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筛选1~2种微生物配比,以减缓辣椒连作障碍。【方法】以辣椒连作8年大棚为对象,通过不同微生物菌剂配比的施用,研究连作辣椒土壤对不同微生物菌剂用量的影响特征,测定辣椒连作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离子变化。【结果】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2∶1∶2,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为8.1×10~6,真菌数量最少,为1.2×10~6,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降低土壤中有害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防止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2∶1∶2,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最强,分别为777.07、201.53 mg/g·24h。【结论】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2∶1∶2处理,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减少了土壤中离子的富集,能有效减缓辣椒土壤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番茄连作障碍的影响,将生菜和芹菜2种作物分别与番茄间作,研究间作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根系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连作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细菌数量和细菌/真菌的比例,显著降低真菌数量,同时提高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从而减轻连作对番茄生长的影响,提高番茄产量,缓解番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微生物菌剂在糜子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齐黍3号为试验材料,在5叶期根部灌施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光合细菌6种微生物菌剂,以不施菌剂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糜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入微生物菌剂后,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6种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改善齐黍3号的穗长、有效分蘖数、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和穗重、穗粒重、产量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但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光合细菌处理对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糜子各生长指标效果最好,籽粒产量最高,分别比CK增产14.90%和13.45%,可应用于黑龙江省糜子大田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4.
<正>以辣椒品种苏椒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育苗基质中添加4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能显著降低辣椒结果期土壤中真菌数量,而增加细菌数量,与对照相比,芽孢杆菌处理后真菌数量下降54.8%,而细菌数量增加69.2%。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辣椒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辣椒品种‘苏椒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育苗基质中添加4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能显著降低辣椒结果期土壤中真菌数量,而增加细菌数量,与对照相比,芽孢杆菌处理后真菌数量下降54.8%,而细菌数量增加69.2%。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辣椒叶片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而其他微生物菌剂对光合色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与对照相比,经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处理后,Pn分别增加了41.5%、30.2%、19.8%和24.0%。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微生物菌剂提高了辣椒植株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研究表明,育苗基质中添加微生物菌剂,调节辣椒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提高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和植株净光合速率,并优化根围微生物区系,促进辣椒生长,提高产量,其中以添加芽孢杆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氰胺类肥料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连续种植茄子4年以上的连作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将传统的人工培养法和现代分子技术PCR-DGGE法相结合,旨在探明长期连作蔬菜土壤施用石灰氮和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以及配施稻草后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石灰氮处理能有效提高连作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的数量,提高细菌/真菌比值(B/F)和放线菌/真菌比值(A/F),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促使连作土壤从真菌主导型向细菌主导型转化,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状态,从而起到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双氰胺的处理效果不如石灰氮处理。PCR-DGGE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氰胺类肥料改变了连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种群结构,产生了一些新的种属和优势种群,也对一些种群有抑制作用;氰胺类肥料均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石灰氮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改变大于双氰胺,配施稻草明显有利于氰胺类肥料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氰胺类肥料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棚室茄子栽培易出现连作障碍,致使土传病害严重,产量下降。试验选取芥菜、油菜两种十字花科作物与茄子轮作,旨在探讨轮作模式对棚室茄子栽培连作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影响。通过Mi Seq测序分析表明,茄子/油菜轮作处理土壤细菌丰度、茄子/芥菜轮作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连作处理。聚类分析表明,茄子/油菜轮作和茄子/芥菜轮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茄子连作和农药熏蒸处理不同,两个轮作处理土壤中Flavobacteria等细菌为优势种,可改善根区土壤生态条件,促进作物生长。真菌多样性分析表明,两个轮作处理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和丰度显著降低,Chaetomium等腐生真菌数量增多,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连作土壤质量,研究可为缓解棚室茄子连作障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禾神元地衣芽孢杆菌多效微生物菌剂和禾神元多效微生物菌肥产品是由神州汉邦(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并独家生产。禾神元地衣芽孢杆菌多效微生物菌剂其产品特点为:迅速增加根际土壤有益生物菌群,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及根结线虫繁殖,改变土壤环境,促进根部生长。减少化肥及农药使用量,分解土壤农药残留,降解土壤重金属,有效提升土壤地力,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通透性,促进根系营养快速吸收,促使蔬菜瓜果及大田作物早熟丰产。地衣芽孢杆菌≥2亿/g。  相似文献   

9.
