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Bt基因抗虫材料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1997 年在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棉花试验田对2 个转 Bt基因抗虫棉和3 个常规棉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棉相比转 Bt 基因抗虫棉表现为株高和主茎叶片的日增长量小。果枝出现得早, 但增加缓慢。蕾花和结铃高峰出现得早, 脱落量小, 成铃率高。  相似文献   

2.
2002年从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棉花种子分公司引进了湘杂棉3号,经过3年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大面积生产示范,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虫、易管理等特点,深受广大棉农的喜爱。1特征特性湘杂棉3号属中熟偏早型品种,本地区生育期130天左右。出苗快而整齐,子叶肥大、苗期长势好,易发棵,进入蕾期后生长发育进程快,长势旺。植株株形较大,且松散,一般株高120~130cm,茎秆粗壮,叶片中等偏大,叶色较深。果枝18~20个,果枝较长,果枝夹角较大,果枝着生高度及节位较低,开花结铃期集中,结铃性强,且分布匀称合理,顶部优势明显,主茎(留叶枝)结铃80%左…  相似文献   

3.
抗虫棉与常规棉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来源的转基因抗虫棉与国内常规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抗虫棉的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小于常规棉 ,果枝数、果节数、单株结铃数高于常规棉 ,而铃重、衣分、株高则低于常规棉 ,脱落数及脱落率高于常规棉 ,而结铃数的增加难以弥补衣分的降低 ,从而使抗虫棉虽有较高的子棉产量 ,但其皮棉产量却低于常规棉 ,减幅为4.2 8%。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棉喜温、喜光,抗虫性较强。前期生长发育缓慢,开花后生长发育较快,至开花结铃期个体生长发育和棉田长势都达到或超过常规棉。近几年来,根据安阳抗虫棉的生育特点采取了相应高产栽培技术。1播前准备播前每公顷施优质粗肥45~60m3、二铵375kg、标准氮肥450kg、钾肥300k  相似文献   

5.
转Bt基因抗虫棉R93-4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转基因抗虫棉R93-4的生理特性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各部位器官总氨基酸含量与常规棉差异不大,比叶重较高,蒸腾速率大,透光性强。光合强度在开花结铃期高于常规棉,但较多的养分用于茎枝生长,单株结铃数少,在栽培上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可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生产上应用的各类抗虫棉均采用混系繁殖技术育成,个别品种(系)在抗虫性、株型、叶型,铃型等性状上与群体不尽一致。与常规品种相比较抗虫棉苗期长势偏弱,株型偏紧,不同品种(系)抗虫棉其综合表现也不尽相同,根据近几年的试验及大田种植观察,为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和棉铃虫的综合防治,对抗虫棉的栽培管理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密度抗虫棉大多表现为个体偏小,果枝上仰,株型偏紧等特点,需要通过提高群体获得高产,密度比较结果显示,抗虫棉的密度一般应比同类常规品种增加5%~10%,春播密度应达到5 5万株/hm2左右,麦(油)棉春套抗虫棉以6万~6 5…  相似文献   

7.
棉花矮秆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陆地棉 C1 1 9- 2的棉苗分离群体中 ,发现子叶与真叶卷缩并极度矮化的个体 ,其数量约占该群体的 1 /3左右。与正常个体相比 ,矮缩棉苗真叶分化的速度较慢 ,出苗后 ,株高基本不伸长 (图 1 )。将矮缩棉苗移栽至大田 ,移栽后 1个多月 ,植株基本没有增高。后采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喷雾 ,经 GA3处理的植株出现明显增高现象 ,但花芽分化明显比正常棉株推迟 (图 2 )。继续采用赤霉素喷雾处理 ,8月上旬陆续开始现蕾 (图 3) ,再采用萘乙酸涂蕾 ,8月份 2 0日左右有 2个单株开始开花 ,花粉正常 ,但所结棉铃不饱满 ,比较空瘪。单株结铃后不再喷赤霉素…  相似文献   

8.
刘芳  牟永珂  王莉 《中国棉花》2001,28(6):33-33
新棉 33B是河北省从美国引进的转 Bt基因抗虫棉品种 ,1 999年在库尔勒试种成功 ,2 0 0 0年在库尔勒、尉犁示范种植 2 0 0公顷 ,经过两年观察鉴定 ,认为新棉 33B适合在库尉轮棉区种植 ,综合表现优良。1特征特性新棉 33B全生育期 1 35天。从播种到出苗一般7~ 1 0天 ,出苗快 ,苗齐苗壮 ,苗期长势强。现蕾后生长速度转慢 ,长势稳健 ,花铃期生长速度又转快直到吐絮。植株塔形 ,主根粗壮 ,根系发达 , - 型果枝 ,叶枝较发达。叶色深绿 ,叶片中等偏小且上举 ,通风透光好。茎杆坚韧抗倒伏 ,现蕾节位 5.2 ,结铃性强 ,结铃均匀。果枝 9~ 1 1台 ,单…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棉苗生长快、株高较高、果枝较长等营养生长较旺。生殖生长以苏棉6号抗虫杂交种成铃强度最高。在生理活性方面表现为叶片光合强度大,但养分较多的用于茎枝生长。因此在生产上应用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的技术关键是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结铃期养分向棉铃输送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35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常规新品种 ,该品种于1999年4月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我场两年的试种 ,该品种集早熟、丰产、抗病以及纤维品质等综合性状于一身 ,比较适合新疆南疆棉区种植。1特征特性耐旱性好 ,耐水肥性强 ,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全生育期145天属中熟陆地棉品种。出苗整齐 ,前期生长稳健 ,中后期发育较快 ,开花结铃速度快 ,吐絮畅易采摘 ,结铃性强 ,分布均匀 ,成铃率高。株形清秀呈塔型、Ⅱ式果枝 ,茎杆坚韧富有弹性 ,茸毛少。叶色深绿 ,叶片小、厚实 ,缺刻中度 ,皱折明显 ,功能期长。出叶…  相似文献   

