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展跃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79-20480,20495
[目的]开展菱角深加工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我国菱角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方法]将适量的菱角添加到发酵香肠中,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以pH和产品的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确定菱角发酵香肠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菱角发酵香肠最佳工艺参数为:菌种配比1∶1,发酵剂添加量105CFU/g,菱角添加量15%,发酵温度30℃。[结论]此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性状、色泽、组织状态、风味和口感等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达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发酵香肠的发酵剂主要有乳酸菌、酵母菌、霉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以及这些菌种组成的混合发酵剂。发酵剂产生蛋白酶、脂肪酶等酶类能够将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成游离脂肪酸、氨基酸,并进一步通过美拉德反应、脂肪氧化及酶促反应生成多种风味物质。利用酶制剂代替发酵剂发酵、外源添加Mn2+来缩短成熟时间等新方法运用在改进发酵香肠的加工工艺;功能性发酵香肠的开发也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发酵香肠发酵剂的菌相构成、生化变化的规律、风味物质形成机制,以及发酵剂和加工工艺对产品营养性、保健性、安全性的研究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市面的羊肉作为原料肉,以乳酸菌作为发酵剂探索了生产羊肉发酵香肠的工艺条件,对该种发酵香肠的产品特性、接种量和pH值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加工过程,选择加工条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07cfu/g,菌种配比1∶1,发酵温度为30℃;相对湿度85%~90%,在这条件下生产香肠的各种指标符合发酵香肠的技术指标,具有较好的实用品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淮山粘液质酸奶发酵工艺。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了不同粘液质粉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淮山粘液质酸奶发酵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粘液质粉添加量1.6%、蔗糖添加量7.1%、发酵剂接种量4.9%、发酵时间5.9 h,此时产品感官评分为91.53。  相似文献   

5.
为增加黄酒品种类型,扩大原料来源,以糯玉米为原料,采用黑曲霉3758和酿酒酵母As.1392为糖化剂和发酵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糯玉米黄酒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糖化剂添加量为9%,发酵剂添加量为0.9%,发酵温度为22℃,发酵时间为19d,初始pH为5.5,此条件下酒精生成量为16.7%。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中国传统发酵干香肠挥发性风味成分,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剂,采用传统中式干发酵香肠制备工艺制备香肠。通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生产干香肠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从香肠中鉴定的挥发性物质有37种,其中酯类占全部挥发性成分含量的42.07%、醛类占31.22%,是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7.
发酵剂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发酵香肠起源、发展、分类及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香肠发酵剂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在改进发酵香肠的发酵剂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得出木糖醇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方法]以还原乳和木糖醇为主要材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发酵生产无糖酸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木糖醇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和发酵时间3个因素,确定木糖醇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结果]木糖醇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12%还原乳,木糖醇添加量5.5%,发酵剂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3.5 h。在该条件下发酵的酸奶色泽均匀,酸甜适中,柔和细腻,组织状态稳定。[结论]该产品的研制增加了酸奶的营养保健功能,丰富了酸奶市场,同时为市场开发木糖醇酸奶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鲜牛乳、山药浆、香蕉粉、蔗糖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产品工艺参数,研制一种风味发酵酸奶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山药浆添加量7.5%,香蕉粉添加量0.4%,蔗糖添加量8%,发酵剂接种量0.2%,发酵时间7h,以此条件制作的山药香蕉风味酸奶,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红茶、枸杞粉、酸奶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复合发酵剂,经发酵后研制出一种新型营养酸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红茶枸杞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红茶枸杞汁添加量为9%,复合发酵剂添加量为0.19%,蔗糖添加量为6%,发酵温度为42℃,以此条件制得的红茶枸杞酸奶色泽微红、口感细腻、均匀无气泡、酸甜适中。同时,对酸奶的品质方面进行了测定,包括理化指标,酸奶贮藏期内活菌数的测定。以期为红茶枸杞酸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