综合评价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芹菜农艺性状、产量、土传病害防控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微生物菌剂的推广与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后续微生物菌剂复配提供参考。设置5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探究其对芹菜株高、叶柄长、叶柄粗、叶片数、单株总重、单株净重、净菜率、单产、产值、纯收入、产出率、盈利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菌剂对芹菜重要农艺性状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4项指标进行降维,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及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对5种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效果进行综合打分评价,结果显示排名前3的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结合生产实际可选择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推广与利用,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进行菌剂复配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剂对花生白绢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花生品种“鲁花14”为试验材料,通过拌土和喷洒方式接种微生物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花生生长指标、病情指数和产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生防机制。结果表明,使用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可降低花生白绢病的病情指数,增加结果数和百仁重,提高花生产量;以拌土处理效果最佳。微生物菌剂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但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小;对花生根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在花生白绢病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其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吉坤  曹旭  于丽萍  李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22-2923,2947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B29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和化学杀菌剂(百菌清)灌根处理黄瓜根际土壤,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后,使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第10、20天显著增加,第30、40天恢复至和对照一致;使根际真菌数量逐渐下降,第10天显著低于对照,20~40 d时极显著低于对照,至第40天稍有回升,略高于10 d时的真菌数量。施用百菌清处理后,在第10、20天,根际细菌数量极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放线菌数量也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极显著低于生防菌处理组,至第30、40天恢复到和对照一致;对根际真菌数量的影响是先降低后升高,但极显著低于对照。[结论]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29可促进黄瓜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抑制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寿光及禹城地区不同连作年限(1~21年)的54个设施番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及土壤微生物群落随连作年限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而分析土壤中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细菌随着连作年限的持续增加而逐渐减少,连作年限少于6~10年时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数量为增加趋势,连作6~10年后表现为减少趋势;PCR-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作为土壤优势种群的芽孢杆菌及假单胞菌也在连作4~5年后减少,均与连作障碍发生(集中于5~10年)的时间基本吻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碳随着连作年限呈增加趋势,符合指数增长模型(R2分别为0.30及0.20,P0.001)。由于设施番茄土壤肥料投入量大,土壤有机碳、C/N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C/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对设施连作番茄土壤分析可知,连作番茄土壤中土壤细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呈减少趋势,芽孢杆菌及假单胞菌数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变化与土壤连作障碍出现的时间基本吻合,可能是导致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烟叶品质及产量,研究了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烟叶农艺性状以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剂(处理T)和未施用生物菌剂(对照C)烟田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随着烟株生长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团棵期达到最大,而真菌数量在旺长期达到最大。宏基因组微生物分类测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属水平上。Sphingomonas(鞘氨醇单孢菌属)作为降解土壤有毒物质最有效的细菌属,成熟期处理T比对照C高15.53%;Gibberella(赤霉菌属)作为促进植物生长的真菌属,旺长期处理T比对照C高1 058.60%,且这个时期烟株的农艺性状也表现为处理T优于对照C。处理T烟叶产值比对照C高77.69%。可见,通过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有益菌的含量,改善烟草的农艺性状,进而提高烤烟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比例大豆根茬施入后对番茄连作土壤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养分和番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索作物根茬对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机制。以非连作土壤(CK)、番茄8a连作土壤(CS)及连作土壤中掺入2%大豆根茬(CSS1)、1%大豆根茬(CSS2)、0.5%大豆根茬(CSS3)为处理,通过大棚盆栽试验,测定定植后14d、21d、28d、35d和42d的番茄株高、茎粗,定植前和果实膨大期测定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和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测定果实产量和品质。