现象,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情况,主要原因是忽视了鱼苗质最的提高。据李长春同志对江西、广东、北京等地190多个家鱼人工繁殖单位收集的资料表明,花、白鲢、草鱼第一代亲鱼为天然水系野生的子代鱼苗,则极少发生畸型,鱼苗体质健壮,成活率高,往后各代亲鱼,长期隔离在本场独立发展的小群体中,近亲交配个体鱼苗培育而成的亲本,繁殖出来的鱼苗则畸型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养殖的多鳞鱚作为亲鱼进行鱼苗人工繁殖,从培育池的选择,鱼苗孵化、饵料投喂以及日常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多鳞鱚鱼苗培育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双斑东方鲀全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胜利 《海洋渔业》2004,26(2):122-125
对野生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人工繁殖的子一代进行人工培育,雌鱼须经三年性腺成熟,成熟系数为17.55%,雄鱼性腺成熟为两年。产卵前一个月,雌亲鱼经强化培育、催熟后,成熟系数可达到25.00%。对7组亲鱼注射LRH-A_2激素,共获鱼苗1.2048×10~6尾,其中全人工繁殖鱼苗9.592×10~5尾,对照组获鱼苗2.456×10~5尾。并就双斑东方鲀性成熟年龄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厂余热水培育淡水鲳亲鱼,首次进行冬季人工繁殖,获得15万尾冬繁鱼苗.  相似文献   

15.
胭脂鱼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胭脂鱼 (Myxocyprinusasiatic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二、三十年来 ,人们对胭脂鱼的移养驯化 ,人工繁殖作了许多研究。但与四大家鱼相比 ,由于胭脂鱼种群数量小 ,繁殖习性特殊 ,其人工繁殖技术远没有四大家鱼那样成熟稳定。 2 0 0 1年 3~ 4月 ,作者对一组蓄养了 8年的胭脂鱼亲鱼开展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鱼 亲鱼系由 1993年人工繁殖的鱼苗 ,在 1 8亩的池塘中专池培育而成。池塘中混养少量的叉尾鱼回和鲢、鳙、鲤、鲫 ,平时投…  相似文献   

16.
半刺厚唇鱼的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闽江中上游水域中捕获的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进行了人工驯养、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实验,并观察了亲鱼性腺发育情况。结果显示:野生半刺厚唇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够生长,性腺发育至成熟。在繁殖季节(5—6月),对培育的亲鱼通过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雌鱼催产率为54.0%,受精率为83.3%。在25~28℃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经过62 h发育,仔鱼脱膜孵出。仔鱼经过55~65 d的培育成全长25~35 mm的鱼苗,鱼苗成活率为43.8%。  相似文献   

17.
提高家鱼人工繁殖孵化率的综合技术在家鱼人工繁殖中,孵化率(也称出苗率)是指受精卵培育成鱼苗的比率。因此,如何提高孵化率是获得人繁效益的决定性工作,也是对亲鱼成熟率、催产率、受精率的检验、总结、巩固和发展。我们对提高家鱼人繁孵化率作了不断的努力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淡水渔业》1977,(3):26-27,17
在淡水养鱼业中,特别是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以后,亲鱼培育及鱼卵、鱼苗在孵化过程中的病害相继出现。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已总结了许多防治病害经验,大大地促进了人工繁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繁殖前亲鱼的体质和性成熟度是人工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而对亲鱼的培育和挑选十分重要。1 亲鱼培育1.1 亲鱼来源 可由四方面获得产卵亲鱼:生殖季节盛期直接捕捞自然成熟亲鱼。(2)于生殖季节前从海里捕捞接近性成熟的亲鱼,在人工条件下暂养一段时间。(3)人工繁殖的黑绸鱼苗在水泥池或土池中直接养成亲鱼。(4)从网箱养成的黑鲷中挑选成熟亲鱼。1.2 海捕亲鱼的暂养海区捕来的亲鱼先用5~1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进行体表消毒。依其外部特征区分雌雄,  相似文献   

20.
亲鱼的优劣是人工繁殖成败的关键,因此亲鱼的选择十分重要。江黄颡鱼亲鱼既可从人工繁养鱼苗养育而成,也可从自然江河中收集。在自然情况下,雌鱼背部呈黄绿色,腹部乳白色,个体相对较小;雄鱼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体瘦长。亲鱼选择个体大、体质健壮、外观身体完整无损、活动能力强、体色呈黄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