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技术,通过实施云南省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稳定化药剂进行归纳分析,并开展了小试—中试—工程实施系统的工艺研究、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保证了修复效果并降低了修复成本,实现了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形成了控源—减量—降活—低吸—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的修复模式,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化—植物—农艺调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核桃壳和花生壳在铅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翌  褚兴飞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246-249
笔者以生态友好材料核桃壳和花生壳为修复材料,以铅污染的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人工模拟土壤污染的方法,通过投加不同比例的修复材料,用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态比率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对修复效果做出科学评价,以期为农林废弃物在铅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核桃壳和花生壳对轻度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理想,在模拟的污染水平下,Pb的有效态下降范围为17.59%~19.22%;(2)对于同一污染水平,投加核桃壳和花生壳比例不同,修复效果不同,在给定的投加范围内,核桃壳和花生壳的最佳投加比例为5%;(3)核桃壳和花生壳对于严重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不理想;(4)花生壳对铅的修复效果要好于核桃壳。  相似文献   

3.
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土壤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及土壤脲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添加浓度的提高,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土壤脲酶则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土壤脱氢酶活性则在低浓度下上升而随着添加浓度的进一步提高迅速降低,可见,这两种酶对土壤铅毒害反应灵敏,可以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的指标,而土壤磷酸酶则对铅浓度的变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性,不适宜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曾炜铨  宋波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1):290-294
为降低高铅污染土壤对农作物的毒害,通过采用水浸取、DTPA浸取单步浸取试验,研究不同类型修复剂对广西环江、阳朔2个地区的高铅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加水平的增加,各个修复剂对土壤pH增加幅度的大小顺序是:有机肥>磷矿粉>钙镁磷肥>生石灰,磷矿粉、有机肥能够提高供试土壤的pH。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高、中、低)均显著降低土壤DTPA-Pb含量,分别为32%~72%、31%~57%;而磷酸二氢钾对水溶态铅含量的影响与之相反,增加了水溶态铅含量1~3.4倍,过磷酸钙(高)显著地降低了水溶态铅含量,降低水溶态铅含量约88%。有机肥能够通过降低土壤水溶态铅的含量,增加了DTPA的浸取率。对供试土壤S-1,生石灰、有机肥、磷矿粉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水提取态铅的含量,土壤水提取态铅含量均为低浓度处理>高浓度处理;对供试土壤S-2,有机肥、磷矿粉在不同施加浓度均显著地降低了水溶态铅的含量,降低为41%~55%。  相似文献   

5.
多环芳烃作为环境中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毒性强、危害大而备受关注。本文从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成本低、操作便捷、二次污染小,但修复周期长、不适用于高浓度污染土壤;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可用于高浓度污染土壤,但存在改变土壤原有结构、运行和维护成本高等缺点。针对高浓度PAHs污染土壤,首先宜采用物理和化学修复去除其中大部分污染物,再进一步利用生物修复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染土壤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6.
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胜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6):109-11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导致包括重金属在内的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土壤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石灰由于其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修复快速、效果明显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探讨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及机理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来有关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石灰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理,以及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石灰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p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盐基饱和度BS、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等过程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沉淀、络合等。同时,石灰施用量、土壤pH、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重金属种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影响石灰的修复效果。因此,在实际修复过程中,为防止土壤出现板结现象,施用石灰过程中应考虑当地土壤的类型、石灰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式等问题。