11.
中棉所 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将 Bt+ Cp TI双价抗虫基因导入中棉所 2 3育成的抗虫棉新品种 ,经本地种植 ,不但抗虫性好 ,而且产量高、早熟性好。1主要生育特性1 .1生育期中棉所 41全生育期 1 35天 ,与苏棉 9号相比 ,苗期长 2天 ,花铃期长 1天 ,全生育期长 3天。1 .2生物学特性中棉所 41出苗快 ,苗齐苗壮 ,叶片中等 ,叶色深绿 ,株型紧凑 ,果枝上举 ,整株呈筒型。1 .3结铃性好 ,产量高前期上桃慢 ,中期成铃快 ,强度大 ;结铃性强 ,每公顷成铃达 88.5万个 ,铃较小 ,铃重 4.7g;公顷子棉产量 41 77.5 kg,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2.
卡那霉素浓度和喷洒时间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检测有两方面,一是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生物测定,一是对棉株体内Bt毒蛋白的检测。根据转Bt基因抗虫棉本身携带的含嵌合基因卡那霉素特性,国内李燕娥等人均进行了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检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卡那霉素的浓度以及喷洒卡那霉素的时间不同,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对其反应时间不同。为更有效地鉴定转Bt基因抗虫棉不耽误农时特作本试验。1浓度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2005年4月在安徽农业大学棉花实验基地进行了用喷洒卡那霉素法筛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实验,品种是抗虫棉新棉33B,非抗虫棉中棉所35。以40…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比较试验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1)出苗时间长,出苗速度慢,但第一真叶出现时间早;(2)前期结铃性较好,成铃早而集中;(3)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常规棉,但积累速度快,经济系数高.目前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铃重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以采取合理的水肥调控及适宜密度等相关农艺措施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统计,2003年盐城市Bt棉种植面积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以上.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与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已经引起了棉田害虫动态的变化,目前关于Bt棉田害虫测报方法农技部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查标准.鉴于此,2001-2003年进行了此类研究,旨在为科学地制定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统计,2 0 0 3年盐城市Bt棉种植面积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 %以上。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与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已经引起了棉田害虫动态的变化,目前关于Bt棉田害虫测报方法农技部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查标准。鉴于此,2 0 0 1 - 2 0 0 3年进行了此类研究,旨在为科学地制定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1棉铃虫的监测1 .1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危…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稀植条件下(4.8万株·hm-2),与轮回亲本中棉所16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内围铃和下位铃比例较高,单株和单位面积的结铃数变化不大,但由于中棉所30的果节数减少,其单株成铃率增加。中棉所30下位铃的铃重略高于中棉所16,但上位铃和外围铃的铃重下降,全株平均铃重显著低于中棉所16。因此,中棉所30的子棉产量显著降低,而由于该品种的衣分大幅度提高,其皮棉产量与中棉所16持平。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促源保库”是进一步提高Bt棉中棉所30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简化整枝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中下游棉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三产业和城市转移的形势.提出以不摘顶心、并结合化学调控为棱心内容的简化整枝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摘顶心处理相比,简化整枝显著地增加了单株果枝数、果节数和结铃数.同时也使单铃籽棉重有所增加,而对衣分、籽指、衣指和棉铃经济系数未产生任何不良效应。在棉花常年的打顶期向棉株喷洒化学调控荆。抑制冠层上部果枝外围无效果节的生长。实现棉株的自然对顶,促进有效开花结铃期内多结铃.从而实现棉花生产的省工、高产和高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缓棉铃虫对转 Bt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 ,延长转基因抗虫棉在生产中的使用年限 ,扩大杀虫谱 ,国内外相继开展了转双价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工作。目前 ,我国已转育成功 Bt和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2 0 0 1年在辽宁省经作所对转单双价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1试验基本情况供试品种为 s GK32 1 ( Bt+Cp TI)早熟系 ,美国抗虫棉 33B( Bt)和非抗虫棉辽棉 1 5号( CK)。1 .1室内棉铃虫幼虫抗虫性试验。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 ( 7月 7~ 1 2日 ) ,分别用嫩尖、幼蕾 (直径 1 cm大小 )和嫩叶 (顶尖展开第三、四片真叶 ) ,7月 …  相似文献   

19.
中棉所56(原代号2018)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转基因抗虫棉为母本与常规、丰产、优质棉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育成的优质、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200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并获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省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1特征特性生育期138天,株高110~120cm,种子较大,出苗快,子叶肥厚长势旺,果枝着生7.2节,植株塔形,较紧,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结铃性强,单株铃21.6~26.5个,铃重6.0g,衣分37.5%,子指11.5g,开花结铃集中,吐絮畅,絮色洁白有丝光。2产量表现2002-2003年河南省杂交棉品种区试,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每公顷分…  相似文献   

20.
杂交抗虫棉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抗虫棉(以中棉所29为代表)与常规棉(以苏棉22号为代表)分密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杂交抗虫棉除株高略低于常规棉外,果枝数、果节数、单株铃数和脱落率、烂铃率均高于常规棉。而主要经济性状中,杂交抗虫棉除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指、绒长高于常规棉外.构成产量的重要性状总铃数和衣分均低于常规棉。杂交抗虫棉籽棉产量高于常规棉,但由于衣分较低.其皮棉产量低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