连作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施入大豆根茬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都不同程度增加,CSS2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S处理;CSS1和CSS2处理的土壤细菌占总微生物数量比例、细菌/真菌的比值均不同程度增加,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显著下降,其中CSS2处理的细菌数量、细菌/真菌的比值及总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CS;施入大豆根茬后,土壤全N、全P、全K、NO-3-N、NH+4-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均有增加,以CSS1、CSS2处理的增加效果较明显;施入不同比例大豆根茬不同程度促进了番茄的茎粗生长;CSS2处理增加了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质量分数及番茄产量,降低了成熟果实硬度。综上所述,连作土壤内添入质量分数为1%的大豆根茬既能显著促进土壤酶活性提高,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环境,促进土壤向细菌型转化,增加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又能起到壮苗和提高番茄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瓜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相同管理措施下对日光温室黄瓜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连作10 a时达到最高,随着连作年限的进一步延长又逐渐降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土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连作8~10 a时达到最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连续降低的趋势。在黄瓜生长季节,随着生育期的推移,3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5种土壤酶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3—4月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接种复合菌剂对堆肥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以奶牛粪便和稻草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设添加复合菌剂BLD(由3株木质纤维素降解细菌组成,经测序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属中未鉴定种)和不加菌剂两个处理,利用传统平板培养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相结合研究两种堆肥处理对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传统培养方式,微生物数量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且细菌数量明显大于真菌数量;DGGE图谱显示,两种堆肥处理的条带数呈现与传统培养相似的变化趋势.接种菌株在堆肥初期成功定殖,高温期成为优势菌株,降温期优势逐渐减弱.接种菌剂增加了堆肥中细菌数量,提高了堆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从而促进堆肥微生物群落演替,缩短堆肥腐熟时间.  相似文献   

17.
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连作土常规施肥(CK1),连作土化肥减施30%(CK2),连作土化肥减施基础下分别施用细菌型芽孢杆菌(XJ)、真菌型木霉菌(ZJ)、放线菌型链霉菌肥(FJ)及其组合性处理(XZ、XF、ZF、XZF),探索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微生物菌肥应用于连作番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CK1相比,化肥减施30%处理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pH值、SOC、HU、NH+4-N、NO-3-N、AP、AK)、酶活性(SUE、CAT、SUC、CEL)、微生物量(MBC、MBN、MBP)、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果实品质(维生素C、LYC、TSSC、TOA、TSS),产量降低。与CK2相比,化肥减施基础下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改善土壤性质,提升土壤酶活性,增加亚硝化螺菌和亚硝化单胞菌为主的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提高番茄品质;但不同种群菌肥间存在竞争作用,整体以ZX、FJ处理存在较优值,与CK1相比,二者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5.32%、13.98%。综上,合理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促...  相似文献   

18.
丁钱华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8):1794-1797
秸秆还田作为新耕作方式能够显著保留土壤肥力。但是,有研究报道指出,秸秆还田会富集土壤病原体,增加土壤病害的发生率。本研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分别单独和复合施用3种芽孢杆菌,以评估其对小麦抗病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能够激发小麦免疫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小麦抗病性、达到可观的病害防治效果。单独施用胶冻样芽孢杆菌(39.7%~50.9%)对小麦病害的防治效果优于单独施用枯草芽孢杆菌(17.9%~24.8%)和巨大芽孢杆菌(7.5%~18.2%)。并且,复合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进一步优化防治效果,3种菌剂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微生物菌剂用于秸秆还田后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为落实国家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研制一种新型连作障碍土壤改良剂的潜力,向连作障碍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菌剂,分析其对连作障碍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表明:处理后15 d,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明显,添加2%和4% Bs-1013菌剂的番茄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52.90%和41.29%,B/...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番茄的生长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简称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alase,简称CAT)活性及土壤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探索精胺代谢对连作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抑制机制,为探究番茄连作障碍防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精胺处理对连作番茄生长中根结线虫病的抑制作用不同,1.0 mmol/L精胺处理后的病土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连作番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都达到了最大值,丙二醛含量则最低,说明1.0 mmol/L精胺能够提高番茄对根结线虫病的抗性。精胺处理可以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