研究旨在为探明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修复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达标生产及阻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沸石及钙镁基膨润土对北方石灰性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以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剂量下(沸石:0.5%,1.0%,2.0%;钙镁基膨润土:0.2%,0.3%,0.4%,0.5%,0.6%,0.8%)2种改良剂对北方石灰性镉污染土壤的pH值、有效镉含量,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及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不同剂量沸石会提升土壤pH值,随着沸石施用剂量的增加,土壤有效镉含量、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及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小白菜发芽率逐步上升,但各沸石处理对试验中测定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施用钙镁基膨润土会显著提高土壤pH值(0.70~1.07)、降低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63.83%~93.62%),不同程度地提高小白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5.56%~29.22%)和叶绿素含量(5.42%~11.72%),施用较高剂量(≥0.4%)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但小白菜发芽率会显著降低,抑制种子萌发。研究表明,较沸石而言,钙镁基膨润土更适合北方石灰性土壤中镉的钝化;通过施用钙镁基膨润土可以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镉含量及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石灰施用对酸性土壤矿物结合有机碳的影响并促进酸性土壤的碳固定,本研究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研究并在室内设置培养试验探究石灰添加调控酸性红壤矿物结合有机碳形成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大部分已发表的研究发现石灰添加可以显著促进酸性土壤中矿物结合有机碳的形成。室内控制试验发现石灰添加显著促进了秸秆分解转化为微生物生物量碳,这很可能是石灰促进矿物结合碳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室内控制试验还发现石灰添加增加了钙键结合碳的含量,但是降低了铁铝结合碳的含量。综上可知,石灰添加有利于作物秸秆在酸性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矿物结合有机碳,但可能会导致不同化学键结合碳的相对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南地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冶炼的主要聚集区,由于长期的冶炼活动,导致冶炼场地与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风险,迫切需要治理。为了探究中南冶炼场地与周边土壤的污染特征以及目前主要有效的稳定化修复技术,笔者概述了中南地区湘鄂赣皖四省有色金属冶炼区分布和污染状况,具有污染面积大、以复合污染为主、污染途径多样、污染程度各异和重金属活性高的污染特征。从稳定化机理和材料类型两个不同的方向综述了稳定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在高性能、可持续、谱适、绿色的复合污染稳定化材料的研究方向上提出展望,以期为中南有色金属冶炼场地与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稳定化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剑麻与石灰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剑麻与石灰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以海南砖红壤为供试土壤,在未污染土壤中加入重金属Cu,设高、中、低三个污染水平,平衡两周后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施入不同浓度的石灰,而后植入对Cu有较大耐性的植物剑麻。120d后收获分析。研究了不同Cu污染水平和石灰处理水平下剑麻植株的长势及剑麻体内重金属含量,结果如下:Cu轻度污染土壤剑麻生长受影响不大,Cu中度污染土壤剑麻可以生长,当浓度达到2000 mg/kg 时剑麻受毒害死亡。加入石灰后剑麻的生物学产量有明显提高,Cu轻度污染土壤上石灰最佳施入量为3375kg/hm2,该条件下其剑麻移走的Cu量明显高于单种植剑麻的移走量,Cu中度污染土壤其最佳用量为4500kg/hm2,该组合下从土壤中移走的Cu几乎是单种植剑麻的两倍,在Cu重度污染的土壤中,随着石灰用量增加可促进剑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南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针对南方土壤酸性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选用了8种土壤改良剂并以此作为改土措施,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高粱生长特性、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的影响,根据高粱、土壤和改良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改良剂的作用机制,揭示了酸性土壤在改良剂作用下各项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XP2、脱硫灰改良剂和有机肥对高粱生长有较好的作用。酸性土壤施用腐植酸、腐植酸+石灰、XP2、有机肥和脱硫灰改良剂,分别较对照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石灰、XP1、市售改良剂分别较对照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Duncan多重比较,除石灰处理外,其余施用改良剂的处理与不施改良剂(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XP1处理和含有石灰的处理土壤pH较对照处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达到2个单位左右,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施用改良剂还可有效缓解酸性土壤铝毒的危害,红壤、赤红壤石灰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0%、18.7%,XP1处理降低了16.4%、16.0%。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耕地土壤酸碱度状况与酸化土壤治理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酸化在北方已开始成为农作物生长的限制因素。笔者通过田间土壤样品分析汇总,全面阐述了河南省耕地土壤酸碱度状况。借助田间调查、试验示范,研究推广了酸化土壤修复措施。结果表明:作为中国中东部河南省,土壤酸化已初现端倪。增施碱性土壤调理剂、石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严重酸化土壤当季作物增产幅度达120%以上。同时,结合河南省农业资源状况与存在问题,初步总结出建立包括土壤pH值为指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合理利用畜禽粪便、深翻土地加厚耕层等调节土壤酸度、遏制土壤酸化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对强酸性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和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强酸性茶园土壤酸度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石灰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茶园土壤pH值。5~20 g/kg生物炭施用量处理土壤的pH值低于施用石灰处理,但当生物炭用量大于40 g/kg时土壤pH值显著高于石灰处理,说明在强酸性条件下,低用量生物炭处理在调节土壤pH值的效果不如石灰。施用生物炭处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比施用石灰处理提高了0.98%~8.67%,盐基饱和度提高0.85%~40.90%,土壤交换性钙、镁、钾和钠含量分别提高1.70%~11.36%、32.79%~80.52%、76.47%~1744.12%和4.93%~57.48%,说明施用生物黑炭比施用石灰可增强土壤对酸的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   

14.
改良剂修复利用镉污染菜地土壤的田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株洲近郊区III类以上镉污染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2茬小白菜的原位修复试验,分析常用改良剂的田间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石灰、钙镁磷肥、有机肥3种改良剂对小白菜地上部分鲜重无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石灰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DTPA-Cd和小白菜地上部分Cd含量,但对生物量无促进作用。钙镁磷肥和有机肥能将土壤pH值调控在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显著提高小白菜地上部分鲜重,但对地上部分Cd含量土壤DTPA有效态Cd含量没有明显地降低作用。综合来看,田间条件下石灰是较为理想的改良剂,施用量以不超过13 t/hm2为宜,但其后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种植年限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其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分层采集不同种植年限果园0~40 cm土样,测定其养分及酶活性。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及碱解氮的含量均偏低,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偏高。0~10 cm土层中脲酶、蔗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随种植年限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其在10~40 cm与种植年限负相关。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种植年限负相关。(2)同一种植年限果园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层深度负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层深度正相关。研究表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受种植年限影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应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减施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16.
福建南平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特征及生产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摘要:2005年采集了福建南平烟区有代表性的植烟土壤样品159个,并进行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南平烟区土壤质地以粘壤土、壤土和砂壤土为主;与以往研究相比,土壤pH值有所上升,平均5.59±0.31,仅有38.99%的植烟土壤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仍较丰富,有机质平均34.86±7.88g/kg,碱解氮平均188.3±40.0 mg/kg,49.69%的土壤有机质含量>35 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36.5±27.2 mg/kg,有35.85%的植烟土壤速效磷<20 mg/kg;植烟土壤缓效钾含量平均362.8±241.0 mg/kg ,速效钾含量平均62.3±31.4mg/kg ,速效钾含量>150mg/kg的植烟土壤仅占1.26%。为此,在烟叶生产上要因地制宜,对偏酸性土壤,要注意施用白云石粉,但应隔1-2年;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补充磷肥,并注意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7.
豫南砂姜黑土区玉米新型肥料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豫南砂姜黑土区玉米产量与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本研究以常规尿素为对照(CK),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对比分析同等施肥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CRU)及含生物质炭(BU)、微肥(MU)、腐植酸(HAU)尿素4种玉米新型肥料对玉米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同时,评价施用新型肥料对土壤硝态氮残留及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新型肥料较CK均提高了玉米子粒产量,增幅范围为2.7%~10.9%,其中,以HAU增幅最高(10.9%),CRU (8.8%)次之,BU和MU增幅相对较低。与CK相比,HAU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提高了9.7%和9.2%,植株氮和磷吸收量分别提高了20.6%和27.5%,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养分吸收量与CK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HAU较CK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其中,0~20 cm土层降幅为26.4%,20~40 cm土层降幅为32.4%。各处理产投比由高至低依次表现为HAU (2.14)>CRU (2.05)>MU (2.04)≈CK (2.04)>BU (2.03)。因此,在豫南砂姜黑土区施用含腐植酸尿素不仅能够促进玉米增产增收,而且能够降低土壤硝酸盐污染的风险,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锑矿区土壤改良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利用8个造林树种应用不同剂量的专用改良剂、石灰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改良剂、石灰对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pH值有极显著影响,对造林成活率也有极显著影响,各树种间造林成活率、1年生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施用土壤改良剂,造林成活率以楸树、复羽叶栾树、杉木、刺槐、翅荚木为高,为84.5%~88%;当年林木树高生长量以翅荚木、刺槐、栾树、楸树为大,为62.44~155.33 cm;改良剂以每穴施放200 g效果为佳,此时8树种的平均成活率达89.2%,而对照仅为50.8%。合理施用改良剂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38.4%。施放石灰造林成活率以楸树、复羽叶栾树、杉木、刺槐、翅荚木为高,为84.6%~95.3%;当年林木树高生长量以翅荚木、刺槐、栾树、楸树为大,为60~152.3 cm;石灰以每穴施放200 g效果为佳,8树种的平均成活率为79.5%,而对照仅为54.7%。合理施放石灰可提高造林成活率38.4%。土壤改良剂、石灰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土壤pH值,相应降低土壤中可利用态重金属的含量,降低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贵州磷肥施用对耕地土壤重金属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加剧,铅污染也越来越受关注。铅污染的土壤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文章较为全面的总结了贵州土壤重金属铅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贵州省近十年来磷肥施用及其对耕地土壤重金属铅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磷肥施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耕地土壤铅属于清洁状态,但是局部的污染是存在的;磷肥的施用会增加耕地土壤铅含量,但是低贡献率不会使耕地土壤重金属铅短期内达到污染水平;磷肥的施用改变耕地土壤pH值,进而影响耕地土壤铅的生物有效性,pH值升高,铅的生物有效性降低;磷肥的施用还会降低非残渣态铅含量。研究可为深入探讨磷肥施用对耕地土壤重金属铅的影响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